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基本方面有()

A.阶级斗争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

2.党中央提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我们在实践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些基本原则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4.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D.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5.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商品的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B.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越大

C.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6.

第18题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其中包括

A.赣南闽西(中央)B.湘鄂西C.鄂豫皖D.晋察冀

7.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A.直接改变生产方式B.直接改变生活方式C.直接改变思维方式D.直接改变意识形态

8.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有()

A.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B.国营经济的壮大

C.个体农民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愿望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它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

A.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

B.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C.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

D.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加强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2.“信息是与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多元论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3.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是()

A.激进知识分子的革命实践B.革命斗争和调查研究C.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D.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14.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15.“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句著名论断出自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井冈山的斗争》D.《反对本本主义》

16.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党的四大D.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17.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B.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社会

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企业职工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生产经营效益挂钩

18.美国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廖荣典有个很有名的百分比定律。假如会见10名顾客,只在第10名顾客处获得200元定单。那么对待前9次的失败与被拒绝都应面带微笑敬个礼。这是因为并不是第10名顾客才让你赚到200元,而应看成每个顾客都让你做了200÷10=20元的生意。这里蕴含的辩证法哲理是

A.有其因必有其果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19.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A.物质资料生产高度发达B.科学技术C.生产关系D.经济体制

20.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l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为“世界海洋日”。2009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

A.6月8日B.7月8日C.6月7日D.7月6日。

三、3.分析题(3题)21.材料1(2)根据材料2,结合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论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2.材料2中王守仁、费希特、黑格尔在实践观问题上各自的特点及他们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23.我国“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是: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试说明确定上述任务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四、5.简答题(2题)2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情况是怎样的?

五、3.分析题(0题)26.材料3反映出,价格放开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六、单选题(0题)27.下列职权中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的是()

A.解释法律B.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C.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D.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参考答案

1.BCD

2.A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共有六个方面: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通过民主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C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意识先天就有,是意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先验论。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先天就有。故本题选CD。

4.AB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客观性。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并存中发展,曲折是不可避免的。

5.A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正确答案是AC。

6.ABC

7.AB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可以直接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通过改变社会环境促进思维方式的发展,但不能直接改变思维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8.ABCD

9.ABC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它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直接将题干与选项联系起来就可选得正确答案ABC。D项错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上,实际上是通过选出来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民主权利的,即一般的公民是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

10.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金融危机频繁发生,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加强。因此,正确选项是BCD。

11.B解析: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地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问题,指出这是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正确理解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故正确答案为B。

12.C解析:此题是通过对信息的理解考查对世界本原的把握。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概念。什么是信息,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有的解释说,信息是“非物质的精神实体的特性”,即信息是精神,有的解释说,“信息是物质与意识之外的第三个广泛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信息是一种反映,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所以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将信息作为与物质和意识并列存在的概念,等于否认世界有一个物质本原,主张世界有多个本原,属于多元论的观点。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考生回答此题有一定难度。如果根本没有理解命题的目的,不清楚考的知识点到底是什么,再加上又不知道什么叫信息,根本没有思路,是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这种题型所采用的命题方法叫作间接命题法,有一定的迷惑性。形式上很难,而实际上很简单。聪明的考生假如没有弄懂题干,那就应该从所给的选项入手,采用排除法选择。从题中所给定的四个选项看;A项(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是物质,显然不符合题意,B项(唯物心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是精神,也不是题中所犯的错误,D项(庸俗唯物主义观点)是否认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和题干所犯的错误无关。这样A、B、D三项排除,正确选项只能是C项。通过此题要求考生在复习中,不仅仅在内容上下功夫,而且答题的思路方法一定要讲究灵活性和技巧性。

13.D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是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A项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间接推动力,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不是其产生的直接动力,所以B项被排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重要思想条件,也不是其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14.C

15.A解析: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因此应选A。B讲的是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C讲的是农村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经验。D是讲思想路线问题。

16.D解析:ABC是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标志,D是党和毛泽东开始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标志。

17.D解析:考查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掌握。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职工获得的劳动报酬,往往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相关联,通常说来,生产经营效益好的,收入较多,反之,收入较少;同时,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项目不同,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不同,这就造成不同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却有差别。所以,D项是正确选项。

18.B

19.C

20.A解析:6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世界海洋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8日发表致辞,呼吁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海洋对调节全球气候的能力,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确保国际航运的安全。

21.(1)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而经济结构不合理又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实现整体优化和升级。这是造成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根本原因之一。(2)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是研究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经济体系内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马克思把规模巨大、部门众多的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通过两大部类内部及其之间的交换和对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所需条件的概括说明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首先必须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而要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建立起合理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对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使国有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而经济结构不合理又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实现整体优化和升级。这是造成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根本原因之一。(2)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是研究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经济体系内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马克思把规模巨大、部门众多的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通过两大部类内部及其之间的交换和对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所需条件的概括说明,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首先必须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而要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建立起合理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对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使国有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22.材料2中王守仁和费希特的知行观都是把“行”归结为知把客观的实践消融于主观的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人们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用客观存在的观念来克服理念的片面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又用实践的观念克服客观观念的片面性。前一方面属于理念的理论活动后一方面属于理念的实践活动。在他看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主观的观念达到客观真理这个思想是十分深刻的。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实践只不过是他虚构的“绝对观念”这种客观精神自我运动的一个环节仍然只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材料2中王守仁和费希特的知行观都是把“行”归结为知,把客观的实践消融于主观的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人们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用客观存在的观念来克服理念的片面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又用实践的观念克服客观观念的片面性。前一方面属于理念的理论活动,后一方面属于理念的实践活动。在他看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主观的观念达到客观真理,这个思想是十分深刻的。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实践只不过是他虚构的“绝对观念”这种客观精神自我运动的一个环节,仍然只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

23.确定重点任务的依据是: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是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农业和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投入不足:耕地面积在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增长与实现小康水平的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几千万人需要脱贫。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粮、棉、油等基本农业产品是12亿人口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市场。重要意义是: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加强了农业基础可以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九五”目确定重点任务的依据是: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是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农业和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投入不足:耕地面积在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增长与实现小康水平的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几千万人需要脱贫。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粮、棉、油等基本农业产品是12亿人口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市场。重要意义是: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加强了农业基础,可以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九五”目

2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到根本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最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确立或建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到根本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最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确立或建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2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这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有矛盾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生产关系作某些调整但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陈旧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由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要求根本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产生并确立起来就又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在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永恒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发展的辩证过程总是这样: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确立又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这种生产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充分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