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扬州慢》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扬州慢》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扬州慢》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扬州慢》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高一时我们学习了《故都的秋》,里面提到了“二十四桥的明月”。其实,不仅是现代散文,就是古代诗词当中,也有很多描写二十四桥的诗句,比如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姜夔的“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另外一首也提到了二十四桥的词——《扬州慢》。导入新课扬州慢宋.姜夔第壹章知人论世明来由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主要成就:诗词文章,书法音乐无不精善,被誉为中国

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主要作品:《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

谱》《绛帖平》作家卡片内容预设姜夔(1155-1221)《扬州慢》

姜夔作词,常自作曲而不用现成曲调。

“扬州慢”既是词牌名,又是词题,与词的内容联系密切;慢,即慢词。题目解读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因其曲调舒缓,朗读时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慢词在篇幅上较长,最短的也有89字,最长的可达240字。

第贰章读小序之情境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序言内容1.作者在小序中说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同学们自读小序,回答这个问题。情感

有《黍离》之悲,本文的情感基调是“悲”。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2.什么是《黍离》之悲?①查阅《诗经》,什么是《黍离》?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

这首诗是东周的一个大夫在路过西周都城镐京时,看见故都宗庙宫室,尽为生长茂盛的禾黍。哀鸣故国颠覆,彷徨不忍去,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寄托对西周灭亡的沉痛之情。

后来,《黍离》之悲成为一个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姜夔的《扬州慢》也有一种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朗读时,一定要把这种悲痛之情读出来。2.什么是《黍离》之悲?②根据资料解读《黍离》这首诗。第三章诵读词作品内容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您所需要的文本请添加您所需要的1、学生自读两分钟,注意诗歌节奏,把握情感。2、找学生到讲台上朗读,教师指导。3、教师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范读。4、学生齐读。诵读指导内容欣赏1.请同学们在通过朗读的基础上找出本词的词眼?

“空城”。2.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扬州这座“空城”的呢?。

通过作者在扬州城“少驻”时的所见所闻来描写扬州城的现状。

所见: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芍药。

所闻:清角吹寒。内容欣赏3.刚才说本词的词眼是空城,空城也是扬州的现状,说明扬州城无比的荒凉、冷清、极度的安静,可作者却说“清角吹寒”、“波心荡”,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这是一种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衬托手法。

满目疮痍的扬州城,处处荒凉残破,废池里的水无声的荡漾,远处军营里的号角声在黄昏里吹来,更增添了扬州城的寂静、荒凉。内容欣赏4.扬州,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那么作者笔下昔日的扬州又是怎么样的呢?那两个词最能形容扬州昔日的风采?

名都、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名都”“佳处”这两个词最能体现扬州称当年的热闹

繁华。

“名都”“佳处”是虚,“空城”是实,虚实结合,对比强烈,对词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作者的心中引起了极大的感慨,于是愤然写下这首词。内容欣赏5.面对眼前衰败、残破、荒凉的扬州城,姜夔悲从中来,不能自己。他又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呢?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用典。“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辞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用杜牧当年在扬州的事情来抒情。内容欣赏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以下是杜牧扬州十年所写的关于扬州的诗歌。内容欣赏

杜牧笔下的扬州,是一个繁华热闹,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姜夔化用杜牧的诗句,展开联想,即使当年写了很多诗歌赞美扬州的杜牧来到这里,也会因为今日扬州城的“空”而“惊”,即便拥有写“豆蔻”“青楼”这些美好诗句的才华,也很难写出面对扬州残破景象时的悲痛之情。

用了虚实结合,反衬的手法。通过联想,虚写杜牧重到扬州的情景,反衬现实中扬州的荒凉凄清。6.结合杜牧的三首诗分析“杜郎俊赏……难赋深情”。内容欣赏7.昔日繁华热闹,让人流连忘返的扬州城,怎么会变成现在的“空城”呢?请结合课文注释回答这个问题。

原因:胡马窥江。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和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军两次南侵,窥伺欲渡长江,扬州两次都遭到焚掠。

战乱中,城池毁坏,百姓流离失所,扬州的繁华也成为过往。诗歌结构扬州慢空城(实)名都(虚)所见所闻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二十四桥

冷月等清角吹寒对比《黍离》之悲佳处

青楼梦好主旨归纳

姜夔路过扬州,短暂停留。通过写扬州城萧条衰败的“空城”景象,与昔日扬州的“名都”“佳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深沉之悲。第四章合作探究知意义

通过分析扬州城由“名都”“佳处”变为“空城”的原因,咱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