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2.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经济制度是指()。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活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分配方式

e.生产资料的分配制度

2.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评价和谐,理解正确的是

A.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

B.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C.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D.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以下属于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的名言是()

A.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B.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

C.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D.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4.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重要标志有()。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D.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5.

第29题为了配合“三反运动”,1950年初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五反运动”,即

A.反行贿B.反偷税漏税C.反盗窃国家资财和国家经济情报D.反偷工减料

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提出抗日战争持久战的主要依据是()

A.敌强我弱B.敌小我大C.敌退步我进步D.敌寡助我多助

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预言,社会主义将在20世纪末进入历史博物馆。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见

A.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B.理想的实现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

C.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D.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都不会轻而易举地实现

8.“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正确理解的有

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

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过程

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D.世界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

9.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

A.确立实践目的B.制定实践方案C.实践方案的付诸实施D.反馈调节

10.2010年9月,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正式生效,这就为未来的两岸经贸关系

A.提供制度化和正常化互动的基础

B.使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C.使许多贸易投资争议能顺利解决

D.使台湾在WT0架构下重回国际舞台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C.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和灵魂是

A.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C.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D.大力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13.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

A.封建主义社会B.半殖民地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进行理论讲授,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经验,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当时,毛泽东讲授的著作为()。

A.《实践论》、《矛盾论》B.《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C.《战争和战略问题》D.《改造我们的学习》

15.1948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写道: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该文中,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这一概念。

A.无产阶级专政B.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C.工人和农民民主专政D.人民民主专政

16.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

A.“两个凡是”的误区B.“开放”、“封闭”的问题C.姓“资”、姓“社”的问题D.姓“公”、姓“私”的问题

17.2007年7月20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日本2006年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最高的是

A.美国B.欧盟C.中国D.俄罗斯

18.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接踵而来,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地区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但也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解决这些问题最好办法是

A.坚持城乡协调发展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可持续发展D.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9.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

D.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

20.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执政能力建设

三、3.分析题(3题)21.新三民主义学说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2.阅读材料:

材料1

2003年的春天,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一次考验和锤炼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抗击非典的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无形长城迅速筑起:领导干部临危不惧,深入一线;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白衣战士日夜奋战,视死如归;科技人员携手共进,并肩战斗;祖国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事实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危难之中见精神;事实给世人一个鲜明的昭示: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是任何危难都压不倒的。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5月15日“危难之中见精神”

材料2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是在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危难中诞生,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我们党聚集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大无畏气慨,排除万难,一往无前,谱写一曲又一曲惊天动地的壮歌,诠释着危难之中见精神的深刻内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资料来源同上

材料3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中国人民不仅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从来不在自然灾害面前退却,而且还在同各种敌人和困难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中造就了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更坚强。越是遇到危难,这种精神越发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疾风知劲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凤”、“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等,就是对危险之中见精神的写照和赞美。

资料来源同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从认识论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2)依据材料2,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3)依据材料3,从价值观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23.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四、5.简答题(2题)24.阶级是怎样产生的?

25.生产力系统中的渗透性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五、3.分析题(0题)26.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根据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明我国现阶段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六、单选题(0题)27.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洋务派D.义利团

参考答案

1.ACD

2.AC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所以,正确选项是ACD。

3.ACD

4.ABCD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等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对外经济交流是全方位的联结方式,而不再采取国与国之间你来我往的线形联结方式,因此正确的选项为A、B、C、D。

5.ABCD

6.ABCD

7.ABCD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ABCD四个选项均正确。

8.ABC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与过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ABCD全选。

9.ABC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确立实践目标、制定实践方案、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标和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改造客体、优化主体的功能。

10.AB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重要意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此协议生效的重要意义,ABD选项是他讲话的重要内容。

11.A解析: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而不是经济制度本身。据此,A为应选项。B、C、D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它们涉及的是经济制度本身。

12.B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部分。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核心和灵魂。“大力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属于政治文明范畴。B为正确选项。

13.D

14.A解析: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方面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诸问题。选项C,《战争和战略问题》是毛泽东于1938年11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选项D,《改造我们的学习》是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5.D解析:1921年,李达在《马克思还原》一文中谈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时提出建立劳动者的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一大所制定的党纲,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25年和1926年毛泽东先后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等文章,提出中国革命所要建立的是各革命阶级联合统治的国家。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1948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16.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题中涉及的四个选项,都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其中,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针对的是“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的是“开放”、“封闭”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决的是人们思想认识中关于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问题;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解决的是姓“公”姓“私”的问题,即所有制结构问题。

17.C解析: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日本2006年进9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最高,达99.42%:其次是欧盟(99.38%);第三是美国(98.69%)。

18.D解析: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可以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可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坚持可持续发展可以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但它们都只能部分地解决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A、B、C都不准确。只有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才能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

19.C解析:本题是对第6章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问题的考查,属于理解和记忆的试题。可以采用正选法直接选择,也可采用逆选法排除选择。A是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问题,B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而D的回答又比较笼统,所以只能选择C。

20.D

21.错误。三民主义学说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错误。三民主义学说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22.[答案要点](1)危难之中见精神从认识论上讲就是不断认识真理、在改造世界中掌握客观规律。客观世界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并进。矛盾就包含着困难险阻。无论革命战争的规律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规律都是经受危难的严峻考验在艰辛探索中逐渐掌握的。(2)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把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力量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3)危难之中见精神从价值观上讲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总是为着解决各种困难去工作、去斗争并在团结、依靠群众克服各种困难中造福于人民的。[答案要点](1)危难之中见精神,从认识论上讲,就是不断认识真理、在改造世界中掌握客观规律。客观世界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并进。矛盾就包含着困难险阻。无论革命战争的规律,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规律,都是经受危难的严峻考验,在艰辛探索中逐渐掌握的。(2)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把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力量,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3)危难之中见精神,从价值观上讲,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总是为着解决各种困难去工作、去斗争,并在团结、依靠群众克服各种困难中造福于人民的。

23.材料1和2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向是都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为人们和历史学家认识的。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历史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材料1和2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向是都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为人们和历史学家认识的。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历史,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24.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因此这时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也就没有阶级划分。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社会分工以及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分工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一分为二即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其次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人。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奴隶主阶级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第一条道路是氏族公社中社会职能的独立化氏族首领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第二条道路是氏族公社内部出现富裕家族。这些家族由于生产上处于有利地位剩余产品较多有可能从家族外部吸收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到家族里来从事劳动战争的俘虏正好提供了这种劳动力这样他们就成了剥削者。这些氏族贵族和富裕家族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奴隶主阶级。奴隶也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奴隶开始是由战争中的俘虏来充当的。这些俘虏原来是被杀掉有时甚至是被吃掉。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能够提供剩余产品的时候就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是把他们作为剥削的对象使他们成为奴隶。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分工和交换的扩大土地买卖、高利贷、抵押制的出现奴隶的来源就不以战俘为限了本氏族、本部落里的破产的穷苦人也逐渐沦为奴隶。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因此,这时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也就没有阶级划分。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社会分工以及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分工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一分为二,即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其次,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人。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奴隶主阶级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第一条道路是氏族公社中社会职能的独立化,氏族首领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第二条道路是氏族公社内部出现富裕家族。这些家族由于生产上处于有利地位,剩余产品较多,有可能从家族外部吸收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到家族里来从事劳动,战争的俘虏正好提供了这种劳动力,这样他们就成了剥削者。这些氏族贵族和富裕家族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奴隶主阶级。奴隶,也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奴隶开始是由战争中的俘虏来充当的。这些俘虏原来是被杀掉,有时甚至是被吃掉。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能够提供剩余产品的时候,就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是把他们作为剥削的对象,使他们成为奴隶。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分工和交换的扩大,土地买卖、高利贷、抵押制的出现,奴隶的来源就不以战俘为限了,本氏族、本部落里的破产的穷苦人也逐渐沦为奴隶。

25.生产力系统中的渗透性因素与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有相同之处它也不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和独有因素。同时它与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又有区别它在应用于现实的生产过程之前并不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只有把它应用于现实的生产过程之中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因素中去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具体地说这类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生产力系统中的渗透性因素与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有相同之处,它也不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和独有因素。同时,它与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又有区别,它在应用于现实的生产过程之前,并不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只有把它应用于现实的生产过程之中,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因素中去,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具体地说,这类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26.自然环境或地理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