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_第1页
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_第2页
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_第3页
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_第4页
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内容摘要】: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师只有充分地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说、去做、去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就是为了不教”;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才干的创新型人才。【关键词】:兴趣挖掘学习潜能

让学生在快乐和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使其有正确的学习,使学生正正感受到:我是一个有用的、聪明的孩子。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多端、灵活、精细等特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思维的宽阔的多行岛上,把握创造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究新知;展开联想,找到契机;捕捉灵感,求异求佳。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挖掘出数学学习的巨大潜能。一、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说明,有疑才能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使他们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通过谈话、质问、提问、实验等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思维火花。每上一节新课时,教师都要巧妙地、精心地设计好引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一些有趣的、值得探讨、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提炼问题,为悟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创设情景。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在原来准备题的基础上又设计两道求和的应用题。1.同学们浇树,一组有3人,另一组有4人,一共有几人?2.同学们浇树,一人浇4棵,另一人浇3棵,一共浇多少棵树?这两道题是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两道运用题的解题方式,这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定向思维,很快就能根据“一共”的特点确定用加法计算。这样体现了学生的求同思维。接着出示例题:例:同学们浇树,一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因为低年级孩子只学过两种类型的应用题,一种是“求剩余”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另一种是求和的应用题,因此,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已成了一种定势,看见“一共”学生就毫不思索地把4和3加起来。出现这种现象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读题,分析题意,然后根据题意发散学生的思维。那么,例题能否用加法来计算?不能用加法计算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同样是求“一共”却不能用加法计算?通过这一系列的质疑,让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的欲望。接着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其探索、学习知识激发了强烈的兴趣,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从而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二)利用直观形象,培养创新思维。恰当应用图形直观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所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发现问题产生疑问的心理状态中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明确例题中的条件关系,然后投影片出示“黄花7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的彩色花朵图形,再将直观的花朵改成线段图,通过线段图所表示出的数量关系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从而让学生明白用乘法计算的道理。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利用探索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采用新颖形式活跃学生思维。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只有用新颖的形式和变式,学生才会有兴趣,才能乐于接受,才能寓掌握知识于练习过程之中,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除重视模仿性、针对性、发展性外,低年级要注意多种形式,注重趣味性和新颖性,中高年级要注重层次性,这样,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兴趣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知识和拓展练习的训练就到位,课堂教学效率就高了。二、把握知识间联系,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疏通知识的关系,拓宽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全面、更深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要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任何一个新概念、法则、公式的学习,都要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正确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教师,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推理活动,从而构建学生自身认知规律,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深钻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引导学生掌握好新知识的迁移。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水果店运来桔子、苹果共200筐,桔子和苹果的筐数比是3﹕5。求桔子、苹果各多少筐?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过去掌握的知识,本题可变为:1.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桔子与苹果筐数的比是3﹕5。已有苹果120筐,桔子有多少筐?2.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桔子与苹果筐数的比是3﹕5。苹果比桔子多48筐,桔子有多少筐?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分数、整数等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理解两步分量间的关系。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宽了解题的思路,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理解得更加透彻。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材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师应该在深钻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思维的多向训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措施。(一)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载体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思维的宽广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开放题具有开放性问题,它是一种条件不足或多余,结论不唯一或不确定,解答方法多种多样的题目,它本身也具有“宽广性、变通性、独创性”这三个特性。因此,对学生进行开放题训练,无疑就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先讲“宽广性”。传统的题目,问题的条件、目标确定,解答方法也比较明确,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有限,而开放性问题,条件不足或不确定,没有确定的结论或结论不唯一,解题的策略、思路多种多样,因此,开放题存在认识空隙,学生需要积极地开展猜测、假设、推理、操作、验证等探索性思维活动来填补认识空隙,完成认知活动,这样,开放性问题给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广阔的空间。学生做一道开放题,往往要广泛地、多方面地运用多种思考方法进行思维活动;又由于有的开放题涉及不同的科学层面,单独运用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思考方法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考方法来进行思维活动,这样就打开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例如这样一道开放题:树上有10只鸟,一个猎人用枪打死1只,树上还有几只鸟?这题的条件是不确定的:10只鸟可以是都会飞走的鸟;也可以9只是刚出生的小鸟、1只鸟妈妈;还可以有1只是刚出生的小鸟,1只是它的妈妈;或者是假设被打死的那只鸟还挂在树上,假设打死的鸟妈妈或者被打死的是一只刚出生的小鸟······经过这样多方面、多角度的猜测、假设、推理,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这样的开放题就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大大地增强了学生思维地宽广性。又例如下面一道题:同学们做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学生试做时发现条件不充分,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补充一个条件进行解答,看谁补充的条件最多,得到最多的不同解法。经过归类整理,共有27种类型之多。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地得到了发散。再讲“变通性”。开放题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开放题的“开放”指的是题目条件的开放、所求问题的开放、解题策略的开放和题目答案的开放,这四个开放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从不同或相同的已知条件出发,进行变式的思考,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解题思路。这里讲求一个“变”字,也就是开放题具有“变通性”。多进行开放题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多向思维习惯,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思维更加灵活多变。很多开放题,由于题中的条件不确定,要求学生考虑不同的可能情况,多角度地灵活思考问题。如果学生的思维不灵活,思维的“变通性”不强,往往就只考虑一、两方面的可能情况,而不能“变式”地进行多向思考。而学生多做开放题,思维的灵活性就可以得到锻炼。例如在学生学了“圆的认识”之后,教师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个圆?很多学生会说用圆规画圆。如果不用圆规,怎样在纸上画一个圆呢?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纷纷说出了各种方法,之后,老师又把问题一变,问:如果不是在一张纸上,而是在实际空间里,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你怎样得到一个圆呢?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变了,这样经过多次散、变化,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得到全面的提升。最后讲“独创性“。创造,是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发散思维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开放题的使用正好给学生提供了广大的创造空间。它使学生由消极的等待条件发展为主动的获取条件,并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学习,这对发展创造性思维有重要意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就象一白纸,没有太多的限制,而且他们的思维时时闪现”创造’的火花,开放题正好给了他们“创造”的机会。开放题的条件有时不足或不确定,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创设条件;开放题的解答方法往往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训练,学生经常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开放题的结论不唯一,实际上是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和创造精神,得出不同的、新颖的结论。正因为如此,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让他们尝得了“创造”的甜头。例如一次家庭作业老师布置给学生10个条件(有相关的、也有不相关的),让学生自己选择,想出问题,列式解答。有的学生就仅以其中的两个条件写出了21个不同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学生在有兴趣的练习中创新的思路时时涌现。又例如象下面这样的开放题:(1)把含盐10%的盐水10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2)张师傅要生产400个零件,计划6小时完成。现在任务增加到600个,他该怎么办?由于不限定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假想出种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出不同的答案,找到了各种解决办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创造热情,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可以说,解决一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创新尝试!开放题具有“宽广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在数学教学中适度引入开放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开放性的发散思维,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十分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二)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包括正向和逆向)到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之一。科学家法拉第运用逆向思维发现震惊当时科学界的“转磁为电”的方法,可多数学生在问题面前往往习惯于常规的正向思维,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逆向思维素材,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逆向思维主要是通过逆解题进行训练的。逆解题条件含蓄,叙述间接,在教学中如果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呆板性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有许多可逆成份,如公式的正反运算用,某些概念的反响解释,以及逆解应用题等,都是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如:学了圆的周长公式C=2лr或C=лd之后,除了要求学生能正向思维,即已知半径、直径,求圆的周长外,还要求学生做逆向解答,即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或直径。又如教学计算圆锥体积后,可出示这样的题训练学生: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地面积为6平方厘米,求高。2.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体积,已知圆柱高是3厘米,求圆锥的高。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底面积为10平方厘米,求圆柱底面积。4.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与体积分别相等,圆锥高比圆柱高多8厘米,求圆锥的高。通过这些逆向解题的训练,既能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又能防止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三)注意一题多解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多解因素,结合学生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引导他们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新颖、巧妙、简捷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如:练习“安乐村计划修一段300米长的路,前3天修了计划的20%,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条路还需多少天?”一题时,学生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解法1:(300-300×20%)÷(300×20%÷3)=12天解法2:300÷(300×20%÷3)-3=12天解法3:300×(1-20%)÷(300×20%÷3)=12天解法4:3÷20%-3=12天解法5:1÷(20%÷3)-3=12天解法6:3×〔(1-20%)÷20%〕=12天后三种列式解法简洁,想象丰富,列出颇有特色的解法,充分显示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四、巩固、应用知识,发展创造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提高能力,培养、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一)补充条件的编题训练在学生学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后,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编分数、百分数四则应用题。如黄豆有60千克()红豆有多少千克?学生编出:1.黄豆有60千克,比红豆少¼千克,红豆有多少千克?2.黄豆有60千克,比红豆少¼(或25%),红豆有多少千克?3.黄豆有60千克,比红豆多¼(或25%),红豆有多少千克?4.黄豆有60千克,红豆比黄豆少¼千克,红豆有多少千克?5.黄豆有60千克,比绿豆少50%,绿豆又比红豆少10%,红豆有多少千克?编这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审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予以补充。由于数量关系的千变万化,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使他们具有争强求异的心理,同时自编应用题的训练为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培养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提供了条件,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总之,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交互作用,引导学生在求异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又进行集中思维,即从众多的解题方法中比较优劣,筛选出最佳思路和解法,使学生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发散-集中-再发散中得到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参考文献】

论大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所积累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并将之形成为书面文字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上看,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为欠缺。一、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定义那么,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究竟是指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对于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包含什么,可能有多种理解,但从叶圣陶先生的谈话中,我认为:大学生写作能力应包括应用写作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而前者是必须的,后者是“不一定”要具备,能具备则更好。众所周知,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要写毕业论文的,我认为写作论文的能力可以包含在应用写作能力之中。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也往往是在撰写毕业论文中集中体现出来的。本科毕业论文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对于院系和学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很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提出对策去实施解决。二、造成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困境的原因:(一)大学写作课开设结构不合理。就目前中国多数高校的学科设置来看,除了中文专业会系统开设写作的系列课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只开设了普及性的《大学语文》课。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而我们的课程设置仅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大学语文教师,可大学语文教师既要在有限课时时间内普及相关经典名著知识,又要适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且要教会学生写作规律并提高写作能力,任务之重实难完成。(二)对实用写作的普遍性不重视。“大学语文”教育已经被严重地“边缘化”。目前对中国语文的态度淡漠,而是呈现出全民学英语的大好势头。中小学如此,大学更是如此。对我们的母语中国语文,在大学反而被漠视,没有相关的课程的设置,没有系统的学习实践训练。这其实是国人的一种偏见。应用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一个人学问很大,会写小说、诗歌、戏剧等,但如果不晓得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方法,他就写不好应用文。(三)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和训练都只是集中在《大学语文》这一门课上,大部分学生只愿意被动地接受大学语文老师所讲授的文学经典故事,而对于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写的作文,却是尽可能应付差事,这样势必不能让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四)教师的实践性教学不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但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却往往被忽视。理论讲了一大堆,但是实践却几乎没有,训练也少得可怜。阅读与写作都需要很强的实践操作,学习理论固然必不可少,但是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的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着实令人堪忧,那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三、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对策(一)把《应用写作》课设置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中国的每一所大学,《应用写作》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在这个被某些人形容为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也是个人生存竞争最激烈的时代,人们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学会写作实用性的文章,比如职场竞争中的求职信,生活中的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等,以提高个人的生存竞争能力。(二)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用写作课的重要性,这门课关乎到他人生的每一个方面,诸如就职,求爱,理财,人际交往等,是他终生都需要使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