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TOC\o"1-2"\h\z\t"标题7,7,标题8,8,标题9,9"1序言 11.1勘察任务的由来 11.2工程概况 11.3前人研究成果 21.4工程勘察范围与勘察阶段的判定 21.5勘察目的、任务 31.6勘察工作依据和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31.7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41.8勘探工作质量评述 62自然地理 72.1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 72.2气象 72.3水文 73工程地质条件 83.1地形地貌 83.2地层岩性 83.3基岩面起伏及强风化带特征 83.4地质构造 93.5水文地质条件 93.6地震 93.7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 104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及设计参数取值 104.1岩石试验 104.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114.3土工试验 114.4地下水水质分析 124.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和土、石可挖性分级 124.6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125工程地质评价 145.1场地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 145.2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55.3地震效应与地震稳定性评价 155.4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 165.5地下水作用 166线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176.1横十一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176.2纵二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206.3拟建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366.4地基均匀性评价 416.5地基及基础类型评价 416.6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 416.7对既有构筑的影响评价及建议 417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427.1边坡稳定性问题 427.2路基不均匀沉降 427.3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428结论及建议 438.1结论 438.2建议 43、一、附表: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3-1.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3-2.泥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3-3.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二、附件: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室内岩土试验成果报告3.水样试验成果报告4.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5.工程地质勘察纲要6.测量成果三、附图:1.图例(图号:0)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1-1)1:10003.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图号:2-1~2-2)纵向1:1000,横向1:5004.工程地质横剖面图(图号:2-3~2-71)1:2005.工程地质柱状图(图号:3-1~3-353)1:1006.利用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图号:3-354)1:1007.动力触探试验钻孔柱状图(图号:4-1~6-6)1:100职教城片区市政道路(横十一路、纵二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1序言1.1勘察任务的由来拟建职教城片区市政道路工程位于巴南区职教城片区,紧邻渝南大道D段及尚文大道。我司于2021年8月经公开招标,中标此项目,受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城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对拟建场地进行一次性勘察工作,达到详勘深度。1.2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巴南区职教城片区,紧邻渝南大道D段和尚文大道。项目总长约9803.121米,包含2条主干路(横十一、十四路),3条次干路(横十二、十三、十五路)和6条支路(纵一路、纵二路,尚文大道一、二、三、四支路)。受业主委托,本次仅对横十一路、纵二路进行勘察评价。拟建横十一路长度约902m,路幅宽度为32m,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拟建纵二路道路长度约1062m,路幅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为城市支路。拟建道路存在挖、填方边坡,其中挖方岩质边坡最高为32m,填方边坡最高34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图1.2项目位置示意图表1.2-1拟建道路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长度(m)道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幅宽度(m)车道数1横十一路902主干路/32双62纵二路1062支路/16双2根据设计内容可知:沿线主要形成填方、挖方边坡,边坡参数详见下表(表1.2-1):表1.2拟建横十一路、纵二路分段情况一览表道路名称分段编号边坡类型边坡性质边坡高度(m)工程安全等级剖面号横十一路K0+000~K0+445填方道路段填方填土2~34一级1-53K0+445~K0+902挖方道路段挖方岩质3~32一级54-69纵二路K0+000~K0+080填方道路段填方填土2~3.5三级39-40K0+080~K0+180挖方道路段挖方岩质3~14.5三级34-38K0+180~K0+260半挖半填道路段左侧填方填土2~3三级32-33右侧挖方岩质3三级K0+260~K0+320挖方道路段挖方岩质3~9三级30-31K0+320~K0+800填方道路段填方填土2.4~26一级11-29K0+800~K0+850挖方道路段挖方岩质3~10三级10K0+850~K0+910半挖半填道路段左侧挖方岩质3~13三级7-9右侧填方填土5~10二级K0+910~K1+010挖方道路段挖方岩质3~24二级3-6K1+010~K1+062.039填方道路段填方填土3三级1-21#管涵无///262#管涵2-1#管涵挖方岩质2~8三级272-2#管涵挖方岩质3~7三级162-3#管涵挖方岩质2.5~5.0三级17(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考虑边坡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补充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般可以考虑:土质边坡高度小于5m为三级;5~12m为二级;大于等于12m为一级;岩质边坡15m以下为三级,15~30m为二级;大于30m为一级)。1.3前人研究成果1977年由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完成1:20万重庆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981年由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1:20万重庆幅地质调查。上述地质资料,为本次勘察所利用或参考。1.4工程勘察范围与勘察阶段的判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渝建[2013]345号、渝建[2013]346号文件,本工程的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勘察阶段为一次性勘察阶段。符合有关规定。其判定结果见表1.4-1和表1.4-2。表1.4-1勘察范围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要求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要求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要求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已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范围满足勘察范围要求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大于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要求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要求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不属于该类项目满足勘察范围要求表1.4-2勘察阶段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该场地为中等复杂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地形坡角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小于50%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三峡水库回水位超过水土)不属于该类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1.5勘察目的、任务1.5.1勘察目的:根据编制设计文件的需要,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查明拟建工程项目建设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1.5.2勘察任务:⑴收集邻近工程场地地勘报告资料,地质调查区域资料;⑵查明拟建道路工程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的类型、分布状况等地质环境;⑶查明拟建道路工程沿线有无不良地质,若有不良地质现象,还应查明其成因、类型、性质、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拟建工程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⑷查明是否存在“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⑸查明拟建道路工程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判定地下水及场地岩、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⑹确定场地类别,对地震效应作出评价;⑺对道路区整体稳定性、路基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行评价;⑻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的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确定边坡的最优坡形和坡角。⑼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⑽查明场地特殊岩土并作出相应评价;⑾对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进行分析。1.6勘察工作依据和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6.1勘察工作依据⑴我单位与业主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⑵业主提出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技术要求)》(附件2);⑶我公司编制的《职教城片区市政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纲要(勘察大纲)》附件3);⑷业主提供的道路平面布置图(含1:1000地形图)、纵断面图及设计说明书。1.6.2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为:⑴《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43-2016);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⑷《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⑸《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2011);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⑺《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⑼《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⑽《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GJD30-2015);⑾《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⑿《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范》(JGJ/T87-2012)⒀《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⒁《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版)。(市政工程应以建设系统的技术标准作为执行的技术标准;对交通系统的技术标准仅参照执行)。1.6.3基准系统坐标系统: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1.7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1.7.1勘察工作范围勘察范围为拟建道路两侧(含放坡线)30~50m,调查范围:拟建道路范围外侧50~100m。1.7.2勘察等级拟建横十一路,为城市主干路;纵二路道路,为城市支路;拟建道路存在挖、填方边坡,其中挖方岩质边坡最高为32m,填方边坡最高34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依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4.1.2条,工程重要性等级综合判定为一级。本工程场地地形地貌较复杂,含构造剥蚀浅丘一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5~30°,局部地段地形为陡坡;岩层倾角52~62°;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局部存在填土,占用地面积较小;岩体较完整;土层厚度一般0.3~21.8m;地表、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较小;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场地局部地段存在人类活动(拟建横十一路K0+340~K0+460段与在建尚文大道交叉口处)占用地面积较小,且已有效治理,总体而言,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本工程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类别判定见表1.7.2)表1.7.2场地类别判定划分依据场地复杂程度场地类别一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5~30°中等复杂中等复杂岩层倾角52~62°复杂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中等复杂岩体较完整简单土层厚度一般1~21.8m复杂地表、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较小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中等复杂综上,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3.3.2条,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1.7.3工程地质测绘对拟建范围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测绘,重点是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特别是对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及为研究解决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所扩展的范围。工程地质测绘主要采用地质填图(调查与测绘)形式,测绘范围为本工程范围及并外延周围界外50~100m,成图比例尺为1:1000,测绘面积约0.96km2。1.7.4勘察工作布置我公司接受业主委托任务后,立即组织现场踏勘,依据现场踏勘情况、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3)的要求和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编制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确定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室内岩土试验、动力触探等,以查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特征、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等地质环境。(1)勘探线布置①纵向勘探线控制:沿挖填路基中心线及挡墙、涵洞轴线布置纵向勘探线,进行控制性查明;②横向勘探线控制:垂直桥梁、路基中心线及挡墙轴线布置适量横向勘探线对拟建道路中的路基、挡墙和地下管涵进行控制性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路基段的横向勘探线间距一般40~60m布置(地形平缓地带间距为60m),道路两侧存在挖填方边坡,须对挖填方边坡进行控制性查明,针对拟建道路挖方边坡高度大于8m地带,加密勘探线控制,间距20m;填方路堤地带根据路堤高度按间距30m进行控制。(2)勘探点布置及深度控制①本方案依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布置。本项目场地属中等复杂场地,一般道路(道路两侧挖填方高度:土质≤2m,岩质≤5m)纵向按40m间距布置勘探点,挖填方道路(道路两侧挖填方高度:土质>2m,岩质>5m)按30m间距布置勘探点。②边坡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相关要求垂直于边坡布置勘探线,高边坡及超限边坡(一级边坡)勘探线距20m,勘探线上勘探点距15m;一般边坡勘探线距30m、勘探线上勘探点距20m。③路基钻孔深度控制在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2~5m,边坡钻孔进入边坡破裂面以下稳定岩层2~5m,局部设有支挡部位钻孔适当加深。(3)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在可能采取夯实处理后作为路基持力层的填土段,对填土进行动力触探测试。(3)采样要求:对控制性钻孔在道路路基持力层范围内采集岩样、土样进行室内试验;钻孔采集水样进行简分析和腐蚀性分析。(2)试验要求:岩样进行抗压、抗剪等试验,土样进行压缩、天然快剪、饱和快剪试验,扰动土样进行腐蚀性分析。1.7.5工作完成情况任务接手后,立即组织工程人员现场踏勘,编制勘察方案,方案经业主审后进行外业勘察工作。外业开始于2021年9月10日,2021年9月16日结束。外业结束后转入室内资料的整理、检查、分析、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次勘察共完成了353个机械钻孔,具体工作量见表1.7.5:表1.7.5勘探工作量一览表测量钻探波速测试(m/孔)动力触探N63.5(m/孔)室内试验工程地质测绘(km2)勘探点(个)剖面(m/条)机械钻孔(m/孔)利用钻孔(m/孔)岩样(组/孔)原状土样(组/孔)3539356/725259.7/35319.2/1/24.6/668/6821/210.961.8勘探工作质量评述我公司接受勘察任务后,工程人员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工程场区进行踏勘,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以及勘察技术要求编制了《工程地质勘察方案(大纲)》(附件3)。勘察方法运用地面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等多种手段。勘察中坚持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要素,对勘测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成果验收的三环节控制,杜绝不合格资料产生。1.8.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使用比例1:1000的地形图观测定点,填绘精度为岩性层,点位精度图上误差小于3mm,重点观察记录拟建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良地质作用、邻近建构筑物特征等。1.8.2钻孔测量和管线探测本次测量采用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基准,甲方提供控制点位“IY01”、“IY02”、“IY03”,控制点坐标如下:控制点IY01:X=59814.334,Y=41995.941,Z=225.70m;控制点IY02:X=59848.853,Y=44027.503,Z=207.67m;制点IY03坐标为:X=59404.18,Y=43201.48,Z=200.29m。控制点检查无误,采用全站仪进行钻探孔位施测,其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方案布置前收集线路沿线的地下管线资料,钻孔布置在管线外侧不小于5m,钻探前采用探管仪逐孔核实孔位处地下管线等设施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对可疑孔点位进一步采用先人工开挖至基岩面,再钻探的控制;对局部不能确定的可疑孔点,对钻孔进行适当位置偏移,偏移后基本能满足规范要求。1.8.3钻探质量勘探线、点间距、钻孔深度以及测试样品的采集位置和数量均符合规范要求。钻探全部采用岩芯管清水回旋全取芯钻进工艺作业,钻孔岩芯回次采取率:土层85%~95%,强风化岩层65%~80%、中等风化岩层85%~95%。钻探中无掉钻头、垮孔、伤及作业人员、伤及地下管线、伤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等安全、质量事故。1.8.4采样1、土样:选取部分土层厚度大于2.0m的钻孔用薄壁取土器采集原状土样,采样数量严格按“勘察大纲”要求执行;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连续静压方式采集。样品质量等级为Ⅰ级,样品采集后及时蜡封、装箱并及时送试验室试验。粘性土一般进行天然含水量、比重、重度、界限含水量及强度试验、固结试验。2、岩样:采样数量严格按“勘察大纲”要求执行,岩样利用钻孔岩芯采集,采样段岩芯管直径不小于89mm,样品采集后及时蜡封、装箱并及时送试验室试验。室内岩土试验检测单位: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并通过计量认证,所用仪器在检验周期内,符合规定,测试方法符合规范规定。试验成果加盖CMA计量认证标志,所提交成果合法有效。1.8.5钻孔全部钻孔按要求进行了孔内水位的观测工作。钻探结束后抽排循环水并观测水位变化和流量的变化情况,抽干后第二天再观测孔内静止水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执行。水位观测和不是测试工作完成后,用粘性土对所有钻孔进行了封孔处理。1.8.6外业见证:坚持外业见证制度,控制点的来源、钻孔的施放以及外业钻探的过程均有业主委托的见证单位“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技术员进行旁站、巡视、验收,钻探外业资料真实可靠,满足规范要求,质量良好。见证人员姚望,见证号为YKJZ-2310389-0012。1.8.7内业整理及室内试验本次勘察成果资料的编制绘图软件采用北京理正工程地质勘察软件8.5PB2版(重庆版)和AUTOCAD2007中文版,文字编写软件采用Microsoftword2019。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土工试验、水样分析试验由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承担;试验的仪器设备均在检验期内。经我公司自评,本次勘察成果资料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符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之要求,勘察工作重点突出,查明了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满足规范要求,可供设计使用。2自然地理2.1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拟建工程地处重庆市巴南区职教城片区,紧邻渝南大道D段及尚文大道,交通较为便利。2.2气象据巴南区气象站资料,建设区域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中的盆地南部长江河谷区,其主要特点是全年气候温暖,冬暖夏热特征明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季风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根据巴南区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气温为18.7℃,月平均气温最高32.8℃(8月),最低6.3℃(12月)。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0℃(2006年8月26日),最低–1.8℃(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年最大降雨量1502.4mm(1982年),年最小降雨量为819.20mm(1969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其降雨量最高达867.8mm,占年降雨量的76%。2.3水文场地属长江水系。长江是区内第一大河流,场区内一品河由南向北流经区境,最终汇入长江。据附近水文站资料,长江多年平均流量1.15万m3/s,最大流量8.57万m3/s,最小为0.277万m3/s;场地西侧约200m处为一品河干流,发源于綦江区天台山北麓棋盘石,流域面积367km2,干流全长51.99km,其中巴南区境内长49km,流经巴南区安澜、一品、鱼洞等街道(镇),在鱼洞老大桥处汇入长江;场区内叉河沟由东向西汇入一品,河面宽度约5~10m,水深约0.5~2.0m叉河沟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90.78m,50年一遇洪水位为189.21m,20年一遇洪水位为187.12m,10年一遇洪水位为185.32m,5年一遇洪水位为183.24m,洪水位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此外,场区内鱼塘和水堰零星分布,鱼塘大小不一,存在一定的地表水。3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势整体呈波状起伏,局部原始地貌已被人类破坏。总体趋势东高西低,地形宏观坡角一般5~30°,场区内高程在176.02~258.19m左右,相对高差约82.17m。3.2地层岩性经过调查沿线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粉质黏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沿线的岩层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各岩土层及岩性现分述如下:3.2.1第四系全新统(Q4)⑴素填土(Q4ml):紫褐色、灰褐色、黄褐色,主要由黏性土以及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堆渣场无序堆填而成,砂、泥岩块碎石含量25%~35%,粒径20mm~200mm为主,最大粒径超过800mm,结构松散、稍湿,填筑时间小于2年。场地中部局部地带有分布,钻探揭露填土厚度为0.60(钻孔H11-80)~19.8m(钻孔H11-63),平均厚13.0m。⑵粉质黏土(Q4el+dl):褐红色、灰褐色,稍湿,残坡积成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主要呈可塑状态,钻探揭露厚度为0.20(钻孔Z2-1)~21.8m(钻孔H11-11),平均厚2.6m,主要分布于原始低洼地带(水田、鱼塘、水堰、沟河处局部呈软塑状)及缓坡处(为可塑状,局部地段含砂质成分较重)。3.2.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⑴泥岩(J2s-Ms):紫红色、红褐色,主要成分为黏土质矿物,泥质结构为主,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厚0.3(钻孔H11-10)~3.7m(钻孔H11-92),平均厚1.7m,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短~中柱状,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软岩,岩质软,抗风化能力较差。为本场地主要岩石,局部地段泥岩含砂较重。⑵砂岩(J2s-Ss):浅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黏土矿物,多为钙质胶结,局部为泥钙质胶结。该层砂岩呈层状形式分布,强风化层厚0.50(钻孔H11-7)~3.8m(钻孔Z2-48),平均厚1.9m,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短~中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属较软岩,局部地段砂岩含泥质较重。3.3基岩面起伏及强风化带特征3.3.1基岩顶界面特征场地第四系全新统土层与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呈不整合接触。场地上部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为素填土和粉质黏土,厚度0.5~21.8m。土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基本与原始地貌一致,整体较平缓,岩土界面倾角一般为5~20°;局部地段原始地貌经过人工改造,形成陡坎或斜坡,基岩面较陡,倾角可达50°以上。基岩顶面高程范围168.329~257.257m。3.3.2基岩风化带特征钻探过程,根据基岩岩芯获取情况,按风化程度进行划分,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1、基岩强风化带——场地内的强风化岩层多呈土状及碎块状。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0.30~3.8m。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底界高程166.629~256.257m。强风化层风化强烈,岩芯破碎,呈块碎状,片状,质软,少量可见风化裂隙发育。2、基岩中等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短柱~中长柱状,节长一般为5~40cm,局部偶大于60cm,裂隙较发育,砂岩及泥岩完整性均较好,泥岩强度较低;砂岩强度相对较高。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完整,多呈柱状,少量呈短柱状。3.4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南段西翼,场地岩层产状:倾向在280°~300°,倾角在52~62°之间,优势产状285°∠56°。岩层呈单斜产出,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现场的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95°~120°,倾角20°~30°,优势产状:110°∠25°,裂隙面平直光滑,张开1~3mm,无充填物,间距一般2~4m,延伸性好,结合差~很差,属硬性结构面。J2:倾向185°~205°,倾角60°~75°,优势产状:195°∠70°,裂隙面较平直,微张,无充填物,间距一般4~6m,延伸性好,结合差~很差,属硬性结构面。3.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原始地貌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出露岩层为河湖相沉积岩,基岩以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岩,不具备典型的含水层,场地内地势低洼处填方段素填土为强透水层,其下为第四系粉质黏土层。场地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3.5.1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层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水量大小不一,不稳定。在土层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通过岩土界面在有条件的切割区排泄。因斜坡储水条件差,故汇集在原始地形低洼地段形成潜水,局部含有上层滞水,如水田、鱼塘等地段,通过钻孔静止水位观测,地下水水位不统一。雨季和洪水季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3.5.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区内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基岩裂隙中,裂隙水赋存条件稍差,存在风化带网状裂隙水。通过本次钻孔水位观测,大部分钻孔内水位多为残留水,未见稳定地下水。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相对贫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工程基础主要位于当地地下水位线以上,但局部地势低洼地段雨季可能存在上层滞水、第四系潜水等,水量较小。基础施工中只要备以常规抽水设备,就能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坑涌水问题。对工程基础施工影响较小。本次勘察选取部分钻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钻孔一抽既干,静置24小时后,水位恢复缓慢,由此可见勘察期间场地基岩裂隙中含水量不大。如雨季施工,可能会有部分渗透水,应做好相应的地下水抽排准备工作。3.6地震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3.7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通过调查访问,拟建线路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亦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范围内存在软弱土,主要为软塑~流塑状粉质黏土,局部含淤泥质,主要分布于横十一路K0+040~K0+080段藕塘、横十一路K0+190~K0+220段叉河沟河床、纵二路K0+040~K0+070段鱼塘、纵二路K0+420~K0+500段叉河沟河床、纵二路K0+590~K0+630段叉河沟河床、纵二路K0+670~K0+690段叉河沟河床等地段。若雨季施工时,粉质黏土含水量将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软塑~流塑状。性状变差,含水量大,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粉质黏土被雨水侵泡,施工时,建议对场地内粉质黏土进行翻挖晾晒压实或直接换填,回填密实度应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以防止路面不均匀沉降。场地素填土主要分布于横十一路K0+350~K0+440段,为周边工程建设平场的填土。紫褐色,主要由粉性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等组成。块碎石粒径一般20~200mm,局部砂岩块石粒径较大,最大粒径超过800mm,结构以松散-稍密为主,局部已建市政道路地段可达中密,稍湿;其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部分地段为新近填土,自重固结未完成。人工填土在工程上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非均质性;其块石粒径大小不均,分选性较差,其整体均匀性较差,其物理力学等性质差异较大;人工填土在地下水的浸泡渗透下,还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场地周边存在零星杂填土,主要为房屋拆迁残留及周边生活垃圾等,该类填土均匀性差,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建议施工前对其进行清除后再进行路基回填。4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及设计参数取值4.1岩石试验本次勘察共采集岩石试样17组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中砂岩样品3组,泥岩样品14组。按概率理论进行数理统计。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节,统计采用的公式如下:1.计算平均值公式:2.计算标准差公式: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4.计算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公式:5.计算标准值公式:当风险概率=0.05,变异系数≤0.3时,修正系数也可按下式确定。式中:——岩土参数的样本数;——岩土参数试验值;——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当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号,当指标作为抗力项时,取"-"号;——岩土参数标准值。试验结果见附件:《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统计结果见‘附表2-2砂岩统计物理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及‘附表2-3泥岩统计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根据试验结果,场地砂岩的变异系数为0.33~0.35,变异性高,其变异系数大于0.3,本次统计对砂岩测试结果重新划分统计单元体,对偏离平均值较大的部分数据进行剔除。重新划分后,场地砂岩的变异系数为0.23~0.24,变异性中等,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12.49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8.31MPa。泥岩的变异系数为0.21~0.23,呈中等变异性,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5.00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3.03MPa。综上,本报告所提岩土参数值为在概率统计基础上的标准值,在实际工程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值的差异。4.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为了解场地内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本次勘察在H11-59、H11-63、H11-68、H11-74、H11-159、H11-163等6个钻孔中对填土层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统计结果详见表4.2-1。根据动力触探(N63.5)试验成果拟建场地内修正后的土层锤击数4.1~6.0击,表明场地土层以松散~稍密状为主。修正后动探击数的变异系数为0.20~0.31,变异性中等~高,填土含有较多的大块石,部分测试时采用钻进后再行测试,另局部存在架空现象,均匀性较差。表4.2-1填土层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孔号试验深度(m)平均击数(10cm)样本数变异系数密实度分析均匀性分析H11-598.0~12.06.0410.22松散~稍密较差H11-637.5~12.05.8460.21松散~稍密较差H11-689.0~13.55.4460.21松散~稍密较差H11-743.5~7.55.2410.22松散~稍密较差H11-1593.0~7.04.6410.26松散~稍密较差H11-1632.5~5.54.1310.31松散~稍密较差4.3土工试验本次勘察分别在19个钻孔中采集土样19组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分别进行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的物理、强度试验。根据试验成果可知,场地黏性土为粉质黏土,呈软塑状,为高压缩性土,室内试验各指标值与野外鉴别较为吻合,采集的样品具代表性,能反映其物理力学特征。本次勘察试验成果统计详见附表3-1:土体物理力学试验统计表。从‘附表3-1土样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中可知,粉质粘土液限指数0.33,属可塑状,压缩系数0.34,属中压缩性土。参考《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节表表14.3.3-3内插计算,坡残积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取459kPa。土体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平均值乘以由孔隙比和液性指数两个指标统计变异系数计算得来的修正系数0.96进行取值,坡残积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经计算取441kPa。土体承载力特征值按标准值乘以0.50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进行取值。经计算,坡残积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考虑到室内试验值的差异性及施工扰动影响,土体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区及以往经验综合取值,坡残积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50kPa。4.4地下水水质分析本次勘察在场地周边溪沟采取地表水样1组进行测试,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按Ⅲ类环境判定。判定结果见表表4.4-1。表4.4-1水质分析成果一览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样品编号按环境类型按地层渗透性环境类型指标SO42-Mg2+NH4+OH-总矿化度(mg/L)渗透类型A指标PH值侵蚀性CO2HCO3-SY-1含量45.5619.650.000.00314.41含量7.833.122.841等级微微无无微等级微微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浸水状态水中的CI-含量(mg/L)腐蚀等级干湿交替20.49微腐蚀根据测试结果,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1.1条规定,同时结合当地经验综合判定,环境类型属Ⅲ类,环境水对砼结构、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4.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和土、石可挖性分级4.5.1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3.1.7条确定场地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强风化基岩:极软岩,不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5\*ROMANV级;中等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5.00MPa,为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12.49MPa,为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4.5.2土、石可挖性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附表A.0.1,全线岩、土可挖性分级为:1、普通土(II):沿线的人工填土和可塑状粉质黏土。填土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砂、泥岩块碎石含量25%~35%,粒径20mm~200mm为主,最大粒径超过800mm,结构松散。2、硬土(III):泥岩、砂岩等基岩强风化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3、软石(IV):中等风化的泥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4、次坚石(V):中等风化的砂岩,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4.6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本次试验项目为天然、饱和抗压试验,抗剪试验及物理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附件:《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岩石的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按3.1节公式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附表3-2泥岩统计物理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及‘附表3-3砂岩统计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备注:岩体物理指标按平均值取值进行统计分析,岩体力学指标按标准值进行统计分析。本次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根据室内试验统计成果结合地区经验确定,详表4.6。4.6.1素填土力学指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勘探情况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确定;4.6.2岩体物理力学指标标准值1)岩体物性指标直接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统计平均值;(2)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由下式确定:fak=γf×fukfak——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4.3.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较完整时取1.40~1.10,较破碎时取1.10~0.70。”本工程场地地下水贫乏,泥岩采用天然强度、砂岩采用饱和强度;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20。计算如下:中等风化泥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5000×1.20=6000kPa;中等风化砂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8160×1.20=9970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于岩质地基取0.33。则,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000kPa×0.33=1980kPa;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970kPa×0.33=3290kPa。(3)岩体抗剪强度及抗拉强度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8条、14.2.9条、14.2.10条确定。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φ取岩石标准值的0.90倍,粘聚力标准值c取岩石标准值的0.30倍,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取岩石标准值的0.40倍。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及抗拉强度标准值对永久性边坡乘以0.95的时间效应系数。(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12条选取;基底摩擦系数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11.2.3条确定;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8.2.3条确定。(5)岩体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6条确定,由岩土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试验值乘以0.7的折减系数求得。其余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特征确定。设计参数取值见表4.6。表4.6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一览表岩石名称填土粉质黏土砂岩泥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天然19.523*24.823.5*25.5饱和20.5*饱和20*自然抗压强度(MPa)12.495.00饱和抗压强度(MPa)8.313.03内聚力C(kPa)天然5*天然26.25595286饱和3*饱和20.46内摩擦角φ(°)天然28*天然13.5030.828.6饱和25*饱和11.29抗拉强度(kPa)56026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压实有现场试验确定150*500*3290300*1980弹性模量(MPa)23070变形模量(MPa)16050泊松比μ0.190.31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60*40*40030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12060岩体与挡墙底部的摩擦系数0.25*0.20*0.35*0.45*0.30*0.4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12*15*40*40*负摩阻力系数0.20*注:①带“*”者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②抗剪强度指标括号外为天然状态,括号内为饱和状态。③以上取值是根据试验结果按规范要求、分地层统计而得,而岩、土体不是均质的,存在变异性,其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值与上述成果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在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动态化设计。4.6.3岩土层抗剪强度取值(1)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为,粘聚力标准值为c=50kPa,内摩擦角φ=18°;岩层面抗剪强度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为,粘聚力标准值为c=35kPa,内摩擦角φ=15°;(2)粉质黏土与基岩结合的基岩面抗剪强度取天然和饱和粉质黏土抗剪强度值,结合周边场地经验和试验数据建议取值,天然粘聚力标准值为c=22.1kPa,内摩擦角φ=13.62°;饱和粘聚力标准值为c=14.27kPa,内摩擦角φ=10.74°。(3)填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强度按填土抗剪强度值,结合周边场地经验建议取值,天然粘聚力标准值为c=5kPa,内摩擦角φ=25°;饱和粘聚力标准值为c=3kPa,内摩擦角φ=23°;局部(鱼塘附近)现状填土层底部与基岩接触地段考虑长期受降雨及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形成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的软弱夹层,故靠近鱼塘附近填土与基岩界面抗剪强度按饱和粉质黏土抗剪强度值,结合周边场地经验和试验数据(折减系数0.95)建议取值,饱和粘聚力标准值为c=13.55kPa,内摩擦角φ=10.2°。(4)填土与粉质黏土界面抗剪强度按天然和饱和粉质黏土抗剪强度值,结合周边场地经验和试验数据(折减系数0.95)建议取值,天然粘聚力标准值为c=21.0kPa,内摩擦角φ=12.9°;饱和粘聚力标准值为c=13.55kPa,内摩擦角φ=10.2°4.6.4边坡放坡建议坡率值(1)永久性边坡对于采用坡率法的路基边坡:填方边坡建议采用分阶放坡,每阶高度不大于8.0m,放坡坡率按1:1.5、1:1.75、1:2.0从上至下逐步放缓,中间设置不小于2m宽的马道,同时做好坡面防护及截排水,底部设置挡墙护脚。挖方边坡建议采用分阶放坡,每阶高度不大于8.0m,中间设置不小于2m宽的马道,中风化岩层放坡坡率1:0.75~1:1,强风化岩层1:1~1:1.25、土层小于5m时1:1.5,大于5m时1:1.75。(2)临时边坡该场地在管涵地段,存在临时边坡,其取值建议如下:表3.6-3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值岩土体名称临时放坡坡率(土质边坡)岩质边坡H<5m5m≤H<10mH<8m8m≤H<15m15m≤H<30m素填土1:1.51:2.5粉质粘土1:1.51:1.75中风化砂岩1:0.51:0.61:0.75中风化泥岩1:0.751:11:1若遇外倾结构面按外倾结构面倾角与上述建议值的小值处理5工程地质评价5.1场地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现场对周边地质调查,拟建横十一路K0+340~K0+460段与在建尚文大道交叉口处,存在高度约5~14m填方边坡和5~12m的岩质边坡。现对边坡稳定性做如下评价:5.1.1填方边坡该填方边坡位于横十一路K0+340~K0+410段,为在建尚文大道形成填方边坡,边坡高度约5~14m,坡体主要为砂、泥岩碎块石等组成,均为人工抛填形成,该边坡已按有效坡率进行了放坡工程治理,边坡坡角在20~36°左右。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级。根据50~53剖面图分析,下部岩土界面整体较平缓,边坡不存在沿基岩面整体滑动的问题,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内部圆弧破坏。根据现场调查,现有填方边坡无变形、开裂、滑移迹象,边坡现状属稳定状态。5.1.2岩质边坡该岩质边坡位于拟建横十一路K0+335~K0+400段,为在建尚文大道形成挖方岩质边坡,该边坡已按有效放坡手段进行了工程治理,边坡最大高度约12m的,坡体岩性主要为砂岩,边坡总体产状285°∠56°。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三级。根据赤平投影图(图5.1.3)分析:岩层层面与坡体同向,为顺向坡,岩层内倾,两组裂隙组合交点位于坡外,无不利结构面组合,坡体目前整体稳定。5.2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总体趋势东高西低,丘包与沟谷间断相连,在沟谷、耕作及施工平场区内较缓,一般3°~8°,地形坡角在丘包处较陡,一般5°~30°,场地仅局部存在人类工程活动,对拟建场地影响较小。根据现场调查访问,现有斜边坡未发现变形迹象,斜边坡现状整体稳定,拟建道路沿线范围内无断层;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适宜拟建道路的构筑。5.3地震效应与地震稳定性评价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道路为标准设防类。拟建场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参照邻近工程剪切波试验结果,场地内粉质黏土剪切波速平均值为160m/s,为中软土;场地素填土和未来人工填土剪切波速取经验值120m/s(待平场施工完后应对压实填土的剪切波速进行实测和验算),为软弱土;下伏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值500~800m/s,为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值>800m/s,为岩石。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相应条款进行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和场地类别划分。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式计算:vse———计算深度内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根据计算结果,校核现场实际程度实际情况,对地震效应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见表5.3。表5.3拟建场地地震效应分段评价一览表道路名称道路分段计算位置最不利位置及覆盖层厚度(m)素填土厚度(m)粉质粘土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
Vse(m/s)场地土类型场地
类别抗震地
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特征周期横十一路K0+000~K0+445填方道路段H11-6343.543.50120软弱土Ⅲ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45K0+445~K0+902挖方道路段H11-1636.86.80120软弱土Ⅱ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35纵二路K0+000~K0+080填方道路段Z2-1845.43.61.8131软弱土Ⅱ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35K0+080~K0+180挖方道路段Z2-1795.805.8160中软土Ⅱ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35K0+180~K0+260半挖半填道路段Z2-16461.54.5148软弱土Ⅱ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35K0+260~K0+320挖方道路段Z2-157101160中软土Ⅰ1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25K0+320~K0+800填方道路段Z2-6029.5263.5124软弱土Ⅲ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45K0+800~K0+850挖方道路段Z2-350.400.4160中软土Ⅰ1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25K0+850~K0+910半挖半填道路段Z2-298.17.60.5122软弱土Ⅱ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35K0+910~K1+010挖方道路段Z2-161.801.8160中软土Ⅰ1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25K1+010~K1+062.039填方道路段Z2-52.302.3160中软土Ⅰ1一般地段标准设防0.25注意事项:对填方地段,需要待拟建道路填筑后实测填土的剪切波速值,校核地震效应评价的结论。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拟建场地内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区域上覆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和粉质黏土,本场地处于6度区,道路为标准设防类,对液化沉陷不敏感,不存在粉土与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5.4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场地土层分为粉质黏土和素填土;场地及近邻无污染源,外来填土未被污染。根据本次采集水样的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工程经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1.1条规定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据调查,场地无化学污染源,土层属未污染土,据采集的2组土样测试成果和当地建筑经验,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按II类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5.5地下水作用拟建场地出露岩层为泥岩和砂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地下水赋存条件差,地下水总体贫乏。但在场地中部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为场地内地形低洼地段,有地下水赋存,地下水埋深变化较大,无统一水位。拟建道路主要为无地下水路基。6线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设计方案,拟建横十一路、纵二路,根据现状地形受改造的情况,现分段评价如下:6.1横十一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6.1.1里程K0+000~K0+445填方道路段(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总长约445m,道路标准路宽32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179.87~198.81m,设计标高为201.965~214.378m,属填方道路。该段主要为原始丘陵斜坡地貌,一般地形坡角为4~28°,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少量为填土,局部基岩出露;场地粉质黏土厚为0.2~21.8m,填土层厚为0.60~19.8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0.5m~2.8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整体稳定。根据纵剖面B-B'和横剖面41-41’~53-53'可知,按设计方案实施后,道路两侧将形成2~34m高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安全系数为1.35。(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填方路基段,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素填土,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主要为素填土,建议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4节,夯实后的素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素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150Kpa(经验值)。横十一路K0+332~422段有存在厚约10~20m的素填土,该填土为新近填土,在道路回填前,建议对该层进行现场载荷试验,若回填不达标,建议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回填要求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3.4节执行,夯实后的素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0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路基施工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填方后,填土易产生局部滑移或变形破坏,应对上述填方区域加强变形监测,对变形及沉降破坏进行及时处理。横十一路K0+000~K0+140段分布有鱼塘、水田等软塑状粉质黏土,含淤泥质、腐殖质等,该段道路填方前,应先清除该软弱土,对路基主要持力层范围内的既有填土作翻挖分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度达到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作路基,同时该路段应注意持力层性质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问题。(3)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按照设计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填方边坡,填方边坡最大填方高度约为32m,倾向18~27°。局部剖面现状地面坡度较陡,道路平场后路堤边坡可能会沿现状地面(粉质黏土表面)滑动,岩土交界面无临空面,故填方不会沿岩土交界面产生滑动。横十一路K0+140~K0+160段(45—45′剖面)、K0+280~K0+350段(49、50剖面),现状地形整体较陡,道路平场后边坡可能发生新填素填土层沿现状地形滑动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该段边坡稳定性计算,计算车荷载+暴雨+土体自重工况,饱和状态填土抗剪强度标准值取C=0kPa,φ=25°,饱和状态填土与粉质黏土界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取C=13.5kPa,φ=10.2°;填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强度按填土抗剪强度值,结合周边场地经验建议取值,饱和粘聚力标准值为c=3kPa,内摩擦角φ=25°。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文规定:该道路属于高填方边坡,路基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新填素填土与原始地面界面折线滑动法边坡安全系数为1.35。计算如下:图6.1.1-145-45′剖面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动稳定性计算简图表6.1.1-145-45′剖面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动稳定性计算表图6.1.1-249-49′剖面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动稳定性计算简图表6.1.1-249-49′剖面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动稳定性计算表图6.1.1-350-50′剖面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动稳定性计算简图表6.1.1-350-50′剖面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动稳定性计算表经过计算45、49、50剖面新填土沿岩土界面滑动的稳定系数为1.06-1.23,横十一路K0+140~K0+160段、K0+280~K0+350段高填方,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4)支挡措施建议横十一路K0+140~K0+160段、K0+280~K0+350段填方边坡:拟建道路填方路堤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的可能性大,建议上部放坡+下部设置抗滑桩或桩板墙等处理,放坡坡率不陡于1:1.75。建议对基岩面土层进行清理,易滑动面建议开挖阶梯及倒坡进行处理。在边坡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截排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在边坡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截排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其它道路段填方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坡底堆载放坡处理,若高度大于8.0m采取分阶放坡,每隔8.0m留不小于2.0m宽安全平台,放坡坡率建议采用1:1.75,放坡后应进行相应的坡面防护,在坡底设置护脚挡墙(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由于坡陡,边坡在雨水冲刷下可能出现溜塌,甚至造成部分地带整体失稳,因此应做好坡顶、坡面、坡脚截排水工作。其它岩土体设计参数参照本报告4.6节采用。6.1.2里程K0+445~K0+901.616挖方道路段(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总长415m,标准路幅宽度32m,道路沿线现状地面高程为220.63~249.236m,设计标高为214.967~226.217m,属挖方道路。该段为丘陵斜坡地貌,横向地形较平缓,一般地形坡角为3~20°,局部存在陡坎。该段场地目前未平场,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厚度为0.0~5.9m;少量分布有素填土,厚度为0.5~7.3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0.5m~5.2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整体稳定。根据纵剖面B-B'和横剖面54-54’~69-69'可知,按设计方案实施后,道路两侧将形成高3~32m高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安全系数为1.35。(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挖方路基段,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主要为基岩直接出露。基岩直接出露地段,基岩岩体是良好的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强风化泥岩取300kpa,中风化泥岩取1980kpa,强风化砂岩取500kpa,中风化砂岩取3290kpa。其它岩土体设计参数参照本报告4.6节采用。横十一路K0+850-K0+901.616段,道路为挖方路基段,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局部分布素填土、粉质黏土,建议先清除该层,对路基主要持力层范围内的既有填土作翻挖分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度达到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作路基,同时该路段应注意持力层性质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问题。(3)边坡稳定性评价该段道路按照设计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挖方岩质边坡,道路左侧边坡高约5~26m,总体坡向190°,道路右侧岩质边坡高约3~32m,总体坡向10°。假设道路进行直立开挖,形成岩质边坡。根据地层产状,岩石裂隙情况和边坡产状,赤平投影图如下图所示:图6.1.2-1左侧边坡岩体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图6.1.2-2右侧边坡岩体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左侧边坡稳定性分析:覆盖层较薄,岩土分界面平缓(坡度小于12°),开挖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滑动破坏。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体力学性能差,稳定性差,直立开挖边坡强风化层不稳定,可能产生岩体掉块等现象。下部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力学性能较好,稳定性较好,经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坡体切向相交,为切向坡,各裂隙及层面组合交点位于坡内,交线方向与坡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直立开挖后,裂隙L2与坡向同向,左侧边坡岩体受外倾结构面控制,直立开挖有沿着外倾结构面滑动可能。右侧边坡稳定性分析:覆盖层较薄,岩土分界面平缓(坡度小于12°),开挖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滑动破坏。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体力学性能差,稳定性差,直立开挖边坡强风化层不稳定,可能产生岩体掉块等现象。下部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力学性能较好,稳定性较好,经右侧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坡体切向相交,为切向坡,各裂隙、层面及其相应组合,无不利结构面,岩体破坏模式仅为局部风化掉块。(4)支挡措施建议边坡破坏模式主要受岩层裂隙控制和发生掉块,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型为Ⅳ类;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强风化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风化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3°,中风化泥岩岩体破裂角根据(45°+φ/2)取59.3°;中风化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60°,中风化砂岩破裂角岩体根据(45°+φ/2)取60.4°,设计拟对该边坡进行放坡,建议按照1:1~1:1.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其方案可行。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清除处理,其它岩土体设计参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沼气专用发电装置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采购合同签订制度
- 不可抗力融资租赁合同
- 编外合同用工标准
- 智慧路灯系统解决方案
- 颈椎病手术前后配合
- 线粒体脑病的护理
-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邓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T 527-2021)地方标准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 生涯发展展示
- 第七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教学课件
- 小学课爱国主义教育教案
- 安全护理:穿脱隔离衣
- 珠宝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GB 4806.1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
- 最新:河北省另收费用一次性物品管理目录(2022版)
- 社区管理(第三版)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柴油发电机组技术规范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