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的探究行为设计和评价物理课堂教学_第1页
基于学生的探究行为设计和评价物理课堂教学_第2页
基于学生的探究行为设计和评价物理课堂教学_第3页
基于学生的探究行为设计和评价物理课堂教学_第4页
基于学生的探究行为设计和评价物理课堂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学生的探究行为设计和评价物理课堂教学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中的“知行合一”,其本质是指教育要“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物理学科的教学基本特征是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是更应该强调“知行合一”的学科。所以,为提高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益,应基于学生的探究行为设计教学,保障学生的体验过程;应基于学生的实际行为完善预设,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基于学生实际的探究行为,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下面,笔者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阐述具体的做法。一、教材分析——分析探究任务,确定学习目标鉴于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行为是指“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和体验行为”,而活动的载体是教材中的具体任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达成认知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应着眼于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要明晰活动中知识、技能、方法层次的要求,并将这种要求具体化为可观察、可界定、可测量、可评价的学习目标。案例1:“欧姆定律”的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任务是通过探究得出欧姆定律,并通过简单应用了解定律的内涵,内容综合性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从方法上讲,不仅强化了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问题探究中的作用,同时体现图象法在分析数据、得出规律中的应用。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环节,用“设计调光灯”作为问题提出的背景;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作为任务达成的基础。学习后应达成如下要求:(1)通过设计调光灯,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体会问题的价值。(2)能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电阻关系的猜想。(3)基于控制变量法设计出实验电路。(4)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经导体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5)能从测量数据中归纳出欧姆定律并表述,会用公式表达欧姆定律,并明确各物理量的含义。(6)阅读介绍欧姆的故事,了解欧姆定律发现的不易,体会科学的发现需要艰辛的付出。二、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制定预设标准为保证学生探究行为的发生,并检测行为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依据学习目标系统设计探究活动,并制定每组活动的评价点和预设标准。案例2:“欧姆定律”的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设计调光灯。教师:取学生电源、“2.5V0.3A”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50Ω)各一,串联组成调光灯。先将电压调至2V,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逐渐变亮,但相对正常发光仍较暗。问题1灯泡逐渐变亮时灯泡中的电流如何变化?学生:变大。教师:再将电压调至12V,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逐渐变亮,继续移动,灯泡“过亮”,然后突然熄灭,经查灯丝烧断。问题2灯丝烧断是由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过大,引起灯泡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电压过大或电阻过小。评价点和预设标准设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能提出问题:可见,要设计调光灯,我们还必须了解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活动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猜想与假设问题1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有什么关系?问题2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的电阻R有什么关系?评价点和预设标准设计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积累说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流越大。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小,则电流越大。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问题1探究电压、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应该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变量?学生:控制变量法。控制R不变,研究I与U的关系;控制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实验一控制R不变,研究I与U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电路设计,思路如下:(1)选定研究对象:R=10Ω的定值电阻(图1);(2)测出R中的电流和及两端的电压(图2);(3)有完整的电路(图3);(4)实验中要能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图4)。实验二控制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学生:讨论得出设计方案,在图4的基础上改变R,先后将R改为5Ω和15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始终为3V不变。评价点和预设标准设计一是能够提出控制变量法的设计思想;二是在实验一中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电路;三是基于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实验一设计思路的启发,在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实验二的电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提醒实验中的注意点:(1)电源用三节新干电池,电压表选用0~3V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的量程。(2)为了便于进行数据分析,电压值取整数。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实验一控制R不变,研究I与U的关系。表1(理论数据)R=10Ω实验二控制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表2(理论数据)U=3V分析与论证问题1分析表1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问题2分析表2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问题3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评估与交流问题1上述实验结果中存在误差吗?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提示电阻发热、电表的读数、测量次数。教师:图象能够更直观地揭示物理规律,请选择表一中的数据做出I-U图线。图5学生:利用表1中的数据做出图象如图5。特点: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说明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评价点和预设标准设计一是操作规范,包括“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要调至阻值最大位置”;二是实验技能,包括“会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能按照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前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进行实验,测量结束及时断开开关”;三是探究方法,包括“更换电阻后知道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四是信息收集,包括“知道取电压表示数为整数时读数,能正确读取两表示数,所读数据能够给欧姆定律的得出提供依据。”三、教学生成——关注实际行为,组织评估交流探究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课堂,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涵盖学生所有的表现,具体授课时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中的价值之处,利用评估和交流让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以促进学生发展。案例3:一组数据提升了实验评估的内涵在控制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时,笔者巡视学生实验,发现有下列一组数据。在仔细观察了他们的接法后发现他们采用的是图6乙的接法。表3(测量数据)U=3V图6当时,正愁没法解决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分析该实验中的误差?于是笔者立即组织了如下的评估活动:先请部分学生汇报数据,当绝大部分学生的数据与上述表2中的一致时,请该组同学拿出了这组数据,并请其余同学评估。参与评估的同学基本上都认为电流表读数出错。笔者请该组同学在黑板上把自己的实验电路画成电路图(图6乙),再次组织评估。参与评估的大部分同学认为接法错了,应该采用图6甲的接法连接电路。问题1甲、乙电路的接法中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对象是什么?讨论后达成共识,图6甲中电压表所测的是电阻两端的电压,而电流表所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电流之和;乙图中电流表所测却是电阻的电流,而电压表所测是电阻和电流表两端电压之和。笔者又请其余学生再按照图6乙的接法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基本与该组相近。从而排除了电流表读数出错,认定是由于该实验设计带来的误差。于是又组织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有关实验误差的探讨。明确该实验存在误差的一个原因就是无法真正做到电压表、电流表均只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电流。问题2为什么采用图6甲所得数据,与结论更贴近?师:关于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在学完下一节后再给出意见。可见,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注意观察学生的探究行为,抓住问题的生成点,组织评估与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展空间。四、教学评价——设计评价量表,组织学生自评在评价学生探究行为时,我们可以依据教学设计中确定的评价点和预设标准,结合课堂生成行为,设计评价量表。教师授课时,可以组织同组老师进行课堂观察,选定观察对象,进行记录,课后让学生采用量表进行自评。案例4:“欧姆定律”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行为评价量表(见附表)附表说明1.根据自己的实际,在“能达成预设标准”和“不能达成预设标准”栏目中画“√”;2.若确定为不能达成,尽可能写明原因。结合笔者的实践,为保障行为评价的实施效度,需要注意:一是在评价中不要过分关注总评,而应把各要素相对独立看待,这样才能通过评价精确定位学生科学探究行为中的薄弱环节,教师才能在今后的探究设计中加大该环节的启发和引导。例如学生在“提出问题”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可探究性不强或者与情境无关,教师可在日后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