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反应第1页/共79页§2-1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连锁聚合反应:逐步聚合反应: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初期按单体和聚合物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分类分为20世纪70年代开始,按聚合动力学机理分类:第2页/共79页加聚反应(AdditionPolymerization)
单体因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CH2
CHn例:聚苯乙烯的合成烯烃在与其他试剂发生反应时键断裂,分别与试剂中的两个原子或基团形成两个键,生成新的加成物例如:什么是加成反应?第3页/共79页加聚反应往往是烯类单体键加成的聚合反应,无官能团结构特征,多是碳链聚合物加聚物的元素组成与其单体相同,仅电子结构有所改变加聚物分子量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加聚反应的特点第4页/共79页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大分子,并常伴有失去小分子(如水、氯化氢、醇等)的反应。缩聚反应(CondensationPolymerization)(1)缩合反应?例:
在有机化学中,典型的缩合反应如醋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除了得到主产物醋酸乙酯外,还有副产物水。第5页/共79页缩聚反应(CondensationPolymerization)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简单分子(如H2O、HX、醇等)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nn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尼龙66:例如: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合成聚酯树脂(2)缩聚反应?第6页/共79页缩聚反应通常是官能团间的聚合反应反应中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如水、醇、胺等缩聚物中往往留有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如-OCO--NHCO-基团,所以大部分缩聚物都是杂链聚合物缩聚物的结构单元比其单体少若干原子,故分子量不再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缩聚反应的特征第7页/共79页连锁聚合反应(ChainPolymerization)
也称链式聚合反应,反应需要活性中心反应中一旦形成单体活性中心,就能很快传递下去,瞬间形成高分子。平均每个大分子的生成时间很短聚合过程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几步基元反应组成进行连锁聚合反应的单体主要是烯类、二烯类化合物第8页/共79页逐步聚合(StepPolymerization)在低分子转变成聚合物的过程中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反应早期,单体很快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中间产物,以后反应在这些低聚体之间进行聚合体系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中间产物所组成单体通常是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大部分的缩聚反应(反应中有低分子副产物生成)都属于逐步聚合第9页/共79页StepPolymerizationChainPolymerization两种聚合机理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平均每一个分子链增长所需要的时间上第10页/共79页需要注意:缩聚和逐步聚合、加聚和链式聚合常常出现混淆情况,将它们等同起来是不对的应加以区别,这是两种不同范畴的分类方案第11页/共79页§2-2连锁聚合反应连锁聚合反应是通过单体与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来进行。这些活性中心通常并不能由单体直接产生,而需要在聚合体系中加入某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再通过反应活性中心与单体加成生成新的反应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链。能进行连锁聚合的单体主要有烯烃(包括共轭二烯烃)、炔烃、羰基化合物和一些杂环化合物,其中以烯烃最具实际应用意义。第12页/共79页共价键有两种裂解形式:均裂和异裂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均有可能作为连锁聚合的活性中心,因此有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之分。均裂:产生两个自由基;异裂:形成阴离子和阳离子连锁聚合活性中心的产生烯类单体对聚合类型的选择性主要由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所决定第13页/共79页评价一个单体的聚合反应性能,应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其聚合能力大小,然后是它对不同聚合机理如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聚合的选择性。连锁聚合的单体(1)位阻效应决定单体聚合能力
(2)电子效应决定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第14页/共79页空间位阻效应取代基体积、数量、位置等将影响聚合CH2=CHX,取代基X的大小并不影响聚合,例如乙烯基咔唑,虽然取代基体积较大,但也能进行聚合。1、
一取代烯烃类单体
CH2=CXY,一般都能按取代基性质进行相应机理的聚合,并且由于结构的更不对称,极化程度增加。单体聚合能力与取代基给(或吸)电性强弱有关。2、1,1-二取代烯类单体
第15页/共79页
若取代基体积较大时,聚合不能进行。例如,1,1-二苯基乙烯,则只能形成二聚体:1,1-二苯基乙烯聚合反应式说明:第16页/共79页XCH=CHY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加上空间位阻,一般不易聚合。只能二聚体或与其它烯类单体共聚。3、1,2-二取代的烯类单体
一般都不能聚合,只有氟代乙烯是个特例由于氟原子半径较小(仅大于氢)的缘故,不论氟代的数量和位置如何,均易聚合。4、三取代和四取代乙烯如:马来酸酐可与苯乙烯或醋酸乙烯酯共聚,得交替共聚物第17页/共79页电子效应乙烯基单体(CH2=CH-X)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即是否能进行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取决于取代基-X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合称为电子效应)。取代基电子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们对单体双键的电子云密度的改变,以及对形成活性种的稳定能力的影响。第18页/共79页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引起分子内电子云分布不均匀,这种影响沿分子链静电诱导的传递下去;这种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effect),用I表示。补充知识:诱导效应诱导效应随分子链的增长而迅速衰减δδδ+δδ+δ+δ-特点:*沿原子链传递*很快减弱(三个原子)吸电子诱导效应(-I),供电子诱导效应(+I)H第19页/共79页比较标准:以H为标准常见的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NO2>CN>F>Cl>Br>I>CC>OCH3>OH>C6H5>C=C>H常见的给电子基团(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CH3)3C>(CH3)2C>CH3CH2>CH3>H第20页/共79页(a)X为给(推)电子基团因此带给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如X=-R,-OR,-SR,-NR2等。从两方面考虑:增大电子云密度,易与阳离子活性种结合分散正电性,稳定阳离子第21页/共79页(b)X为吸电子基团一方面,吸电子性能能使双基上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另一方面,形成的碳阴离子活性中心由于取代基的共轭效应而稳定,因而易阴离子聚合: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分散负电性,稳定活性中心因此带吸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易进行阴离子聚合,如X=-CN,-COOR,-NO2等。第22页/共79页(c)自由基聚合对单体的选择性低许多带吸电子基团的烃类单体,如丙烯腈,丙烯酸酯类等既可以进行阴离子聚合,也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只是在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太强时,才不能进自由基聚合,如:
偏二腈乙烯
硝基乙烯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异丁烯乙烯基醚第23页/共79页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分子中存在π—π共轭结构,π电子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可随进攻试剂性质的不同而取不同的电子云流向,故能按照三种机理进行聚合。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d)具有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第24页/共79页共轭效应π—π共轭分子内具有单双键间隔排列的结构特征的化合物称为π—π共轭体系。形成共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上,必须有可以实现平行重叠的p轨道,还要有一定数量的供成键用的p电子。如1,3一丁二烯就是一种典型的π—π共轭分子。第25页/共79页1,3一丁二烯分子中p轨道的重叠第26页/共79页共轭体系一般有3个显著特点:当进行反应时,外界试剂的作用不仅能使一个双键极化,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共轭体系,使整个共轭体系电子云变形,产生交替极化现象。键长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稳定性明显增加第27页/共79页苯的共轭结构
由于共轭双键的存在,而使分子中的原子间发生相互影响,以致引起键的平均化现象,称为共轭效应(以符号C表示)。共轭效应第28页/共79页依据单烯CH2=CHX中取代基X电负性次序和聚合倾向的关系排列如下:归纳:取代基X:NO2CNCOOCH3CH=CH2C6H5CH3OR
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第29页/共79页根据活性中心不同,连锁聚合分为:自由基聚合:活性中心为自由基阳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阳离子阴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阴离子配位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配位离子第30页/共79页定义:在光、热、辐射或引发剂的作用下,单体分子被活化,变为活性自由基,并以自由基型聚合机理进行的聚合反应,称为自由基型链式聚合反应。2.2.1自由基聚合反应radicalpolymerization第31页/共79页聚乙烯PE
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丙烯腈PAN有机玻璃PMMA聚醋酸乙烯PVAc聚四氟乙烯PTFE自由基反应聚合自由基聚合应用广泛第32页/共79页一、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反应(1)定义具有未配对电子(孤电子)的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单(自由)基: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双(自由)基: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第33页/共79页各种自由基
原子自由基分子自由基
离子自由基
电中性的化合物残基
Cl•Br•H•第34页/共79页(2)自由基的稳定性①三苯甲烷②苄基③对苯二酚④烯丙基
⑤烷基酯基⑥烷基睛基⑦烷基酮基自由基稳定性顺序由大到小:⑧三烷基⑨二烷基⑩烷基苯基甲基氢原子带共轭取代基,稳定带吸电子取代基,比较稳定带推电子取代基,活泼自由基活泼自由基可引发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稳定自由基为自由基聚合阻聚剂第35页/共79页能提供能量使化学键产生均裂的方法:热解、氧化-还原反应、光解、电解、高能粒子轰击(3)自由基的产生方式产生:由共价键发生均裂反应产生RR2R(自由基)
第36页/共79页引发方法引发剂引发热引发光引发高能辐射引发工业上应用最广泛引发剂(Initiator)
:分子结构上具有弱键、易分解产生自由基、而后引发单体聚合自由基的产生——引发反应第37页/共79页引发剂(Initiator)在聚合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残基成为大分子末端、不能再还原成原来的物质催化剂(Catalyst)仅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度、不参与反应、反应结束后仍以原状态存在于体系中的物质第38页/共79页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加热情况下或通过化学反应容易分解生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一类化合物。引发剂引发引发剂种类热分解型引发剂按分解方式氧化还原型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水溶性油溶性第39页/共79页一般要求:分子结构上有弱键,容易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键的断裂能100~170kJ/mol,分解温度50~150℃(1)热分解型引发剂(a)偶氮类引发剂R–N=N–R弱键弱键第40页/共79页偶氮类引发剂代表品种:偶氮二异丁腈(azodiisobutyronitrile,
AIBN)保存温度:45~65℃,解离能105kJ/mol第41页/共79页特点:①分解只形成一种自由基;②稳定性好,贮存、运输、使用均比较安全;③产品易提纯,价格便宜;④但分解速度低,属低活性引发剂,使聚合时间延长,
且有毒性。注意:新品种偶氮二异庚腈(ABVN)有逐渐取代的趋势第42页/共79页(b)过氧化物引发剂弱键R–O–O–R2·O–R加热最简单的过氧化物:过氧化氢。活化能较高,220kJ/mol,一般不单独用作引发剂。
过氧化氢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有机基团取代,称为“氢过氧化物”,两个氢原子被取代,称为“有机过氧化物”。均可用作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第43页/共79页有机过氧化类引发剂的典型代表:
过氧化二苯甲酰(dibenzoylperoxide,BPO)
BPO分子结构的电荷分布BPO中O—O键部分的电子云密度大而相互排斥,易断裂,常在45~65℃分解,分解活化能124kJ/mol。第44页/共79页
BPO的分解分两步,第一步分解成苯甲酰自由基,第二步分解成苯基自由基,并放出CO2。第45页/共79页无机过氧化类引发剂代表品种为过硫酸盐:过硫酸钾(K2S2O8)和过硫酸铵[(NH4)2S2O8]分解温度:60~80℃,键断裂能:109~140kJ/mol水溶性引发剂:主要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的性质相近,可互换使用第46页/共79页(2)氧化还原分解型引发剂过氧化物+还原剂将具有氧化性的化合物(通常是过氧化物)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配合,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初级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该类引发体系称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特点:活化能较低(约40~60kJ/mol),可在较低温度(0~50℃)下引发聚合,具有较快的聚合速率。多用于乳液聚合。第47页/共79页(a)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HO-OH+Fe2+→OH-+HO-+Fe3+S2O82-+Fe2+→SO42-+SO4.-+Fe3+RO-OH+Fe2+→OH-+RO-+Fe3+氧化剂:过氧化氢、过硫酸盐、氢过氧化物等还原剂:无机还原剂(Fe2+、Cu+、NaHSO3、NaS2O3等)
有机还原剂(醇、胺、草酸等)..第48页/共79页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等还原剂:叔胺、环烷酸盐、有机金属化合物,如AlR3、BR3
最常用的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BPO)—N,N二甲基苯胺(DMBA)
(b)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第49页/共79页在一定温度下,引发剂分解50%所需的时间定义为引发剂分解半衰期
t1/2半衰期t1/2越小,引发剂活性越高t1/2与温度有关,同一引发剂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t1/2引发剂的活性半衰期t1/2>6小时1~6小时
<1小时活性类别低活性中活性高活性常用引发剂在60℃时的半衰期来表征其活性的高低:第50页/共79页引发效率引发剂分解生成初级自由基,并不一定能全部用于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把初级自由基用于形成单体自由基的百分率称作引发效率,以f
表示。
用于引发单体聚合的引发剂量引发效率=-------------------------×100%
引发剂分解总量f<1,一般为0.5~0.8主要原因有笼蔽效应和诱导分解两种
第51页/共79页
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在开始的瞬间被溶剂分子所包围,像处于笼中一样,不能与单体分子接触,无法发生链引发反应。处于笼蔽效应中的初级自由基易发生偶合等副反应,以AIBN为例:
笼蔽效应(CageEffect)第52页/共79页诱导分解诱导分解的实质是自由基(包括初级自由基、单体自由基、链自由基)向引发剂分子的转移反应。例如,BPO:C6H5COOOCOC6H5C6H5COOR+R+C6H5COO原来的自由基终止生成稳定的分子,徒然消耗了一个引发剂分子,从而使引发效率降低。过氧化物引发剂容易发生诱导分解,而偶氮类引发剂不易诱导分解。第53页/共79页引发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其次按照聚合温度选择分解速率或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使自由基生成速率适中引发剂半衰期过长,则分解速率过低,使聚合反应速率太慢而且聚合物中残留引发剂过多;半衰期太短,引发过快,聚合反应难以控制,甚至暴聚,或引发剂过早分解结束,在低转化率下即使聚合反应停止首先根据聚合反应实施方法选择引发剂类型
本体、悬浮、溶液聚合油溶性引发剂乳液聚合、水溶液聚合
水溶性引发剂一般选择在聚合温度下半衰期为10h左右的引发剂。第54页/共79页二、自由基聚合机理三个基元反应链引发(chaininitiation)链终止(chaintermination)链增长(chainpropagation)自由基聚合组成聚合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另一个基元反应—链转移反应(chaintransferreaction);链转移反应对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构和聚合速率产生影响。第55页/共79页(1)链引发反应
吸热
引发剂
初级自由基(i)
单体自由基放热
单体分子(ii)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第56页/共79页(2)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反应特征:放热反应,活化能低,约20-34kJ/mol,反应速率大。(1)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反应特征:吸热反应,活化能高,约105-150kJ/mol,反应速率小,控制总的链引发反应速率。链引发反应的过程第57页/共79页链引发举例过氧化二苯甲酰苯甲酰自由基苯自由基CCHXHH
乙烯CCHX
HH
Ph引发剂自由基引发乙烯类单体聚合双键打开第58页/共79页链引发反应产生的单体自由基具有继续打开其它单体π键的能力,形成新的链自由基,如此反复的过程即为链增长反应。(2)链增长反应
第59页/共79页如单体CH2=CHX聚合时,所得单体单元结构如下:首尾头-尾连接head-to-tail头-头连接head-to-head尾-尾连接tail-to-tail单体单元连接方式可有如下三种:具有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可能存在头-尾、头-头(或尾-尾)连接。有取代基的碳原子为头,无取代基的碳原子为尾。单体单元连接方式第60页/共79页(2)链增长反应
链增长是链式聚合中最重要的阶段。链增长仅在单体和增长链之间进行。链增长的反应速率极高,在0.01~几秒钟内聚合度就可达几千至几万,难以控制。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不断增加,但是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瞬时达到某固定值第61页/共79页(3)链终止反应偶合终止
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可以分为偶合终止和岐化终止偶合终止:两个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生成饱和高分子的反应。产物两端都为引发剂碎片,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第62页/共79页岐化终止:一个链自由基夺取另一个自由基上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而相互终止的反应。此时生成的高分子只有一端为引发剂碎片,另一端为饱和或不饱和结构,两者各半,聚合度与链自由基中的单元数相同歧化终止
第63页/共79页歧化终止偶合终止(3)链终止反应第64页/共79页链式聚合的反应历程IR*引发剂或离解分解引发活性种(中心)R*
+H2CCHXRCH2CH*X链增长活性中心RCH2CH*X+H2CCHXCH2CH*X增长链以乙烯基单体聚合为例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聚合物链耦合终止CH2CH*X增长链+CH2CH*X增长链CH2CHXCH2CHX第65页/共79页链转移反应--链自由基从单体、引发剂、溶剂等低分子或大分子等其他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氢或氯),终止成为稳定的大分子,而使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的链增长反应。向单体转移
向溶剂(或分子量调节剂)转移
向引发剂转移
向大分子转移
(4)链转移反应第66页/共79页i.向单体转移ii.向引发剂转移第67页/共79页iii.向大分子转移iv.向溶剂转移链转移反应不是自由基聚合必须经过的基元反应,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68页/共79页有些物质能与初级自由基及增长链自由基反应,生成非自由基或活性过低而不能增长的自由基(属于链转移反应),使聚合反应受到抑制。(5)阻聚与缓聚阻聚剂:能终止所有自由基并使聚合反应完全
停止,直到这些物质完全耗尽为止。缓聚剂:只能终止一部分自由基而使聚合速率
降低。根据抑制程度不同:第69页/共79页当体系中存在阻聚剂时,在聚合反应开始以后(引发剂开始分解),并不能马上引发单体聚合,必须在体系中的阻聚剂全部消耗完后,聚合反应才会正常进行。即从引发剂开始分解到单体开始转化存在一个时间间隔,称诱导期(inductionperiod,ti).有些化合物兼有阻聚作用与缓聚作用,即在一定的反应阶段充当阻聚剂,产生诱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隧道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锻压机械制造行业运行现状及未来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镁产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天花产业运营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醋酸仲丁酯市场十三五规划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裙带菜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蔬菜饮料市场运行动态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花园式住宅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职业装市场十三五规划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砖瓦行业竞争态势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安全环保法律法规
- 2025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专题培训
- 晋中项目投决会报告
- 202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公共关系文书(《公共关系学》课件)
- 2023届高考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
-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练习习题(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