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1页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2页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3页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4页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海啊,故乡》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深情的表达了一位游子对

祖国的眷恋。歌曲中多次运用了海浪的节奏,好象欺负的海浪,也好象是在向妈妈

倾诉着思念之情,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

想音乐所表达的已经,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音乐活动中来.

二、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思乡情感,对于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

了要正确处理好音乐的欺负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在海外的华人眷恋祖国的事

迹,结合朗诵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或欣赏《橄榄树》《故乡的云》等歌

曲,从多个侧面启发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以上是我对教材和学

生学情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跟着范唱演唱歌曲。

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2、过程与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让学

生体会和表现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

活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歌曲的同时,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1

课题赶海的小姑娘课型新授课

1.能正确地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并创造性地创编舞蹈动作,为

同学们表演。

教学

2.通过演唱及欣赏歌曲,感知音乐的要素,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

目标

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

用不同的情感来感受大海的内容。

重点

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创编舞蹈为大家演出。有创造性地运用歌

难点

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合作探究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

师:看老师今天有什么不同?(教师把裤腿挽起,光着脚丫)因

为今天我想要到海边赶海去,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海边赶海

啊?

生:想!(孩子们都非常兴奋地欢呼)情景导入,激

师:那就请几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赶海(放音乐《赶海的小姑娘》,发学生学习

请出几位同学到前面和老师一样卷起裤脚,随着音乐,拿着海螺,兴趣。

贝克,耙子……随着音乐一起舞蹈)

生:(高兴得与老师同学们听着音乐、做着动作)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好听吗?

生:非常好听,快乐的想要舞蹈。

师:在海边生活的孩子们都非常喜爱大海,因为大海的胸怀是宽

广的,而且它藏着许多宝藏,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每当大海退

潮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到海边赶海,享受着大海给人们带来的乐

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赶海喽!(出示课题)

(出示图片)

二、新授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好吗?

生:(欢快的、高兴的、快乐的)

师:我们再次听范唱,请说出歌曲里你认为比较难演唱的部分。

珊瑚礁上捡起了一枚海螺

师:我们一起把难点解决,我们先把节奏读出来,再按节奏读歌

珊瑚礁上捡起了一枚海螺

然后唱谱,加上歌词。当演唱到33071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整

首歌曲都是这样,先按节奏读歌词然后再延长,最后完整视唱曲

谱)

师:前四乐句要唱的连贯,在连贯中又有不同,引导学生均匀地

呼吸,第三乐句

第二小节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表现出小姑娘活泼的性格。

第一乐段(前四乐句),节奏紧凑,生动地表现小姑娘欢快、活泼

的形象,演唱时要表现出小姑娘在海边赶海时高兴的情绪。

后三乐句演唱时力度稍强一些,把附点四分音符时值唱够,突出

“找”和“挖”的动作,表现小姑娘欢快的情绪。

第二乐段(后三乐句),节奏舒展,演唱时要稍微抒情,表现小姑

娘对大海的热爱。

生:按照教师的不同要求完整演唱歌曲,用欢快的声音演唱《赶

海的小姑娘》,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教师指导演唱两遍)

三、歌表演

教师提供一些道具如海螺、贝壳、鹅卵石、小竹筐……

师:歌曲中唱到珊瑚礁上捡起了一枚海螺,有谁知道,珊瑚礁是培养学生的

哪个地方海边的植物啊?表演欲望,提

生:南方高其动手能

师:是的,这是一首演唱南方小姑娘到海边赶海的情景,我们也力。

来到南方,体验一下赶海的乐趣好吗?

师:我们分小组,来创编一个小舞蹈,表现一下光着脚丫,踩在

松软的沙滩上那种赶海的欢快心情吧!

生:分小组创编舞蹈动作。利用现有的一些道具或是自己安排人

做道具,比如男生可以扮演海星等角色。小组练习。

生:各小组汇报演出,小组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欣赏

(一)导入

师:出示图片

配乐《大海啊,故乡》朗诵:对于大海,我一直着迷。每当面对

着它的时候,就不知不觉进入了超然物外、浑然忘我的境界。它

的美丽,它的壮阔,它的激情,它的深邃,令我如痴如醉。(放音

乐)

(二)欣赏

师:你听过这首歌曲吗?请你仔细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生1:“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我感受到了大海的温培养学生热

情,它使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对我的爱就像大海一样的无私。爱家乡和祖

生2:“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我喜欢这句,我仿佛听国的美好情

到了海外游子对我们祖国的呼唤,他们很爱我们的祖国!感。

师:让我们一起随音乐哼唱歌曲

生:一起有感情地哼唱歌曲,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的节奏,好像表现了起׀—XXX׀师:歌曲中多次用了XXX.XX

伏的海浪,请你们注意这里,虽音乐划出旋律线。

生:听音乐,划出旋律线,好像是起伏的海浪。

五、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教学教师以鼓励为主,做出评价:同学们评价的都很好,表演的同学也

反思很有创意,动作优美,我仿佛真的来到了海边,闻到了大海的气息……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2

课题丰收欢乐而归课型新授课

教学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目标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重点难点: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难点

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让学生感受

乐曲中不同

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的速度所表

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达的不同情

绪。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

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

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

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

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体会音乐所

表达的感情。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

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

同情绪。

教学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反思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3

课题大海啊,故乡课型新授课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目标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

激发学生学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习兴趣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

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激发学生热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爱祖国热爱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大海的感情。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

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

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教学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反思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4

课题小螺号课型新授课

一、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

教学

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目标

二、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教学重点、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

重点情趣。

难点

教学合作学习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三、引入新课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

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传激发学生学

递信息)习兴趣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

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

系了吧?)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同学们先欣赏歌曲《小螺号》),感受并

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

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

音乐轻轻地哼唱。

培养学生热

5、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

爱生活,热爱

的位置。

大自然的美

6、难点练唱。

好心情。

(1)大跳音程。325666

(2)切分音及长音。161.1—美吔!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

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整体情绪:

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

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奏练习。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

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教学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田野在召唤》。

二、欣赏活动:《田园随想》。

教学目标:

一、通过优美的歌曲,让学生体验田园风光带给人们愉快的审美

感受。

二、结合音乐、绘画和配乐朗诵等艺术形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对田园的赞美。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背唱。同时,认识延

音线及他的用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歌曲、乐曲、绘画、配乐朗诵或表演等形式,表现一幅田园

小景。

课时:

5课时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5

课题我们的田野课型新授课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教学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目标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教学演示法、合作探究。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习兴趣。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

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激发学生热

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爱祖国,热爱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大自然的思

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想感情。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

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

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

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

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

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

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

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

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

相读。

出示课件:鲤鱼。

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

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

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

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

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藏起来了。

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

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师读全文)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

节。

(三)提高、欣赏

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培养学生阅

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读欣赏能力,

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陶冶情操。

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

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

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

配词:

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

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

它们在争香斗艳。

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

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

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

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

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

师:课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

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播放VCD《我们的

田野》)。

教学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好的画面

反思

教案总序号:6

课题田野在召唤课型新授课

教学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目标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

教学教学重、难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重点

难点

教学演示法、小组合作。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

2、做放松运动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大家请看田野的挂图。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歌曲激发学生学

《我们的田野》。下面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田野在习兴趣

召唤》。

2、教师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节奏,读歌词

5、画图:把你读到的歌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从歌词的内容、表现把它画下来)

6、教师对歌曲处理

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一开始,就以鲜

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

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

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

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

三、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

教学

幅田园小景。

反思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7

课题田园随想课型新授课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

教学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目标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

小景。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

重点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1、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

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先请同学们欣

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

上表现了什么?

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通过对乐曲、

3、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绘画作品的

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欣赏和散文

幽静的田园小景。的朗诵,了解

4、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表现田园小

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景的多种艺

5、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并感术形式的特

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点。

6、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

歌、雕塑、影视等)?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教学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

反思幅田园小景。

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二、歌曲《快乐的泼水节》《那达慕之歌》。

三、欣赏《塔吉克的节日》《火把节的火把》。

教学目标:

一、能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能专心、专注地欣赏音乐,并能听出音乐中各段落不同的情

绪和速度,能初步辨认阮的音色。

教学重点:

一、通过音乐活动,能创造性地利用课本上的素材和添加自己创

造的素材,表现“欢腾的那达慕“。

二、背唱歌曲《那达慕之歌》和在听赏音乐中区分段落之间速度

和情绪的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乐曲的情绪,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

课时:

4课时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题快乐的泼水节课型新授课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

目标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重点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激发学生学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习兴趣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

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XX”“XXX.X”

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

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

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

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

模仿其音响。

培养学生对

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音乐的亲近

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

感。

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

族舞蹈的动作。

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

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

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

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

教学学生对本课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

反思乐活动积极参与。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题塔吉克的节日课型新授课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

目标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重点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1、导入激发学生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习兴趣。

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

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

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培养学生良

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好的倾听音

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乐的习惯。

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

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XX”的节

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

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

反思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题火把节之夜课型新授课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

2、初步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目标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重点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1、导入激发学生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习兴趣。

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

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

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培养学生良

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好的倾听音

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乐的习惯

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

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XX”的节

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

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

反思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题那达慕之歌课型新授课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教学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目标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重点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激发学生

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学习兴趣。

2、师生问好。

二、新授导入

1、美丽的内蒙草原

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

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

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

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

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了解蒙古族

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的节日那达

慕。

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

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

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

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

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

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

2、热闹的那达慕

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那达慕!

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

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读词)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

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

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

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

的了解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

报。

(播放课件,《那达慕之歌》作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结合课件作补充,让学生了解“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

内容、现在的“那达慕”等信息。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

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

教学学生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

反思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牧童》。

二、欣赏乐曲:《山童》、《牧童短笛》。

三、活动:《山林的歌谣》《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一、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

歌声表现歌曲。

二、感受合唱曲带给人们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

一、加强学生二声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二声部演唱能力,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运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二、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能唱好二声部的旋律。

课时:4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题牧童课型新授课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

目标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

绪。

教学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重点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习兴趣。

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

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

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

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感受体验歌

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曲活泼的情

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绪。

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

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训练学生掌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握节奏的能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力。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训练学生二

(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声部的合唱

10、学生小组讨论。能力。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

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

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

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

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

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

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

自由地放声歌唱。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教学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反思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题牧童短笛课型新授课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

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

教学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

目标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

感情。

教学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

重点乐形象和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练习发声,做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好演唱前的

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准备工作。

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

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

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

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

进一步激发

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

学生热爱祖

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国、热爱自然

(一)复习曲谱

的思想感情。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

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错唱成35|

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

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

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

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

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

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

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

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

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

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学习新歌曲,

启发谈话:

使学生感受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

乐曲的情绪

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

和思想内容,

《牧童短笛》。

感受音乐诸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

表现手段为

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塑造音乐形

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象作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

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

教学

情绪。

反思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型新授课

课题山童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

2、能静心、专注地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的

目标

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感受合唱歌曲带给人们的美妙和声以及不

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汇报课后搜集的有关捷克斯洛伐克的资料。

2、欣赏《牧童》。这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歌,我们仔细

听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捷克的小牧童他们是怎么样来放牧的?

放牧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练习发声,做

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好演唱前的

国歌曲之一。准备工作。

3、放声歌唱《牧童》。

二、欣赏合唱歌曲《山童》。

1、介绍歌曲:这是一首中国歌曲,它是一首描写山里孩子的

歌。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

什么不同?

(《牧童》音乐规整,《山童》具有民歌风味。)

3、再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4、刚才你闭上眼睛听音乐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想象

到的牧童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进一步激发

5、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学生热爱祖

一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国、热爱自然

欢快的歌悠闲的在草地上放牧,你们想他们得多高兴啊!的思想感情。

二、创编《山林的歌谣》活动

1、歌曲《山童》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小草:习嗦习嗦;

羊跳:蹦达蹦达;小鸟:叽叽喳喳;

泉水:叮咚叮咚;羊鞭:劈啪劈啪;学习新歌曲,

鱼尾:吧嗒吧嗒。使学生感受

2、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乐曲的情绪

马蹄、小猫、啄木鸟、小鸡、小鸭等。和思想内容,

3、歌曲《山童》是怎样描写了哪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感受音乐诸

4、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表现手段为

可选用书上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可只用12356。塑造音乐形

5、小组展示。象作用。

三、总结评价。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

教学

情绪。

反思

第五单元故乡的桥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二、欣赏:《北京的桥》。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和聆听?《桥》《北京的桥》《在阿维翁大桥上》,了解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北京下的不同音乐。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掌握所学内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能和谐地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教具: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课时:4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题在阿维翁大桥上课型新授课

1、能快乐地演唱歌曲。

教学

2、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

目标

3、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

重点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感受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创设情境,

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激发学生学

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桥”这样一个单元,通过习兴趣。

学习桥,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先听一首以桥命名的歌曲《在

阿维翁大桥上》。

2、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音乐简短,曲调平易,节奏规整,适宜

与舞蹈。

二、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请学生学唱《在阿维翁大桥上》。

2、采取独唱、齐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别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和第二段。鼓励学生出判断,哪一段采用齐唱比较好,哪一段采

用独唱比较好。

三、合唱部分的学唱

1、教师板书低音声部的骨干音:

solsol|dodo|solsol|dodo|

solsol|dodo|solsol|mido|

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学生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轻声演唱低

音声部骨干音。注意结束小结mi与sol三度音程的结合。

2、请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一部分学生演唱低声部曲谱,轻

声合唱。高低声部分分别延长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

四、听音乐,创编舞蹈

1、歌曲唱会之后,同音乐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

培养学生的

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

创造能力。

2、学生集体学习其中两个动作。

3、学生围坐一圈,请三、五个学生唱着歌曲邀请其他座位上的同

学跳舞。

五、结束全课

教学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反思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题北京的桥课型新授课

教学1、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目标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

教学重难点: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重点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激发学生学

(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北京的桥》。习兴趣。

(三)听乐曲《北京的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

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

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

歌唱了什么?倾听音乐所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表达的感情。

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4、歌曲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

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四)聆听歌曲《北京的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

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

2、聆听歌曲《北京的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

(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

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学生们无法判断,下面再

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

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

2、听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

(六)欣赏歌曲

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

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

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部分在歌

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境。

4、跟着录音机哼唱歌曲,说说歌曲主歌与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七)比较《桥》《北京的桥》与《在阿维翁大桥上》三首歌曲

的异同。

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理解,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八)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1、学生试着默弹歌曲曲谱。

2、唱歌词,用乐器伴奏。

3、请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演奏课堂乐器,

集体表演。

教学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反思

备课时间:教案总序号:

课题桥课型新授课

1、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教学

2、欣赏歌曲、《桥》。

目标

教学重难点: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重点

难点

教学演示法

方法

师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复习导入。

(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桥》。

(三)听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

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

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

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

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4、歌曲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

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四)聆听歌曲《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

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

学会倾听。

2、聆听歌曲《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

(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

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学生们无法判断,下面再

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

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

2、听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

(六)欣赏歌曲

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

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

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部分在歌

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境。

4、跟着录音机哼唱歌曲,说说歌曲主歌与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七)比较《桥》《北京的桥》与《在阿维翁大桥上》三首歌曲

的异同。

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理解,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八)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1、学生试着默弹歌曲曲谱。

2、唱歌词,用乐器伴奏。

3、请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演奏课堂乐器,

集体表演。

教学学生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

反思

第六单元音乐中的故事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老鼠和大象》《》听妈妈讲那过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