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1页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2页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3页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4页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人口迁移(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端午节出游属于人口迁移B.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C.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城市迁往农村【答案】B【解析】端午节出游没有改变定居地,不属于人口迁移,A错误;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B正确;二战以后,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错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因此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D错误。故选B。读蒙古国2010年国际人口迁移迁往国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目前蒙古国人以学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人口迁往国家分别是()A.美国、捷克 B.中国、捷克C.中国、韩国 D.俄罗斯、韩国3.蒙古国国际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有()A.加快蒙古国向知识型社会迈进步伐B.减少蒙古国的人口数量C.降低捷克、美国等国的环境压力D.缓解捷克、中国的劳动力不足问题【答案】2.B3.A【解析】2.读图,结合图例可知,蒙古国人以学习为目的迁往中国比例最高,以合同就业、自主就业两种就业为目的迁往捷克比例最高。故答案选B项。3.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移,主要以学习和就业为主,可以提高蒙古国民的素质,促使蒙古国向知识型社会迈进,A对。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决定的,B错。捷克、美国等国引进大量人口,会加大环境压力,C错。中国目前劳动力充足,D错。故答案选A正确。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完成下列小题。4.图中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图中箭头③人口迁移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是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减轻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答案】4.B5.C【解析】4.亚洲人口迁往美国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前往经济发达地区,是经济因素占主导;美国人口迁往亚洲是从经济发达地区迁往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是因为经济因素;美国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是因为南部纬度低,气温较高,是气候因素占主导;东北部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区,大城市云集,美国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是为着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等;故①④是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答案选B。5.箭头③人口迁移主要指美国的老年人迁往南部的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居住;老年人迁入不会减轻南部地区就业压力,A不对;东北部地区老年人减少,养老负担减轻,B不对;南部地区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快,C正确;老年人迁出东北部地区,不会造成人才流失,D不对。故选C。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有很多科技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⑥7.近些年,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原因是()A.① B.② C.④ D.⑤8.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A.① B.② C.④ D.⑥9.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A.① B.② C.③ D.⑥【答案】6.C7.D8.A9.C【解析】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是因为沿海经济发达,收入高,③正确;有许多科技工作者迁往西部地区是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影响,④正确;婚姻、气候、资源不是主要原因,没有战争因素。故选C。7.近些年来,伊拉克冲突不断,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为躲避战火,不断有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⑤正确。故选D。8.美国东北部是传统工业区,气候冷湿,污染严重;西部、南部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环境质量好,所以老年人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与资源、政策、婚姻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9.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而引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反映经济因素的影响。故选C。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的常住户口的人。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非户籍人口则是经常居住地与户籍不一致的人口。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79~2019年人口规模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0.公元1999年以来,该城市的()A.常住人口减少 B.迁入人口量减小C.劳动人口增多 D.老龄化程度剧增11.近20年,该城市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 B.落户政策C.人口迁移 D.生育观念【答案】10.C11.B【解析】10.公元1999年后,该城市的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下降,但始终大于1.5,而户籍人口在不断增加,说明还是有大量人口迁入,常住人口总量不断增加,A、B错误。比值超过1.5说明外来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结合该城市人口规模状况,说明该城市经济发达,迁入的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劳动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会降低。结合图中数据也可以进一步读出该城市不同年份的户籍人口数量,并计算出该城市不同年份的非户籍人口数量。C正确,D错误。故选C。11.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下降,主要原因一是非户籍人口减少,二是户籍人口增加,三是非户籍人口没有户籍人口增加的快。结合前面题目的判断,该城市规模大,经济发达,外来人口绝对量持续增长,因此比值下降主要与户籍人口增长快于外来人口增长有关。而户籍人口增长有两种方式,一是人口自然增长,二是户籍政策的调整,使外来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结合人口增长模式,自然增长速度缓慢与该城市户籍人口快速增长不一致,说明是落户政策的变化导致大量外来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人口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川渝地区人口主要流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其次是青藏高原、京津冀、云贵高原、新疆等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影响川渝地区人口流出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条件 B.迁移距离 C.能源状况 D.收入水平13.推测川渝地区流入青藏高原的人口具有典型的()A.季节性 B.广泛性 C.稳定性 D.突发性【答案】12.D13.A【解析】12.由材料可知,川渝地区人口主要流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而川渝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故影响川渝地区人口流出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D选项正确。故选D。13.青藏高原受制于自然条件,冬季气温低,环境恶劣,因此来青藏高原旅游的人群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川渝地区流入青藏高原的人口多为经商、务工人员,受客流(市场)影响也具有季节性,A选项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统计,2011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人口总增长率为5.292%。材料二2011年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1)据材料一说明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2)据图说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3)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的影响?【答案】(1)增长人口大量迁入(2)人口迁移主要特点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多,医疗、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善。(3)有利:引进人才和劳动力;促进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对外交流与联系;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可能带来交通拥挤、住户紧张,就医、上学困难等社会问题;增加城市环境压力。【解析】本题以2011年北京市人口增长以及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及其成因、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成因和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的影响,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根据材料一可知,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为5.292%,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不断增长。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为负值,则可推知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大量迁入。(2)根据材料二可知,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人口由农村迁入城市,其主要原因源自于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多,医疗、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善,而农村相应的务农收入低,医疗、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水平低,多自然灾害,生存生活条件差。(3)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应当全面分析。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能够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闯关东”以山东人最多。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逆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1)影响山东人“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大量人口“闯关东”对关东地区的环境会带来哪些问题?(3)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4)简述“雁南飞”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闯关东”:山东人多地少,东北平原人少地多,山东旱涝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或答自然生态环境因素)“雁南飞”:改革开放后,山东工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发展快,人均收入增长快,拉力大于推力。(或答经济因素)(2)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3)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的困难。(4)有利: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地矛盾。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带来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和史实“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闯关东”以山东人最多“,可知“闯关东”主要指山东农民往东北迁,山东人多地少,东北平原人少地多,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史称“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山东旱涝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或答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逆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说明“雁南飞”是东北人往山东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山东工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发展快,人均收入增长快,拉力大于推力。(或答经济因素)(2)根据材料,“闯关东”的人主要是农民,来到东北后,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垦,使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长期耕作,黑土地出现黑土冲刷,有机质在大量减少,黑土肥力下降;过度围垦湿地,使湿地减少。(3)雁南飞,指由东北迁往山东,对于迁入地山东来说,有利的是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迁入的人口在当地主要参与第二产业和经商,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