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
发展规律主要内容: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基本要求:学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懂得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能动作用。1编辑ppt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
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世界是什么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世界怎么样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科学态度2编辑ppt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个主题:
世界是什么?两个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的实践性。3编辑ppt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编辑ppt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自然界的自发演化及其发展的多样性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演化发生新的飞跃人通过劳动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形成人类社会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5编辑ppt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6编辑ppt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人类及其意识的产生,世界万物归结为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为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两大类活动都涉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7编辑ppt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黑格尔:“(思维和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费尔巴哈:“……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8编辑ppt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它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9编辑ppt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的依据。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10编辑ppt什么是世界本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1编辑ppt什么是世界本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源:社会根源: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水平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制约着人们的认识。认识根源:认识过程本身的复杂性,若认识一旦片面化、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论。阶级根源:进步的革命的阶级与落后的反动的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尊重还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态度。12编辑ppt世界能否被认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唯物主义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二元论怀疑论13编辑ppt世界是怎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14编辑ppt四种哲学形态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形成四种哲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形而上学15编辑ppt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6编辑ppt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17编辑ppt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科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8编辑ppt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即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含义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作用19编辑ppt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0编辑ppt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21编辑ppt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22编辑ppt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仍然是物质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3编辑ppt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之所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认识、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24编辑ppt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25编辑ppt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26编辑ppt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27编辑ppt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既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8编辑ppt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9编辑ppt“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哲学不一定有显著的功效可以让人看见或听见,对于贸易的顺差逆差、银钱的松紧、工商业的发展与否,等等,好像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国家没有哲学恰如客厅没有字画一样,不免降低了这个国家的品格和地位;没有哲学的人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深沉和远大的抱负,而不免流于浅薄。”“哲学是照亮时代、照亮人生的一把圣火。”30编辑ppt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个主题:世界怎么样?两个要点:客观世界的总特征;世界联系发展的规律性。31编辑ppt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2编辑ppt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事物的普遍联系恩格斯:“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33编辑ppt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现实意义: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人类社会的和谐世界34编辑ppt2、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旧事物根本区别:是否与必然趋势相符。35编辑ppt2、事物的永恒发展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的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36编辑ppt2、事物的永恒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37编辑ppt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和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38编辑ppt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内容、发展的动力,即事物为什么会发展;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中心线索,即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它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它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39编辑ppt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属性:对立属性,即斗争性;统一属性,即同一性。40编辑ppt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41编辑ppt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是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二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性质不同,其斗争形式也不同,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42编辑ppt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43编辑ppt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现实意义: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补,推动事物的发展。44编辑ppt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特殊的。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45编辑ppt根本矛盾:指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的矛盾。主要矛盾:指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指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指决定着矛盾的性质。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46编辑ppt现实意义: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7编辑ppt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48编辑ppt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现实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49编辑ppt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
相互转化质: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指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50编辑ppt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
相互转化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持续性。质变: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一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二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三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51编辑ppt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
相互转化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52编辑ppt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
相互转化肯定因素:指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指促进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辨证的否定观: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53编辑ppt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
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指事物的辨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4编辑ppt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
相互转化前进性:指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进到新的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指在事物发展的“回复”中,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现实意义: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55编辑ppt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辨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辨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辨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56编辑ppt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
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二者在本质上统一,但表现形式不同。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也称为概念辩证法。57编辑ppt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矛盾分析法:它居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它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58编辑ppt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59编辑ppt3、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辨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辨证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60编辑ppt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个主题:尊重规律与发挥能动作用的关系。一个重点: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把握社会规律的客观性。61编辑ppt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62编辑ppt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1、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指事物运动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固有属性。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人们不能蔑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非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63编辑ppt1、规律及其客观性人们在实践中,不仅可以认识、发现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而且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理论思维十分重要: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64编辑ppt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规律:指自然现象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指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者按其作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65编辑ppt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二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性。二者之间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66编辑ppt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人们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人们认识的局限性、阶级的局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连锁项目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小区搬迁合同范本
- 中学食堂承包团队合同范本
- 人力股分红合同范例
- 个人技术投资合同范本
- 制造模具合同范本
- 中建施工员合同范本
- 中药原料采购合同范本
- 不需交社保员工合同范本
- 传媒公司培训合同范例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智慧旅游认知与实践》课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16章 刑法各论概述
- GPIB控制VP-8194D收音信号发生器指令
-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 员工预支现金与费用报销流程
- 唐诗三百首(楷书)
- (新版)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知识》(给排水)考试题库及答案
- 01-第一章运动学绪论PPT课件
- 电动车智能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
- 第九套广播体操动作要领及图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