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论章演示文稿_第1页
经济学方法论章演示文稿_第2页
经济学方法论章演示文稿_第3页
经济学方法论章演示文稿_第4页
经济学方法论章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方法论章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优选)经济学方法论章现在是2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一、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公元前11—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历史上称“荷马时代”。最早的经济学说主要是以研究奴隶主家庭经济为核心内容,代表人物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经济思想在方法论上两大显著的特点:其一,原子式的个体主义。其二,带有隐约的整体主义倾向。现在是3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古罗马的兴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公元前509年—前27年;公元前27年—476年为罗马帝国,古罗马由盛转衰,渐而灭亡。早期的基督教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贾图和奥古斯丁的论著中。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一些经济学基本问题,但在总体上沿袭了古希腊经济思想不成系统的特点,在其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上仍基于原子式的个体主义。现在是4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三、中世纪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西方的封建制度始于公元5世纪,历载1200余年。经济思想烙上浓烈的神学色彩,均出自“经院学派”,由基督教会所垄断。经院学派中最有名望的代表性人物当属托马斯·阿奎那(1225年—1274年)。其《神学大全》一书,论及了封建农奴制、公平价格、货币、商业和利息等问题。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已将触角深入到不少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以后经济学出现的一些著名理论可以在那里找到源头。培根的哲学思想就是在反对经济学派的思想中形成和发展,并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基础。

现在是5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四、封建社会晚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是西方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时期的资产阶级最早的经济思想。它产生于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开始瓦解。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是早期古典经济学形成的思想萌芽,因此,这一时期应被看作早期古典经济学形成的准备阶段。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1571—1641)和法国的柯尔贝尔(1619—1683)等。追溯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自然应将晚期重商主义时期视作萌芽阶段。

现在是6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第二节西方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西方古典经济学可分为早期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其范式逻辑蕴含的完全释放是在萨伊和李嘉图之后的60多年的时间里,萨伊定律、供求分析以及劳动价值论等都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趋于完备而形成系统。但由于两者各自的立场不同,所以代表着古典经济学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一派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的和谐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尼尔等;另一派是采取折衷主义手法来加以调和矛盾,表现在经济理论上就是综合的混合主义,代表人物是约翰·穆勒等。现在是7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一、早期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早期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形成的孵化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重农学派的魁奈和布阿吉尔贝尔、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威廉·配第等强调客观价值理论和抽象演绎的方法,从而为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经济学范式——古典经济学范式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范式”:是指在某一学科内被人们所共同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共同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在这个时期,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和托马斯·霍布斯等人的哲学思想,对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经济学家有着重要的影响。马克思曾说:“英国早期的经济学家都把培根和霍布斯当作自己的哲学家”现在是8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㈠弗朗斯瓦·魁奈的方法论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是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经济表》。从方法论来看,魁奈崇尚演绎主义。因此,他在经济研究中十分推崇演绎分析的重要性,具有明显的唯理主义倾向。

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的方法论

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是法国早期古典经济学的先驱。其代表作是《法国详情》。他的研究方法是以演绎主义为主,又在具体论述中结合归纳主义,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现在是9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㈢威廉·配第的方法论威廉·配第(1623—1687)作为英国早期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是最早使用数量方法、经验实证方法和归纳方法的英国经济学家,史称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又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造者”。配第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经济现象发展的客观规律。配第的《政治算术》等著作中,尽量以经济事实为依据,探讨经济现象中一般规律的特点。

现在是10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古典经济学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以巩固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理论工具。因此,他们的学说忠实地反映和代表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为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有力的论证。从经济学方法论角度看,古典经济学家大体上分为推崇归纳法和主张演绎法的两大派:前者是在研究进程中注意收集和整理经验事实,并从中归纳出某些原理,再依据经验事实对这些原理加以验证;后者是在一开始就提出若干基本原理,然后依据这些原理对经济现象加以说明和判断。现在是11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㈠亚当·斯密的方法论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1776年,他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涵盖了古典经济学的财富理论以及分工、交换、价值、分配和国际贸易等经济理论。在方法论上,《国富论》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了归纳综合法和抽象分析法,即两重法。斯密通过收集、比较和归纳现实经济问题的材料,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进而抽象地分析其本质,再运用演绎建立论述的体系。现在是12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㈡让·巴蒂斯特·萨伊的方法论让·巴蒂斯特·萨伊(1767—1832)出生在法国里昂的一个大商人家庭。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概论》。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上,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同化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一样,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而不是一门叙述的科学。萨伊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三分法”,即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他指出,斯密学说体系的缺陷在于没有明确区分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他按照“三分法”对斯密的著作进行了梳理和发挥,大体上规范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以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划分和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现在是13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㈢大卫·李嘉图的方法论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大继承者和完成者。从方法论上说,李嘉图举起唯理主义大旗,推崇演绎主义,在研究方法上,他着重运用抽象演绎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分析问题时总是从一定的假设前提出发,然后按照严格的逻辑推演出一定的结论,力求按照抽象到具体的顺序展开论述。李嘉图在分析商品价值问题时,抽象掉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影响,还抽象掉影响供给的其他要素(资本和土地等),然后把价值定义为劳动,这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现在是14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㈣詹姆斯·穆勒的方法论詹姆斯·穆勒(1773—1836)是英国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是边沁功利主义的信奉者,也是第一个系统阐述李嘉图理论的人。从方法论来说,他既继承边沁的个体主义,又沿袭了李嘉图的演绎主义。他的主要著作是182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纲要》,该书在萨伊三分法的基础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部分,被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家,并把这种分类法称为“正统经济学的一个模型”。㈤弗雷德里克·巴师夏的方法论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是19世纪中叶鼓吹贸易自由的旗手和法国乐观主义自由学派的代表。在《经济和谐》一书中构筑了他的经济和谐的理论体系。由于唯理主义盛行从方法论来说,巴斯夏属于唯理主义,主张演绎主义。

现在是15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㈥纳索·维廉·西尼尔的方法论西尼尔(1790—1864)是唯理主义者,在方法论上推崇演绎主义。他的研究开启了经济思想史上把主观心理因素纳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之中的先河,被认为是继萨伊以后主张以实证分析为科学化标志的倡导者。西尼尔认识到可依据效用来解释价值的存在,“追求财富”因而可以被“追求效用”所替代,这一思想对以后边际学派的兴起在方法论意义上有重大的影响。西尼尔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183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大纲》,他用纯经济理论解释价值、工资、利润和利息等经济范畴,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精密的抽象演绎的、研究一般财富的性质、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纯经济科学。

现在是16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㈦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方法论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是早期实证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之一,“归纳五法”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被称是19世纪以来经济学理论集成,被英国经济学界视为“无可置辩的圣经”。在《逻辑体系》一书中,穆勒认为归纳法和演绎法在不同科学中作用不同:归纳法多用于自然科学,演绎法多用于社会科学,而经济学则二者都能运用,但偏重于演绎法。他建议在社会科学中采用三种方法:几何学的或抽象法,物理学的或具体演绎法,以及历史的或反演绎法。穆勒认为,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切结果均由单一原因所产生的场合;第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在某些人类本性的普遍原理基础上建立有关历史变化的真正法则的场合,这两种方法对经济学都不适用,只有第二种方法即物理学的或具体演绎法才适用。最后,穆勒对一元论方法论、个人主义方法论和实证主义方法论给予肯定。穆勒发挥西尼尔基本命题所包含的思想,提出了“经济人”假设。从“经济人”假设出发,他把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理解为众多演绎分析的集合,指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在经济学方法论中,他提出著名的“趋势法则”或“趋势规律”,指出经济学所作的预测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精确性,只能按照预测和判断的方向指出一个趋势。

经济学仅仅是一门“近似的”趋势科学,而作出种种假定的目的就在于将该理论或假说所论述的变量以外的因素加以排除。这一研究方法称为假设演绎方法论,在其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现在是17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第三节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1870年边际学派的兴起在经济学说史上开始了一场由古典经济学范式向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转换。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先后独立地提出了边际效用论,以此作为用数学工具分析经济学现象的基本理论原则。其后,马歇尔等经济学家极大地推进了边际增量分析方法和弹性分析的方法。自此以后,经济学文献中开始布满了数学符号与曲线方程。马歇尔把以往各种经济理论综合起来,一并纳入了新出现的边际效用论,由此构筑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就是运用边际效用原理分析微观经济问题,即“局部均衡”理论。“凯恩斯革命”是又一次重要的经济学范式的革命,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完成。凯恩斯的最大贡献是《通论》的问世,弥补他的老师马歇尔对未有涉足的经济领域——宏观经济的剖析,主要的方法论特点是运用总量分析法。现在是18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一、边际效用学派的方法论边际效用学派于19世纪70年代在奥、英、法三国盛行开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新流派。边际效用学派的基本思想是认为产品的价值是人对产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就方法论而言,边际效用学派分成两大分支:一支着重以心理分析方法建立理论体系,另一支则强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表述和论证。前者的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及其追随者庞巴维克;后者则以英国的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奠基人瓦尔拉斯及其衣钵的直接继承者帕雷托为代表。现在是19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㈠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奥地利学派也称维也纳学派,它是在“边际革命”涌现出来的诸多流派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派之一。由于这一学派的开山鼻祖卡尔·门格尔(1840—1921)及其追随者欧根·冯·庞巴维克(1851—1914)都曾先后在维也纳大学任教,又都是奥地利人,故而得名。奥地利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学派抽象演绎的法则,注重心理分析;但同时对价值与价格提出一种与古典派学说截然相反的理解。其边际效用价值论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财货效用的主观评价,提出边际效用是衡量财货价值的尺度,边际效用量的决定取决于需要和供应之间关系等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奥地利学派与当时德国学术界坚持历史分析法大相径庭,不仅提倡“抽象演绎法”;而且主张经济学研究应当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中把个人抽象出来作为分析的立足点,把社会经济等同于个人经济的算术总和,这是典型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可能是过分注重心理因素分析而未坚持经济模型数理化道路,奥地利学派丧失了主流经济学的重心地位。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新奥地利学派对新古典均衡理论提出的挑战,重新吹响了奥地利学派返回主流经济学舞台的号角。现在是20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㈡数理经济学派的方法论英国的杰文斯(1835—1882),法国洛桑学派的瓦尔拉(1834—1910)、帕累托(1848—1923)等数理经济学家都是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致力于把边际效用学派的基本概念表述成数学公式,因此,他们与奥地利学派相提并论,被视为边际效用学派的另一个分支。数理经济学派在方法论原则上积极主张用数学符号和方法来表述、研究和论证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甚至认为数学方法是研究经济学的唯一方法,借助微积分、无穷级数、集合、函数和联立方程组来建立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模型。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的基本观点是借助主观心理分析→效用分析→数学分析工具。莱昂·瓦尔拉斯在经济学说史上的贡献,是提出了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所谓一般均衡就是一切商品供给和需求间的均衡,商品价格组合的决定使得任一市场均达到出清的状态。维尔弗雷多·帕累托进一步修正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建立了以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为基础的经济学均衡研究体系,避开了主观效用无法测量的难题,在更广范围内运用数学方法论述一般均衡的思想。现在是21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二、马歇尔的经济学方法论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在英国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长达40年之久,成名作《经济学原理》经过8次修订,成为英语国家大学通用教材。他的贡献除了进一步推进边际效用理论之外,还在于他吸收和综合了奥地利学派和数理学派等经济学说,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构建起“局部均衡”的理论体系。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是一种具有折衷主义特点的综合理论体系,其方法论成为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有一个“里程碑”。马歇尔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是:(1)从心理学角度论述经济对象、范畴与规律;(2)在重视抽象法基础上,注意演绎和归纳的结合;(3)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分析社会经济问题;(4)依据“连续原理”,提出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5)强调局部均衡的方法分析相对立的经济力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关系。现在是22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三、凯恩斯的经济学方法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一位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奠定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大师级别。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的方法论特色在于:(1)建立在三个基本“心理法则”的基础之上的,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法则、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法则以及流动性偏好。(2)采用总量分析方法。凯恩斯指的产量、就业量、收入、投资、消费和储蓄等概念,一般都是社会的总量水平,而且很多都是流量。(3)尝试总量非均衡的分析方法。打破了古典经济学市场自动出清的假说,把非瓦尔拉斯均衡作为现实经济的一种常态,而把瓦尔拉斯均衡看作是一种特例。(4)重视数学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在总量分析中大多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如弹性、边际、乘数、函数关系和经济模型分析,但在阐述就业所引出的社会哲学结论和政策建议时也运用了规范分析方法。现在是23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四、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在凯恩斯主义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统称为“后凯恩斯经济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形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一是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詹姆士·托宾和罗伯待·索洛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亦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另一主要支派是以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庇罗·斯拉法和尼科拉·卡尔多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亦称“凯恩斯左派”)。现在是24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㈠新古典综合派的方法论所谓“新古典综合”一词是保罗·萨缪尔森(1915—)首创的。其实质上是将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完整地体现在萨缪尔森的教科书《经济学》中。从研究方法上看,除了把将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方法相结合以外,“新古典综合”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主张经济描述法,具体步骤为:①观察,②分析,③方法(逻辑、几何学的演绎法、统计、经济推断的归纳法以及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④检验;⑤客观(采用判反和规范分析方法提出价值取向)。这是证伪主义、实用主义和操作主义思想的综合产物。二是扩展国民收入总量流量分析方法,例如:①将凯恩斯国民收入定义法改为以国民生产总值法为主的多种定义法;②把国民收入总量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改为总量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③将凯恩斯两部门(企业和居民生产)改为三部门(企业、居民和政府)的国民收入规定法和衡量法,将两部门国民收入大小和均衡的决定的分析方法改为三部门分析方法;④在原已扩展的封闭经济下的三部门和两个市场(商品和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再加以扩展为四部门(加上对外关系)和国内外市场的国民收入均衡分析方法;⑤将凯恩斯投资决定收入的单向作用的短期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发展为投资与收入交互作用的长期动态均衡分析方法。现在是25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㈡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新剑桥学派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剑桥大学形成,它沿袭了马歇尔的部分学术观点,如经济的演化过程等,但又提出了不同于老牌剑桥学派新的学术见解,被称为“新剑桥学派”。这个学派一方面宣扬凯恩斯主义,自命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正宗嫡传,另一方面又同新古典综合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点上,新剑桥学派认为,他们恢复了李嘉图的古典价值论,并与马克思的理论衔接了起来。新剑桥学派的研究方法包括:模型分析法、规范分析方法、长期动态的宏观分析方法等。

现在是26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第四节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大量失业与剧烈的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由此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经济学家们开始反思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同时各种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新自由主义流派在主流经济学中纷纷崛起。以弗里德曼为领袖的货币学派,打着现代货币数量说的旗号,鼓吹经济自由主义,与凯恩斯学派相抗衡。继货币学派之后从货币学派中分离出来并得到创新性发展的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等。与理性预期学派同期出现的供给学派,主要代表是拉弗、万尼斯基、吉尔德、弗尔德斯坦和罗伯茨等,该学派经济政策因得到当时美国总统里根的推崇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以德国经济学家欧根、罗勃凯、艾哈德等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在战后德国盛行一时,所倡导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一直是德国的国家经济学,因而又被称为德国新自由主义。以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它将人们从互相交换中获益的观念运用于政治决策领域,创立了政治决策理论。现在是27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一、货币学派理论及其方法论货币学派也称货币主义或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重要经济学流派,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为学派领袖,其他代表性人物有美国的哈帕裕、布伦纳和安德森,英国的罗宾斯、沃尔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在研究方法上,弗里德曼是实证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的倡导者,其方法论大部分都体现在1953年出版的《实证经济学论文选》一书中。弗里德曼继承了波普尔的实证主义传统,认为经济学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取决于其接受事实证据的检验。弗里德曼认为对理论假设前提的检验是不必要的。这一观点的含义是:①假定的抽象性,带有某种虚假性,不可能“直面现实”(基于此说而被经济学界称为“坐在轮椅上”的方法论)。②经济主体的行为是非理性的。③一种理论的假设是更广意义上的理论应用,而后者是可加以检验的。④实证分析对于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暂时的,理论变化是永恒的。弗里德曼采用实证的逻辑演绎与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了“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并赋予“交易方程式”新的含义。弗里德曼在分析通货膨胀和“自然失业率”时,以“适应性预期的心理分析方法”作为“自然率假说”的前提。现在是28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二、理性预期学派理论及其方法论罗伯特·卢卡斯(1937—)是1995年诺贝尔经济奖的获得者。他倡导和发展的理性预期学派,深化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尤其是对经济周期理论有独到的见解。理性预期学派把预期形成问题纳入经济学分析,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在理论分析方法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对于理性预期与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微观与宏观分析的关系;关于货币理论的分析,尽管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之间有共性,都表现为一种货币数量论,但有较大的发展。关于失业、通胀和政策无效论的问题,以理性预期的观点和特有的分析方法,否定了菲利浦曲线的存在以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认为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和不协调。对于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在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中加进了理性预期的因素,并且引入意外的货币冲击。这是对时间序列分析的经济周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于不确定性的问题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认为只要是分析经济中带有不确定因素就可以通过理性预期假说得以较好的阐释。而经济学研究不确定性问题,需要运用大量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工具和实证分析方法。现在是29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三、供给学派理论及方法论供给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理论渊源来自于萨伊定律和古典二分法,是对古典经济学的复古,强调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生产和供给,故又称“生产力学派”。供给学派内部又有两个分支:其一是由拉弗统帅的“正统供给学派”,其二是以“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中间供给学派”。两者对美国经济陷于“滞胀”的成因均在于供给方面的分析,以及应当减少政府干预、提高资本形成率的建议都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和税收制度与结构等多因素分析的统一,而前者的分析因只局限于减税政策而受到质疑。若同其他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相比,供给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略显单薄。该学派理论运用的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拉弗曲线”模型,它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反映的是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的数学关系。

现在是30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四、德国弗莱堡学派理论及其方法论从20个世纪30年代起,原来倾向于历史学派的德国经济学家瓦尔特·欧根(1891-1950)开始转向新自由主义。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学家进一步打起新自由主义的旗帜。1948年,以欧根为中心的一些弗莱堡大学的教授们,创办了一个名为《奥尔多:经济与社会秩序年报》的理论刊物,鼓吹新自由主义。故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又名弗莱堡学派或奥尔多学派。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有效地帮助战后联邦德国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弗莱堡学派的方法论有可取之处:比如,运用显著特征提炼抽象的方法,即批判地综合边际学派的实证性抽象逻辑演绎法和历史学派的规范性经验历史归纳法;比较经济体制决策的方法,以及经济人道主义等。从方法论角度来看,这套理论颇受争议,表现在所谓的“理念模型”学说上。欧根认为他创立的“理念模型”只是“想象的典型”,而“不是现实的反映”,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现在是31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五、公共选择学派理论及其方法论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塞尔和埃里克·林达尔,20世纪初以马左拉·庞塔雷奥尼、萨克斯和德·维蒂·马尔科为代表的意大利财政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土·麦吉尔·布坎南(1919—)和戈登·塔洛克。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大学任教时,创建公共选择学派。就研究的方法而言,该理论出发点是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行为分析中,把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一并纳入研究。注重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非市场决策研究中采用实证分析;在评估和改善民主决策效率中采用规范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人行为、政党的政治学等。同时,由于该理论引入了政治因素,因此,采用规范主义分析方法,注重价值判断,形成其方法论的一大特色。

现在是32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第五节非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方法论非主流经济学流派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假设前提的提出了挑战,用拉卡托斯在《证伪和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论》中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直接攻击主流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使得核心周围的保护带也随之发生改变。非主流经济学流派有历史学派、制度学派和行为经济学以及演化经济学等。主流和非主流是相对而言。比如历史学派在德国一直是主流学派;而在美国属于非主流学派。现在是33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一、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历史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了两个阶段:一个是19世纪40—70年的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64)和威廉·罗雪尔(1817—1894);另一个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是古斯塔夫·施穆勒(1838—1917)。在此期间,历史学派虽难入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但却一直占据着德国经济思想的主流。可见,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是相对的。现在是34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㈠旧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历史学派被认为与历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历史学派的学术另有渊源。它与德国当时的历史学的相同之处只在于都处在同一个社会文化环境和思想背景之中,其发展则各具专业特色。历史学派反复强调的“历史”,指的是具有复杂性、丰富性和综合性的经验现实。经济学历史学派的思想灵感的直接来源是以萨维尼为代表的法学历史学派。1843

年,历史学派的奠基之作罗雪尔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问世,强调经济理论的相对性和经济学中的历史方法,蕴含着对经济现象的观察、类比和归纳,同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法相对立。在方法论上,历史学派推崇个体主义,强调个别;同时注重历史归纳分析,要求以一种描述的方法说明个体特征,并认为社会与历史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和互相联系的整体。显然,历史学较好地把握了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关系,将整体主义建立在个体主义的基础之上。

现在是35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㈡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学派是在19

世纪70

年代才得以统一和巩固下来的,这就是“新历史学派”。施穆勒是该学派的出色领袖。施穆勒称其研究方法是“历史归纳法”,认为是对罗雪尔“历史方法”的新发展,提倡归纳主义。认为,演绎方法是归纳到结论的手段,演绎从属于归纳。历史学派的研究取向代表了经济学发展史上另一种可能的方向,对后来的经济史学家(如法国的年鉴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学派另辟蹊径的尝试引起了人们对其是否有意建构理论的质疑。凡勃仑认为在“系统化成果”方面,历史学派罕有突破。因此,历史学派在学术史上最终失势似乎是题中应有之义。现在是36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制度学派的方法论制度学派在美国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的旧制度学派,代表人物是凡勃伦、康蒙斯和密契尔等;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至40年代旧制度学派向新制度学派的过渡阶段,代表人物是米格斯、贝利和艾尔斯等;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之后,并行着两种研究方法迥然不同的制度学派,一是以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海尔布罗纳和塞缪尔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继承了旧制度学派的凡勃伦传统,以心理的、演进的、整体的、结构的、规范的分析方法,研究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以及进化过程。另一个是以科斯和诺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如果要追溯这一学派一些开创性文献,可能会更早一些,但学术发迹则是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他们从旧制度主义那里吸收“养料”,却没有按照原来学术轨迹发展下去,而是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更注重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现在是37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㈠旧制度学派的方法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旧制度经济学家遵循的“凡勃伦传统”,主要有两点:第一,批判主流经济学,建立以研究制度演进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理论。第二,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寻找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根源,主张从制度上或结构上来改革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了凡勃伦外,还有康芒斯和密契尔。他们都着重从制度发展的角度论述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但他们之间的观点却不尽相同。凡勃伦强调用心理分析来解释制度的形式,用进化论来分析制度的发展与演变;而康芒斯持别重视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认为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密契尔则认为,分析制度因素的作用要以经验统计资料为基础,应该先对事实进行经验统计的分析,然后再得出理论,他研究的重点是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旧制度学派于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在美国曾相当盛行,当时美国有一批自称“青年一代”的经济学家,甘愿追随凡勃伦传统,大肆鼓吹“制度趋势”的研究。在20世纪的30年代至50年代,仍有不少“凡勃伦传统”的继承者。米格斯、贝利和艾尔斯等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了凡勃伦的制度经济理论,被认为是从以凡勃伦为代表的早期制度学派到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过渡的桥梁。

现在是38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㈡新制度学派的方法论新制度学派承袭了旧制度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制度与结构因素在社会经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应只局限于经济问题,还应当研究政治、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正在变化着的与经济制度有关的一切事物。新制度学派反对新古典经济学使用的静止的和机械的均衡分析方法,提出经济学要研究变化过程,这就是经济研究中的演进方法。新制度学派不仅反对微观经济学的个量分析方法,而且反对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方法,强调制度因素的分析方法,也叫做制度—结构分析方法。包括权力分析,利益集团分析,规范分析,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分析。

现在是39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㈢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方法论新制度经济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的修正,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否定了“经济人”假说;二是提出人的“有限理性”假定;三是机会主义倾向假定,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在方法论上,提倡“易于处理的”和“真实的”前提性假设。这里所谓的“易于处理”是指易于运用经济学累积的知识和分析技巧来处理研究的问题;所谓“真实”就是用真实的世界替代想象的世界。做到“易于处理的”和“真实的”三大要素是:首先,要求在真实世界中寻找问题和知识。其次,通过实例,重点调查问题的约束条件。三是把从实例中得到的认识一般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这就是科斯“直面现实”的方法论内涵。现在是40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三、行为经济学派的方法论行为经济学又称“心理学的经济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也有学者把它形象地描述为“心理学和经济学两大伟人的握手”,标志着主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衰退和非理性主义的崛起。真正把经济行为作为主要研究任务的经济学家有二位代表性人物:一是乔治·卡托纳;二是郝伯特·西蒙。行为经济学核心观点在于:第一,经济现象来自当事人的行为;第二,当事人进行理性决策,但理性是有限的;第三,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当事人的决策不仅体现在目的上,而且还体现在过程上;第四,在决策过程中,决策程序、决策情景都可以和当事人的心理产生互动,影响决策的结果;第五,个体决策结果的变化导致总量结果的变化,对经济总量的理解来自对个体行为的理解;第六,有限理性和学习过程会导致决策的偏差以及结果演变路径的随机性,从而产生异常行为,既增添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又加剧有限理性的约束性。在方法上,随着微观计量经济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技术的出现,行为经济学家开始借助新的工具来研究行为问题,比如采用市场数据研究金融市场上当事人的行为等。在坚持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基础上,行为经济学仍然能够有效处理有限理性、偏好和禀赋内生等问题,比如演化分析和行为博弈分析等就能够很好地处理学习过程中的随机性、路径依赖性和角点解等问题。现在是41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四、演化经济学派的方法论演化经济学又被称为制度和演化经济学。这是因为:其一,演化经济学派与制度学派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制度的演化;其二,演化设计的是制度的产生、持续和衰败过程。所以,制度与演化是同一硬币的两面。演化经济学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和发展,并在与主流经济学派的对垒中于20世纪90年代崛起。从研究对象来看,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制度的演进机制。从制度分析来看,其认为,人们做出理性的抉择的不得不来自于制度等非理性因素。从资源分析来看,其认为,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创造,强调市场配置资源和创造资源的双重功能。从思维方式来看,其作为一种新范式,反映了演化、不确定和多样性的进化论思想。从方法论来看,采用系统思维或有机联系的开放主义方法,主张方法论多元主义,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相结合,并引入不断实现的“新奇”概念,表现出对均衡状态的突破。现在是42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辨证法为指导,在批判和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总结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本身是一个科学体系,是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核心,各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科学方法论。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演进进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然后专门阐述了《资本论》中经济学方法论的运用及其具体的研究方法;最后尤为突出地介绍了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应用。这是哲学方法论应用的典型范例。现在是43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㈠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50年代准备阶段1841年4月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哲学思想的萌芽;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了《神圣家族》一书,“奠定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1845年,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首次把社会实践当作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提出来。1845~1846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形成。1847年,马克思针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写了《哲学的贫困》一书,第一次系统提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和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原理。现在是44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㈡第二阶段: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创作阶段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写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一部手稿,下简称《手稿》),开始《资本论》创作。这是马克思自1843年以后的15年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光辉结晶。

《手稿》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作了详尽的论述,对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趋势问题作了科学论述。19世纪60年代写出了《资本论》第二、三部手稿,这两部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价值论,详尽地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在更深的层次上,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趋势作了论述。其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论》(《资本论》第二部手稿)详细阐述了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感性具体→抽象→思维具体的方法。现在是45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㈢第三阶段:19世纪80年代发展阶段19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恩格斯在晚年承担了整理、出版马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手稿的巨大工作。他用了整整11年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马克思留下的手稿,于1885年7月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1894年12月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而且在他主持下,1887年1月还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的英文版。恩格斯完成了马克思未竟之业,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是46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恩格斯在整理、完成和出版《资本论》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㈠高度评价马克思的方法论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唯一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这就是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功绩,认为马克思是惟一能够从黑格尔《逻辑学》中剥离出辩证法的人。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现在是47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㈡肯定唯物辩证法的巨大意义《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一部手稿,于1873年开始编写,1883年因恩格斯致力于为马克思整理《资本论》手稿而中断,未能最后完成。恩格斯对其《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和价值有过这样的评价:“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意志唯心哲学中挽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惟一的人。”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它不仅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有力武器,而且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强大武器。㈢指出唯物史观是《资本论》方法论的基础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上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恩格斯在谈到这一点时说,“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现在是48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㈣丰富和发展经济学方法论恩格斯对经济学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第一,用“历史的科学”研究经济规律。恩格斯强调“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地研究历史,方可发现、把握经济规律,而不能先验地“发明”(臆造)规律。第二,强调“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决定经济形式和发展阶段。恩格斯曾提出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不能固守一种模式;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在研究总的发展进程时要着力研究开始时的方式,即有阶段之分。“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现在是49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

马克思有两大贡献: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秘密;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在批判地吸收黑格尔辨证法基础上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学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确切地说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抽象分析法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现在是50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唯物史观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最伟大的贡献。唯物史观之所以被恩格斯称为“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是因为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用科学的唯物主义来说明人类历史,而是用唯心主义的臆想来解释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坚实的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唯物史观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个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就是需要用这一社会发展合乎规律的思想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现在是51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二、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黑格尔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把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这一观点,但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这一过程中,他和恩格斯一起,通过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并研究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最终创立了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和范畴进行研究,尤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现在是52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三、以历史的方法为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学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确切地说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所谓历史科学是指某些理论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以及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马克思强调指出,研究政治经济学“不是从概念出发,也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的分析方法”,揭示了经济学本质是一门历史科学,从而强调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恩格斯对此也给予了同样的回答;“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历史分析的方法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体现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特征。现在是53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四、以科学抽象法为主要手段抽象分析法就是对经济问题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分析的方法。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就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力”恰恰指的就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特质,理性思维就是要运用“抽象力”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借助于实验,只能依赖于思维抽象力。用抽象力来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就是科学抽象法。现在是54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第三节《资本论》中的方法论

一、《资本论》中的方法论层次

㈠第一层次:唯物史观《资本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㈡第二层次: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贯穿于《资本论》的始终,成为《资本论》方法论的主体。

现在是55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㈢第三层次:形式逻辑和数学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形式逻辑进行论证和推理。如论证劳动没有价值,第一次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量采用定量分析,尤其是运用数学形式进行论证。他在定量分析中除了运用模型法、图表法、公式法等之外,马克思力求通过数学论证和表述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并确定了在经济研究领域中应用数学方法的一般原则。㈣第四层次: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化方法。所谓理想化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科学抽象方法”。比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选取英国作为“典型地点”,将其比作“理想国家”进行分析,便是一例。现在是56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二、《资本论》的研究方法㈠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方法科学的抽象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时所创立与使用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即从“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再由“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简而言之,就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例如,商品、商品的价值、价值量和价值形式是复杂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最难理解的经济范畴,要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上再现“具体”,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就必须搞清楚商品价值量和价值形式这些最简单的经济范畴;并且只有从对这些简单的经济范畴的研究出发,才能真正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复杂过程。

现在是57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㈡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所采用的思维推理法;历史的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过程。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逻辑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逻辑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对历史发展起干扰作用的偶然因素的方法。逻辑的进程与历史的进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分析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开始,从逻辑上来说,这是从个别交换行为开始;从历史上来说,却是回到了原始公社时期的社会状态。所以这里运用的方法既是逻辑的,也是历史的。现在是58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㈢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分析和综合是两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方法。单纯运用分析的方法而不进行综合,就不容易全面了解和掌握客观经济现实中的各种情况,也难以把各种不同的情况加以比较,因而容易导致片面的看问题。单纯运用综合的方法而不加以分析,也不可能从客观经济现实的各种复杂情况中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中,既采用了分析的方法,又采用了综合的方法。例如,对剩余价值及其具体形式的研究,马克思首先分析了作为利润、利息、地租实质的剩余价值,此后,又综合地考察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利润、利息和地租。现在是59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㈣整体和部分相统一的分析方法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对机器和大工业的分析,马克思把工厂作为整体是由总体工人和机器设备两部分构成,而工人有工程师、机械师、细木工等等;机械设备又由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现在是60页\一共有68页\编辑于星期五㈤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在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都没有能够解决归纳和演绎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科学地将归纳和演绎相互联系起来,作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方法。由于商品交换在原始时代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发展到资本主义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