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MRI系统硬件产业市场前瞻_第1页
超导MRI系统硬件产业市场前瞻_第2页
超导MRI系统硬件产业市场前瞻_第3页
超导MRI系统硬件产业市场前瞻_第4页
超导MRI系统硬件产业市场前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导MRI系统硬件产业市场前瞻

MCZ(磁控直拉单晶硅技术)单晶硅按晶体生长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拉法(CZ)、区熔法(FZ)两种,直拉法是目前主要的单晶硅规模化量产技术。MCZ技术是通过磁场对导电硅流体的热对流形成抑制作用,抑制单晶硅生长过程中杂质和缺陷的产生,从而大幅改善晶体完整性、均匀性,可实现高质量大尺寸单晶硅快速生长。其中采用超导磁体提供5000Gs稳定磁场的MCZ技术是目前国际上生300mm以上大尺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的最主要方法。随着国内半导体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单晶硅生产和消费国家,其中MCZ产品占总产量的70%-80%,目前国际上300毫米以上大尺寸单晶硅片已成为主流。由于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的特性,采用超导材料制备的超导磁体可以实现无阻载流运行,因此超导磁体和常导磁体相比,其体积和运行成本均大幅度减小,能够降低300mm单晶硅制造20%的能耗、提高30%的成品率。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发展满足300mmMCZ单晶硅制备用超导磁体制造技术并实现规模应用,以促进我国单晶硅行业的产业技术升级。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单晶硅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75.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8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6%;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单晶硅片消费量由2017年的28.7GW增至2020年为144.4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56%。由此可见,在近年来半导体产业的驱动下,我国单晶硅市场规模和需求量在未来也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MCZ技术需求市场也将一并扩大。同时,我国正在逐渐减少单晶硅进口依赖程度,单晶硅炉产量大幅上升,为单晶硅生产用MCZ磁体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未来市场增量可期。加速器以加速器为代表的大科学工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高技术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发展的象征,以超导磁体为核心的加速器系统是相关装置的核心。高能质子加速器是超导磁体在大科学工程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其包括超导直线加速器、超导回旋加速器、超导同步加速器等设备。超导材料是加速器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导磁体的应用可以在很小的激磁功率下产生强大的约束磁场,从而大幅缩减加速器的尺寸,降低加速器功率消耗,从而优化超导加速器的经济效益。随着加速器市场需求的增加,超导线材和超导磁体的市场需求也将变得更为明确。超导材料产业链上游为矿资源,如钇、钡、铋、锶、硼等金属;中游是超导材料,如YBCO、BSCCO和MgB2等;下游是超导应用产品,如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超导滤波、超导储能以及超导发电机等。超导材料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如铌、钛、钇、钡、铋、锶、硼等金属材料,中游为超导材料相关公司,如江苏中天科技、特变电工、西部超导、青岛汉缆、北京英纳超导等,下游为超导设备应用。超导材料发展理论超导材料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撑,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迈斯纳(W.Meissner)和奥林菲尔德(R.Ochsenfeld)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完全抗磁性,即当材料处于超导状态时,将完全排斥磁场,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因此,判断一种材料是否具备超导电性,必须要看其是否同时具备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随后,巴丁(J.Bardeen)、库珀(L.V.Cooper)和施里弗(J.R.Schrieffer)在195K年提出了著名的BCS理论,它把超导现象看作一种宏观量子效应,成功地解释了金属或合金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微观机理。由于电阻是由电子定向运动时与金属晶格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而在超导临界温度以下,超导体中的电子通过与晶格振动声子的交换来实现无损耗运动,即没有电阻产生,因此能够实现超导电性。至此,超导体的三大基本特性完全导电性、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效应均已奠定。宏观量子效应是超导电子学的基础,众多科学家及学者根据BCS理论作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延伸:1)1962年,剑桥大学的约瑟夫森(B.Josephson)预言,电子对能够穿过薄绝缘层(量子隧穿),当由薄绝缘层隔开的两块超导体(约瑟夫森结结构)之间有电流通过时,其中并不会出现电压,这一现象被称为约瑟夫森效应。换言之,该现象是一种横跨约瑟夫森结的超电流现象,即超导电流可以在超导体一绝缘体一超导体的结构中产生;2)1968年,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BCS理论得到超导体临界温度上限的公式,推算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一般不太可能超过39K(约-234℃),39K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该极限温度曾一度被主流学界所接受,直到1980年代高温超导体的蓬勃发展突破了这个理论极限。超导磁体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一)超导磁体周期性医用影像类超导MRI设备属于医院检验科室的刚需。从存量角度,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原有设备仍有替代需求;从增量角度,大型高端医疗器械配置许可正在逐渐放量,政府指导文件和规划纲要强调优先使用国产产品,将会推动国产设备被医院采用;特种超导磁体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包括动物实验、物理研究、半导体产业、污水处理、石油化工等领域,潜在需求量巨大。综上,行业具备较好的行业景气度。(二)超导磁体区域性由于超导MRI设备单价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医院配置能力更为充沛,主要的生产厂商也集中在长三角、北京及深圳等地区,产业的集聚效应比较明显。(三)超导磁体季节性大型医用设备行业的终端客户群体一般为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购买大型医用设备的前置程序较为繁琐,通常在一季度进行预算审批,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进行招标和采购,四季度发货验收。因此,设备商及其上游的核心部件供应商的销售具备一定季节性特征。超导磁体行业发展概况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ResoceImaging,简称MRI)是一种先进的人体无损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疾病的诊断。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某些绕主磁场(外磁场)进动的自旋质子(包括人体中的氢质子)在短暂的射频电波作用下,进动角增大。当射频电波停止后,质子又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同时释放与激励波频率相同的射频信号。MRI便是利用这一原理,在主磁场中附加一个脉冲梯度磁场,选择性地激发所需位置的人体内原子核,然后接收原子核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最后在计算机中进行傅立叶变换,对这些信号进行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从而建立一幅完整的磁共振图像。MRI设备主要有五大部分组成,即主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谱仪系统和计算机及其他辅助设备,其中主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为MRI设备的核心硬件,覆盖MRI设备成本达90%以上。主磁体是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提供强大静磁场,保持均匀的磁场强度。一般可分永磁体、常导磁体和超导磁体。永磁体和常导磁体的磁场强度较低,一般在0.5T及以下,且在能源消耗、重量、体积、稳定性和操控性等方面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超导磁体通过低温超导原理产生高强磁场,在各方面性能均具有明显优势。梯度系统由梯度线圈、梯度放大器组成,谱仪系统的梯度脉冲发生器产生空间编码和定位所需的信号,经过梯度放大器放大信号,传输到梯度线圈上形成梯度磁场。射频系统主要包括射频发射线圈、射频探测器和射频放大器,射频发射线圈接收到射频放大器放大的脉冲信号,产生射频激励磁场,之后射频探测器采集成像体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再传输给谱仪系统。谱仪系统主要是由梯度脉冲发生器和射频脉冲发生器组成。计算机及其他辅助设备包括主控计算机、图像显示、检查床及射频屏蔽、磁屏蔽、UPS电源、冷却系统等,其作用是保证自检查开始到获得图像的过程能井然有序、精确无误地进行。区别于X射线和CT,核磁共振所获得的图像具有清晰、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信息量大等特点,对软组织层次显示具有显著优势,而且不具有伤害性,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超导磁体行业主要壁垒(一)超导磁体技术壁垒超导MRI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涉及到理论知识的交叉和复杂的工艺技术,长期积累的研发设计、组件设计和优化、调试和测试的方法是重要的技术门槛。射频探测器工作频率高,各种寄生参数影响大,需要大量调试工作,很难做到完全的流水线式生产,需要反复调试、测试。超导磁体的制作工艺复杂,涉及电磁学、力学、低温、真空、机械、焊接、电子应用等多学科专业技术。针对产品所要求的极端标准和条件,往往需要设计出独特的工艺方案,达到性能要求后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来减少成本,产品设计中Know-How的掌握是重要的技术壁垒和核心竞争力,涉及射频探测器调试、超导磁体绕线及浸渍、超导接头制作、磁体支撑系统调节装配及真空薄壁件焊接等多项工艺。(二)超导磁体人才壁垒行业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研发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有很高要求,需要经历长时间培训、实践才能独立工作。研发人员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具有显著的人才壁垒,除了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才能应对研发过程中各种突发问题,攻克技术难关。生产过程中,高级技术人才所掌握的生产工艺需要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完善。生产人员既要保证元器件各项指标的合理、可控,还要对产品进行大量调试。一名技术生产人员从入职、培训、试生产到正式生产,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导致行业内熟练工相对稀缺、培训成本高的现状。(三)超导磁体资质壁垒医疗器械由于直接作用于人体,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重点监控的领域,再加上各国政府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的考虑,每个国家都有一套市场进入方面的规章制度。对于超导MRI设备,其部件在国外也需按照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受到严格的标准管控;在我国,整机系统需要取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方可生产销售。(四)超导磁体资金壁垒磁体作为MRI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标准的医用影像磁体体积大,投入物料价值高,需要大面积的厂房设备和大量的原材料支撑,在研发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失败率,企业需要同时保证正常经营及加大研发投入。在销售端,相关产品推广进院的难度大,寻找下游客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因此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从而构建了该行业的资本壁垒。超导磁体行业发展历程1944年,美国科学家Rabi发明了研究气态原子核磁性的共振方法,从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MRI的理论奠基人。在之后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总共有5位(组)科学家因MRI的关键技术获得诺贝尔奖,逐渐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1973年,纽约州立大学的RaymondDamadian教授用NMR设备得到第一幅原始的NMR像;1980年,Raymond制造出了第一台商业MRI扫描仪。四年后,美国FDA批准医用MRI设备用于临床。医用MRI设备市场在美国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医学影像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诊疗手段,GPS等全球各大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布局该赛道。超导材料发展综述人们对超导材料的探究得益于低温物理学的发展,而超导材料的诞生则源于人们对金属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探索。超导,全称超导电性,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指的是当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Tc)时电阻突然消失,电流可以在其间无损耗流动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则被称为超导材料或超导体。超导体的诞生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人们在气体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将各种气体液化,创下了一系列的低温记录,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H.K.Onnes)在1908年成功液化了地球上最后一种顽固气体—-氦气,并且获得了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4.2K(约-269℃)。氦作为分子质量最小的稀有气体,是最不活泼的元素之一,也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而液氦的成功获得极大地推进了低温物理学的发展,这也为超导现象的发现埋下了伏笔。1911年,昂尼斯等人用液氦冷却金属汞以研究金属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