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脏腑主讲:王德海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现在是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一节概述第二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现在是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一节
一、脏腑的概念脏腑,是内脏及其功能的总称,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现在是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一节
(一)脏即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五脏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官,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二)腑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和膀胱,合称六腑;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器官,具有传化浊物,泻而不藏的特点。现在是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一节
(三)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奇”异也,“恒”为常之意。因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不同于一般的脏腑,故称为奇恒之腑。现在是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一节
二、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区别(一)五脏和六腑的区别
《素问》“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现在是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一节
(二)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区别
《素问·五脏别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夫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现在是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一节
三、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以藏为主。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以通为用。奇恒之腑:贮藏精气同于五脏,不传化水谷异于六腑。现在是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四、脏(藏)象与脏(藏)象学说脏(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脏(藏)象学说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中心,结合脏腑与形体、诸窍的关系,以及脏腑和自然界关系的学说第二章第一节
现在是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节五脏现在是1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一、心第二章第二节
“君主之官”,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和藏神。现在是1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1.心主血脉第二章第二节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现在是1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脉管必须通畅;
其次,血液必须充盈;
第三,心气必须充沛。现在是1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心藏神心藏神主要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现在是1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管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现在是1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二)心的连属功能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在窍为舌
3.在志为喜
4.在液为汗现在是1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主全身之血脉;面部的色泽变化反映了心的生理功能。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现在是1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心在窍为舌《灵枢》“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而且,心的疾病常影响到舌,“舌主心,脏热则应舌生疮裂破。”故脏腑之病皆可显现于舌,这是中医舌诊的理论基础。现在是1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舌虽为心所主,但实与五脏皆有关。“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现在是1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3.心在志为喜
4.心在液为汗
心主宰精神情志活动,故因精神情志而引起的出汗皆与心相关,故称汗为心之液。“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现在是2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附:心包络,简称心包,亦名膻中,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心居包络之中,包络在心之外,所以《内经》比之为心之宫城。“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现在是2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络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亦被称为脏。
在藏象学说中,心包络乃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故当外邪侵犯心脏时,首先使包络受病。“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其脏坚固,邪弗能容。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现在是2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二、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华盖”。“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现在是2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
2.主宣发和肃降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主治节主要成分:佛手、火麻仁、甘草、决明子、桑叶、桑葚、山楂、绿茶、百合
主要功效:润肠通便,调理肠道,排毒养颜现在是2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主气、司呼吸肺有主管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功能。
主一身之气:参与宗气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肺者,气之本”。
主呼吸之气:主机体的呼吸运动,维持机体的气体交换。“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
现在是2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主宣发和肃降所谓宣,即为宣发之意,是肺气向上向外的运动,也就是升、散(津液、血液)。
所谓降,即肃降之谓,是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津液、血液)。现在是2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在生理情况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在病理情况下:“肺气失宣”或“肺气不降”的病变,而出现咳喘胸闷等证。现在是2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肺的生理特性是清肃。
所谓清肃,即是清洁、肃清的意思,也就是肺具有肃清其本身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通畅的特性。
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易受邪侵,不耐寒热,故有“娇脏”之称。肺性清肃,不容纤芥,故又称为“清虚之脏”。现在是2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3.肺主通调水道《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现在是2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通过肺的宣发,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代谢后以汗的形式由汗孔排泄。
(2)通过肺的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送,而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现在是3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肺失宣散,则水液不能外达皮毛或腠理闭塞,而可出现无汗,皮肤水肿。
肺失肃降,则水液不能下输膀胱,而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治宜“提壶揭盖”。
现在是3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4.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即助心行血。
故临床治疗血行不畅之疾,除活血行血之外,常佐以行气、益气之品。现在是3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治节:治理调节。肺通过治理调节气血津液而起到治理调节全身的作用,其中以治理调节气机为关键。“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密典论》)现在是3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二)肺的连属功能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
在志为悲
在液为涕现在是3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肺在体合皮(1)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肺将水谷精微布散到皮毛,使皮肤滋润,毫毛光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现在是3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卫气充于皮肉,主要有三种作用:一是温养皮肤;二是协助皮肤抵御外邪;三是控制汗孔之开合。现在是3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3)皮肤感邪,常内传入肺
皮肤受寒,出现流涕,喷嚏,咳嗽等肺经症状。“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现在是3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肺开窍于鼻
3.肺在液为涕
4.肺在志为悲《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灵枢·本神》“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情志过激,必伤精气,且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依赖于其宣降运动,故悲忧易于伤肺。现在是3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三、脾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膈膜之下有胃,盛受饮食而腐熟之。而左有脾,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与胃相表里现在是3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现在是4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运化水谷消化、吸收、运输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则饮食物得不到很好地消化,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吸收和输布,就会出现腹胀、便溏或完谷不化、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等症状。现在是4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脾主运化水液是指脾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也可称运化水湿。
脾主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就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如停留肠道则为泄泻,停留腹腔则为腹水,溢于肌肤则为水肿,水湿聚集可成痰饮。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现在是4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脾主升清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将水谷精微上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宜升则健”。
若脾不升清,则出现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泻泄等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皆由脾胃先虚,气不上行之所致也”现在是4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若脾不升清,影响机体气机,导致内脏位置的变化。则可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病症。临床上常采用补脾气、升清阳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在是4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3.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脾,主裹血”。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现在是4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但由于脾主肌肉、脾气主升,所以在习惯上多以气虚不能摄血的肌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作脾不统血。
便血:远血—深红色,紫褐色大便,
柏油样大便。先便后血。
近血—鲜红色,先血后便。现在是4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二)脾的连属功能1.脾主四肢
2.脾主肌肉
3.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4.脾在志为思
5.脾在液为涎现在是4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脾主四肢“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现在是4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脾主肌肉脾化生精气以养肌肉,“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脾虚则肌肉削。”现在是4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3.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病及口:如脾胃有热,则易生口疮;脾为湿困,则口中淡而无味,或有甜味,并觉粘腻。
脾主肌肉,口为脾窍,因此口唇也常能反映出脾主运化水谷功能的状况。如果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脾气不健,气血不足,则口唇淡白或萎黄不泽。现在是5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4.脾在志为思“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现在是5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5.脾在液为涎现在是5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四、肝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肝的形态,《难经·四十二难》“肝,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胆在肝之短叶间。”
肝的主要功能是:主藏血和主输泄。现在是5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肝藏血肝藏血: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1)肝贮藏血液“血之府库”。
(2)调节血量《素问》“人卧血归于肝”“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3)收摄血液现在是5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是5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肝主疏泄的功能体现在:
(1)疏通全身气机,维持血津正常运行
(2)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
(3)对情志的影响
(4)对胆的影响
(5)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现在是5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疏通全身气机,维持血津正常运行
肝主疏泄,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
其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
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现在是5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
消化是以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即以脾胃的气机升降来概括的。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气机疏通畅达,脾升胃降的一个重要条件。“木得土而达”。现在是5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肝疏泄功能异常,影响于脾,脾气不升,则泻泄,脾气不通则腹痛,而成为痛泄之证;称为“肝脾不和”。现在是5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肝疏泄功能异常,影响到胃,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脘腹胀痛。称为“肝胃不和”。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论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现在是6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3)对情志的影响情志活动主要是心神的生理功能,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现在是6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4)对胆的影响
胆汁来源于肝,为肝之余气所化。若肝失疏泄,则胆汁量少而稠,排泄不畅,易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等症。现在是6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二)肝的连属功能
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肝开窍于目
3.肝在志为怒
4.肝在液为泪现在是6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1)肝之气血可以养筋
“爪为筋之余”“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2)肝病及筋引起诸筋病变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及而挛,发为筋痿。”
(3)筋病及肝现在是6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二章第二节
2.肝开窍于目
肝藏血,眼赖肝血濡养才能发挥视觉功能。“肝受血而能视”。
在病理情况下
肝阴不足,则两眼干涩。
肝血不足,则夜盲或视物不清。
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
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
肝风内动,则两目斜视。现在是6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3.肝在志为怒
“怒伤肝”,分暴怒和郁怒。
暴怒,“怒则气上”,暴怒可使肝气上逆。
郁怒,可致气郁,气滞,使肝失疏泄,则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犯胃“因郁致病”。现在是6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4.肝在液为泪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泪道开,泪道开故泣涕出焉。”现在是6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五、肾
“腰者,肾之府也”。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对生长发育与生殖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现在是6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1.肾藏精
精的含义、来源及功能
广义:是构成机体和推动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狭义:生殖之精,具有繁衍后代的作用。现在是6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精的来源
一是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即“后天之精”。现在是7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肾藏精,精化为气,通过三焦,布散到全身。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2)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现在是7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现在是7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通过肾阳和肾阴来实现。
肾阳促进全身之阳,肾阴加强全身之阴。
肾阴肾阳平衡,则全身阴阳平衡。
若肾阴肾阳发生偏盛偏衰,就会导致全身阴阳失调而引起疾病。现在是7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肾阳
真阳,元阳,真火。
肾阳不足则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无力而迟缓、津液运行减慢而浮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一般的阳虚变化。同时还会出现腰酸、腿软、阴部清冷、生殖功能减退等肾阳虚所特有的表现。
治疗当以补肾温阳为法。现在是7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肾阴
“真阴”,“元阴”,“真水”。
肾阴不足则潮热、五心烦热、心烦不安、口干咽燥、脉细数、舌干红等一般的阴虚内热的症状。
同时还会出现腰酸、腿软、阳事易兴和遗精、早泄等肾阴虚所特有的表现。
治疗当以补肾滋阴为法。现在是7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肾藏精,得到肾中精气的促进。当肾精气不足可使肾封藏能力减弱,而引起遗精、早泄、带下清稀而多、遗尿、甚至小便失禁。临床上称这种表现为“肾气不固”。治疗当以补肾固摄为主要方法。现在是7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肾主水
肾有主持和调节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又有“水脏”之称。
肾对机体津液代谢的调节作用
肾自身也参与津液代谢现在是7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3.肾主纳气
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难经》:“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现在是7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肾藏精与肾主水、肾主纳气的关系
肾藏精,为全身阴阳之根本,而肾阴和肾阳调节着全身的水液代谢,故曰肾主水。
肾藏精,主封藏与摄纳,而肾主纳气是肾主摄纳作用在呼吸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现在是7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二)肾的连属功能
肾在体合骨;
开窍于耳和二阴;
其华在发;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肾在阴阳中,属阴中之阴,五行属水现在是8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1.肾生髓主骨
(1)肾主髓以养骨,充脑
“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脑为髓海”。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
(2)齿为肾之标
“齿者,肾之标,骨之本。齿为骨之余”
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或成年人牙齿松动早脱,均与肾精不足有密切关系。现在是8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肾开窍于耳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现在是8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3.肾司二阴
(1)前阴——男性前阴“宗筋之所聚”。“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营,故须不生。”
(2)后阴——又称“粕门”,“魄门”。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的盛衰,决定了脏腑的润燥。现在是8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4.肾在志为恐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下行矣”“恐则气下”。现在是8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5.肾在液为唾
“肾络脉上贯入肺,上循喉咙夹舌本,舌下廉泉玉英,上液之道也。”现在是8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6.肾其华在发
精与血互为资生,发为血之余,为肾之外华。“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现在是8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附:命门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系指眼睛(晴明穴)而言。右肾为命门说两肾皆为命门说命门在两肾之间说命门为肾间动气说现在是8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元气中含命门之水火,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命门之火到五脏,则发五脏之阳气,促进脏腑的温煦、推动功能。
命门之水到五脏,则滋五脏之阴气,促进脏腑的滋润、宁静功能。现在是8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三节六腑现在是8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饮食与水液,具有泻而不藏的特点。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禀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现在是9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一、胆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主体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故为六腑之一;又因为胆本身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且藏胆汁,与胃、肠等腑有别,故又属奇恒之府。现在是9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1.贮存胆汁
“胆者,中精之府”,内藏胆汁。
“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现在是9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排泄胆汁
肝疏泻功能直接控制和调节着胆汁的排泄。
肝疏泻正常,则胆汁排泄则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亦健旺。
肝失疏泻,导致胆汁排泄不利,胆汁郁结,肝胆气机不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出现胁下胀满疼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若胆汁上逆、外溢,还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黄疸等病理现象。现在是9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3.主决断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素问》“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现在是9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1.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脾与胃相为表里。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以降为和现在是9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1)主受纳、腐熟水谷
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
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现在是9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主通降,以降为和
脾升胃降:胃降,降浊,为受纳前提。
胃失通降:食欲不佳,且因浊气在上而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及大便秘结等症状。若胃气不仅失于通降,进而形成胃气上逆,则可以出现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现在是9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三、小肠
与心互为表里。
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现在是9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泌别清浊
“小肠主液”。
与尿量有关。
治法上“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
因此,小肠功能失调,既可引起浊气在上的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等症,又可引起清气在下的便溏、泻泄等症。现在是9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四、大肠
上连小肠,下连肛门。大肠经与肺经互为表里。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功能异常则便溏、泻泄、便脓血、大便秘结。与胃的降浊,肾气下降和气化功能相关。若肾阴不足则便秘;肾阳虚损则便秘或泻泄;肾封藏功能失司则久泻滑脱。现在是10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五、膀胱
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膀胱者,周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贮尿功能,有赖于肾气的固摄
若肾气不固则尿频,甚则小便失禁;
若膀胱气化不利可出现尿少、尿秘。
膀胱有热,湿热蕴结则排尿困难,尿道疼痛或血尿等现在是10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六、三焦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概念有二
一是指六腑之一,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间隙相互沟通所形成的通道。气的升降出入,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都有赖于三焦的通畅。
二是单纯的部位概念,即“头至于心上焦位,中焦心下至脐论,脐下至足下焦位。”现在是10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一)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主要功能
1.通行元气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布散于五脏六腑,运行于全身。
2.运行水液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现在是10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全身水液代谢全赖肺、脾和肾的协同作用,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所以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现在是10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二)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功能特点
1.上焦:即膈以上,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上焦如雾”“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现在是10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中焦即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中焦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中焦如沤”“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现在是10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3.下焦:即脐以下的部位,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下焦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现在是10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第三节脏腑之间的关系现在是10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古人以五行生克乘侮进行阐述。
当前主要是从五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
五脏之间共有的关系为:
1.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的根本。
2.脾胃是五脏气血生化之源。
3.心是五脏之大主。现在是109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一)心与肺的关系
1.生理上——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促进心行血的作用——“气为血帅”。
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环,方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呼出心与肺”。
现在是110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病理上
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阻心脉等时——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出现咳嗽、气促等肺气上逆的病理现象。
肺气虚或肺失宣肃——导致血液的运行失常,涩迟,而出现胸闷,心率改变,甚则唇青、舌紫等血瘀的病理表现。现在是111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心与脾的关系
1.生理上
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从而心有所主。
脾的统血功能正常——从而可以保证血液行于脉中,而不溢出于脉外。现在是112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病理上
脾主思——思虑过度,则暗耗心血。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血虚而心无所主。
脾统血功能下降——血液妄行,心血不足。导致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症的“心脾两虚”。现在是113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三)心与肝的关系
1.生理上
心主神志,肝主疏泄。
心行血,肝藏血。
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则血运正常,肝有所藏。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心有所养。现在是114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病理上
心血不足——肝血亏虚,血不养筋,则筋骨酸痛,四肢拘挛,抽搐。
肝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
肝郁化火——则心神不宁。
心火亢盛——肝血受损,出现易惊,狂燥不安等症状。现在是115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四)心与肾的关系
1.生理上
心属火,位于上而属阳;肾属水,位于下而属于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现在是116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病理上
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心阳独亢或口舌生疮等阴虚火旺症候。
心火不足,不能下滋肾阳——肾水不化,上凌于心,从而导致水肿、心悸等症候。“心肾不交”,“水火未济”。现在是117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五)肺与脾的关系
1.生理上
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气的生成,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组成。
津液的输布代谢由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脾的运化输布水液所构成。现在是118页\一共有130页\编辑于星期一2.病理上
脾气虚损——肺气不足,即土不生金。
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阳市息烽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农药残留清除剂在农业生产模式变革中的应用前景考核试卷
- 区域家用纺织品市场区域市场品牌忠诚度培养策略分析考核试卷
- 劳务派遣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工业产品检测中的3D打印动态性能模拟考核试卷
- 2025教师编制考试必考面试题库及答案
- 信息系统安全监督与评估持续改进机制创新考核试卷
- 音阶调整教程考核试卷
- 体育会展产业链整合与创新考核试卷
- 团队协作在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流程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2部分: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器( SCR )(T-CAEPI 12.2-2017)
- 《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设置与管理规范》编制说明
- 希沃一体机技术方案
- 学生床上用品采购投标方案
- 2023年08月湖北黄冈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116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带详解
- 铝箔常见缺陷
-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 护理学导论(第二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1年06月江苏泰州市兴化市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宣传材料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电力公司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