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教材课件_第1页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教材课件_第2页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教材课件_第3页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教材课件_第4页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教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OHSAS

18001

:

2015

宣教中心2017年7月目录

CONTENTS一、术语

定义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策划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策划步骤一、术语和定义•

事件、事故•

不符合•

危险源、危险源辨识•

风险、风险评价、可接受的风险•

职业健康安全、•

工作场所3一、术语和定义•

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

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注1:事故是一种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注2:未遂事件是未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的事件。注4: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不符合: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

、程序、法律法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要求等的偏离,其结果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4一、术语和定义•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存在的过程。采用一些特定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判定其可能导致事件的种类和发生的直接因素,这种识别过程就是风险源辨识。•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5一、术语和定义•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可接受的风险: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法律义务:作为一个组织,要承担遵守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义务。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免遭伤害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对于组织来说,可容许风险应是以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为最低要求。6一、术语和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的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和)、访问者或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组织须遵守关于工作场所附近或暴露于工作场所活动的人员的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

工作场所:在组织控制下实施工作相关活动的任何物理区域。在考虑工作场所的构成时,组织宜考虑对如下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例如:差旅或运输中(如驾驶、乘机、乘船或乘火车等),在客户或顾客处所工作或在家工作的人员。7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程序应考虑: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8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程序应考虑:f)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g)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h)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j)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9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组织用于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应:a)

在范围、性质和时机方面进行界定,以确保其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b)提供风险的确认、风险优先次序的区分和形成,以及适当时控制措施的运用。对于变更管理,组织应在变更前,识别在组织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或组织活动中与该变更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10危险源辩识与危险(风险)评价在体系中体现11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步骤步骤二危险源辨识步骤一业务活动分类步骤三风险评价新材料新工艺步骤四是否可接受风险新工作场所危险源的新辨识步骤五确定控制风险计划步骤六风险控制计划的定期评审职业健康安全变化12步骤一

业务活动分类1、按场所分类,例如,办公室、工厂、仓库等2、按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各阶段分类,如原材料

的搬入、生产等工序中危险评价的分类。3、特定的作业活动(如实验设备运行)及计划的保养作业(如设备维护保养)4、紧急时的修缮、救急措施及消防等情况。13步骤二

危险源辨识什么是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14危险(事故)类型:1、坠落、滚落

2、摔倒、翻倒

3、碰撞(不含交通事故)4、飞溅、落下

5、坍塌、倒塌

6、被碰撞(不含交通事故)7、轧入8、切伤、擦伤

9、踩伤10、淹溺11、接触高温低温

12、有害物13、触电14、爆炸15、破裂16、火灾17、道路交通事故19、动作不当18、其它交通事故20、其它(被咬)15危险源的分类(一)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危险源分为:1、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反映了可能发生事故的规模和后果2、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反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控制的重点是第一类危险源,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16危险源的分类(二)根据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分为: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管理缺陷17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失误(如,未经许可开动或关停设备、开或关设备未给信号、酒后作业等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替代工具作业;5、冒险进入作业场所6、攀座不安全位置;7、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等13种情况18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如: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电气未接地、接地不良等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如:3、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19危险源的分类(三)按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为四大类:1、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2、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3、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4、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201、人的因素(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①

负荷超限

(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

、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②

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等③

从事禁忌作业④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

、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⑤

辨识功能缺陷

(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⑥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11、人的因素(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②

操作错误

(误操作

、违章操作

、其他操作错误

)③

监护失误④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222、物的因素(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①

设备、设施、工作、附件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制动器缺陷);②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③

电伤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④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⑤

振动危害(机构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⑥

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α粒子、ß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⑦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232、物的因素(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⑧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

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⑨

明火;⑩

高温物体(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

物质);(11)

低温物体(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2)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3)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

、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

、标志位置缺陷

、其他标志缺陷)(14)

有害光照(包括直射光、反射光、眩光、频闪效应等)(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42、物的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①

爆炸品②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③

易燃液体④

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⑤

有毒品⑥

放射性物品⑦

腐蚀品⑧

粉尘与气溶胶⑨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52、物的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①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②

传染病媒介物;③

致害动物;④

致害植物;⑤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263、环境因素(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①

室内地面滑:指室内地面、通道、楼梯被任何液体、熔融物质润湿,结冰或有其他易滑物等②

室内作业场所狭窄③

室内作业场所杂乱④

室内地面不平⑤

室内梯架缺陷:包括楼梯、阶梯、电动梯和活动梯架,以及这些设施的扶手、扶栏和护栏、护网等⑥

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包括电梯井、修车坑、门窗开口、检修孔、孔洞、排水沟等⑦

房屋地基下沉273、环境因素(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⑧

室内安全通道缺陷:包括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⑨

房屋安全出口缺陷:包括无安全出口、设置不合理等⑩

采光照明不良房屋安全出口缺陷:指照度不足或过强、烟尘弥漫影响照明等(11)

作业场所空气不良:指自然通风差、无强制通风、风量不足或气流过大、缺氧、有害气体超限等(12)

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13)

室内给、排水不良(14)

室内涌水(15)

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283、环境因素(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①

恶劣气候与环境:包括风、极端的温度、雷电、大雾、冰雹、暴雨雪、洪水、浪涌、泥石流、地震、海啸等②

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包括铺设好的地面区域、阶梯、通道、道路、小路等被任何液体、熔融物质润湿,冰雪覆盖或有其他易滑物等③

作业场地狭窄④

作业场地杂乱⑤

作业场地不平:包括不平坦的地面和路面,有铺设的、未铺设的、草地、小鹅卵石或碎石地面和路面⑥

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⑦

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

:包括这些设施的扶手、扶栏和护栏、护网等293、环境因素(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⑧

地面开口缺陷:包括升降梯井、修车坑、水沟、水渠等⑨

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包括建筑中或拆毁中的墙壁、桥梁、建筑物;筒仓、固定式粮仓、固定的槽罐和容器;屋顶、塔楼等⑩

门和围栏缺陷:包括大门、栅栏、畜栏和铁丝网等(11)

作业场地基础下沉(12)

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包括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303、环境因素(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13)

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包括无安全出口、设置不合理等(14)

作业场地光照不良:指光照不足或过强、烟尘弥漫影响光照等(15)

作业场地空气不良:指自然通风差或气流过大、作业场地缺氧、有害气体超限等(16)

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17)

作业场地涌水(18)

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313、环境因素(3)其他作业环境不良①

强迫体位:指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或作业位置不符合人类工效学要求,而易引起作业人员疲劳、劳损或事故的一种作业姿势。②

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显示有两种以上作业环境致害因素,且不能分清主次的情况。③

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324、管理因素(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

、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包括隐患管理、事故调查处理等制度不健全)(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33危险源的分类(

四)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六种职工心理状态:1.

自我表现心理;2.

“经验”心理;3.

侥幸心理

;4.

从众心理;5.

反常心理;6.

逆反心理

。34危险源辨识的原则1、科学性: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2、系统性:研究系统及子系统的相关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3、全面性: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4、预测性:分析其触发事件。35危险源辨识需考虑问题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2、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中存在危险源,

如建筑物、车辆等3、有采购、使用、贮存、报废的物资(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36危险源辨识需考虑以下问题三种时态、三种状态正常l

过去l

现在异常紧急l

将来七种类型:人、机、物、料、环、建、管理37“过去”时态案例38“将来”时态案例39危险源辨识方法1、危害源辨识提问①

存在什么危害(危险源)①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②

伤害怎样发生?40危险源辨识方法2、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或发现存在危险源。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并掌握了职业

健康安全

法规、标准。3、安全检查表:通过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4、事故树分析(ATA):起源于故障树分析法(FTA),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顶上事件),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41危险源辨识方法5、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6、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7、工作风险分析(JHA法):工作危害分析(JobHazardAnalysis)是一种安全风险分析方法,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控制和改进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减少和杜绝事故的目标。42JHA(工作风险分析):研究和分析一项任务,将此任务分解成很多步骤,每一步骤提出1个消除随之产生的危险的方法,从而得出1份安全地完成任务的详细书面操作规程。44事故树分析举例LPG充装过量事故树45T=A+B=X1X2+X3+X4最小割集有3个:K1={X1X2},K2={X3},K3={X4}造成充装过量的原因都是人为失误,而且人为失误的每一单项都能构成充装过量。因此应该采用全自动控制和过失停机的监控机构,避免人为失误而过量充装。46步骤三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危险源给组织所带来的风险大小并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风险的构成:•

后果的严重程度•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47步骤三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的方法:•

无统一的方法,但应有逻辑性、一致性、合理性;•

要考虑人员能力,工艺特点,资源状况,操作简单;•

特别注意:对违反法规要求、相关方强烈投诉、受到主管部门警告的风险重点对待。48风险评价的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对危险源进行半定量评价。计算公式:D=L×E×C计算公式:D=L×E×C公式中:D——危险等级评价标准分值,取值见表四;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取值见表一;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见表二;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取值见表三。49风险评价—LEC法表一

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分值数106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是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10.50.20.1实际不可能50风险评价—LEC法51表二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值数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6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321每年仅几次暴露非常罕见的暴露0.5风险评价—LEC法表三

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次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死亡一次造成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00一次造成3-9人死亡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40157一次造成1-2人死亡一次造成10万元-1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严重伤害一次造成5000元(含)-1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轻伤一次造成5000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31一般伤害事件或未遂事件52步骤四

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不可接受的风险•

高度风险•

中度风险•

低度风险•

可忽视的风险53步骤四

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D值风险等级Ⅴ级危险危害程度措施要求停止作业整改立即整改>320极其危害,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害,需立即整改显著危害,重要控制160~32070~160Ⅳ级Ⅲ级重要加强控制20~70<20Ⅱ级Ⅰ级一般危害,需要控制稍有危害,需要注意保持控制措施加以关注重要危险源判定依据:a)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b)

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