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人口的变化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1.gif)
![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人口的变化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2.gif)
![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人口的变化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3.gif)
![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人口的变化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4.gif)
![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人口的变化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205b2137228fdbb59f36995a12483fd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考纲解读】
6.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7.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8.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
9.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0.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
11.认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
12.结合人口问题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解决不同人口问题的对策
13.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知识梳理】
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表所示:
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弊
原始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出生率高,能满足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
(高高低模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
式)较大求展
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
传统型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劳动力充裕,促进
(高低高模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
快经济发展
式)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
会问题
现代型人口压力减小,就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
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
(低低低模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
人口比重上升
式)水平的提高难和生活孤单等
2.人口构成
(1)职业构成:发展中国家一般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一产业人
口比重很小。
(2)性别构成: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为106(由于男性
死亡率高,女性平均寿命长,最终男女两性基本上保持平衡)。
(3)年龄构成: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分为三种:
注:幼年人口(0~14岁人口),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
3.主要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年轻化
出现地区发达国家较普遍,问题也更突出发展中国家最严重,也较普遍
降低人口总体拥有的资源量和各种服务
造成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劳动力
的质量,导致资源、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的供
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源不足;
影响应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出现严重的就业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与赡养等费用增加,
问题;人民生活贫困;限制高素质人力资源的
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问题严重等
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确保
素质;努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在发展经济
对策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年
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人口与经济、资源、
人的身心健康
环境协调发展
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有所不同,自然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础,但目前社会经济因素是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举例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美国老年人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
气候
迁移移
其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
淡水人类早期逐水草而居的迁移
自然迁移的方向、规模
环境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因素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
矿产资源大量人口迁往矿产资源发现地
移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和生态恶化而迫
自然灾害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人口迁移
使人们迁移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举例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
改革开放后,内地大量人口移
经济因素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
往深圳
的调整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
社会经济交通通信现代人口迁移量远大于过去
移
因素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中国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南方经
文化教育
的态度,促进人口的迁移济发展快的地区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夫妇一方到另一方的工作地去
婚姻家庭
成年人口、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就业;孩子或老人迁移到父母
或儿女的工作地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举例
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
政策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影响
政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
战争
因素人口迁移起的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
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起的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1)对迁出地的影响
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
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说,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
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
(2)对迁入地的影响
1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
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2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图甲)。
2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
塔尖)急剧收缩(图乙)。
3年老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宽(图丙)。
3.析变化
(1)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
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
(2)异常变化:
A.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下图1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计划生育等
原因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由于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下图2处)。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
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下图3处)。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
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例1】(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
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的多
(2)与1982年相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例2】(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2000~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
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1)BD(2)BD
考点三、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
例3、下图为我国2000年和2050年(预测)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据此回答(1)—(3)题。
注:灰色表示2000年的情况,白色表示2050年的情况。
(1)如果要绘制如图所示的人口统计图,应具备的数据资料是()
A.出生率、年龄段比率
B.死亡率、性别比率
C.出生率、死亡率
D.年龄段比率、性别比率
(2)2000年,我国人口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小
(3)据图推测,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
A.劳动力比重增大B.性别比例平衡
C.老龄化趋势严重D.独生子女减少
解析:(1)人口金字塔图是根据一个地区各年龄段比率及性别比率绘制的。
【经典考题精析】
【2013高考真题】
(2013·广东卷)5.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表1
国家2000—人人口密度0~14岁出生时预期
口年平均增长率(人/平方千米)人口比重(%)寿命(岁)
(%)男性女性
中国0.614319.577
25
印度1.438930.666
36
法国0.711818.478
85
美国0.93420.178
61
A.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
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3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4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12B.34C.13D.24
3.20世纪的50—7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我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使得大量人
口迁入东北地区。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和人口迁移。
(2013·新课标Ⅱ卷)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
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考点定位】该题主要考察人口迁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
(2013·新课标Ⅰ卷)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
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20
13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
识,完成9、10题。
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1B.2C.3D.4
【答案】10.C
【解析】10.本解析为名师解析团队原创,授权独家使用,如有盗用,依法追责!此题考查各大
洲人口增长模式,涉及各大洲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与辨析。非洲人口出生率最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
率最高,故1为非洲人口变化过程;欧洲人口出生率最低,死亡率较低,自然
【2012高考真题】
1.(2012·广东卷)老少比=错误!×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
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国家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
波兰1587
西班牙15113
白俄罗斯1593
匈牙利15107
A.波兰B.西班牙
C.白俄罗斯D.匈牙利
【答案】B【解析】由老少比=错误!×100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把它变形,分子、分母同除以人口
总数,老少比就变成了老龄人口比重/少儿人口比重;结合题表中的信息,应选B。
2.(2012·江苏卷)图15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2)加拿大的________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后者的
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试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
012·全国卷)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8~9题。
图3
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纬度2河流3降水4地形
A.12B.14
C.23D.24
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甲城市为成都,乙城市为重庆。与成都相比,重庆的区
位优势在于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为水路交通枢纽。
(2012·山东卷)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
7.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由1982年到2
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减慢;由于我国在1982年到2009年65岁及
其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此社会养老负担会加重;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我国的就业结
构也相应发生变化;2009年25~59岁人口比重较1982年要大,再加上总人口数的不断增大,故2
5~59岁劳动力资源数应为上升。
(2012·四川卷)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图2
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
C.丙城市D.丁城市
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5.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蒙古国的区域特征。内陆国是指没有临海的国家,并不是河流稀少、
有内流河就是内陆国,如我国的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但我国不属于内陆国,故A项错误;蒙古国中东部
地形主要是高原,不是平原,故B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温带地区冬季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二者之
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英国位于温带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故C项错误;由图可知D项描述正确。
(2012·四川卷)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图11
(1)据图11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10、图11,比较E、F两钢铁企业不同的最优区位条件,E是
______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下
面方框内)。
(3)图12是图10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10、图12,简述该半岛的地形
特征。
图12
(4)图10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5)图13是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11、图13,填表比较该海域东、西部
盐度的差异、季节变化和成因。
东部海域西部海域
盐度差异
成因
盐度季节变化
成因
(6)指出图11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理
由:乙岛位于北半球亚热带海洋上,气温受海洋热力性质影响(或增温慢、降温慢);乙岛3月气温回升
缓慢,9月气温下降缓慢,故月平均气温3月低于9月。
(2
012·重庆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
召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图3
5.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D.水温特征
6.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D.石油资源丰富
7.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0
12·重庆卷)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
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10
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图10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
意图。
图10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
量_______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
大豆的原因。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
(2
012·江苏卷)图12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
23~24题。(双选)
2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
区往往是人口迁入区,即人口增长区,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出区,即人口减少区。
(2012·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
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年—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
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1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高考真题】
(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
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
16题。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人的人口数量
16.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1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2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3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4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12B.23C.13D.34
(普
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读“1995~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图3
7.1995~,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8.从
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
(普
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博物馆建筑装饰工程劳务施工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地施工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承揽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兼职翻译人才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季节性用工劳动争议调解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合同范本-@-5
- 2025年度建筑搅拌站运营管理服务合同书
- 2025年中国食品塑料包装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4年烘焙食品原料市场调研报告
- QC课题提高金刚砂地面施工一次合格率
- 呼吸科护理管理制度
- TCI 331-2024 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系数制定通则
- 浙江省(面试)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设备拆装施工方案
-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知识竞赛试题库55题(含答案)
- 小学百科知识竞赛题库200道及答案(完整版)
- JJ∕G(交通) 201-2024公路桥梁支座压剪试验机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2附解析
- 电话接听技巧与服务质量提升方案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