浅谈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以饲养蚕宝宝为例 论文_第1页
浅谈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以饲养蚕宝宝为例 论文_第2页
浅谈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以饲养蚕宝宝为例 论文_第3页
浅谈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以饲养蚕宝宝为例 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以饲养蚕宝宝为例摘要:大自然是一部活教材,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随处可以看到绿植、小动物,这不仅美化了幼儿园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机会。通过饲养活动,使幼儿参与生命的变化过程,体验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的魅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品质。 关键词:幼儿,饲养活动,教育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幼儿园自然角是幼儿亲近大自然的重要场所,幼儿在自然角进行种植、饲养、欣赏、实验等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大自然,掌握粗浅的自然知识。在幼儿园众多的活动中,饲养活动有着独特的意义和深层次的教育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蚕宝宝饲养活动的具体案例,讨论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一、感受生命的成长与存在案例1:通过玩猜谜游戏,小朋友对蚕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小朋友提议把蚕宝宝养在班级自然角的饲养区,于是养蚕计划开始了。蚕卵买回来后幼儿一起仔细观察它们的孵化过程、小心翼翼地给蚁蚕喂食鲜嫩的桑叶、仔仔细细地清理蚕宝宝的粪便。幼儿学习着怎样照顾蚕宝宝,逐渐积累了很多饲养经验。在幼儿的精心照料下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变化惊人。先后经历了卵、幼虫、成虫、茧、蚕蛾、卵的循环过程。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幼儿从刚开始由教师带领着一起照顾蚕宝宝,教师为幼儿讲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逐渐发展到幼儿自己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发现了成人容易忽视的细节,慢慢地自己饲养蚕宝宝。在这个亲自饲养的过程中,幼儿观察到蚕宝宝一次次蜕皮,一天天长大,从幼虫到成虫到结茧再到破茧成蛾的整个过程。幼儿对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有了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熟悉了蚕宝宝的习性。幼儿真切地观察到蚕宝宝生命的整个变化过程,惊叹于生命的神奇,体验了生命的奥妙,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二.学习基本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案例2: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幼儿不断遇到一个个难题,比如:蚕宝宝喜欢住什么样的房子?蚕宝宝为什么翘起头来一动不动也不吃桑叶?蚕宝宝为什么在结茧前排泄绿色液体?蚕宝宝为什么突然死亡?幼儿在喂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还遇到了许多奇妙的事!一天,他们发现蚕宝宝不动了!有幼儿说蚕宝宝是要蜕皮了,果然,第二天在清理的时候发现了很多蚕皮。又如,有一天幼儿突然发现几只蚕宝宝不但趴着不动,还吐出了绿水,幼儿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使这几只蚕宝宝重新活跃起来。最终,幼儿把这几只蚕宝宝与其他蚕宝宝隔离开单独饲养。然而第二天,这几只蚕宝宝还是死亡了。幼儿讨论可能导致蚕宝宝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天气太热导致蚕宝宝中暑了;可能是晚上被小虫子咬伤了;可能是因为小房子里住了太多蚕宝宝太拥挤了......幼儿又回家和家长查找相关资料,最终得知,这几只蚕宝宝是因为吃了小区里刚打完药的桑叶而中毒身亡了。每当遇到问题幼儿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观察,查资料等方式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养成带着问题去思考的习惯,逐渐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学习到基本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三.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案例3:随着喂养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更加细心地照顾蚕宝宝,采摘鲜嫩无污染的桑叶,并且把它们洗净晾干后再给蚕宝宝食用,也增加了更换桑叶的频率。幼儿每天轮流给蚕宝宝采摘桑叶带来幼儿园,随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幼儿为其更换了大房子,让蚕宝宝住得更舒适。天气渐渐变热,幼儿们讨论着要把蚕宝宝的家搬到凉快的地方去。他们一起合作用建构区的材料在阴凉处为蚕宝宝搭建了平台,然后把蚕宝宝的家搬了过去。小女生还动手画了好看的画装饰蚕宝宝的新家。在遭遇蚕宝宝中毒身亡事件时幼儿特别难过,他们在美工区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小盒子,小心翼翼地把蚕宝宝装在盒子里,把它带到菜地旁,在那里为死去的蚕宝宝举行了葬礼。幼儿纷纷表示以后要更加细心地照顾蚕宝宝。在喂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幼儿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他们理解了每一个小动物都是一个小生命,他们用他们最大的爱心来对待这些小生命,在小动物生病的时候他们会出现担心、焦虑的情绪,在小动物死亡时他们又表现出伤心、自责的情绪。每个幼儿对待小动物都认真负责,表现出了很强的责任感。在饲养过程出现问题后,幼儿讨论解决办法,他们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四、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观案例4:幼儿在清理蚕宝宝时总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什么都不舍得丢掉。干燥的桑叶有一股股好闻的清香味,幼儿便拿去埋在花盆的土里改良土壤,蚕的便便一点难闻的味道都没有,于是便被收集在一个小盒子里。时间一长,收集的便便越来越多。通过查找到的视频资料我们得知:干燥的蚕宝宝粪便又叫蚕砂。它有很多用途:泡茶、做中药、喂鱼、做肥料、做枕头。幼儿纷纷表示很惊讶,赞叹蚕砂竟然有这么多的用处。随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它们的食量也一天天变大。一片桑叶很快就被吃完了。一天,清理完蚕房后,幼儿发现被蚕宝宝啃食完的桑叶很有趣。在幼儿的建议下,我们一起把比较完整的叶子挑出来,夹进绘本里,再塑封起来,做成了美丽的桑叶书签。生命之间总会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产生联系,幼儿园的动植物都是单独养殖的,看似没有关系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蚕宝宝的粪便可以用来为桑树的土壤提供养料使桑叶生长得更加肥大,肥大的桑叶又能使蚕宝宝生长得更加强壮,这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循环圈。蚕砂,蚕丝甚至被蚕宝宝啃食后的桑叶经过人类的加工都能变成有价值的物品。人类参与了这个变化的每一个步骤。动物、植物和人类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加之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养成善待动植物的观念,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观。五、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案例5:孩子们每天轮流采摘桑叶带到幼儿园来,轮流负责给蚕宝宝清理干掉的桑叶和蚕砂,喂蚕宝宝吃新鲜的桑叶。每到周末幼儿就轮流把蚕宝宝带回家照顾。幼儿把每天观察到的蚕宝宝的变化记录在“养蚕日记”上,一部分幼儿还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绘制成了绘本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本次蚕宝宝喂养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月,从蚕卵孵化出蚁蚕再到蚕蛾排卵后蚕卵再次自然孵化,幼儿见证了生命的轮回,体验了生命的奥秘。从饲养活动的开始,幼儿就积极参与其中,每一天都尽心照顾蚕宝宝并进行了持续的观察记录。整个过程幼儿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更是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坚持性,帮助幼儿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六、结语根据发展的视角,幼儿处在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幼儿园的课程要能够帮助幼儿体验到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基本知识和观念,以帮助他们开启智慧与心灵,萌发其优良的个性与品质。饲养活动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弥补目前应试教育的不足,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幼儿得到健康发展。通过“饲养”活动的开展,幼儿不仅得到了了解生命的机会,真实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还在亲自参与饲养活动的过程中萌发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感受到大千世界生命的多样性,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生命与生命之前的联系。另外,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幼儿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活动的持久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 [1]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