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试题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试题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试题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试题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试题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有人不通文墨,甚至_________,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其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却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______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择善而从,产生对高山景行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______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__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目不识丁依赖建造名不副实B.不学无术依赖锻铸名存实亡C.不学无术信赖建造名存实亡D.目不识丁信赖锻铸名不副实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B.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C.“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D.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实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是“修身”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答案】1.D

2.C

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根据“甚至”一词,此处所表达的意思应比“不通文墨”程度更深,用“目不识丁”更合适。信赖:信任并依靠。依赖:①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②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根据语境,此处是说孔子让别人信任的结论只有“修身”,用“信赖”更合适。建造:建筑;修建。锻铸:锻造和浇铸。根据语境中的“人格”,用“锻铸”更合适。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名存实亡: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此处是说“‘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与实际不相称,用“名不副实”更合适。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在“目标”后,排除BD;二是搭配不当,“目标”和“做到”不搭配,可将“做到”改成“达到”“实现”,排除A。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上文,“这一条”指代的是“修身”,再结合下文“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可知括号内所填句子以“修身”为主语,与上下文衔接更紧密。据此可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A项与下文“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之间的转折意味更浓,A项更恰当。故选A。(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儒家人格,______。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说白了,“喻于义”的君子,就是清;“喻于利”的小人,就是浊。道家人格与此不同。老子言:“大白若辱。”这明显表明,道家不是“非清即浊”的二元论。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且只有含藏着浊的清,才可保持长久。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言:“察见渊鱼者不祥。”()。含藏,包容,才是人生正义。自然,我们肯定道家生存的智慧,肯定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味______,标榜清高,也不能将儒家的道德论完全推倒。儒家清浊分明的人格,也有至大至刚的一面,充满一种洒落的,儒家“舍生取义”的人格风标,令人______。但历史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有时不是简单的“清浊”二字所能概括。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爱憎分明食古不化凛然正气登高自卑B.泾渭分明胶柱鼓瑟浩然之气高山仰止C.爱憎分明胶柱鼓瑟凛然正气登高自卑D.泾渭分明食古不化浩然之气高山仰止5.下列填入括号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子只是强调,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他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B.老子不是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老子只是强调,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C.老子只是强调,万事睁只眼闭只眼,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D.老子不是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他只是强调,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清浊”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是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B.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C.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D.“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答案】4.B

5.D

6.C【解析】4.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爱憎分明”,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根据语境“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应用“泾渭分明”,排除A项、C项。“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胶柱鼓瑟”,指不能灵活变通,现含贬义色彩。根据语境“做事要符合实际”,要灵活变通,不能“胶柱鼓瑟”,排除D项。“凛然正气”,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浩然之气”,指浩大刚正的精神。根据语境“至大至刚”,应用“浩然之气”。“登高自卑”,比喻事情必须循序渐进。“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根据语境“儒家‘舍生取义’的人格风标”两人仰慕,应用“高山仰止”。故选B。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这句可知,老子不是混淆清浊,承认两者有区别,只是要求,有时不要截然分清,因为“只有含藏着浊的清,才可保持长久”。据此,可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6.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理解标点符号的能力。题干中的引号和C项,都表示对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作强调。A项,表示特殊称谓——绰号。B项,表示否定、反义、讽刺的作用。D项,表示特定节日、纪念日。故选C。(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文章大国,中国散文更是源远流长、,在殷商时代初具特质,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门类。自由、开放、包容、博大,是中国散文的独特气质,它植根中国大地,元气蓬勃,。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散文喷薄的生产态势、磅礴的创作力量、多元的文化禀赋、厚重的文学积淀,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由此我们想到编选一套新世纪以来的优秀散文选集,并且以“观”与“天下”之间的动静、起承、转合,命名为《观天下·新世纪散文精品文存》。观天下,其实亦是一种天下观。江山盛文藻,风流亦吾师。昔者,老子观道,张衡观天地,陆羽观茶茗,鬼谷子观兵势进退,司马迁观史海沉浮,徐霞客观山川纵横,曹雪芹观人情厚薄……但有如兰之心,如炬之眼,世间万物,莫不可观,每观一物,莫不有所得。因此,中华文化时有天光迸射,奇绝突进——(),观天下事,察世间理,洞幽烛微,豁然开悟,由此写下篇章。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忽然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灵感驾临B.忽然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灵感驾临C.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大地广袤的某个角落,忽然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驾临的灵感D.忽然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驾临的灵感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与画线句子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说:“我……我不是你的……朋友。”B.有春天的太阳,夏天的向日葵,还有……C.成岗说:“老许,你……”D.这个呢……呃……我也不太清楚。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浩浩汤汤淋漓酣畅呈现灿烂B.浩浩汤汤淋漓尽致展现辉煌C.熙熙攘攘淋漓酣畅呈现灿烂D.熙熙攘攘淋漓尽致展现辉煌【答案】7.A

8.B

9.A【解析】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根据前文“中华文化时有天光迸射,奇绝突进”语意,此处应该强调出现的偶然性,“忽然”应放在“就会有人”前面,由此排除B、D;“在大地广袤的某个角落”语序不当,“默默积累”与“驾临的灵感”字数不一样,由此排除C。故选A。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划线句中作者在列举了老子、张衡、陆羽、鬼谷子、司马迁、徐霞客、曹雪芹的事例后使用了省略号,此处省略号表省略。A项,表示语言断断续续;B项,表示列举的省略;C项,表示话未说完;D项,表示语言断断续续。故选B。9.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此处根据“源远流长”的语境,应选用“浩浩汤汤”。淋漓酣畅:形容非常畅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此处是形容中国散文喷薄的生产态势应选用“淋漓酣畅”。呈现:显出、露出。展现:显现出、展示。此处指散文显出某些特征,应选用“呈现”。灿烂:形容光彩鲜明耀眼。辉煌:指光辉灿烂、显著、卓著。此处两词皆可。故选A。(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日,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在哔哩哔哩甫一上线,便受到网友们热烈追捧:播放量、弹幕量。有研究者认为,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而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成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是民族特质与集体人格的具体体现。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在文化____、丰富多元的当下,更应利用新颖的传播方式,以大众____的方式阐述“传统”。新新媒介集文字、音频、图像、信息互动为一体,将传统文化从抽象概念与范式化叙事中抽离出来,以的方式细化到现代生活之中。通过互联网信息交互的进一步强化,经过内容再解读、生存情境再演绎,更多人重拾对传统文本的兴趣,渴望在更深层次体悟,新新媒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当下,融入生活。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骑绝尘异彩纷呈喜闻乐见润物无声B.一枝独秀奇光异彩津津乐道潜移默化C.一骑绝尘异彩纷呈津津乐道潜移默化D.一枝独秀奇光异彩喜闻乐见润物无声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而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成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经典名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而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C.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成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D.经典名著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而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12.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想:我许过愿,要是我捉到了这条鱼,我一定把所有的祷告都说一遍。B.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废墟上,雏菊花正在怒放。C.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D.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答案】10.A

11.D

12.B【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一骑绝尘:比喻在众多竞争者中,其它人与特别突出的人相差甚远。一枝独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一骑绝尘”和“一枝独秀”都有“超越”之义,“一骑绝尘”强调远远领先其他事物,而“一枝独秀”侧重强调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和优秀,根据语境分析,主要讲“播放量、弹幕量”高,应选“一骑绝尘”。异彩纷呈:指奇异的光彩(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奇光异彩:指奇特瑰丽的光芒和色彩,原文强调文化的成就,用“异彩纷呈”的比喻义更准确。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强调对象的受人欢迎,在文中搭配得当。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用在文中从语法上也不搭配。修饰“方式”,选用“喜闻乐见”。润物无声:指悄无声息地滋润外物,是“润物细无声”的变化。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不合语境。与后面的“细化”相照应,选用“润物无声”。故选A。1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先强调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再强调互联网弹幕版本是对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在表达逻辑上有递进关系,所以排除A项、C项。B项,第一句语意完整独立,与D项比较显然不够紧凑,体现不出对“新型传播方式”的强调。排除B项。故选D。12.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正确运用的能力。文中,“播放量、弹幕量”高是对“受到网友们热烈追捧”的解释说明。A项,用在提示性词语(“说”“想”“表明”等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B项,“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废墟上,雏菊花正在怒放”是对“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的解释说明。C项,用在总结性词语之后,提示下文。D项,表示总结上文。故选B。(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中国儒学,我们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甲】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春秋战国先哲的出现,所代表的已经不是我们文明的发轫,而是我们文明的繁盛和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是处在中华五千年的中间位置。【乙】孔子学术的特点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孔子非常重要。【丙】梁漱溟先生在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的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这就是说孔子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他们都不期而遇地说到,在孔子以前,中国文化有过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孔子,才成就了儒学的全体大用,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1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 B.发轫 C.承上启下 D.不期而遇1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答案】13.D

14.B【解析】1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题思路:1、明确词语的具体位置;2、掌握所考词语的意思、词性、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使用方法;3、根据语境,分析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具体辨析所给的词语是否正确。A项,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此处用于指出所涉及的对象“中国儒学”,“对于”使用正确。B项,发轫:比喻事物的开端。结合“而是我们文明的繁盛和成熟”可知,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春秋战国先哲的出现,所代表的已经不是我们文明的开端,使用,此处用“发轫”正确。C项,承上启下:承接上面,引出下面内容,表示连接上下的意思。句中“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的手里”可理解为承上,“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可理解为启下,所以,此处使用“承上启下”正确。D项,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结合“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分析,此处是说“在孔子以前,中国文化有过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这种说法很多人都说到过,而且他们并没有事先约定就说到过。所以,此处应该把“不期而遇”改为“不约而同”。故选D。1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B项,“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中的顿号使用错误。“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就是传述”“就是继承”为并列的谓语,这之间不用顿号,要用逗号。故选B。(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齐物论》,就好像忽然从自由自在、适意飞翔的九万里高空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兀、困惑之感。尽管《齐物论》开篇有关“地籁”的描写被誉为“大风赋”,是足以引发人无穷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籁”,甚至成了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褒奖之词,而结尾那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梦”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绎,但深究起来,()。这不仅是由于庄子《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其中论及的许多概念抽象玄奥,也是由于自魏晋以来,涌现出的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各取所需,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虽然《齐物论》的确读之不易,但此文在《庄子》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影响却不亚于《逍遥游》。如果说《逍遥游》是以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庄子思想的框架,那么,《齐物论》则主要是以抽象思辨的方式对这一框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了补充与说明,两篇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庄子思想的完整体系。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堪言状联想脍炙人口相得益彰B.不可名状遐想脍炙人口相辅相成C.不可名状联想朗朗上口相得益彰D.不堪言状遐想朗朗上口相辅相成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还是十分费解,这《齐物论》究竟说了些什么B.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十分被人们费解C.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还是让人感到十分费解D.不知说了些什么的《齐物论》,十分被人们费解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说《逍遥游》是形象地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B.《逍遥游》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C.既然说《逍遇游》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用了寓言、比喻的庄子思想的框架D.如果说《逍遥游》是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答案】15.B

16.C

17.D【解析】15.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①不堪言状:无法用言语描述,形容事情太过丑陋,无法形容。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语境并无“事情太过丑陋”之意,而是强调无法言说的“突兀、困惑之感”,应选用“不可名状”。②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遐想”侧重想象的漫无边际与无限可能,更符合“引发人无穷”的语境。③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朗朗上口: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修饰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绎的“蝴蝶梦”,应选用“脍炙人口”。④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前文提及《齐物论》对《逍遥游》作了补充与说明,所以此处应选用“相辅相成”。故选B。16.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根据语段内容可知,人们知道《齐物论》“说了些什么”,即人们知道《齐物论》说了什么内容。人们费解的是它“要说些什么”,即对它的内容实质解读并不明朗。此外,从陈述对象前后一致的原则出发,主语应是“《齐物论》”,据此排除A项。“十分被人们费解”表述不当,应是《齐物论》令人们感到费解,而不是被人们感到费解,据此排除B、D两项。故选C。17.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根据后文的“那么”可知,画横线的句子中应有关联词“如果”,据此排除B、C两项。“形象地”应用来修饰动词“勾画”,据此可排除A项。综合分析,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__________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________寻找人生价值、________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才能____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崇尚大势中标注集腋成裘B.爱好浪潮中标注集腋成裘C.爱好大势中标示众擎易举D.崇尚浪潮中标示众擎易举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B.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C.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D.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B.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C.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D.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答案】18.A

19.C

20.B【解析】1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崇尚:尊崇提倡,常用于表述推崇某种观念。爱好:喜爱。“家国大义”是一种思想观念,用“崇尚”更恰当。大势:总的局势。浪潮:如潮水般汹涌起伏的波涛。一般比喻有着动荡特征的事物。结合语境,应强调国家的发展势头,故选用“大势中”更好。标注:贴记号。标示:显示。根据后文的“成长坐标”可知,应该选用“标注”。集腋成裘:珍贵美好的事物积少成多。众擎易举:许多人一齐用力,就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事情就容易成功。根据后面“聚沙成塔”,用“集腋成裘”。故选A。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站在“历史节点”才能“回望发展历程”,最后“感受爱国情愫”。故选C。20.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无论……还有”搭配不当,“还有”改为“还是”;根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后面衔接的只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