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I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病理学论文_第1页
OBI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病理学论文_第2页
OBI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病理学论文_第3页
OBI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病理学论文_第4页
OBI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病理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BI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病理学论文血清HBsAg阳性是HBV现症感染的重要根据,HBsAg转阴及抗-HBs的出现一直被以为是HBV被去除和疾病临床痊愈的标志,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HB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发现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HBVDNA仍持续存在、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阳性,因此提出了隐匿性HBV感染〔occulthepatitisBvirusinfection,OBI〕的概念。我们分析了OBI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式方法一、病例选择1999年至2020年间我中心住院及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32.3岁〕;肝硬化〔LC〕患者29例〔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42.3岁〕和原发性肝癌〔PLC〕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49.7岁〕。CHB和LC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8年版〕的标准,PLC诊断按照国家卫生部2018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OBI诊断标准以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HBVDNA阳性,和/或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阳性。对上述慢性肝病患者父亲和母亲进行血清HBVM检测,如父亲和/或母亲血清HBsAg阳性,即为有HBV感染家族史。所有患者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等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及血清HCVRNA阴性,HBsAg亦阴性。排除乙醇性、药物性、本身免疫性肝病。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M〔上海科华生物实业技术公司〕;采用FQ-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LightCyclerTM全自动荧光定量PCR系统为瑞士Roche公司产品。检测灵敏度为420copies/ml〕。三、肝穿刺活检采用Menghini快速穿刺法,肝组织以10%福尔马林液固定,制成5m切片,行HE和网状纤维染色。四、肝组织HBsAg和HBcAg检测采用S-P法〔鼠抗-HBs、兔抗-HBc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五、统计学方式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一、三组人群肝组织病毒抗原和血清HBVDNA检测情况。见表1。肝内病毒抗原检测仅在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进行。二、三组人群血清HBVM检测情况。见表2。从表2能够看出,在OBI感染者,以血清抗-HBc阳性最常见。三、临床表现为OBI的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在36例患者,G1S14例,G1S22例,G2S26例,G2S35例,G3S312例,G4S31例,G4S46例。华而不实G1、G2、G3和G4构成比分别为16.7%〔6/36〕、30.5%〔11/36〕、33.3%〔12/36〕和19.4%〔7/36〕,S1、S2、S3和S4构成比分别为11.1%〔4/36〕、22.2%〔8/36〕、50%〔18/36〕和16.7%〔6/36〕。炎症活动度G2与G3构成比分布差异不同不大,而纤维化程度S2与S3构成比分布差异不同大,即S3者高达66.7%,提示大部分OBI感染者肝组织已存在严重的纤维化。四、OBI与HBV感染家族史的关系在本组87例患者中有HBV感染家族史者57例〔65.5%〕。五、血清HBVDNA与肝组织HBV抗原的关系在36例CHB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8例,后者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阳性;8例血清HBVDNA阴性患者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也阳性;4例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阴性患者血清HBVDNA阳性。讨论1978年HoofnagleJH等初次报道了1例因输注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液引起受血者HBV感染后,对OBI的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真正对此开展深切进入研究还是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广泛应用才开场的。由于OBI难以用常规的方式方法检出,因此日益成为复杂的流行病学和临床问题。研究OBI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点,有助于及早确定部分慢性肝病的病原,减少误诊误治,提高OBI的临床治疗疗效,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因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近期,ShahmoradiS等在75例母亲血清HBsAg阳性儿童,发现尽管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血清HBsAg阴性,但仍有21例〔28%〕血清HBVDNA阳性,因此提出了OBI与母亲HBsAg阳性相关。本研究亦发现87例患者中有HBV感染家族史者高达65.5%,支持上述结论。本研究还发现,OBI最常见以血清抗-HBc阳性,包括抗-HBc、抗-HBc/抗-HBe、抗-HBc/抗-HBs/抗-HBe和抗-HBc/抗-HBs阳性等,尤其是单纯血清抗-HBc阳性者最多见。当前,临床上对OBI的诊断仍主要以P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我们过去研究曾表示清楚,血清HBVDNA阳性率低于肝组织,本研究亦发现部分血清HBVDNA阴性者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阳性,因此对病原学不明的慢性肝病患者仅检测血清HBVDNA是不够的,最好能联合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HBVDNA、HBsAg和/或HBcAg检测,以减少漏诊。OBI的肝病可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临床上所谓隐匿性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偶在体检时被发现就属于这种情况。Chemin等研究了50例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病患者,15例〔30%〕存在OBI,肝组织学显示53%有严重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在随访经过又有2例很快进展为肝硬化。以下为参考文献:[1]张振华,叶珺,杨东亮.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1〔3〕:200-203.[2]AssarS,ArababadiMK,AhmadabadiBN,etal.OcculthepatitisBvirus〔HBV〕infection:aglobalchallengeformedicine.ClinLab,2020,58〔11-12〕:1225-1230.[3]毕芳,商庆华,安永,等.单纯抗-HBc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隐匿性HBV感染.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15〔2〕:145-146.[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8年版〕.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14〔2〕:81-89.[5]中国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8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20〔6〕:419-426.[6]商庆华,于建国,徐传镇,等.病原学不明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组织中HBVDNA定量检测.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