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1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3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课程性质、地位《自然灾害》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目标分析《自然灾害》的教学建议一、选修5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二、课标的内容结构三、选修5课本编写指导思想四、教材体系结构与体例结构五、选修5课本编写特色六、选修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七、选修5教学建议一、选修5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自然灾害与人类发展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灾害的羁绊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危害社会发展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87年第42届联大no.1691990~2000国际减灾十年

联合国秘书长

特别专家组

“全球居民及其政府共同为防御自然灾害而努力”

政府角色:“积极地参与公民教育与训练,提高意识、加强防备。在发展规划中渗透综合的防灾预案,充分利用科技来减轻灾害损失(Press,1989)建设和谐社会

“有知识、参与其中的人们对建设安全社会至关重要“

公共教育宣传机构――手段――宣传画、海报、手册――特征、哪些行动

灾害管理:预防、准备、应对、重建――――PPRR策略

有效的防灾减灾之特征参与设计针对特定的社区基于所需信息的评估综合现有的灾害预警和应对系统包括预防、减轻、长期的重建策略建立在进行过程中以杜绝死亡、弱势人群为优先

选修5模块的任务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养防灾减灾能力

课程性质、地位自然灾害模块是高中选修部分的第五个模块,是高中地理模块中唯一一个从负面影响来揭示人地关系的模块,有很高的智力、观念、情感价值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与许多模块之间都有有机的联系《自然灾害》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目标分析目标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自然灾害概念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分布运用实例、资料、地图说明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由于人口的剧增,增加了地球的负载量,人为灾害与人为诱发的自然灾害不断增加选用一些图像和文字资料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目标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分布,以及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带。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及其危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主要简述其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重在分析其形成原因;虫灾、鼠灾等则列举其主要危害——利用大量图表、案例分析目标3:自然灾害与环境

认识同一自然灾害的区域差异: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结合实例认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目标4、防灾与减灾掌握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在防灾减灾中的重大作用一、选修5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二、课标的内容结构三、选修5课本编写指导思想四、教材体系结构与体例结构五、选修5课本编写特色六、选修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七、选修5教学建议二、课标的内容结构类型与分布灾害与环境我国事例防灾减灾内容标准自然灾害概述1-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不同的分类原则 海陆环境:天文、陆地、海洋四大圈层:大气、水、岩石、生物时间先后:原生、次生1-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广泛性与区域性、突发性与永久性、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不可避免性与损失严重性以及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等事例归纳

1-3.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口增长和生产力发展,使得同一程度的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大。地震

十年200次

20cen.

十分之一死亡1000人 1990s五分之一死亡1000人(2)发展中国家人口伤亡大(1961~1981)

孟加拉国633000

中国247000尼加拉瓜106000

埃塞俄比亚103000(3)发达国家财产损失多

旧金山1989年10月17日

死亡62人

损失60亿美元

亚美尼亚1988年

死亡25000人

(4)在人类与灾害的关系进程中人的主动性增强原始、奴隶被动封建社会较主动预防产业革命到二战再被动二战以来主动预防人类活动加剧自然变化过程0亿吨/年亿吨/年1-4.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1)带状的孕灾环境 地震:环太平洋 气象:寒带温带热带 (2)灾害多发地区大江大河下游、盆地(3)生态环境脆弱带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分布:空间+时间 数量:三类九种地质地貌:地震、泥石流、滑坡气象灾害: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生物灾害:虫灾、鼠灾等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三大自然灾害地带沿海灾害带,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前灾害带,多地质地貌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

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八个自然灾害区要能够读图说明其分布华北地震旱涝重灾区华东华南旱涝台风多灾区西北风沙水土流失多灾区西南地震山灾多发区东北旱涝低温灾害区西部地震高寒灾害区内蒙古暴风雪多灾区台湾多地震区

尝试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类型多样、损失巨大、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差异明显等

2-2.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地震:以构造地震为主,并以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为典型

泥石流:三个基本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及其激发条件

滑坡:影响因素、个体发育的阶段性规律以及古滑坡的形态识别(图像分析)2-3.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分析: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知识背景台风:形成二条件(洋面+流场)、移动路线

寒潮:冷性反气旋(冷高压)、环流形势、移动路线干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洪涝:暴雨的形成条件、降水等级与雨量

2-4.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材料分析说明能力 发生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关注自然灾害与环境3-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专题比较、综合比较、中心问题比较、纵向或横向比较等 时间上纵向比较(发展状况) 空间上横向比较(地域差异)3-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地理综合体: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条件、气候特点、水文特点、土壤植被特点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等(1)各环境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演变

防灾减灾4-1.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害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侧重在说明其作用 泄洪区、疏散路线、灾情面积不必说明基本理论、操作要领、操作过程4-2.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防灾减灾法规自然灾害综合减灾对策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避险方法4-3.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政府的重视:领导、协调中国防灾减灾的模式:预防为主已建或在建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4-4.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自然灾害专家系统快速完成多维、多元分析和进行自然灾害的动态模拟多因素综合分析,提高精度一、选修5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二、课标的内容结构三、选修5课本编写指导思想四、教材体系结构与体例结构五、选修5课本编写特色六、选修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七、选修5教学建议三、选修5课本编写指导思想内容选择:突出国家需求和时代需求

内容组织:体现基础性、研究性和实践性的三结合

内容编写:兼顾地理学与灾害学的交叉和特性

内容表达:强化感染力和视觉感受

一、选修5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二、课标的内容结构三、选修5课本编写指导思想四、教材体系结构与体例结构五、选修5课本编写特色六、选修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七、选修5教学建议四、教材体系结构与体例结构

内容体系宏观层面(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国情层面(中国的自然灾害)应对层面(防灾与减灾)

参考课标中的活动建议,选择典型案例和多样化的活动来呈现教学内容,设计体例结构3章11节“章”前设置有引言、学习目标和关键词点击“节”除了课文正文的文字和图像,还设置了案例(教材选用13个案例)、阅读(共计阅读26篇)、思考(设计思考28题)、活动(安排活动8次)

一、选修5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二、课标的内容结构三、选修5课本编写指导思想四、教材体系结构与体例结构五、选修5课本编写特色六、选修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七、选修5教学建议五、选修5课本编写特色

1.依据学科体系和学生需求构建知识结构

2.强调灾害学的学科特性

3.注重选材的基础性和研究性

4.安排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

5.设计形式多样的图像系统

用示意图表现自然灾害系统唐山唐山图1.1976年唐山地震灾害系统示意图(样图)灾情:死亡24.2万人;伤残16.7万人;倒塌房屋321.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灾情景观承灾体:唐山百年历史百万人口重工业城市。致灾因子:7.8级地震唐山孕灾环境:华北构造活动断裂带。用示意图表现自然灾害的时间特点

用示意图表现自然灾害成灾机制

用示意图表现灾中应急行动

一、选修5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二、课标的内容结构三、选修5课本编写指导思想四、教材体系结构与体例结构五、选修5课本编写特色六、选修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七、选修5教学建议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比较同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内容组合成三节,即“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知识结构(1)自然灾害定义及其内涵;(2)自然灾害的影响;(3)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内涵和各方面的危害,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难点:理解灾情大小是由致灾因子和受灾体共同决定的,需要从自然灾害系统观的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而理解自然灾害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及其形成机制

自然灾害系统(观)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知识结构:(1)理解孕育于四大圈层的主要灾种,如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的形成原因、产生条件,了解它们的特点、分布和危害;(2)掌握主要自然灾害在全球的分布规律。重点:(1)掌握四大圈层所孕育的自然灾害种类,具体11种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条件,对一些主要自然灾害而言,还需要进一步掌握其相关知识,比如热带气旋不同部位的天气情况、干旱和旱灾的区别、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人为诱发因素等;(2)知道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灾害带。

难点:解释清楚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考虑到后面章节还要详细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到理出线索,说明现象即可,讲解要适度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知识结构能够客观看待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受灾体、灾情的影响,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和难点: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稳定程度和受灾体易损程度的正反两面的影响,从而认识人类活动“放大”或“缩小”了灾情;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灾害成灾和灾情特点是不相同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实例展开讨论。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概括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征对四大类自然灾害分节阐述全章分为五节,重点分析了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特点和成灾特点,强调区域成灾差异,突出了灾害多发区的成灾原因和灾情,论述了灾害链之间的联系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重点: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②我国农业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形成因素;③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及6个自然灾害带。④列表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孕灾环境、承灾体、主要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

教学难点:我国灾害多样且灾次频发的原因及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的规律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重点:①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②结合案例认识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灾害中所起的作用。③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原因,重点认识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④归纳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⑤解释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及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成因。⑥如何避免地质灾害和防御地质灾害。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成因自然与人文因素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教学重点:①暴雨洪水的分布地区、类型和原因。②结合图中所示洪涝灾害点位集中区域的经济状况,分析我国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③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流域造成洪水灾害的人为因素,认识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④如何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来降低洪涝灾情。

教学难点:洪水分布规律及成因

自然原因人类活动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教学重点:①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及其成因。②华北地区是我国第一旱灾多发中心的形成原因。③我国旱灾的区域特点和差异,不同地区旱灾类型的成因及灾情。④我国易受台风袭击的原因;登陆我国的台风路径;台风灾情严重地区的特点。⑤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⑥沙尘暴发生的时间、地域分布和形成条件,人类活动有利于防治沙尘暴的举措。

教学难点: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交错出现的原因主要的旱涝交替区: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

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

教学重点:①我国生物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②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③严格控制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1.抓住主干,明确重点,讲解适度

2.充分巧妙地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适时适地挖掘自然灾害教学内容,学有所用第三章防灾与减灾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2)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3)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4)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教学重点:①初步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②了解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阅读遥感影像的技能。③通过案例展示和分析,认识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④掌握非工程性防御的含义和工程性防御措施的三种方式,了解世界和我国减灾防御取得的成就。⑤通过组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树立高中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难点: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防御中的作用

“提取”出大量有用的信息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内容

服务内容项目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教学重点:①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②了解灾前准备的两个方面,认识到不同灾种、不同地区的灾前准备是有所区别的。了解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分布和国家灾害紧急救援队的作用。③了解灾中应急包括的范围,生命线工程的畅通是灾中应急的保障,交通通行能力是灾中应急的关键,灾害应急预案是灾中应急有效实施的前提。④了解灾后恢复的目的和主要途径,认识到国家和地方政府救济、民众募捐、世界援助、灾害保险业等不同的救灾方式和作用。⑤通过学生自己救援演习,认识到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作用

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教学重点:①充分了解个人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有效保存自我生命和救助别人的重要性,树立灾害来临时有效避灾的正确观念。②掌握地震灾害来临前的避震方案的制定、地震发生时的避震要点、震后自救和互救的一些技巧和原则。使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地点应采用不同的避震措施。③掌握洪水灾害来临前的准备、洪水来临时应采取的措施、抢救落水人员的一些方法。④掌握风灾、滑坡、泥石流、大雾和沙暴灾害中自救和预防的基本常识,面对灾害能够做到“胸中有数,临灾不乱”。

教学难点防灾抗灾能力的实战演习活动1:你对RS和GIS在灾害监测中的运用了解多少?请点击有关网站,下载一些资料,互相交流。活动2:组织一次以“自然灾害与我们”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3:模拟一次以家乡某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救援演习。活动4:将你知道的关于灾害自救的知识向你的亲人、朋友讲述和宣传。活动5:模拟一次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救援演习。

一、选修5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二、课标的内容结构三、选修5课本编写指导思想四、教材体系结构与体例结构五、选修5课本编写特色六、选修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七、选修5教学建议建议一:大胆调整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以地震为例:概念——相关概念:震级、烈度等——读“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31页)“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图(12页),分析世界及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分布特点和原因——根据数据图表,分析地震带来的危害。建议二:充分利用教材图表、数据、阅读材料等分析问题,掌握相关知识

各章图表、阅读材料数量一览表图表阅读材料案例第一章3272第二章4668第三章25133补充图表、递进式图表全球板块构造与20世纪地震7级以上地震,18次/年;8级左右地震,1~2次/年8.0以上·中国地震分布图

(1900—2004)北京沈阳哈尔滨上海台北广州武汉昆明成都西安兰州拉萨乌鲁木齐建议三:结合实例讲授、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多收集报刊、杂志、新闻上的事实案例,养成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新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