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民主化的历史语境、演变和影响,社会科学论文_第1页
科学民主化的历史语境、演变和影响,社会科学论文_第2页
科学民主化的历史语境、演变和影响,社会科学论文_第3页
科学民主化的历史语境、演变和影响,社会科学论文_第4页
科学民主化的历史语境、演变和影响,社会科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民主化的历史语境、演变和影响,社会科学论文正如海德格尔所言各种科学都是此在的存在方式六类从远古走进21世纪的今天,每个成员都或多或少与科学有所交涉,因而科学与每个普通公众的生存和权利都有关系并非科学家或其他少数人的专利。科学的民主化不仅仅是科学本身发展的反映而且也是科学活动日益社会化的具体表现出几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民主化都已成为发展科学技术、制定科学技术政策的重要标准与尺度。推进科学的民主化,不仅影响着科学的健康发展和科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民主理念的启蒙、科学精神的弘扬及公众素养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我们国家近代以来科学民主化的历史语境、历史演进和历史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一、科学民主化的历史语境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地推翻了清王朝,封建君主制度被推翻,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建立了新帝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康有为上书黎元洪总统清求把孔教定为国教,明确载于宪法。这些现象的发生并非偶尔启表示清楚帝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社会旧的保守势力、风俗习惯、心理积习、思想信仰等远远不是一场政治革命就能够铲除的。1915年开场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还未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必需要请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来救中国。新青年派以为扩民主与科学既是新文化的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两大动力。一方面J段如没有共和的民主制度科学便不能发展另一方面,如没有科学的思想作指导那么共和的民主制度也不可能稳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诸多、发展不平衡、封建专制观念残存余留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德先生和赛先生在中国实践中所碰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不支持、法律和政策不配套、经费不充足等形而下的问题而是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中异化的儒家理念的形而上问题,即八股式、教条式的被以为是正统思想的孔学,以及孔学所浸透的道德、礼教、生活等问题。因而应彻底改变人们头脑中的异化儒家思想启发人民的民主理念铲除养成中国人奴性的封建礼教yo养广大人民的独立人格使其从旧观念和旧礼教中解放出来理解并接受当代民主理念推进科学的民主化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二、科学民主化的历史演进第一科学民主化的兴起。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厂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遭到西方思想、知识、文化的熏陶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掀起了一场旨在改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于科学精神和民主理念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宏大的推动作用。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创立了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留美知识分子胡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任鸿隽、杨锉等,对于普及人们的科学知识引起人们的科学兴趣iJll练人们的科学思维,fib扬民主理念和科学精神发挥了宏大作用捉使中国公众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还为新思潮的传播开拓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第二科学民主化的推进。20世纪30年代后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科学下嫁运动,即把科学传播给工农群众科学民主化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0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原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和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开创办理了(科学通讯〕和(中国科学〕两种期刊成为我们国家科学工作者沟通的媒介。1950年8月22日成立了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科普协会),以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科学技术水平为宗旨。全国科普协会为新中国的科普事业做出了重大奉献从1950年8月到1958年9月科普协会以电影、展览、墙报、画廊等形式进行科普活动参加人次超过10亿。1958年至1966年户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固然期间遭到反右政治运动和三年自然灾祸的困扰但整体而言不管是科普讲座还是大规模的群众性科学实践活动都能严密配合当时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很受公众欢迎科学的民主化进程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很好的推进。第三科学民主化理念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促使科学民主化理念发生了变革。公众理解科学明确提出海个人都需要对科学事实、科学方式方法、科学的成就以及科学的局限性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公众理解科学使公众不再像以往传播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规在还有对科学项目中科学原理的询问、对其可行性的置疑、以及请其做出必要的解释等权利。这些在过去科普中被以为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在公众理解科学中却被视为天经地义。这种情形的出现是科学民主化的必然结果。三、科学民主化的历史影响第一科学民主化唤醒了科学家的人文良知。随着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人要求自由、公正和尊严。在唤醒科学家社会责任感方面爱因斯坦以自个的实际行动不断地提醒和告诫科学家们仅仅关心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发展才是一切科学和技术上的奋斗目的。团科学在本质上是追求至善的关注现实、关心社会十分聚焦于解决人类福利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毁坏、全球变暖、食品安全等问题都需要运用科学技术加以解决这些都时刻提醒科学共同体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六文关心绝非口号而是具体表现出在当下科学家的实践活动中的。第二科学民主化保证了科学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违犯科学求真务实精神的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李醒民教授在题为应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少反科学思潮没有看到科学的深层涵义即科学精神,这为商品社会中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欲主义、拜金主义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而科学精神正是上述各种极端主义的有效解毒剂。团而弘扬科学精神作为推进科学民主化的首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更希望科学精神的详细内涵为公众所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浸透到公众的心灵之中。同时也使公众打破思想中固有的科学是万能的、科学家是神仙的神话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第三科学民主化健全了科学的运行机制。随着科学民主化的推进胧国先后开创办理以科学社为代表的科学团体、(新青年〕和(科学〕等期刊、中国科学院和科普协会的创立以及为提高公众科技素质而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再到(中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公布施行我们国家的科学运行机制不断发生着改变走向了社会化、法制化。科学民主化意味着普通群众应与科学专家有同样的介入科学事务的权利。使科学共同体的内部沟通转化为科学共同体之外的科学讨论捉使公众自发、自愿介入科学传播实践制度和文化层面创新,实现全民介入的高效运行形式。第四科学民主化使公众理性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其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开场呈现出来使公众对科技工作者和失去了信任。例如近些年来颇受争议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温室效应、转基因食品问题等不只是与学术相关的而是牵涉到公众的亲身利益。科学的民主化既是科学走向社会化的必须,也是要藉由民主的程序来挽回公众对科学丧失掉的信任为科学的社会合理性提供根据与支持。四因而科学共同体有义务帮助公众理性的理解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而确保大多数公民都应该有充分的、平等的时机来对最理想的结果做出评定。恰如史蒂芬耶利所言扩我并不以为草根代表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什么,但是它意味着,这是一种重建信赖的制度性布置启为受社会尊敬的科学提供了最好的前景。日科学的民主化不仅推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