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症状与疾病联系电话83768673第一讲发热一、体温的测量方法和表示
1、体温的测量方法体温的测量方法有三种:
口温
口腔内舌下所测的温度
腋温
腋窝部位夹紧时所测的温度
肛温
肛门内所测的温度,比较准确而可靠测量肛温要使用专用的体温计。测量体温一般须测三分钟以上。时间太短,所测的体温值可能偏低。二、体温的调节与变化产热和散热是影响体温恒定或变化的两个基本要素。体温的调节在产热和散热之间进行。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能量物质代谢中通过氧化反应的化学作用而产生热量。通过体表血管舒张,循环增速,皮肤蒸发增加的物理作用而散发热量。如果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则体温相对恒定。如果产热和散热功能失去平衡,产热占优势则体温升高,散热占优势则体温降低。
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内分泌腺中的甲状腺和肾上腺,心功能和血容量等等,都对体温调节发生重要影响。三、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为37℃左右,正常情况下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一般波动在36.3~37.2℃之间。在一天之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老年人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四、发热概念及发热程度分类由多种原因引起人体体温高于37.3℃或一日内体温变异超出1℃时,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有发热感,均可称之为发热。
临床上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五、发热机理的分类发热机理分为两类:
致热原性发热和非致热原性发热多数患者的发热,系由于致热原(能引起发热的物质)所致。
一种疾病发热的机理大多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例如脑炎患者,可由致热原与非致热原因素引起发热。
白细胞致热源可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改变其兴奋性,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排汗减少或停止排汗,使散热减少;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并因寒冷感觉,而反射性地引起竖毛肌收缩,并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形成寒战等,均可使产热增加。如果产热比散热明显地占优势,则引起发热。
2、非致热原性发热(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脑外伤、脑溢血、脑炎、中暑、安眠药中毒等(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如:广泛性皮炎,广泛性皮肤瘢痕形成,致使皮肤散热功能减退;大量失血、失水,心脏排血量减少,皮肤血流减少,皮肤水肿以及皮肤血管收缩等影响散热
(一)感染1.细菌性感染:
如败血症、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副鼻窦炎、淋巴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他各种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痢疾。伤寒、猩红热、百日咳、各种结核病、痈疖、脓肿、胆囊炎、肾盂肾炎、输卵管炎、蜂窝织炎、丹毒、布氏杆菌病、破伤风等。2.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感染、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等。3.螺旋体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4.原虫病:如疟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黑热病等;5.蠕虫病:如急性血吸虫病、丝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蠕虫蚴移行症等。6.立克次体病:如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二)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细胞的吸收①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缺血性损害: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4.中枢神经调节失常:如: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表现为低热,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
①原发性低热: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体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
②感染后低热:感染已愈而体温调节仍未恢复正常
③夏季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多见于幼儿,且多发生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不全者。
④生理性低热: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低热。月经前及妊娠初期也可有低热现象,还有婴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失常等。七、发热的过程表现
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体温调定点水平发生变动,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不断发生变化。—般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有骤升、缓升两种方式:(1)骤升型:体温在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等。(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所致的发热。
2、高温持续期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一方面体内仍受致热物质的不断刺激,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另一方面散热过程开始增强,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由于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使体温不再继续升高。
高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天,伤寒则可为数周。
3、体温下降期散热明显地占优势体温开始下降。由于致热原在体内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处于较高水平,病人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所以体温开始下降。当产热和散热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体温则恢复正常。实际上,以上各个不同的发热阶段中,由于产热和散热之间不断的调节和变化,体温可以有显著的波动,而不是单纯的划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和转变速度,不仅取决于致病因素或致热原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体的反应性、免疫水平及药物的治疗,这些对体温的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
七、发热的热型分类根据发热过程的表现特点,可分为以下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周期热、不规则热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疾病过程中,可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热型合并存在的,如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为弛张热。热型还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药物的应用也可使热型发生改变。如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八、发热的诊断发热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发热的机理分为致热原性发热和非致热原性发热,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所以对发热的病人应根据有关资料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一)询问病史
1、一般情况:包括年龄、籍贯、职业、精神状态、食欲、睡眠及大小便情况,体重变化,诊治经过(药物、剂量、疗效),传染病接触史等。过去的健康情况,如传染病史,外伤、手术史,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等。2、发热特点起病的诱因、缓急、病程,发热的时间、程度、热型,有无畏寒、寒战、无汗、大汗或盗汗。3、伴随症状
包括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头痛、嗜睡、昏迷、惊厥;肌肉关节痛等,以发现有无足以引起发热的因素。
(二)体格检查
对于发热的病例须作周密的体检,注意观察皮肤及粘膜:黄疸、皮疹、瘀点、皮下结节,全身浅表淋巴结:大小,数量,压痛,硬度,五官等局部病灶:齿槽脓肿、扁桃体炎、副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心肺肝脾等内脏的的体征,如腹部有无压痛、肌卫、肿块或肿大:如肝脓肿、膈下脓肿,肾盂肾炎、输卵管炎,前列腺炎等。(三)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大便检查、脓液、胸水、腹水或脑脊髓液等各种穿刺液检查(四)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内窥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同位素检查、剖腹探查九、发热对人体的利弊和影响1、发热是一种抗病能力在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在很多急性传染病中,一定限度的体温升高常常表示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而发热不显著,甚至体温不升的病例,其预后却大多不良。
所谓一定限度:比常温高2.5℃左右,持续时间一天左右。
发热使白细胞数量增加,促进抗体生成,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机能和肝脏的解毒作用;有利于对病原体的消灭,有利于人体抵抗感染。发热时机体代谢增强,循环加速,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物质交换速度,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2、过高或长期的发热不利健康高热可致消耗增大、血容量缺失、食欲减退、体力下降;过高热或迅速升高的体温,甚至可导致中枢、呼吸及循环功能紊乱或衰竭等。(1)机体消耗增加,营养不良、体力下降使病人消瘦,维生素(特别是B族和C)的缺乏,劳动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2)消化吸收障碍、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使消化液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道运动缓慢,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3)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紊乱或衰竭
出现烦躁、抽搐,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4)心脏负担增加、发生心力衰竭可能
发热时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因而使心脏负担增加,要警惕发生心力衰竭的情况。(5)对肝、肾、脑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
发生肝、肾功能衰竭;损害脑组织细胞十、发热病人的处理原则发热病人的处理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对于发热病人首先应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使病情从根本上得到控制。过高或长期的发热不利健康,必要时还应考虑针对发热给予适当的退热降温措施,减轻发热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降温措施一般来说包括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类。但是剧烈的降温亦可能引起严重循环障碍。故在决定是否应用退热药或剧烈降温措施时,必须认真慎重。非过高热而一般情况尚可,或非过高热之儿童病例,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因为过低温、过多出汗易诱发虚脱、休克;且降温后可掩盖疾病真象而产生“假安全感”。在处理每一个发热病人时,应该既看到发热对机体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害的一面,既看到退热降温对机体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害的一面,随时正确地估计发热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以帮助机体战胜疾病及早恢复健康。十一.常用的物理降温法
1、降低室温:
尽量加强通风,使室温降至25~30℃。
2、冷湿敷(或置冰袋)于头部适用一般高热病例。:
3、酒精擦浴:
用35~50%酒精,擦至皮肤发红;
腋下及腹股沟、颈部宜重点洗擦:可连续施行,直至体温明显下降。如使用不当,在幼婴儿亦可引起严重情况,故亦应慎用。
4、温水擦浴:用38℃温水间歇擦浴,因温水易耐受,而不致发抖,此法一般用于过高热、昏迷且循环尚佳者;降温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包括体温、循环及呼吸情况);对腋下、腹股沟及颈部大血管浅表部位应着重擦洗。也可用38℃温水浸湿布敷裹,并频频调换之。十二、其他护理措施1、病人要减少衣被,室内空气须流通,但应避免正面吹风,以免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迁与土地出让管理制度
- 幼儿园大班2和3的组成
- 第1课《白鹭》(第二课时)(分层作业)-【上好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 2024年松原c1客运资格证考试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5.10-动态规划总结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1.2.0-算法分析准则
- 2024年石家庄2024年客运从业资格证
- 2024年资阳客运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资料
- 吉首大学《近代工程材料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导演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公务员2021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DPtech-FW1000系列防火墙系统操作手册
- 五年级上册小学高年级学生读本第1讲《伟大事业始于梦想》说课稿
- 图像学完整分
- 印刷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全套ppt课件ppt
- 物理化学-傅献彩-第八章-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