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_第1页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_第2页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_第3页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_第4页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因为修辞是一种话语技术,修辞必然与文学产生密切的联系。作家的创造欲望与文学话语的相对自由提供了巨大的修辞实验空间。文学常常废弃常规语法和标准语汇,通过修辞寻找崭新的话语可能。对于文学来说,修辞是在文类的辖制之下活动。许多诗的修辞无法移到小说之中,戏曲的修辞也不适用于电影。修辞是文类属下的次一级话语层面,并且在这个层面上强烈地显示出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中国古代的许多理论家已经察觉到修辞的巨大力量。这导致许多理论家对修辞反感乃至恐惧。概括地说,这种反感源于一个担忧,担忧修辞产生的花言巧语制造出种种虚伪和骗局,这即是所谓的“巧言乱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论断无疑是一个代表性的观点。许多理论家都表示了重质轻文的倾向。的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以辞害意”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贬义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涉及话语主体的道德品格,这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学说服他人的三种重要依据是:理念、人品和情感。除了深刻的理念和强大的情感共鸣,演说者的人品同时决定了他的说辞是否可信。与此相似,中国古代的理论家也曾提出“修辞立其诚”。文辞修饰的意义是确切地表述自己的真实内心,不应该颠倒过来,虚假地为文造情。所以,孔子一方面认为,“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另一方面又声明“辞达而已矣”。这既是对于修辞意义的肯定,又是对于过分的文辞炫耀持有警觉的态度。事实上,这里提出了一种修辞的尺度——什么是理想的修辞。理想的修锌不是华丽夺目,而是真切自然。因此,苏轼评论孔子这个观点时感叹地说,“辞达而已”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辞境界。但是,正面对待“修辞立其诚”这个观点时,人们不得不进一步对话语主体进行考察。每一个作家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受到相应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人们必须考察话语主体的构成,这样才可能解释种种修辞的特征——解释这种修辞为什么出现,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是什么,话语主体试图说服的对象是谁。这时,话语主体的身份与修辞的关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摘编自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第八章修辞》)材料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于故弄玄虚;有人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摘编自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各类文学活动中,作家打破常规语法和标准语汇的要求,往往可通过修辞运用找到崭新的话语可能。B.修辞能通过语言的修饰与夸张制造出虚伪和骗局,故中国古代理论家对于修辞有反感与恐惧情绪。C.“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同盟后,相关新闻信息产品就可能成为“跪求体”“哭晕体”,难以负起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的责任。D.不用浮夸的“跪求体”“哭晕体”,也未必不能抓人眼球、增加流量,《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等优秀产品的巨大成功,就是明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要演说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够深刻,情绪不够饱满,也可以说服人。B.考察话语主体的构成,便可解释某种修辞出现的原因、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并确定它的交际对象。C.于媒体人而言,作风应实事求是,舆论担当应守正求真,一旦卖萌,就将失去竞争力。D.材料二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充分有力,使论点鲜明生动。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修辞立其诚”观点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B.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C.事务其本,本立而道生。D.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近年来,“太震撼了”“央视刚刚曝光”“有身份证的都赶紧看吧”等用语在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中频频出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答案】1.B

2.D

3.A

4.①首先开篇由社会现实提出社会上“跪求”“哭晕”的浮夸文风;②接着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眼球情结”,并指出其危害。③然后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扭转社会风气和改变思路;④最后总结论点,持中守正、推陈出新,“修辞立其诚”。

5.我认为这种文风浮夸荒诞,让读者感到不适。①“修辞立其诚”,运用修辞手法还要讲究内容真实、情感真切,不能一味哗众取宠。②这种文风容易助推谣言肆虐,更无从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③写文章应当质朴畅达、经世致用,祛除浮夸,通过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来赢得读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修辞能通过语言的修饰与夸张制造出虚伪和骗局”错误,原文是“中国古代的许多理论家已经察觉到修辞的巨大力量。这导致许多理论家对修辞反感乃至恐惧。概括地说,这种反感源于一个担忧,担忧修辞产生的花言巧语制造出种种虚伪和骗局”,可见导致其对修辞反感乃至恐惧的原因是“修辞的巨大力量”。或者反感的原因是理论家的担忧,并不是说所有的修饰与夸张都能制造出虚伪和骗局。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只要演说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够深刻,情绪不够饱满,也可以说服人”错误,原文是“演说者的人品同时决定了他的说辞是否可信”,选项表述过于绝对。B.“便可解释某种修辞出现的原因”错误,原文是“这样才可能解释种种修辞的特征”,原文是“可能”。C.“一旦卖萌,就将失去竞争力”错误,原文为“有人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没有提到选项说的“一旦……就将……”,可见选项表述绝对,于文无据,且偶尔卖一次萌未必失去竞争力。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强调文采和质朴要兼备。既注重修辞,又强调“诚”。B.是说有的文章虽然道理讲得很深,说理亦恰当,但是语言文字不好,不能成为好文章。强调作文要有修辞,语言文字要好,侧重的是“修辞”。C.强调“根本”的重要性,跟“修辞”无关。D.强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与“修辞立其诚”没有关系。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首先列出当下的社会现象——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开篇由社会现实提出社会上“跪求”“哭晕”的浮夸文风。第二段分析原因——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并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第三至五段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第六段总结全文,扣住“修辞立其诚”,表明“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首先明确这种文风浮夸荒诞,让读者感到不适。“‘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作文应当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而不是一味浮夸,一味裁剪素材哗众取宠,这会让读者感到不适。“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这种行为少了真诚,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并且因为作者不择手段就导致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写文章应当质朴畅达、经世致用,祛除浮夸,通过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来赢得读者。二、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文本一:太阳吟①闻一多一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二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三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四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五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六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七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八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底方向?九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十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十一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十二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注】①作于诗人1922年在美国留学期间。文本二: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从宇宙中抽取出来,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太阳“刺得我心痛”,诗人清晨醒来,怨恨太阳惊扰了自己的乡梦,让自己陷入苦痛之中。B.“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身在异国,遥想北京秋天的景象,凸显对家乡的思念。C.“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诗人把太阳视为同病相怜的知己,向它倾吐自己内心的苦恼。D.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诗人由物悟理,有了太阳的慰藉,便觉他乡是故乡。用词绝不重复,且突出了“鲜明”二字。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十二节,每节三句,一韵到底,有整齐的建筑美和极富和谐的音乐美,给人以极大的震撼。B.“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问,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游子心情,增强了感染力。C.“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视觉与听觉、静与动、实与虚的完美结合。D.“六龙骖驾”“神速的金乌”以远古神话再现太阳的风采,丰富了诗歌意象,拓展了诗歌意境。8.文本二说诗人将“太阳”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请结合文本一谈谈诗歌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答案】6.D

7.C

8.①诗人以太阳为抒情对象,不再单纯将太阳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元素;②诗人将太阳拟人化,把太阳视为使者、知己等,使太阳具有独立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③运用第二人称,以呼告方式与太阳平等对话,直接倾诉情感。【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便觉他乡是故乡”说法错误。诗人说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的意思是,太阳已经不再是世界的旁观者,它本身也由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组成,带着东方或者西方的气质与修养,当然,也必定包含着“我家乡”的属性。因此,这是诗人将心目中的故乡凝聚成某种精神的化身投射到了太阳身上,而并不是“便觉他乡是故乡”。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实与虚的完美结合”说法错误。“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诗人把太阳引为了同病相怜的知己,开始向它倾吐自己的种种烦恼,细细地讲述着自己对美国社会的感受,都是虚写,没有实写。因此,并非“实与虚的完美结合”。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从抒情上来看,诗人先是将太阳看着“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烘不干“游子底冷泪盈眶”、不能“五年当一天跑完”的让人埋怨的对象;然后由太阳公转的客观规律,想到要是“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又进一步想到太阳就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我家乡来的”,于是与太阳互相认同,从而向太阳倾诉“这不像我的山川”“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这是把太阳当成了倾诉对象,像它倾吐衷肠。最后诗人更是干脆将太阳认作是自己的故乡:“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可见,诗人以太阳为抒情对象,抒发着自己对祖国和家乡的强烈思念之情,不再单纯将太阳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元素。从修辞手法上来看,诗歌主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说太阳“又逼走了”游子的梦,“奔波不息”,和自己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在第5、6节里,诗人将太阳当作是东方、家乡来的使者,当作是故乡的来客,迫不及待地向它打听消息“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认为太阳奔波不息,和自己“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在第9到12节里,诗人更是将太阳视为知己,向它倾诉心声:“这不像我的山川”“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可见,诗人将太阳拟人化了,使太阳具有独立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从诗歌人称上来看,诗歌将太阳呼作“你”,采用第二人称,充分调动情感,诗人自然就成了抒情的主体,便于以呼告的方式与太阳平等对话,向太阳发问,对太阳诉说心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指韩愈)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味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节选自《唐才子传·李贺》)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味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选自杜牧《李贺集》序)【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B.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C.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D.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礼记》说:“幼名,冠字。”古时婴儿出生后,一般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取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B.总角,古时少儿未冠、少女未及笄时的发型,泛指童年时期。因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而名。《诗经》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C.云韶,黄帝所作之《云门》及虞舜所作之《大韶》的并称,后指宫廷音乐。晋曹毗《江左宗庙歌·歌哀皇帝》有“愔愔云韶,尽善尽美。”后句的“律吕”一词亦指音乐。D.表兄,舅、姑、姨的儿子,比自己年龄大的称作表兄;分为姑表和姨表。贾宝玉和林黛玉属于姨表兄妹,和薛宝钗属于姑表兄妹。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幼年时就会写诗作文,名震京城。韩愈、皇甫湜读其作品,感到很惊讶,不相信是其所写,甚至到李贺家当面看虚实。B.李贺的表哥受人所托,访求李贺遗失的作品,但拿了费用后一年多不见其踪影。原来是恨李贺傲气十足,把他的诗文都烧了。C.杜牧赞扬了李贺在风格、意趣等方面的成就,认为他是《离骚》的继承者,特别是在君臣治乱等说理上有激发人心的感慨。D.两篇选文都肯定了李贺的文学才华,并表现出对李贺英年早逝的惋惜,认为他如果没有那么早离世,能写出更多杰作。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2)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13.李商隐《李贺小传》有:“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联系文章内容概括李贺之“奇”。【答案】9.B

10.D

11.C

12.(1)李贺就从婢女手中取来写的诗句,研好墨,叠好纸,把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成一些完整的诗。除了喝酒大醉,参加丧礼,李贺通常都是这样的。(2)如果稍微宽限他的年岁,使他能修养心性品德,看他的才能,成就应当不在古人之下啊。

13.①外貌清奇;②诗歌创作过程奇特;③诗文内容奇诡;④离世之奇。【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贺的诗十分崇尚奇异的风格,结构犹如花草,片片都有文采,当时无人能够仿效。“贺诗稍尚奇诡”句中“贺诗”作主语,“尚”作谓语,“奇诡”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作宾语,这样应在“奇诡”后停顿,所以排除A、D。“片片成文”中,“片片”是主语,“成”是谓语,“文”是宾语,应在“文”后断开;“所得皆惊迈”句中的“惊迈”译为“高超惊人”,是“所得”的谓语,所以应在“惊迈”后停顿,排除C。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贾宝玉和林黛玉属于姨表兄妹,和薛宝钗属于姑表兄妹”说法有误,应为林黛玉和贾宝玉是姑表兄妹,薛宝钗和贾宝玉是姨表姐弟。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特别是在君臣治乱等说理上有激发人心的感慨”错。原文是“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可见在君臣治乱等说理上有激发人心的感慨的是《离骚》,而不是李贺的作品。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句首省略主语“李贺”;“即”,就;“足”,补足;“吊丧”,参加丧礼;“率”,通常、一概。(2)“少”,稍微;“假”,宽限;“行年”,年纪;“涵养”,修养。1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结合“贺为人纤瘦,通眉”可概括出“外貌清奇”;结合“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可概括出“诗歌创作过程奇特”;结合“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时无能效者”可概括出“诗文内容奇诡”;结合“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遂绝”可概括出“离世之奇”。参考译文:李贺,字长吉,李贺七岁时就会写诗作文,名震京城。韩愈、皇甫湜读了他的作品,感到很稀罕,却不相信,说:“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认识此人之理。”于是二人共访李贺家,让李贺当场作诗。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从内室出来,很高兴地接受命令,他旁若无人,拿笔就写,诗题叫《高轩过》。韩愈、皇甫湜二人大惊,就用自己乘坐的马命李贺骑上,并骑而还,亲自为李贺束发。李贺之父名叫李晋肃,所以李贺不能去考进士,韩愈为此写了一篇叫《讳辩》的文章。李贺后来官至太常寺礼郎。李贺外貌纤细瘦小,双眉相连,他白天出门,骑着瘦弱的马,后面跟着个剃着光头的小仆人,身背古锦做的袋子,碰到自己想出了诗句,就写下来放在袋子里。李贺凡要作诗,都不先写出标题。到晚上回家后,李贺的母亲就让婢女掏袋子里面,见到写的诗句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点上灯,让李贺吃饭,李贺就从婢女手中把写的诗句拿过来,研好墨,叠好纸,把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成一些完整的诗。除了喝酒大醉,参加丧礼,李贺通常都是这样的。他的诗十分崇尚奇异的风格,结构犹如花草,片片都有文采,当时无人能够仿效。李贺所作的那些乐府诗,被宫廷的乐工们谱上曲来演唱。李贺曾叹息说:“我二十岁不得志,一生忧愁,心就像梧桐叶一样凋谢了。”他忽然病重,恍恍惚惚在白天见有个穿红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龙车腾空而下,手持一板文字,像上古时代的篆文,他对李贺说:“天帝新建成了白玉楼,立即召你去写篇记文。”李贺磕头推辞,说自己母亲年老多病。那个人说:“天上比人间更快乐,一点儿也不苦。”过了一会儿,窗户里烟气滚滚,听见龙车声疾速驰去,李贺就断气了。他死时仅二十七岁,无人不为之痛惜。李藩想编集他的诗歌,于是托李贺的表哥访求李贺被遗失的作品,并请他加以整理,就付给了李贺表哥有关的费用。但李贺的表哥一年多不见影子。到找到他责问时,这位先生说:“我常常恨李贺傲气十足,瞧不起此人,我已把他的诗文都烧了。”李贺保存到今天的诗文不过十分之四五,杜牧作序的《李贺集》五卷,流传至今。孟子说:“那些进取急切的人,他们后退同样迅速。”这话一点儿不假。李贺天赋出众拔群,二十岁声名至于极点。上天夺走其性命如此迅速,难道是上天太吝啬了吗?如果稍微宽限他经历的年岁,使他能修养心性品德,看他的才能,成就应当不在古人之下啊。如今真是令人痛惜啊!(节选自《唐才子传·李贺》)李贺,唐王朝众多子孙中的一个,字长吉。元和年间,韩愈也非常称道他的诗歌。云烟连绵,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姿态;河水遥远,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才情;春意盎然,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温和;秋日爽朗,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风格;风中的桅杆上阵的战马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勇气;瓦制的棺木刻有小篆的铜鼎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古朴;艳花美女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色彩;荒凉的国家废弃的偏殿,枯木丘坟不足以表现他诗歌怨恨悲凉的情感;巨鲸鳌跃、牛头鬼卒、人身蛇首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虚无缥缈、荒诞奇异。大概是《离骚》的继承者吧,说理上也许比不上屈原,在言词上或许能超过他。《离骚》对君臣治乱有讽谕作用,有指责怨恨,说到君臣治乱之迹,时时有激发人心的感慨。只是李贺的诗歌,恐怕有没有这些呢?李贺探寻以往的历史典故,这就是他深深的感慨古今不曾有经道之人的原因,李贺活了二十七年就死了,世人都说:假使李贺不早死,诗歌上稍稍加一点说理,就可以称《离骚》为奴仆了。”(选自杜牧《李贺集》序)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赠维扬夏中玉①杨冠卿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舟楫,烟浪拍天浮。喜见紫芝字②,儒雅更风流。气吞虹,才倚马③,烂银钩④。功名年少馀事,雕鹮⑤几横秋。行演丝纶⑥天上,环倚玉皇香案,仙袂揖浮丘⑦。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⑧。【注】①本词又名《赠维扬夏中玉》。②紫芝宇,即紫芝眉宇。紫芝,唐人元德秀的字。房琯感叹,每次见到元德秀眉字溢出的灵气时,名利之心尽去。后即用“紫芝眉宇”称赞他人德行高洁。③倚马,典出《世说新语·文学》。用以比喻文思敏捷,下笔成章。④银钩,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⑤雕鹮,比喻才望超群者。⑥丝纶,用以称帝王的诏旨。⑦浮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⑧皇猷,帝王的谋略或教化。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叙事写景相结合,叙述自己到访扬州,描写扬州城里歌楼繁华。B.词人用“紫芝宇”“儒雅”等词塑造了夏中玉德行高洁、风流儒雅的形象。C.“落笔惊风雨”出自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以此展现夏中玉的文采。D.全词以扬州为背景,极写夏中玉的气质风度,诗人赞赏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15.姜夔的《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的诗句,试分析其与本词中的“春风十里帘幕”的表达作用有何不同。【答案】14.D

15.①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是用昔日扬州道上的繁荣景象与如今看到的连片青青荠麦形成对比,表达对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感叹。②本词中“春风十里帘幕”是对扬州城繁华的描写,与“香霭小红楼”共同构建了扬州城的风华,表达作者对扬州胜景的赞美,同时为英俊、儒雅的夏中玉的出场营造氛围。【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极写夏中玉的气质风度”错,结合“倚马”“雕鹮”“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等词句及从全词来看,重点写的是夏中玉的才情。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能力。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是化用典故,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荣景象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表达对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感叹。本词中“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扬州十里的马路春风和煦,珠帘翠幕中美女如云,小红楼里香雾缭绕。诗句是对扬州城繁华的描写,表现了扬州城的风华无限,以乐景衬乐情,表达作者对扬州胜景的赞美,为下阕英俊、儒雅的夏中玉的出场营造氛围。五、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愤慨和不屑。(2)《老子》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写在武器装备方面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答案】

天生我材必有用

钟鼓馔玉不足贵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锄櫌棘矜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材、鼓、馔、伐、矜、櫌、棘矜、铦、钩戟、铩、逸豫、旌旆、逶迤、碣。六、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不假思索”而任笔写下去,写到无可再写时,就自然终止,写得(

),也是难免的事。文章“不通”,大半是这样来的。也有一些人则是把全部作品都在心里想好,写只是记录,就像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所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然后铺纸濡毫,(

)。这种办法似乎是理想的,但实际上很不易做到。我个人所采用的是一种折中办法。在定了题目之后,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再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仔细衡量一番,把无关重要的、(

)说明的一齐丢开,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元好问在《与张仲杰论文》中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所谓“灵感”大半都要先苦心经营,到了适当的时机便自然(

)。________________。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深刻而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而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则是文章的胜境。17.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明所以

一蹴而就

无需

体现B.不知所云

一挥而就

无须

涌现C.不知所云

一蹴而就

无需

涌现D.不明所以

一挥而就

无须

体现18.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有生来即畅适者B.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有生来即畅适者,两者都体现了文章的畅适境界C.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D.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两者都体现了文章的畅适境界19.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明允,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词开豪放一派,《赤壁赋》《六国论》均为其代表作。B.记,古代的一种文体,至唐宋而盛,可叙事、写景、状物,写法上多以记述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C.陶渊明,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D.王介甫,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答司马谏议书》一文是其写给司马光的回信,表明了坚持变法的决心。【答案】17.B

18.C

19.A【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不明所以”:不知什么原因,不去了解辩明事件真相。“不知所云”:指言语紊乱、空泛,形容说话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无伦次。根据前文“任笔写下去”,后文的“文章‘不通’,大半是这样来的”可知,此处指表达的不清晰,因此应选用“不知所云”合适;“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画画速度很快。根据文中“然后铺纸濡毫”可知,此处指用笔写文章,因此应选用“一挥而就”合适;“无需”:不需要。“无须”:没有必要。此处是说要把没有必要说明的丢开,因此应选用“无须”合适;“体现”:是指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涌现”:指在同一时期大量的出现。此处是“灵感”到了适当的时机就会一下子出现,因此应选用“涌现”合适。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依据后文“而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则是文章的胜境”可知,此处的陈述对象是文章的境界,所以主语应是“文章的畅适境界”,排除BD;由后文“入手即平易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深刻而耐人寻味”可知,先论述的是“生来即畅适者”,排除A。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苏轼,字明允”“《赤壁赋》《六国论》均为其代表作”说法错误,苏轼字子瞻,明允是苏洵的字,另外,《六国论》是苏洵的代表作。故选A。20.在陶渊明纪念馆正门的楹柱上,挂着一副对联,现在已将它们的语序打乱,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松翠菊黄

②千百年来第一人

③弃彭泽微官

④韵真辞朴

⑤开田园诗派

⑥琴书而外醉三斗经你判断,上联应是_________,下联应是__________。(皆填序号)【答案】

③①⑥

⑤④②【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对联知识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合(仄起平收)、意境相谐。陶诗是田园诗,“韵真辞朴”应该是指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应放在“开田园诗派”之后,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千百年来第一人”是对陶渊明的诗词成就的总结,宜放在最后面,正确的语序为:⑤④②。另外“人”事平声,按照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可知⑤④②是下联。然后根据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的规则可知下联⑤④②对应的上联应是:③①⑥。对联为: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上联写陶渊明人格,下联写陶渊明诗词成就。七、材料作文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的心曾悲伤七次[黎巴嫩]纪伯伦

冰心译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第二次是我看见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时候。第三次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第四次是她做错了事,却安慰自己说别人也同样做错了事。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而把她的忍受称为坚强。第六次是当她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中之一。第七次是当她唱一首颂歌的时候,自己相信这是一种美德。上面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两到三句诗,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接受挑战,把握机遇读纪伯伦的《我的心曾悲伤七次》,有两个句子深深震撼了我,一个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一个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这两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弱点,也包括我。当机会出现在你面前,你不是不知道这是个机会,你不敢把握它,是因为你没有把握,你不敢挑战。我们都习惯于选择那些简单易做的事,而忘了,不断挑战自我,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在机会到来时牢牢抓住。接受挑战,把握机遇,生命的境界才能不断提升。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也说过:“人生要不是大胆地冒险,便是一无所获。”只有挑战生命的旋涡,才能收获成长。在《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在“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的暴风雨中,去寻找走散的鸭子,脸被芦苇叶划破,脚被芦苇茬戳破,最后鸭子找到了,他却在芦苇荡中迷了路,眼看天要黑了,大声呼喊父亲,父亲又听不见。但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磨难,杜小康才变得坚强。生活绝非一帆风顺,干事创业更要经历重重磨难,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一千多次,巴尔扎克写作是为了还债,俞敏洪参加了3次高考才考入北大,马云经历多次创业失败后才有了阿里巴巴。人生最重要的是在选择“难”“易”时不要退缩,而是要勇敢地驾驶生命之舟劈波斩浪,勇敢接受命运的挑战,让它化为生命的营养,让内心变得坚强。只有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历览前贤,在机遇面前,哪一位不是毫不手软,紧紧抓住?湖北襄阳,卧龙岗上,茅草庐中,羽扇纶巾的青年儒生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若非得刘皇叔三顾草庐,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