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第1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互联网(Internet)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把网民带入了一个真正的信息时代。今天网民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购物,而且可以在网上交友、聊天、开会,甚至玩游戏、赌博等,互联网正在改变网民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第2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1998年为210万,1999年为890万,到2001年12月31日止用户数已经达到3370万人(其中36.2%为18~24岁的青年人)。第3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据市场调查公司Strategies集团的统计,64%的上网者上网后看电视的时间减少,48%的上网者的阅读时间也少于从前。尤其是Kraut等人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会造成网民社会卷入的减少以及心理幸福感的降低,表现出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长期的痴迷上网,可能导致各种网络疾病。第4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在2003年1月公布的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我国共有互联网用户5910万。其中,18到24岁的用户占37.3%,在各年龄段中居首位;大专和本科文化的用户占53.7%,在各文化层次中占首位;学生用户占28.0%,在各类职业类别中占首位。第5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2000年,香港一研究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香港大学生每星期平均上网五天,每次上网平均为2.5小时。2002年,上海市信息辅导服务公司的调查显示,上海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接触过网络的人数高达77%,其中经常上网的(指平均每周上网6小时以上)将近35%。这些事实都表明,青年大学生始终是互联网的忠实追随者,上网正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6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二、互联网的特征
1开放性一是对用户开放二是对服务者开放三是对未来的改进开放2全球性
第7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二、互联网的特征
3虚拟性
4身份的不确定性
5非中心化
6平等性
7个性化第8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三、互联网的影响
1互联网:一把双刃剑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
————阿诺尔德·J·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第9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
Kraut等人对93个家庭的169个用户第一、二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互联网会使网民的社会卷入(socialinvolvement)减少,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well-being)降低,表现出孤独感(loneliness)和抑郁感(depression)的增加。Kraut将心理幸福感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会活动的替代(displacingsocialactivity)和密切关系的替代(displacingstrongties)。第10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互联网带来的比较突出的问题:(1)网络犯罪。(2)传播色情信息。(3)网络文化侵略。(4)破坏国家安全。
第11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
2网际人际关系网际空间好比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娱乐场所,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到这个“城市”去逛逛。在这个空间里不仅可以获取和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E-mail(电子邮件)、ICQ(网络寻呼)、IRC(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板)、网络虚拟社区等方式进行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等网络人际交往。第12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一是交往角色的虚拟性。
二是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三是交往心理的隐密性。四是交往过程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五是交往动机多样性。第13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一、大学生上网心理(一)积极的心理需求(二)消极的心理需求第14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一)积极的心理需求(1)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2)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欲望(3)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第15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二)消极的心理需求(1)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2)急功近利心理(3)发泄欲求(4)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5)虚拟的自我实现心理(6)焦虑心理(7)自卑心理与抵触情绪第16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二、大学生上网的情况分析(一)信息查询(二)收发邮件(三)网上聊天(四)网上游戏第17页/共34页信息查询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获取信息:53.1%学习:4.8%学术研究:1.0%休闲娱乐:24.6%情感需要:1.1%交友:7.0%获得各种免费资源:1.9%对外通讯、联络:3.8%炒股:1.1%网上购物:0.1%商务活动:1.0%追崇时尚、赶时髦、好奇:0.3%其它:0.2%第18页/共34页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多选题):■电子邮箱:92.6%■新闻组:21.3%■搜索引擎:68.3%■软件上传或下载服务:45.3%■信息查询:42.2%■网上聊天(聊天室、QQ、ICQ等):45.4%■BBS论坛、社区、讨论组等:
18.9%■免费个人主页空间:6.8%■电子政务:1.9%■网上游戏:18.1%■网上购物:11.5%■短信服务:8.8%■网上教育:8.9%■电子杂志:9.5%■网络电话:1.0%■网上医院:0.7%■网上银行:3.6%■网上炒股:5.5%■网上拍卖:0.9%■票务、旅店预定:0.8%■视频会议:0.3%■VOD点播:5.6%■网上直播:3.6%■多媒体娱乐(MP3、FLASH欣赏等):13.4%■远程登录:1.1%■信息发布:3.3%■网上推广:0.9%■网上销售:1.2%■信息化系统(ERP、CRM、SCM)
1.2%■其它:0.1%第19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三、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其调适(一)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定义:因无节制地上网导致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随后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不上网则情绪低落、疲乏无力、外表憔悴、茫然失措,只有上网后精神才能恢复正常。表现:感情上迷失自我角色上混淆自我道德上失范自我心理上自我脆弱交往上自我失落。第20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一)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1、网络恐惧2、网络依恋3、网络孤独4、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5、网络沉溺综合症
第21页/共34页你是否患有“互联网依赖症”(KimberlyYoung):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
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停止使用互联网?
停止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
每次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
由于互联网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受到影响?
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联网着迷的程度?
你是否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第22页/共34页你是否患有“互联网依赖症”(KimberlyYoung):在上面八个问题中,如果被调查者对其中的五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KimberlyYoung就断定他已经患上了互联网依赖症。第23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二)网络性心理障碍的特点1、病症发现的隐蔽性。2、生理疾病的并发性。3、治疗手段的模糊性。4、预防和治疗的紧迫性。第24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1、正确的网络认知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看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网络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财富,对网络的破坏与滥用就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极大破坏,会危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认清网络社会并非真实的社会,网上暂时的成功并非是真实的成功,虚拟的情感的宣泄与满足也并非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应该认清网络带来的并非是鲜花与美酒,也会给自己带来苦涩的恶果。那些迷恋上网而不能自拔的大学生,随着上网时间不断延长,他们的记忆力下降,对学习也逐渐产生厌烦感,并进而出现逃课上网、对各种活动漠不关心,进取意识减弱,与周围同学关系紧张等现象。第25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2、自律与自我管理据报道,一位大学生在其“网络妻子”突然掉线后,终日不进食,心情焦虑地苦等了五天四夜后,不顾同学的劝阻和老师的教育,不辞而别到另一个城市去寻找其“网络妻子”。第26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3、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由心理辅导者指导,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个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就团体成员面对的心理问题与他们共同商讨,提供行为训练的机会,为团体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使每一位团体成员学会自助,以此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最终实现改善行为和发展人格的目的。第27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3、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师生辅导、成员互相辅导、讲座、小组讨论、行为示范等。内容:1、缓解求询者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情绪2、让成员讲述各自的成长经历,并做自我评价3、开展网上信息认识的讨论交流4、展开网络与网络技术的研讨5、运用“头脑风暴法”6、设定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情境7、小组讨论上网行为的自我管理,彼此订立互相监督上网的契约第28页/共34页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4、改善网络环境首先,加快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净化网络信息;其次,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上网,这是优化网络环境的积极态度;第三,适应网络时代特点,改进高校教育与管理;第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第29页/共34页作业:1、互联网的特点与影响?2、如何看待网络人际交往?3、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是什么?4、如何克服网络心理障碍?5、下例案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女大学生:用生命换取一段“网恋”
年仅20岁的小雪(化名)家住江苏省宜兴市,2001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
上大学后,小雪迷上了上网,并认识了一个叫“冬冬”的网友,很快两人便陷入狂热的“网恋”。去年底,小雪从南京飞抵哈市与网友见面,并发生性关系。今年春节前,小雪向父母谎称与同学去哈尔滨看冰灯,再次约会网友。两人关系迅速升温,每日热线电话不断,有一次用手机通话时间竟长达两个小时。今年5月,小雪告诉“冬冬”,不久她将远赴英国留学,言外之意他们的关系该结束了。
第30页/共34页“冬冬”真名叫毕冬冬,今年21岁,家住黑龙江省伊春市红光农场,因精通网络,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网吧做网管员。而他对小雪描述的身世却是另一番情形:考上大学后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现正拼命打工赚取学费。
小雪将要离去让毕冬冬心痛,他露出了真实面目。几天后,他与邻居唐振东谈起此事,越说越觉得不能放过到嘴的肥肉。小雪曾说过,父亲是一个老板,很有钱。毕冬冬与比他大15岁的唐振东密谋:先将小雪骗到伊春,然后狠狠地敲上一笔。
5月8日,毕冬冬“痛苦”地对小雪说:“在你离开之前,我想见你最后一面。”第二天,痴情的小雪收拾好行李,对同寝只说了一句“去哈尔滨”后就踏上了北去的列车,5月9日失踪。
12日,小雪的父亲收到从女儿手机发来的短信息,大吃一惊:“你的女儿在我们手上,想要活的就痛快拿出118万元,不许报警,否则后果自负。”此后,小雪的父亲接连收到多次信息及电话,通知他立即带钱到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享雨伞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太阳能电池生产专用原材料项目发展计划
- 心理健康课件导入活动
- 2025版教育培训机构合作销售合同范本
- 2025版别墅及私人住宅精细化保洁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夫妻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及子女教育资助协议
- 2025法律修订背景下合同追诉期延长对标的合同履行影响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主题酒店美陈装饰工程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美食广场会员积分系统开发合同
- 二零二五版企业间保理借款合同纠纷起诉书范本
- 直播带货主播用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幼儿园园长聘任合同6篇
- 四川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捡土豆装车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信息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 企业研究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新疆能源(集团)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农业绿色种养循环发展面临的挑战
- 2025年3月三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模拟试题及答案(附解析)
- 社区矫正工作实务培训课件
- 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处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