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提出研究背景: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根据资料统计,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而在中国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青少年的生活习惯、思想道德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使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恪守网络道德和社会道德,成为我们刻不容缓面临的现实问题。理论意义: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多力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交流,但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行为失控。有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日益堕落,引发走上偷窃、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后果。可见当前青少年上网已经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环境下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学生网络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最终让学生能在在网海中自由地遨游而避免沉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研究价值:通过这份课题研究,可以给学校、周边中学以及情况类似的学校以借鉴与参考,分析中学生上网情况以及网络成瘾针对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中学生上网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提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规范网吧、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开展对网络成瘾的中学生预防和救助行动;还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加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扩大中学生的课余活动空间等。最为重要的是建议学校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提高自控能力。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创造力的工具。加强对中学生的闲暇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闲暇意识和闲暇态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健康、文明上网理念,弘扬先进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创建绿色网络空间,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进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总之,努力使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执行课内课外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显性隐性结合的一种多角度立体化的网络德育模式,树立教育的大课程,真正使学生远离“网瘾”,实现文明上网。研究目标基于我们对“网络环境”和“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下:调查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积极与消极的影响,通过对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的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优化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康教育的模式。通过研究中学生网络行为动机,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3、促进校园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改善中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中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与分析(现实状况);互联网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如同它的出现一样令人惊讶。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原来的生活方式。特别对于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新的信息资源以及新的交往空间。网络生活有突破空间界限所带来的解放与自由的感觉,也有因身份隐匿而带来的摆脱常人生活监控的轻松与新奇。这种自由、轻松和新奇的感觉,成为网络生活的无形魅力,吸引着青少年。然而,也正是这种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致性,使青少年的道德成长面临着新的困境与挑战。我们对我校初中272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115位同学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3小时,其上网地点如下:上网方式网吧家里学校手机上网人数3720058百分比32.2%17.4%0%50.4%由此可见。中学生上网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网络对中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影响A积极影响有利于开阔中学生的道德视野,促进其道德认知发展,提高其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网络是信息的集合体,网络社会是充满信息的社会。“信息与行为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信息发展曾经指导着人的产生的全过程以及人的进化全过程:人的精神就是从其信息功能中引发出来的。”“人类最具特征的品性是其适应性。人以搜集信息为基础,多次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网络的主要作用是交流。信息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交流得以实现的。通过网络,中学生不仅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各样现代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而且能接触多元文化所组成的多元世界。可见,以全球性为特征的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确实有利于开阔中学生的道德视野,促进其道德认知发展,提高其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有利于形成新的道德观念,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培养亲社会行为。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着的,不同的时代必然会产生和形成与其时代特点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不仅有利于开阔中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中学生形成主体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宽容意识、创新意识、民主平等观念、信息道德观念和网络道德观念等许多新的道德观念。尽管有人视网络如洪水猛兽,其实网络并没有像有些人所说的那么可怕。可以说,网上助人为乐、分享与合作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网络社会的助人行为还可以借助网络这一自由开放的第四媒体迅速而广泛地互相传播、互相感染,而且由于每个人都是匿名的和缺场的,助人者在心理上也没有在现实社会中所存有的诸多顾虑。这种不断进行的道德实践,而且有利于促进正义感、良心感、是非感、义务感、责任感、荣辱感、尊严感等道德情感的发展,有利于养成乐于助人、与他人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从而有利于道德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培养主体意识,形成道德自律,促进道德创新和德性成长。在传统社会中,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是在成人的教育、引导下内化成人社会所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往往只有被塑造的义务而没有主动创新的权利,这对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显然是不利的。人的德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网童作为网络社会的活动主体,其德性素质主要是在网上交往与活动过程中自我建构而成的。从最革命的意义上讲,网络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异常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世界,无疑开阔了网童的价值视野,并进一步作用于他们的道德层面,使其认识到价值的多元性以及道德生活的丰富性、相对性和境遇性,促使其依据网络社会的种种境遇,不断地编织属于自身的道德体系,并在这种开拓性的建构过程中使自己的创新性道德得以形成和发展。B消极影响传统伦理道德丢失

由于受年龄、教育程度、生活阅历方面的制约,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尚处于形成过程中,而又由于网络伦理系统建设的不完善,对中学生的道德行为缺乏约束,从而导致中学生自由行动强化,道德弱化。还有网恋现象,中学生情窦初开,对谈恋爱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是迫于早恋的压力,他们就寻求网络恋人,并以“老公”“老婆”相称,违背了传统伦理。

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

互联网操作具有隐匿性,难以有效监控,加上中学生的自控力和责任感比较弱,极易诱发内心的破坏欲。在聊天室,中学生常常是以异名、异性同他人进行交流。匿名最大的好处和坏处都在于,人们可以因此不必负任何责任。在网络社会里,网络爱情充满了虚拟和诱惑,把网恋视为捉弄他人游戏的中学生不在少数。互联网中频频出现的极具破坏力的黑客主体也是中学生。网络世界中垃圾邮件的泛滥、对人身的恶意攻击,以及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等表明,在网络社会中,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大削弱了。

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与主文化充满着失调和对立。而中学生文化意识层面上更多的是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依附。由此造成价值观念上依附与超越、传统与现代的“纷争”,社会价值观也难以保持统一。②在网络无限广阔且“完全自由和平等”的世界里中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容易导致道德上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网络上,道德相对主义表现为“将个人视为自己道德行为的唯一判断者,对历史上的优秀道德传统与他人高尚的品德也持怀疑的态度”③。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重标准并存的局面,道德的判断力因此下降甚至丧失。(2)针对网络不良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防范A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新格局学校、家庭、社区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才能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三结合”中,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社区是重要的依托和平台,家庭是基础,缺一不可。因此,学校还应该与社区、家庭紧密联系,共同搞好德育工作。所以,建构中学网络德育模式也要注意建立基于网络平台之上的三结合互动体系,要利用网络,联紧家庭、联紧社区。因为家庭是网络德育的基础环节,学校是网络德育的重要基地。只有开创社会与学校、家庭一起对网络德育齐抓共管的局面,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德育氛围,以达成提高中学网络德育实效性的最终目的。从而培养孩子健全的网上人格,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B更新德育观念,培养正确的网络德育意识“网络社会”的德育观念与“传统社会”的德育观念所不同的是:“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现实社会相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因此,在如今的“网络社会”里,人们必须重构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在继承传统道德精华的同时,更应该吸收“网络时代”所出现的更广泛、更多元的新的德育观念和德育内容,对于网上道德和法规教育必须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要让孩子们懂得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都要注意用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随时警示自己、检查自己,要使孩子们认识到,即使在网上冲浪也必须自觉烙守已有的道德准则和法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在尽情浏览网络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网络上的铺天盖地的信息要明辨是非不轻信,。第二,面对信息不可完全相信的网络,我们不应当视其为游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网上交际和信息传递,也就是说非谣言不传播。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网上冲浪人。第三,对于网上超量的信息、刺激的游戏以及低级庸俗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绝不能形成对网络的眷恋和依赖,也就是说拒绝诱惑不沉溺其中,从而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最终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网络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实际推动作用C网络时代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特殊需要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深化德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们学校德育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学校作为孩子们网络德育的主要管理者必须要以德育信息化(或称网络化)为目标,以点带面,整体突破,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特殊需要,以便让网络对孩子们的德育给以积极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网络,找出德育与网络的结合点,探索德育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为德育管理搭建一个信息化的技术平台,引导孩子们在国际化的网络世界里不至于迷失自己,从而健康的存在。要想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做到以下的主要几点:第一,在学校里,构建健康的网络平台;第二,提升教师的网络技术及网络素质;第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网络德育观念;第四,关注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该采取的措施)(1)、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网络知识的培训,让大部分教师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提升教师对网络的认识。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好学生的表率。(2)学校应该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加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规范学生的上网自律行为。(3)、学校要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较全面、客观的调查评估,总结学生在网络中表现出来的大体的网络道德观念。(4)、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校园网络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并建立相应的中学生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5)、学校应该对那些已经对网络沉迷、成瘾的中学生“网虫”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的作用,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让他们回到健康的网络学习中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查找相关的研究资料,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当前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方式与习惯的改变以及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情况,分析中学生目前生活学习出现的新的问题,总结筛选出影响未成年人上网的因素,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反思总结法:有效反思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学习相关资料总结分析。五、研究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2011年7月——2012年4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分工;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这一时期课题组组建及总体分工: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对象。2、明确分工3、(1)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并为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更多的试卷准备和资料准备,设计研究方案,了解国内外领域的研究现状。(2)具体计划: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及账户;收集编制《中学生网络道德调查问卷》、《中学生网络动机调查问卷》、《中学生上网后生活习惯的改变调查问卷》、《网络对你产生的影响》;在课题开展的同时宣传网络文明知识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知识竞赛”活动暨课题研讨活动课;围绕“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与校团委开展中学生网络文明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编写“任庄子学校中学生网络道德调查与研究”方案;收集与调查研究相关的资料,及时分类,收集整理,编辑出课题有用的系统资料、理论及方法。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2月)主要工作:修订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具体活动:1、开展读书活动,阅读中学生与网络方面的书籍或杂志,与网上阅读、学习相结合,并做好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2、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每位课题成员要有学习心得体会,并形成心得体会文集,装订成册。3、视频学习写出心得体会。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及时把握动态情况和重难点问题,及时予以协调、突破,总结阶段性成果,形成一定的材料。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主要工作:进一步完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出教育叙事、教育案例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具体课题学习情况汇总表时间地点内容2011.7.1多媒体教室开题会暑假放假学习《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优化青少年成长网络环境》2011.9.6多媒体教室视频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2011.10.25多媒体教室学习关于印发《关于实施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的方案》的通知2011.11.17多媒体教室学习《未成年人网络沉溺的法律干预》2011.12.2多媒体教室学习《中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上网习惯?》2012.1.3多媒体教室学习《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寒假放假视频《青少年网络心理指导师培训姜福炎老师课程》2012.2.28多媒体教室视频《青少年网络依赖浅析》2012.3.15多媒体教室学习《网络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2012.4.9多媒体教室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012.5.11多媒体教室《中学生使用网络的利与弊》2012.6.18多媒体教室学习《规范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法制教育》2012.7.2多媒体教室视频《(儿童)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的性教育》暑假放假学习《初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012.9.4多媒体教室学习《中学生网络社交的思考》2012.10.8多媒体教室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2012.11.2多媒体教室学习《法制教育--网络引起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2012.12.3多媒体教室视频:于丹《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2013.1.4多媒体教室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寒假放假电子书《中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2013.3.8多媒体教室学习《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2013.4.5多媒体教室视频《网瘾的孩子怎么办》2013.5.18多媒体教室学习《农村中学生网络行为习惯的培养关键》2013.6.21多媒体教室视频《如何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六、课题研究的成果:1.深入了解和得知中学生网络生活的现实状态在吸收网络伦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学生座谈、问卷调查、中学生的调查报告、网上调查实验和实地调查等实证研究分析,对中学生网络生活状态描述形成以下观点:(1)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网络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小的网络活动与普通网民网络活动相比较,有其共同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2)网络技术给中学生带来的积极道德意义表现有:学习:学习能动性、自主性大大提高;交往:有利于促进角色重建与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化进程;情感: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可以让学生满足发泄情感的需要,促进心理健康。(3)调查数据同时显示,中学生网络生活状态和网络伦理不容乐观:在认知方面,应该如何利用网络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到位。在他们眼里,互联网络很大程度上还是娱乐工具,而不是学习工具;在情感方面,过度追求各种情感的体验和情绪发泄,不重视爱国主义、责任等情感的培养;在意志方面,很多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在行为方面,有大量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而由此引发一系列网下不良行为,如逃课等。(4)中学生网上和网下行为存在一致性,其行为主要立足在整个人格的道德意识层面,因此,中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和网络道德培养,必须着眼于他们的整个人格的教育和培养。2、深化网络道德教育科研,影响和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网络道德。目前的教育者大多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但网络知识与网络技能却不尽如人意。只有教育者的网络素质提高了,对受教育者的网络道德教育才成为可能。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课题的前瞻性研究,对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网络规范、网络法制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与信息化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3.通过网络不断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提高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他们开展有益于增加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网络道德的活动。4.研究组成员取得了一些成绩俗话说:一分的耕耘,一分的收获。经过努力,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反思网络道德教育任重道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