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之文言断句提升训练(20题)1.给下面这段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A.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B.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C.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D.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2.对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薛元超,薛收之子也。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ㅤㅤ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A.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B.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C.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D.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6.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C.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D.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7.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8.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9.下列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B.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上梅直讲书苏轼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六月,丙子,诏诸军南发。秘书监卢渊上表:“前世承平之主,未尝亲御六军!”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丁丑,帝亲征。群臣稽首于马前。尚书李冲等曰:“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帝大怒曰:“斧钺有常,卿勿复言!”众臣泣谏,帝乃谕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中土,王公以为何如?”群臣皆呼万岁,遂定迁都之计。(选自《资治通鉴•北魏孝文帝迁都》第一百三十九卷有删改)【注】①魏主: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简称为孝文帝。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 B.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 C.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 D.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①,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②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智伯不悛。(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改)【注释】①赵襄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春秋时期韩、魏、赵、智四个家族同在晋国执政。②城:晋阳城。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渭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B.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C.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D.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节选自《明史•海瑞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B.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D.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1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庇,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选自《旧唐书•卷七十一》,中华书局,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B.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C.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D.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於石。太宗后常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选自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第三》,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联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B.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联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C.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联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D.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2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武昌九曲亭记苏辙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④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造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C.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D.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给下面这段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A.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B.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C.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D.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断句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一定的断句方法进行断句,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译句: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众人看,(众人)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变了脸色。断句分歧点主要在“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部分,“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是动宾关系,其中“水军八十万众”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八十万众水军”,所以在“众”后断开,排除AB。第二处“与将军会猎于吴”中的“于吴”是“会猎”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点评】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2.对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解答】划线句的意思是: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告发别人私自宰杀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惊恐认罪。“曰”是某某说的意思,一般放在人名后,与人名连用,中间不能断开,又可分析出“第归杀而鬻之”是包拯说的话,故应在第一个“拯曰”前断开,排除B、C两项;“盗惊服”意为这个盗贼惊恐认罪,“惊服”的主语是“盗”,故应在“盗”前断开,排除A、B。故选:D。【点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薛元超,薛收之子也。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参考译文:薛元超是薛收的儿子。上元初年,遇赦回来,拜授正谏大夫。三年,升任中书侍郎,不久被提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高宗驾幸温泉打猎,诸番酋长也都拿着弓箭跟从。薛元超以为既然不是同一族类,很叫人担忧,上疏竭力谏阻,高宗采纳了。【解答】“时高宗幸温泉校猎”结构完整,应单独成句,且“诸蕃”用来修饰“酋长”,因此“诸蕃”前应断开,排除AC;“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句意完整,且“元超”作后面“以为”的主语,因此“元超”前应断开,排除D。译文:当时高宗驾幸温泉打猎,诸蕃酋长也都拿着弓箭跟从。薛元超以为既然不是同一族类,很叫人担心,上书直言极谏,高宗采纳了。故选:B。【点评】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ㅤㅤ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A.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B.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C.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D.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解答】句意:他是景泰五年进士。授官御史。天顺初年,李敏奉命安托平定贵州的少数民族。回到朝廷后,他巡行视察京郊地区。成化初年,被举荐破格晋升为浙江按察使。先注意句中出现的年号“景泰五年”“天顺初”“成化初”。然后分析句意可知,“景泰五年进士”,是说李敏是景泰五年的进士,因此此句为判断句,省略主语“他”,故应在“进士”后停顿,排除AC。年号“天顺初”“成化初”表示时间,在句中为状语,都应单独成句;且“奉敕抚定贵州蛮”一句中,“贵州蛮”指的是贵州的少数民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点评】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解答】句意:秦、燕两国之所以不想相互欺诈,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通过攻打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现在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的地盘,我请求秦王归还燕太子,再反过来帮助强大的赵国去攻打弱小的燕国。“故”是原因,“无异故”动宾结构;其前后需断开;排除AB;“燕太子”作“归”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点评】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6.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C.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D.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分析】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解答】句子根据顶针结构划分,“知至知至”“意诚意诚”“心正心正”“身修身修”“家齐家齐”“国治国治”中间断开。句意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故选:A。【点评】做好文言文断句的方法:(1)读懂语境。语境即所断句子的上下文,阅读的时候,要弄明白上下文讲了什么内容。借助上下文可推知所断句子的大致内容。(2)抓住标志。标志即对话标志,文言文对话标志常有:“曰”“云”“言”,对话标志词后一般都停顿。需要注意的是,对话标志前的主语一般只在第一次对话时出现时,后面的对话会省略主语。另外,对话标志前的名词或代词有的作宾语有的做主语,应该能区别开。(3)注意虚词。这里所说的虚词,主要指句尾语气词(如“与、邪、也、矣、焉、耳、哉”等)、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若夫、唯”等)、疑问代词(如“何、胡、安、曷、奚、盍”等)、关联词语(如“虽、纵、向使、苟、故、是故、则”等)。一般在句尾语气词后要停顿,在句首发语词、疑问代词、关联词的后面要停顿。(4)找到动词。古代汉语,句子多以动词为核心,找到一个动词,几乎相等于找到了一个句子。(5)借助名词、代词。名词、代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其前有动词一般做宾语,其后要停顿;其后有动词,一般做主语,其前要停顿。(6)发现句式。这里的句式主要指对比句、对偶句和排比句。它们往往句式相同,结构一致,在句子中比较明显。只要能发现这些句式,断句会变得很容易。7.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分析】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解答】“颜渊”是人名,“仁”是仁爱,“子曰”是孔子说的话,故“子曰”前后断开,排除A。“克己复礼”意思是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所以“克己复礼”不可断开,故排除A、B,再根据句未语气词“焉”进行判断。句意: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故选:C。【点评】做好文言文断句的方法:(1)读懂语境。语境即所断句子的上下文,阅读的时候,要弄明白上下文讲了什么内容。借助上下文可推知所断句子的大致内容。(2)抓住标志。标志即对话标志,文言文对话标志常有:“曰”“云”“言”,对话标志词后一般都停顿。需要注意的是,对话标志前的主语一般只在第一次对话时出现时,后面的对话会省略主语。另外,对话标志前的名词或代词有的作宾语有的做主语,应该能区别开。(3)注意虚词。这里所说的虚词,主要指句尾语气词(如“与、邪、也、矣、焉、耳、哉”等)、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若夫、唯”等)、疑问代词(如“何、胡、安、曷、奚、盍”等)、关联词语(如“虽、纵、向使、苟、故、是故、则”等)。一般在句尾语气词后要停顿,在句首发语词、疑问代词、关联词的后面要停顿。(4)找到动词。古代汉语,句子多以动词为核心,找到一个动词,几乎相等于找到了一个句子。(5)借助名词、代词。名词、代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其前有动词一般做宾语,其后要停顿;其后有动词,一般做主语,其前要停顿。(6)发现句式。这里的句式主要指对比句、对偶句和排比句。它们往往句式相同,结构一致,在句子中比较明显。只要能发现这些句式,断句会变得很容易。8.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分析】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解答】“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句意完整,其后要断句,排除BD。“不忍人之政”为偏正短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译文: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故选:C。【点评】做好文言文断句的方法:(1)读懂语境。语境即所断句子的上下文,阅读的时候,要弄明白上下文讲了什么内容。借助上下文可推知所断句子的大致内容。(2)抓住标志。标志即对话标志,文言文对话标志常有:“曰”“云”“言”,对话标志词后一般都停顿。需要注意的是,对话标志前的主语一般只在第一次对话时出现时,后面的对话会省略主语。另外,对话标志前的名词或代词有的作宾语有的做主语,应该能区别开。(3)注意虚词。这里所说的虚词,主要指句尾语气词(如“与、邪、也、矣、焉、耳、哉”等)、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若夫、唯”等)、疑问代词(如“何、胡、安、曷、奚、盍”等)、关联词语(如“虽、纵、向使、苟、故、是故、则”等)。一般在句尾语气词后要停顿,在句首发语词、疑问代词、关联词的后面要停顿。(4)找到动词。古代汉语,句子多以动词为核心,找到一个动词,几乎相等于找到了一个句子。(5)借助名词、代词。名词、代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其前有动词一般做宾语,其后要停顿;其后有动词,一般做主语,其前要停顿。(6)发现句式。这里的句式主要指对比句、对偶句和排比句。它们往往句式相同,结构一致,在句子中比较明显。只要能发现这些句式,断句会变得很容易。9.下列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B.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解答】B.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在本选项中,存在多处宾语前置句,如“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都是宾语前置句,所以这两个句子内部之间是不能断开的。故选:B。【点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上梅直讲书苏轼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参考译文: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因此我留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疏通关节,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进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论语》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心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生生的教导啊。【解答】句意: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心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生生的教导啊。“然”用在“温”后,作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乎”相当于“于”,“乎斯道”作“有所乐”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参考译文:阉人刘朝称东宫有旨,索要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没有将意旨拆封并还给刘朝,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归殿下所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阉人愤然离开。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解答】“忠贤及魏广微”是并列结构,是动词“劾”的对象,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C;“十一月二日”是“上之”的时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句意: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故选:A。【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参考译文:吴汉,字子颜,是南阳人。韩鸿担任使者,拿着符节出使,降服河北,有人跟他说:“吴子颜是奇才,可以和他谋划事情。”吴汉为人质朴宽厚但铁少文采,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邓禹和众将领们多次推举他,(皇上多次召见他,之后他勤苦不倦常在刘秀门下,皇上也因为他是南阳人,渐渐亲近他。皇上已经攻破邯郸,杀了王郎,召见邓禹留宿,晚上(和邓禹)说:“我打算向北调发幽州精锐骑兵,众将领中谁可以派遣呢?”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皇上于是让吴汉担任大将军。【解答】句意: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文采,匆忙时(常常)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多次被皇上召见,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不离开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人,逐渐与他亲近。“质厚少文”是对吴汉的评价,后面断开,排除AD;“上”是指光武帝刘秀,是“亦以其南阳人”的主语,不能分开,排除B。故选:C。【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六月,丙子,诏诸军南发。秘书监卢渊上表:“前世承平之主,未尝亲御六军!”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丁丑,帝亲征。群臣稽首于马前。尚书李冲等曰:“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帝大怒曰:“斧钺有常,卿勿复言!”众臣泣谏,帝乃谕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不南伐,当迁都于中土,王公以为何如?”群臣皆呼万岁,遂定迁都之计。(选自《资治通鉴•北魏孝文帝迁都》第一百三十九卷有删改)【注】①魏主: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简称为孝文帝。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 B.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 C.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 D.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参考译文:六月丙子日,诏令各路大军向南进发。秘书监卢渊上书说:“以前太平时代的君主,从来没有过亲自统率大军。”孝文帝下诏回答说:“太平时代的君主,之所以不亲自统率军队作战,有的是因为天下己经统一,不再存在敌人;有的是因为怯懦卑怯,苟且偷安。现在说天下己经统一太平,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与怯懦卑劣的人相比,又是十分可耻的。如果太平时期的君主不应该亲自统帅军队作战,那么,古代的君王特别制造的战斗时使用的革车,又有什么用呢?丁丑日,孝文帝亲征,文武官员在马前不断叩拜。尚书李冲等人说:“臣不知道陛下一个人走,将要到什么地方去。”孝文帝勃然大怒,说:“杀人用的斧钺有它们使用的地方,你们不要再多说什么!”大臣们流泪劝谏。孝文帝对群臣说:“今天动静不小,行动了却没有成就,拿什么向后人文代!如果不南伐就迁都于中原,你们以为如何?”群臣皆呼万岁。北魏的迁都大计,于是确定了下来。【解答】句意:孝文帝下诏回答说:“太平时代的君主,之所以不亲自统率军队作战,有的是因为天下己经统一,不再存在敌人;有的是因为怯懦卑怯,苟且偷安。现在说天下己经统一太平,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与怯懦卑劣的人相比,又是十分可耻的。如果太平时期的君主不应该亲自统帅军队作战,那么,古代的君王特别制造的战斗时使用的革车,又有什么用呢?“承平之主”作后文的主语,因为后文成分较长,主语后应断开,表示强调,排除AC;“制革辂”作“先王”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B。【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①,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②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智伯不悛。(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改)【注释】①赵襄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春秋时期韩、魏、赵、智四个家族同在晋国执政。②城:晋阳城。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渭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B.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C.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D.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参考译文: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围住晋阳,又引水淹城,城墙只差六尺高没有被淹没。(智氏的家臣)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一定反叛。”智伯说:“你根据什么知道他们一定反叛?”稀疵说:“根据人情事理知道他们一定反叛。我们带领韩、魏两家的军队围攻赵家,赵家灭亡,灾难一定牵连到韩、魏两家。如今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赵家的土地,晋阳城墙没有被水淹着的只剩六尺高,城内人宰马吃,马又吃死人,城破人降没有多少日子了,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却没有喜悦的神情,而有忧惧的脸色,这不是要反叛是什么?”智伯不悔改。【解答】句意: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围住晋阳,又引水淹城,城墙只差六尺高没有被淹没。(智氏的家臣)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一定反叛。”智伯说:“你根据什么知道他们一定反叛?”“智伯怒”为主谓结构,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D;“赵氏”作动词“攻”的宾语,“攻赵氏”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节选自《明史•海瑞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参考译文:阉人刘朝称东宫有旨,索要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没有将意旨拆封并还给刘朝,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归殿下所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阉人愤然离开。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解答】句意: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忠贤及魏广微”是并列结构,是动词“劾”的对象,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十一月二日”作“上之”的时间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B。【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B.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D.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参考译文:秦王符坚与阳平公苻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苻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前秦军队紧靠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前秦军队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谢玄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苻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谢安得到战报,知道秦兵已经战败,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把驿书收叠起来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照旧下棋。客人问他,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军。”结束后,返回屋内,过门槛时,木屐底上的齿被门槛碰断也没觉察到。【解答】句意: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且至”是“晋兵”的谓语,“晋兵且至”整个作“以为”的宾语,应在“且至”后断开,排除AD;“重”意思是“加上”,修饰“以饥冻”,紧密相连,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庇,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参考译文: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六十六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象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所以还有不敢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经典美文千山笔记
- 2024二手房购房定金合同范本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
- 2024赊欠买卖货物合同样书
- 2024装饰维修合同范本
- 2024《电大合同法网考》
- 2024理财合同可信范文
- 深圳大学《中国音乐史(中国流行音乐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大学《医学统计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殡葬用品销售合同(2篇)
- 骑车转让买卖协议书(2篇)
- 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组委会职责
- 产出导向法在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实践探索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解读
- 征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城市合伙人合同模板
- 建构区教师介入指导及策略
- 糖尿病膳食指南2024
- 舞蹈就业能力展示
- 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讲座
- 【共青团工作】2024年共青团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 2024年云南麻栗坡县中移铁通文山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