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体运输和呼吸调节第1页/共48页第三节气体运输第2页/共48页一、运输形式:(一)物理溶解: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特征:①量小;②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化学结合动态平衡物理溶解(二)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特征:①量大②主要运输形式。第3页/共48页二、氧的运输(一)物理溶解:(3%)(二)化学结合:(97%)⒈O2与Hb的可逆性结合:
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第4页/共48页PO2↑(氧合)PO2↓(氧离)HbO2(鲜红色)(暗红色)Hb+O2PO2↑(氧合)PO2↓(氧离)第5页/共48页
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达5g/100ml以上,皮肤呈蓝紫色称紫绀(cyanosis,一般是缺O2的标志)。第6页/共48页③1分子Hb可与4分子O2,可逆结合;Hb+O2结合的最大量——
氧容量(oxygencapacity)100ml血Hb+O2结合的实际量——
氧含量(oxygencontent)
氧含量⁄氧容量的%——氧饱和度(oxygensaturation)
2.O2与Hb结合的特征:
①反应快、可逆、受PO2的影响、不需酶的催化;②是氧合(oxygenation),非氧化;Fe2+PO2↑(氧合)PO2↓(氧离)HbO2Hb+O2第7页/共48页④
Hb+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机制:与Hb的变构有关:氧合Hb为疏松型(R型)去氧Hb为紧密型(T型)R型的亲O2力为T型的数百倍
即当Hb某亚基与1个O2结合or解离后→Hb变构
→其他亚基的亲O2力↑
or↓→
Hb4个亚基的协同效应→呈现S形的氧离曲线特征第8页/共48页★(三)氧离曲线(oxygendissociationcurve)特征及生理意义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第9页/共48页1.上段60-100mmHg
:
坡度较平。表明:PO2变化大时,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意义: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上第10页/共48页2.中段:40~60mmHg
坡度较陡。上中下表明:PO2降低能促进大量氧离,血氧饱和度下降显著
释放氧5ml/100ml意义:维持正常时组织的氧供。第11页/共48页表明:PO2稍有下降,
血氧饱和度就急剧下降释放氧15ml/100ml
上中下3.下段:15~40mmHg
坡度更陡。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的氧供。第12页/共48页
P50:指氧饱和度50%时的PO2,26.5mmHg。
★(四)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P50↓:表明Hb对O2的亲和力↑(氧离难),
曲线左移●P50↑:
表明Hb对02的亲和力↓(氧离易)曲线右移第13页/共48页1.Pco2↑PH↓Pco2↑PH↓→曲线右移Pco2↓PH↑→曲线左移
波尔效应(Bohreffect):酸度对Hb与02亲和力的影响意义:肺:促进氧合;组织:促进氧离第14页/共48页2.温度
T↑→氧离曲线右移
T↓→氧离曲线左移
(1)T↑→H+的活度↑→氧离易
如:组织代谢↑→局部T↑,CO2和H+↑
→氧离易
(2)T↓→H+的活度↓→氧离难
如:低温麻醉时,应防组织缺O2
冬天,末梢循环↓,氧离难→局部红、易冻伤第15页/共48页3.2,3-DpG
DpG↑→氧离曲线右移DpG↓→氧离曲线左移
高原缺氧:大量输入冷冻血:RBC无氧代谢↑→DpG↑→氧离易,低02适应DpG↓→氧离曲线左移→氧离难第16页/共48页
4.Pco↑: ①CO与Hb亲和力高,影响氧合; ②CO与Hb的结合影响氧离 高压氧疗治疗CO中毒。
5.Hb本身的性质
Fe2+→Fe3+:Hb失去结合O2的能力(如亚硝酸盐)
第17页/共48页三、CO2的运输(一)物理溶解:7%(二)化学结合:93%
⒈HCO3-的形式:
(1)反应过程:碳酸酐酶H2CO3HCO3-+H+CO2+H2O
(2)反应特征:
①极快且可逆,反应方向取决PCO2差,需酶催化②RBC膜上有Cl--HCO3-特异转运载体,Cl-转移③在RBC内反应,在血浆内运输第18页/共48页细胞肺泡H2CO3CO2+H2OCO2CO2CO2CACO2在血液中的运输示意图第19页/共48页⒉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
(1)反应过程:
HbNH2O2+H++CO2
在组织在肺脏HHbNHCOOH+O2
(2)反应特征:
①反应迅速且可逆,无需酶催化; ②CO2与Hb的结合较为松散; ③反应方向主要受氧合作用的调节;
第20页/共48页(三)CO2解离曲线(carbondioxidedissociationcurve)是表示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间关系的曲线A:静脉血B:动脉血①血液中CO2含量随PCO2的↑而↑,几乎成线性关系,无饱和点。②血液流经肺脏时,每100ml血液释放出4mlCO2
。③当血PO2↑时,CO2解离曲线下移(促解离)——何尔登效应(Haldaneeffent)第21页/共48页(四)
影响CO2运输的因素
1.O2与Hb结合的氧合作用对CO2运输的影响
在组织中,H+高,HbO2释放出O2而成为HHb,促使血液摄取并结合CO2(波尔效应);在肺中,Hb与O2结合,促使CO2释放(何尔登效应)。
O2和CO2的运输相互影响。
2.PCO2差对CO2运输的影响
因HCO3-运输形式的反应方向取决于PCO2差。在肺脏在组织HHbNHCOOH+O2HbNH2O2+H++CO2第22页/共48页复习思考题
1.Hb氧解离曲线特征如何?其生理意义如何?
2.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3.波尔效应有何生理意义?
4.CO2运输的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5.影响CO2运输的因素有哪些?
6.何尔登效应有何生理意义?
7.为什么血PO2↑,CO2解离曲线会下移?
8.组织代谢活动增强时,如何获得更多的O2
,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第23页/共48页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第24页/共48页一、呼吸中枢(respiratorycenter)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部位。脊髓:联系上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第25页/共48页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抑制吸气)脑桥中下部有长吸中枢(兴奋吸气)延髓有呼吸节律基本中枢三级呼吸中枢理论:脑干呼吸有关核团(左)和在不同平面横切脑干后呼吸的变化(右)示意图DRG:背侧呼吸组VRG:腹侧呼吸组NPBM:臂旁内侧核A、B、C、D为不同平面横切2.低位脑干第26页/共48页起源: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通路: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脊髓束作用:控制低位脑干呼吸神经元的作用特点:
1、随意调节在脊髓背内侧索下行;自主控制在脊髓背外侧索下行;自主呼吸和随意呼吸分离
2、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3.高位脑——呼吸的随意调节系统第27页/共48页二、呼吸节律(respiratoryrhythm)的产生H+CO2呼吸节律形成机制简化模式图+:表示兴奋-:表示抑制1.基本呼吸节律的起源部位:前包钦格复合体(面神经后核腹尾侧)2.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1)起步细胞学说:(2)神经元网络学说:如吸气活动发生器和吸气切断机制模型。第28页/共48页三、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pulmonarystretchreflex)
指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包括肺扩张、肺缩小反射。迷走神经
1.肺扩张反射(pulmonaryinflationreflex)
:
感受器: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
传入神经:迷走N中枢:延髓适宜刺激:呼吸道受牵拉第29页/共48页2.肺萎陷反射(pulmonarydeflationreflex,肺缩小反射)
肺萎陷较明显时引起吸气的反射。平静呼吸调节中的意义不大。对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等可能起一定作用。①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②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意义:
过程:肺扩张→肺牵感器兴奋→迷走N→延髓→兴奋吸气切断机制→吸气转化为呼气。第30页/共48页(二)防御性呼吸反射(protectivereflex)咳嗽反射(coughreflex):感受器: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传入神经:迷走神经。效应:声门关闭2.喷嚏反射(sneezereflex):感受器:鼻粘膜传入神经:三叉神经效应:腭垂下降第31页/共48页(三)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第32页/共48页⑴中枢化学感受器①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分嘴中尾三区②适宜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H+。但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主要感受血液中的CO2,有延迟。③作用:调节脑脊液的[H+]。1.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第33页/共48页⑵外周化学感受器组成: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主动脉体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适宜刺激:对PO2↓、PCO2↑、[H+]↑高度敏感(对PO2↓敏感,对O2含量↓不敏感)舌咽N迷走N第34页/共48页颈动脉体的结构①两种细胞②窦神经末梢:
③I型细胞感受所处环境的PO2、PCO2、[H+]第35页/共48页2.CO2、H+和O2对呼吸的调节
⑴CO2的影响轻度↑,刺激呼吸兴奋呼吸的生理性体液因子;超过一定水平(>60mmHg)后,压抑和麻醉中枢神经活动。↓→呼吸减慢(过度通气后可发生呼吸暂停)。第36页/共48页呼吸加深加快延髓呼吸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CO2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CO2+H2O→H2CO3→H++HCO3-PCO2↑
机制:第37页/共48页作用途径中枢化学感受器:占80%;灵敏度2mmHg外周化学感受器:占20%;灵敏度10mmHg第38页/共48页①CO2兴奋呼吸的作用,以中枢途径为主;但因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故潜伏期较长;②CO2兴奋呼吸的中枢途径是通过H+的间接作用;③CO2兴奋呼吸的外周途径虽然为次,但当动脉血Pco2突然增高或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敏感性降低时,起着重要作用。特点第39页/共48页[H+]↑→呼吸加强
[H+]↓→呼吸抑制
[H+]↑↑→呼吸抑制机制:类似CO2③[H+]↑↑→呼吸↑→CO2排出过多→PCO2↓→限制了对呼吸的加强作用→呼吸抑制甚至停止①外周与中枢两条途径,中枢敏感性为外周25倍,但通过血脑屏障较慢②[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PCO2↑;特点:⑵H+的影响中枢第40页/共48页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O2适应较慢。慢性病的给氧原则:低流量,持续给氧⑶低O2的影响第41页/共48页3.PCO2↑、[H+]↑、PO2↓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夫妻共同债务分担与忠诚协议效力鉴定合同
- XX县先进性动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和“回头看”工作向中央督导组的汇报
- 鱼塘买卖合同协议书
- 餐厅合作入股协议书
- 韩式餐具转让协议书
- 餐厅劳务合同协议书
- 做生意租房合同协议书
- 转租合同解除协议书
- 装修外包施工协议书
- 配偶父母分家协议书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个案护理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0年8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
- 优良学风班答辩
- 医院保安服务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
- (本科)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
- 马拉松赛事策划方案
- 2.3第1.2课时物质的量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 景观照明项目评估报告
- 电影你的名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