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技术与应用4/20/20231概述4/20/20232概述
自古以来,人类和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环境、空气、水、土壤、食物等无处不有微生物存在。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发酵、酿造、制药、净化环境、生物工程以及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等,在他们的帮助下,人们生存很健康,生活很美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或使食物变质腐败,或使物品侵蚀损坏,造成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可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疾病甚至危及生命。4/20/20233概述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寻求控制和消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和手段,从不自觉或盲目采取措施到自觉的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清除和杀灭微生物,这个过程就属消毒灭菌防腐范畴,消毒技术由此逐步形成与发展,从经验阶段到应用阶段以及到目前成熟阶段。
4/20/20234概述如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有一个渐进过程一样,消毒技术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从古代起为保存食物、预防疾病即不自觉地采取了多种杀灭和去除微生物的方法,如火烧、煮沸、盐腌、日晒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17世纪初,我们的祖先已懂得饮用煮沸的水可以防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采用蒸汽熏蒸病人的衣服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在清代的医学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4/20/20235概述在国外,许多年前就有了火焰灭菌的记载。我国在1700多年前华佗即采用火焰灭菌手术器械,2600多年前国外学者就提出用煮沸的水清洗创伤部位和医生的手,以防止伤口腐烂。公元前322年前后,古希腊学者建议让士兵饮用开水,掩埋粪便以防病。这些措施都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逐步认识,凭借经验得来,并没有消毒理论指导,因此后人把19世纪中期以前先人采用的消毒技术称为经验阶段。4/20/20236概述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随着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消毒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人们与病原和有害微生物斗争的手段亦相应提高,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医学领域中,消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消毒工作从经验阶段进入了应用阶段。
4/20/20237概述
1837年Schwan证明,腐败作用是由生物原因引起的,指出加热可以杀死这种微生物。消毒的理论可以说由此开始。1840年schwan的朋友Henle研究了微生物致病的条件,他是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疾病的最初主张者之一。他认为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不仅是有机体,而且是有生命的活体,可以在人体内寄生。在此期间,Wells针对“感染性病芽”采取杀灭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他要求在开刀之前,严格消毒手术者的手和手术器械,由此而使卵巢切除手术后的病死率显著降低。1857-1880年进行的1000例卵巢切除术,由于采取了消毒措施,使这种术后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病死率降低到只有4%4/20/20238概述
1847年前后,维也纳大学医院的Semmelweis注意到,在产科病房,医学生实习时产褥热病死率高达9.92%,而助产士实习时病死率仅3.3%,调查原因之后他认为,医学实习生参加尸体解剖,手上带有病菌,通过实习生的手传播引起了产褥热。故而他在自己负责的产科病房中提出要求,医生检查产妇之前,必须事先用漂白粉水洗手,并且要求器械、敷料等都必须事先消毒。这些措施使产褥热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产妇病死率也由9.92%减少到3.8%。4/20/20239概述
1865年,Lister为了防止手术后感染,采用了石炭酸消毒,从而大大降低了复杂性骨折的病死率,为外科消毒防止术后感染开辟了道路。1854年,Schroeder等发现,用棉塞子过滤煮沸后的水,可使其中无微生物。同期Pasteur发现,煮沸可以破坏细菌,他认为,医院中任何地方都有病菌,不仅手术器械和医生的手要消毒,而且还要警惕大气中的浮游病原体。Koch在其《创伤感染原因的研究》和《病原微生物研究》中,不仅阐述了各种细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而且也介绍了灭菌方法,所以,Koch和Pasture的功绩不仅在于他们奠定了近代细菌学的基础,而且也对消毒灭菌的方法和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4/20/202310概述
1897年,Johnson和Johnson公司出版了《科学地灭菌》一书,阐述了无菌技术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消毒灭菌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在对热力消毒和灭菌的深入研究,过滤除菌技术的应用和一些化学消毒剂,例如漂白粉、石炭酸、升汞、甲醛的发现。4/20/202311概述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现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更多,有关消毒理论的研究也增多,许多消毒灭菌方法,例如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甲醛和戊二醛的应用、臭氧消毒技术、碘类消毒剂的发现,氯己定(洗必泰)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广泛使用和热力消毒灭菌的自动化控制,紫外线消毒、微波消毒、电离辐射灭菌、等离子体的消毒与灭菌、复配消毒剂的应用、物理消毒与化学消毒协同作用等的发展,使得消毒学方法的应用变得成熟起来,故此阶段称为成熟阶段。4/20/202312概述
同时,随着消毒技术不断得到广泛应用,消毒的理论、方法、效果监测与评价体系、专业队伍、法规规范与管理体系亦逐步建立和完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消毒技术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20/202313概述像医学领域内其他学科一样,消毒学也是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类采用消毒学的方法――消毒(disinfection)、灭菌(sterilization)、防腐(Antisepsis)与环境中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微生物作斗争,从而使人们免受其攻击,以达到防病的目的。发明和采用这些控制微生物方法的历史,也就是消毒学的发展史。4/20/202314概述
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专业杂志:
1984年刘育京等创办《中国消毒学杂志》
奠基专蓍:
1986年薛广波主编出版《实用消毒学》、1992年《灭菌·消毒·防腐·保藏》、2002年《现代消毒学》。2002年张文福主编出版《医学消毒学》、杨华明、易滨主编出版《现代医院消毒学》
学术活动:1985年王有森等主持召开了北京国际消毒会议。专业委员会每年学术活动。
专业队伍:80年代以来,在卫生部的重视下,军科院、预科院(国家CDC)等研究机构成立消毒研究室,各级卫生防病机构成立消毒科,组织和发展中国消毒学专业队伍。4/20/202315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4/20/202316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消毒
disinfection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如空气、物体表面、手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消毒针对的是病原微生物,并不是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另外它是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并不要求把所有的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
4/20/202317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灭菌
sterilization
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使其达到无菌状态。这里所说的一切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亦包括细菌芽孢和一些原虫。灭菌的要求是严格的,目前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
4/20/202318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消毒剂disinfectant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消毒剂通常是指化学化合物。消毒剂不一定要求能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4/20/202319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灭菌剂sterilant
灭菌剂是指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一般都以能否杀灭芽孢作为灭菌剂的标准。所有的灭菌剂都是优良的消毒剂。
4/20/202320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disinfectant
高效消毒剂是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4/20/202321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disinfectant
中效消毒剂是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碘类、醇类消毒剂等。
4/20/202322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低效消毒剂low-efficacydisinfectant
低效消毒剂是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氯己定、苯扎溴铵等。
4/20/202323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抗菌剂与防腐剂(保存剂)
antibacterial&antisepsis
用于皮肤、黏膜等活组织表面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药物叫做抗菌剂。有人将这类药物又称为“防腐剂”。这种称法容易和用于防止有机物腐败的防腐剂相混淆。为此,通常将用于活组织消毒的有关药物称为“抗菌剂”;将用于有机物防腐的药物称为“防腐剂”或“保存剂”。
4/20/202324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气体消毒剂烟雾消毒剂gaseousdisinfection
气体消毒剂是指可利用其气体进行熏蒸处理的消毒剂,其沸点一般较低。烟雾消毒剂是指将消毒剂与氧化剂、助燃剂或其他药物配成的复方,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烟雾以进行熏蒸消毒。
4/20/202325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熏蒸消毒fumigantdisinfection
熏蒸消毒是利用消毒药物的气体或烟雾,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熏蒸以达到消毒目的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于处理污染的空气,亦可用于处理污染的表面。此法早有使用,但近年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发展的一个重点。4/20/202326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强穿透与弱穿透性熏蒸消毒剂强穿透性熏蒸消毒剂,如环氧乙烷等,可深入孔隙及物质内部并可透过包装材料(布、纸),适用在密闭容器内对大批物品尤其是包装好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弱穿透性熏蒸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甲醛等,可作用于空气和物体表层,用于房间内的熏蒸消毒。
4/20/202327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二元消毒剂binarydisinfectant
将原料分为二部分包装的消毒剂,用前再混合配制以克服其稳定性差的缺点。
4/20/202328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化学指示剂chemicalindicator
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如压力蒸汽、紫外线、环氧乙烷等)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和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4/20/202329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生物指示剂biologicalindicator
将适宜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4/20/202330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有效氯
availablechlorine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4/20/202331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中和剂
neutralizer
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混悬液中、以及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4/20/202332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4/20/202333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自然菌
naturalbacteria
在消毒试验中,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4/20/202334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存活时间
survivaltime(ST)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
4/20/202335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杀灭时间
killingtime(KT)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
4/20/202336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D值Dvalun杀灭微生物数量达90%所需的时间。
4/20/202337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杀灭率
killingrate(K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
4/20/202338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灭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assuralevel(SAL)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常表示为10-n。如,设定SAL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4/20/202339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无菌检验
sterilitytesting
证明灭菌后的物品中是否存在活微生物所进行的试验。
4/20/202340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生物负载
bioburden
被测试的一个单位物品上承载活微生物的总数。
4/20/202341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杀灭作用、抑制作用与抗微生物作用处理微生物,使之彻底死亡,称为杀灭作用。如仅使之停止生长与繁殖,一旦作用因素去除仍可复苏则称为抑制作用。杀灭与抑制作用,统称为抗微生物作用。
4/20/202342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消毒增效剂有的药物本身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杀灭微生物作用,但当与物理消毒法或消毒剂配用时,可加强杀灭微生物的效果。这种药物称为消毒增效剂。
4/20/202343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disinfection
预防性消毒是指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等进行的消毒。例如,公共场所消毒、交通运输工具消毒、餐具消毒、饮水消毒等都属于预防性消毒。
4/20/202344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疫源地消毒
disinfectionofepidemicfocus
疫源地消毒是指在有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消毒。传染病医院对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和病室等进行的消毒,以及卫生防疫人员对病家进行的消毒,都属于这一类措施。
4/20/202345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随时消毒concurrentdisinfection
疫源地消毒可分为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是指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4/20/202346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终末消毒
terminalisinfection
终末消毒则是指在传染源离开疫源地(住院隔离、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居住过的地点进行彻底消毒。
4/20/202347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消毒学
disinfection
消毒学是一门研究杀灭、去除和抑制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理论、药物、器械与方法的科学。
4/20/202348常用的消毒方法4/20/202349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用物理因子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生物消毒法:利用一些生物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4/20/202350物理消毒方法热力消毒和灭菌电离辐射灭菌紫外线消毒微波消毒红外线消毒激光消毒超声波消毒过滤除菌其它物理方法4/20/202351物理消毒法
热力消毒和灭菌: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是热力消毒法,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热可以灭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热力消毒中,分为干热和湿热二类。
干热:可使菌体蛋白氧化、变性、炭化和使电解质浓缩引起细胞中毒。
湿热:可使菌体旦白质凝固,变性。4/20/202352物理消毒法
目前常用的热力消毒方法主要有:干热干烤(电热、红外、微波)烧灼、焚烧湿热煮沸流通蒸汽低热消毒(巴氏消毒)间歇灭菌(廷德尔灭菌)压力蒸汽灭菌(下排气、预真空)4/20/202353物理消毒法
电离辐射灭菌:
利用γ射线或高能量电子束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的低温灭菌方法统称为电离辐射灭菌,是一种适用于忌热物品的常温灭菌方法,又称之为“冷”灭菌。
早在1956——1958年,美国科学家用电子加速器进行实验证明,电离辐射能使外科缝线灭菌,为医疗用品辐射灭菌提供了应用实例,此后,美国、丹麦又成功地将辐射灭菌应用于塑料制品,目前,不少国家对大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采用辐射灭菌,一般认为,优于环氧乙烷。
4/20/202354物理消毒法
电离辐射灭菌的优点:
⑴、辐射灭菌不使物品升温,特别适用于不耐热物品的消毒。
⑵、穿透力强,能到达灭菌物品的各个部位,不受物品包装形态限制。
⑶、方法简便,一般不需控制多种因素。
⑷、适用于连续生产线使用,节省人力。
⑸、节约能源消耗、成本低。4/20/202355物理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穿透力很差,紫外线可分为长波段(320—400nm)、中波段(275—320nm)、短波段(180—275nm)三组,短波段中240——280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力较强,一般多以253.7nm为杀菌紫外线波长的代表。
4/20/202356物理消毒法
使用紫外线消毒应注意的问题:
⑴、灯管表面应经常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污垢。
⑵、紫外线肉眼看不见,紫兰色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强度,要定期测定,照射强度<70uw/cm2就应更换。
⑶、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灰尘、水雾。
⑷、紫外线无法穿透排泄物、分泌物,只有直接被紫外线照射的一面才能达到消毒目的。
⑸、勿直视紫外线光源,加强自我保护,防止臭氧发生过多。
4/20/202357物理消毒法
微波消毒:
微波是一种波长短而频率较高的电磁波。波长为0.001—1m频率介300—300000MHZ,电磁波是高频振荡电路以交替电场和磁场的形式向空间辐射的能量。
微波照射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其作用原理目前有二种观点:一为热效应说,一为综合效应说,前者认为,微波的杀菌作用完全由于照射时产生的热所致,根据:微波照射短时间后,温度即快速↑,微生物随之大量死亡,后者认为:微波的杀菌作用除热效应以外还有一些非热效应的作用,诸如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等。
微波加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其它加热方式都是由表及里,而用微波则可对物体内部进行直接加热。
4/20/202358物理消毒法
影响微波杀菌的因素:
⑴、微波的频率: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适宜频率。微波频率高(2450MHZ)物体升温快杀菌作用强,时间短,穿透力差,只适用于处理小件或厚度不大的物品。微波频率低(915MHZ)加热速度慢,消毒时间长,但穿透深度大,故可处理大件物品。
⑵、输出功率:在一定条件下,微波输出功率大,作用于介质的电场强,分子运动剧烈,加热速度快,杀菌作用强。例:以2450MHZ微波照射5ml菌液,作用10秒,当输出功率为540W时,只能杀灭大肠杆菌,不能杀死枯黑芽胞,将输出功率加为850W时则可将枯黑芽胞杀灭。4/20/202359物理消毒法
影响微波杀菌的因素:⑶、作用时间:照射时间长、能量吸收多,温度上升高,杀菌效果好。
⑷、物品性质:不同物品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吸收效能好的如水及含水量高的物品,而金属、玻璃、陶瓷、塑料则吸收少,但如将物品放于含水或水蒸汽环境中,借水分子吸收微波使温度升高,迹可达到消毒。
4/20/202360物理消毒法
红外线消毒:
红外线又称热射线,波长在0.77—1000um电磁波,按波长的差别大致可分为:
近红外线(0.77—3.00um)
中红外线(3.00—30.00um)
远红外线(30.00—1000.00um),最易被物品吸收,热效应最好。
4/20/202361物理消毒法
红外线消毒:
红外线有良好的热效应,热能直接由电磁波产生,不需介质传导,故一般升温快,有利于消毒。
红外线的热效应只能在照到的表面产生,不能使一个物体前后左右均匀加热,因此,红外线消毒只适用于导热较好并且比较平坦的污染表面。
各种颜色表面对红外线的吸收率不同,吸收率愈高,温度效应愈好,依次:黑、灰、绿、红、黄、白。
消毒用红外线烤箱最高温度可达200℃,而高真空红外线烤箱消毒温度可达280℃。
4/20/202362物理消毒法
激光消毒:
激光为激光器中受激发光物质经激发产生的光子通过谐振腔放大所形成的光束,从杀菌角度来看,其特点为:⑴、能量高度集中;⑵、指向性强。
激光对生物组织破坏的机理为:
⑴、热效应使细胞焦化。
⑵、冲击效应将细胞压缩变形以至破裂。
⑶、化学效应引起细胞分子化学键断裂。
激光杀菌研究时间不长,但从良好的效果来看,是有发展前途的,人们已开始用激光对手术刀、牙钻、玻璃瓶等灭菌试验。
4/20/202363物理消毒法
超声波消毒:
超声波是一种特殊声波,声振频率大于20KHZ,超过了正常人听觉的最高限额,所以人们听不到,当其通过液体时,不断呈疏密相间的波动,稀疏时产生的负压可超过液体分子间的内聚力而形成空穴,密集时所产生的正压又使空穴破溃,此种正负相交形成巨大的压力,冲击微生物可使之破碎死亡。冲击水或其它化合物分子可产生电离和自由基,自由基的化学活性较强,作用于微生物亦可使之致死。
超声波对杆菌的杀灭作用较球菌强,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较酵母菌及细菌芽胞强。一般说,作用时间愈长,杀菌效果好。菌液容量愈大,浓度愈高,效果愈差。
4/20/202364物理消毒法
过滤除菌: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介质中的微生物称为过滤除菌,在大多数情况下过滤只能除去微生物,而不能将之杀死,处理时,必须使欲消毒的物质通过致密的滤材才能将其中的微生物滤除,因此,本法只适用于对液体与气体等流体物质的处理。但是,乳剂、水悬剂过滤后,剂型即被破坏,故不宜使用。
过滤除菌作用机理:
对液体:毛细管阻留、筛孔阻留、静电阻留
对空气:随气流阻挡、重力沉降、惯性碰撞、静电吸附、扩散粘留。
4/20/202365物理消毒法
其它物理方法:
自然净化——冷却、冰冻、干燥
机械清除——冲洗、擦抹、刷除、通风等4/20/202366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剂从使用的物理状态来分:
固体消毒剂液体消毒剂气体消毒剂强穿透:环氧乙烷、溴甲烷弱穿透:甲醛、过氧乙酸4/20/202367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剂从杀菌作用强弱可分: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包括细菌芽胞。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结核杆菌,不能杀死芽胞。
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不能杀死结核杆菌、细菌芽胞和抗力较强的细菌及病毒。只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不能将之杀灭的药物称为抑菌剂,例如,季铵盐类消毒剂。4/20/202368化学消毒法按化学性质将消毒剂分为:⑴、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中可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NaOCl。⑵、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⑶、醛类消毒剂:甲醛、戊二醛。⑷、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⑸、醇类消毒剂:乙醇、异丙醇。⑹、酚类消毒剂:煤酚皂溶液(来苏尔)石炭酸。⑺、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⑻、其它消毒剂:洗必太(也可属酚类)、碘、碘伏、高锰酸钾。4/20/202369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剂使用方式:⑴、用消毒剂溶液浸泡、擦拭、喷洒或进行气溶胶喷雾。⑵、用其气体或烟雾进行熏蒸: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⑶、直接用药物粉剂处理:主要为含氯消毒剂。4/20/202370化学消毒法作为理想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⑴、杀菌谱广⑵、使用时有效浓度低⑶、作用速度快⑷、性能稳定⑸、易溶于水⑹、对物品无腐蚀性⑺、毒性低、无残留⑻、不易受理、化影响⑼、无臭无味、无色⑽、价格低廉
4/20/202371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在产品有效期内有批准文号的化学消毒剂;使用时按照要求准确配制消毒液的浓度;多数消毒剂有腐蚀性,性质不稳定,使用时应注意,尤其气体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液体消毒剂防止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伤害。4/20/202372生物消毒法在自然界,有的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利于病原微生物存活的环境而将它们杀灭。
例如:⑴、污水净化可通过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来阻碍需氧微生物存活。⑵、粪便、垃圾的发酵(堆肥)可利用嗜热细菌繁殖时产生的热杀灭病原微生物。4/20/202373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处理剂量:(包括强度和时间)在热力消毒中指温度和时间,在紫外线消毒中指照射强度和时间,在化学消毒中指浓度和时间。
2、微生物污染程度: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
3、温度:一般说,无论在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环氧乙烷消毒,温度低于10.7℃时,药物本身即不能挥发成气体,紫外线在4℃时,输出强度只有27℃时的20—30%。
4、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熏蒸消毒影响显著,直接喷洒消毒剂干粉处理地面时,相对湿度要高,紫外线照射,相对湿度不能高,否则影响其穿透。4/20/202374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5、pH值:pH的变化严重影响消毒剂的作用。例如:季铵盐类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大,PH3时杀灭微生物所需浓度要较PH8时大10倍左右。戊二醛水溶液当PH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次氯酸盐溶液当PH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反被削弱。
6、化学拮抗物质:自然情况下,微生物常与很多其它物质混在一起,这些物质往往会影响到消毒处理的效果。如旦白质、油脂类有机物等包围在微生物外面可妨碍各种消毒因子的穿透,同时也消耗一部份消毒剂。4/20/202375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7、穿透条件:不同杀菌因子,穿透能力不同。如:干热穿透力比湿热差。甲醛蒸汽穿透力比环氧乙烷差,电离辐射能穿透多种物质深部,而紫外线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或浅层液体中的微生物。
8、表面张力:消毒液表面张力↓有利于药物接触微生物而促进杀灭作用的进行,为增进消毒效果。一方面选用表面张力低的溶剂配消毒剂,如乙醇配制的碘酊,比用水配制的碘液好;另一方面可在消毒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4/20/202376消毒效果的评价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液体消毒剂消毒效果的评价辐射灭菌效果评价环氧乙烷灭菌效果评价4/20/202377消毒效果的评价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
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菌片,含菌量为5×105~5×106cfu/片,121℃D10值1.3—1.9min,KT值为≤19min,ST值为≥3.9min。
评价:同次检测中,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内,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旦白胨水培养基全部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如有一片接种的溴甲酚紫旦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不合格。
4/20/202378消毒效果的评价
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
指示菌:大肠杆菌(8099或ATCC25922)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
评价:物理学检测: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辐射强度≥90uw/cm2;高强度紫外线灯辐射强度≥200uw/cm2。
生物学检测:对指示菌杀灭率≥99.9%,判为消毒合格。
4/20/202379消毒效果的评价
液体消毒剂消毒效果的评价:
指示微生物: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ATCC6538)、大肠杆菌(8099)、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白色葡萄球菌(8032)龟分枝杆菌(ATCC93326)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
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黑曲霉菌(ATCC16404)
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Ι型疫苗株
评价:对细菌和真菌的杀灭率≥99.9%,对Poliovirus-Ι灭活,可判为消毒合格。
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全部杀灭,可判为灭菌合格。4/20/202380消毒效果的评价
辐射灭菌效果评价:
指示菌:短小芽胞杆菌(E601)
评价:对指示菌杀灭率≥99.9%,判为消毒合格。
对指示菌全部杀灭,判为灭菌合格。
4/20/202381消毒效果的评价
环氧乙烷灭菌效果评价
指示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
评价:对指示菌杀灭率≥99.9%,判为消毒合格。
对指示菌全部杀灭,判为灭菌合格。
4/20/202382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
灭菌高水平消毒法中水平消毒法低水平消毒法4/20/202383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
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4/20/202384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
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离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臭氧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4/20/202385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
3、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4/20/202386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已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4/20/202387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1、亲脂病毒,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2、细菌繁殖体;3、真菌;4、亲水病毒,如甲肝病毒、脊灰病毒等;5、分枝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6、细菌芽孢,如炭疽杆菌芽孢、枯黑芽孢等;7、朊毒(感染性蛋白质)。4/20/202388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4/20/202389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2)中度危险性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4/20/202390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4/20/202391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4/20/202392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4/20/202393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用喷雾消毒法。4/20/202394消毒、灭菌基本程序凡受到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于使用前再按物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4/20/202395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一方面,各类环境场所和物品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进入现场消毒的人员,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在消毒过程中发生感染。另一方面消毒因子大多是对人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正确操作,防止消毒事故和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对人的伤害。4/20/202396正确开展消毒工作
一、明确消毒目的在开展消毒处理工作前,一定要明确消毒目的,是预防性消毒还是疫源地消毒?若是疫源地消毒,是随时消毒还是终末消毒?目的不同对消毒的要求不同,包括对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也不同。明确消毒目的后,根据消毒对象确定相应的消毒方法。4/20/202397正确开展消毒工作
二、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为使消毒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好的消毒效果,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2、消毒对象的性质
3、现场特点4/20/202398
正确开展消毒工作
三、考虑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一)处理剂量(二)污染程度(三)温度(四)湿度(五)pH(六)化学拮抗物质(七)穿透条件(八)表面张力4/20/202399正确开展消毒工作四、选择合格的消毒产品并正确使用卫生许可证(批件)使用说明书消毒剂量消毒方法:浸泡、擦拭,也可以喷雾处理配制消毒剂时,要按其实际剂量计算,有效期问题。消毒人员注意个人防护。4/20/2023100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
交通工具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具有人群密、人员杂、流动大的特点。搞好交通工具的消毒,不仅能给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乘坐环境,而且还可以防止疾病尤其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4/20/2023101交通工具
常用预防性消毒措施如下:一、通风换气交通工具预防性消毒提倡开窗通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停止使用空调大巴,确需使用空调的交通工具,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飞机除外)。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02交通工具
二、空气消毒(一)飞机舱:飞机到港后应立即对机舱空气进行消毒,所用消毒药械必须是经过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产品。(二)火车和地铁车厢、汽车、轮船:到站后应立即对空气进行消毒,用0.2%-0.5%过氧乙酸、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按20ml/m3的剂量作用30分钟。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03交通工具
三、物体表面及有关设施、物品的消毒(一)飞机舱内小桌板、门把手、卫生间洁具、洗手池等物体表面可用含氯消毒液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雾、擦拭。(二)火车车厢及船舱内桌椅、门把手、卫生间洁具、洗手池,地铁车厢和汽车内坐椅、扶手、拉手等可用含氯消毒液或含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雾、擦拭。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
4/20/2023104交通工具
(三)地面消毒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机舱内地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用量不少于100ml/m2。拖把要专用,用后在消毒液中泡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四)飞机、轮船、火车、汽车上桌布及椅套应每日更换并消毒,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或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五)垃圾要用双层垃圾袋盛装,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不可燃物质可喷洒含有效氯3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1小时以上。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05交通工具
四、餐(饮)具消毒(一)飞机、火车、轮船上餐具、茶具可采用:
1.流通蒸汽消毒;2.煮沸消毒;
3.远红外线消毒碗柜。
4.化学消毒剂,如用含氯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烘干后备用。
4/20/2023106交通工具
(二)饮水机消毒:消毒时,可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含20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将消毒液充盈于整个水路系统),作用30分钟。出水口和出水手柄每天用75%酒精棉球擦拭2-3次,作用3-5分钟。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07交通工具
五、手消毒工作人员及乘客应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飞机、火车、轮船上卫生间内应备有洗手香皂和洗手消毒液,方便乘客随时使用,可采用:(一)75%酒精溶液,擦拭作用1-3分钟。(二)0.3%-0.5%碘伏消毒液,擦拭作用1-3分钟。(三)0.5%醋酸氯己定(洗必泰)醇溶液,擦拭作用1-3分钟。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08候车(船、机)厅、售票厅
候车(船、机)厅、售票厅的特点是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在这里很可能存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同时又存在着易感人群,因此做好这类环境的预防消毒工作对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常用消毒方法如下:
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09候车(船、机)厅、售票厅
一、空气消毒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期间应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通风换气,尽量少用或不用空调通风系统。自然通风不足的,可采用吹风机、排风扇、机械通风,保证空气流动。对必须使用者,在运行过程中应采取强制性的定期清洗和消毒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0候车(船、机)厅、售票厅
空气消毒(一)有人的情况下,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二)在无人的情况下,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还可采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化学消毒剂。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1候车(船、机)厅、售票厅
二、物体表面消毒(一)楼层走道、隔栏、售票窗口、电梯间、墙壁、地面等要定期消毒。可用0.2%过氧乙酸或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雾,作用1小时。消毒时应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的顺序进行。用量为:泥土墙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100ml/m2,地面200ml/m2-300ml/m2。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2候车(船、机)厅、售票厅
三、个人卫生与消毒
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肥皂流水洗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要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手与皮肤的消毒可用75%酒精、0.5%碘伏或0.5%醋酸氯己定醇溶液擦拭,作用1~3分钟。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3办公场所人们每天约有1/3的时间在办公室内度过,办公场所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些场所(如审批办证大厅)来办事的单位和个人较多,人员较复杂。办公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状态,引入新鲜清洁的空气,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4办公场所一、空气(一)工作时间内,可采用安装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二)下午下班后、上午上班前,可用紫外线灯或化学消毒剂对餐饮场所进行消毒。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5办公场所
二、物体表面(一)办公桌椅、柜台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60分钟。(二)电脑键盘、电话、公用笔:用75%的酒精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5分钟。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6办公场所三、饮水机尽量饮用开水。消毒时,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mg/L-500mg/L二氧化氯进行浸泡消毒(消毒液充盈于整个水路系统),作用30分钟,出水口和手柄每天用75%酒精棉球擦拭2-3次,作用3-5分钟。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7办公场所
四、电梯、楼梯、墙壁、地面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1%-0.2%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或拖地),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拖地时拖把专用,不得混用。使用后,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后再用。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8办公场所
五、卫生间卫生间的地面、墙面、便池、洗手池等用0.1%-0.2%的过氧乙酸或500mg/L-1000mg/L的有效氯喷洒(地面可用拖把拖地)。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19家庭(1)尽量开窗通风;(2)注意个人卫生,常用肥皂流水洗手;(3)常洗常晒被褥、衣服,通过洗和晒达到清洁消毒目的;(4)加强营养,适度锻炼,保证睡眠,不过度疲劳,增强家庭成员的抗病能力。各种场所的预防性消毒4/20/2023120家庭(5)尽量减少出入公众聚集场所(如电影院、商场、饭店、网吧、茶社等)。如因工作生活需要,外出到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戴口罩。(6)建议不养宠物,已养宠物的家庭应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避免宠物到处流动以及与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
4/20/2023121家庭卫生间和厨房下水道1.检查卫生间和厨房排水设施是否完善,地漏里面的水封碗和反水弯是否起作用,如果发现水封碗和反水弯不全或损坏应重新配置;2.清除下水道水封里面的积存物,保证水封的封闭功能正常;3.洗面盆、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旋转蒸发式节能环保空调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塑料保持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弯脚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左旋VC深层保湿补水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山楂锅盔饼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动物刺激跳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圆尾灯安装盒组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办公室里的医疗安全如何通过院感培训预防交叉感染
- 游泳救生员资格考试政策更新的试题及答案
- 新手必看农业植保员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市场管理制度
- 终端导购培训手册
- 专题06 修改病句或语段-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专题复习讲练测(学生版)
- 值日生表格模板
- Creo-7.0基础教程-配套课件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质量测试卷(一)附答案
- 全国水利ABC证单选题六
- 管道支架重量计算表-2
- 酒店明住宿清单(水单)
- 2022漂浮式光伏组件安装技术方案
- 音乐(歌唱)《买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