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科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摘自朱光潜《谈美·谈美书简》,有删改)材料二: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时间的年轮引起人如何的联想,等等,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或者说是“不爱不嗔”,爱有差等,嗔有弃取,都没有摆脱控物的方式。(选自朱良志《真水无香·生命的态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同一棵古松,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分别采用的是实用、科学和审美的态度,三种态度其实都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B.实用的态度往往和生活经验有关;科学的态度更看重对事物的抽象思考,但很少融入科学家的情感和意志。C.审美态度对对象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不关注对象的实用性。D.“真、善、美”分别是科学、实用、审美三种态度的最高目的,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对一棵松树的实用、科学、审美态度,但二者论述的目的不同。B.“生命的态度”截然不同于实用、科学、审美态度,也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C.在“生命态度”观照下,古松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和“我”构成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D.在实用、科学、审美的态度中,人对对象都是有一定态度,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B.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D.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4.《人民日报》撰文,提倡“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审美教育。5.王维的一些小诗,如《竹里馆》《鸟鸣涧》极其简单却千古传诵。请用材料二的观点分析它们广为流传的原因。【答案】1.C

2.B

3.D

4.①专注事物美的形象,注重事物的审美价值,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受到教育;②培养审美直觉,提高审美情趣;③避免实用主义过于功利的短视,纠正科学过于抽象的思考。

5.①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诗人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诗人生命相关的宇宙。诗人的“发现”使景物和诗人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②诗人与景物是平等的,还其对象的本然意义,物我一体产生隽永的意味;③诗人没有对景物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反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内容的能力。C.“审美态度对对象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可知,“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是对古松的审美,而不是审美的普遍规律。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也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可知,作者并没有对这三种态度进行否定,而是认为这三种态度之外还有第四种态度。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阐述的是第四种态度“生命的态度”,即忽略审美主体和客体,是一种平等统一的关系,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A.诗句意思体现的是把植物作为衣物的实用态度。B.语句体现的是对自然现象的科学思考,体现的是科学的态度。C.“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的是审美的态度。D.反映出人与对象的平等统一。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可知,重视审美教育,可以让我们专注事物美的形象,注重事物的审美价值,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受到教育。根据原文“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可知,重视审美教育,可以让我们培养审美直觉,提高审美情趣。根据原文“‘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等可知,实用态度或科学态度存在过于功利或抽象的问题,而“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因此可知,重视审美教育,可以让我们避免实用主义过于功利的短视,纠正科学过于抽象的思考。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在王维的作品里,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的“明月”和“山鸟”,都不仅仅是诗人的客观审美对象,而是具有思想意志,能与“我”产生互动(如“明月来相照”)的生命主体。再结合原文“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因此,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诗人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诗人生命相关的宇宙。诗人的“发现”使景物和诗人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王维诗中的竹林中的“明月”,春涧中的“山鸟”都不仅仅是“我”眼中的对象,而是具有主观的情感活动,具备生命本然意义。而整个月下竹林、月下春涧即使没有“我”的存在,也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而结合原文“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可知,在王维的诗里,诗人与景物是平等的,还其对象的本然意义,物我一体产生隽永的意味。在王维的这两首诗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明月照“我”、山鸟鸣叫的客观现实,而没有明确表现出对景物的情感态度,因此可以说“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或者说是‘不爱不嗔’,爱有差等,嗔有弃取,都没有摆脱控物的方式”。因此,诗人没有对景物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反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它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呜,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它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它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直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的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它的咖啡碗里(它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它,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作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在信里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它没有太痛苦。我把它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朋友”积极乐观,虽然白发苍苍,但会在十一月的早晨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B.“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运用比喻的手法,既体现我们内心的欢乐,也烘托了厨房的忙碌。C.水果蛋糕送出去后,我们在厨房里庆祝,是因为陌生人寄来了感谢信,和我们成为了真正的朋友。D.“而我再也没回去过”一句体现对“我的朋友”深沉的爱与依恋,为自己没再去看望朋友而愧疚。7.关于文中对小狗奎尼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奎尼经受的磨难,也从侧面暗示了“我们”生活的艰难。B.奎尼讨要核桃肉吃,映衬出“我的朋友”心地温柔善良。C.后来只剩奎尼和“我的朋友”作伴,可见人物生活孤独。D.奎尼死亡埋葬,“我的朋友”说“谢天谢地”,心境平和。8.小说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9.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称赞这篇小说“虽为小世界,却多见纯真”,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

7.D

8.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③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9.关于“小世界”:作者选取平凡人物身上的细小事件进行描写,情节简单,没有大起大落,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生活。关于“纯真”:①人物形象纯真:“我的朋友”年过六旬,却“仍是个孩子”,单纯、害羞,物质贫困但热爱生活,如孩童般纯真快乐。②人物关系纯真:人和人平等对待,如核桃“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赠送蛋糕无论是总统还是磨刀人,一视同仁,而对方同样寄信答谢,没有世故功利之心。③主题体现纯真:展现贫寒生活中相互慰藉的温情,赞扬人物坚韧乐观品格,歌颂善良美好人性。④叙述角度(腔调)纯真: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观察人物,用孩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呈现童年纯真、温暖、感人的一面。⑤语言纯真:克制中又有细腻深情,真挚不做作。【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是因为陌生人寄来了感谢信,和我们成为了真正的朋友”错误。原文“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可以看出这是“我”的个人猜测,而不是既定事实。我们在厨房庆祝、既为迎接圣诞节,也是因为赠送蛋糕的善举给自己带来了幸福和愉悦,这种热烈情绪需要借仪式表达,体现出贫寒生活中的温情与精神的满足。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D.“心境平和”错误。小狗奎尼离世,朋友说“谢天谢地”是因为小狗死前没有太痛苦,也可能是为了安慰“我”,并非“心境平和”;埋葬小狗的细节写得不动声色,实际可以看出朋友内心的悲伤,也映衬了她的孤单凄凉。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结尾“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呼应开头的“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结合“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可知,在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的早晨,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我的朋友离世,使“我”很伤心,通过朋友的语言“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来克制自己,蕴含着强烈的情感。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关于“小世界”:文章叙述了“我”的朋友做蛋糕并赠送蛋糕的事情,作者选取平凡人物身上的细小事件进行描写,情节简单,没有大起大落,赠送蛋糕的善举给自己带来了幸福和愉悦,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生活,体现出贫寒生活中的温情与精神的满足。关于“纯真”:人物形象纯真:结合“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可知,“我的朋友”年过六旬,却“仍是个孩子”,单纯、害羞,虽然没有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物质贫困但热爱生活,如孩童般纯真快乐。人物关系纯真:结合“奎尼求我们给它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它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可知,朋友可以可以给小狗点核桃,但是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体现人和人平等对待;结合“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的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可知,赠送蛋糕无论是总统还是磨刀人,一视同仁,而对方同样寄信答谢,没有世故功利之心。主题体现纯真:结合“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可知,没钱还要坚持做蛋糕来送给朋友,展现贫寒生活中相互慰藉的温情,赞扬人物坚韧乐观品格,歌颂善良美好人性。叙述角度(腔调)纯真:结合“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可知,我七岁,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观察人物,用孩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呈现童年纯真、温暖、感人的一面。语言纯真:结合“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可知,朋友离世,“我”很伤心,克制自己悲伤的情感来表达朋友的去世,真挚不做作。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冒顿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冒顿死,子稽粥立,帝复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阙氏。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上从其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B.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C.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主,汉代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王主”,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郡王”。B.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C.邑里,泛指乡里。“邑”指城邑,城镇;“里”是古代的基层行政区划单位。D.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与“悦亲戚之情话”中的“亲戚”同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冒顿单于藏匿强壮的士兵及肥壮的牛马,故意显示己方虚弱不堪,引诱汉军攻打。刘敬识破了这一诡计。B.汉高祖不听刘敬劝告,被围困在白登。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汉高祖趁雾逃跑。C.刘敬提出和亲、赠送财物、派辩士以礼规劝匈奴的长远策略,这样就可以不用通过战争而使匈奴臣服。D.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屡次袭扰,成为北方边患。汉景帝时,晁错提出一系列边疆防御策略,被皇帝采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2)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14.为巩固边防,防备匈奴袭扰,晁错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答案】10.D

11.D

12.B

13.(1)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2)陛下如果能把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她,立她为阏氏。

14.①选择百姓在边塞定居。②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③给边塞之民以实惠。【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放牧狩猎,侦察汉军在边塞戍卒的状况,汉军人少时就入侵。这样持续连年,中原贫困而百姓无法安宁。多亏陛下担忧边境的安全,派遣将领征发士兵治理边境,这是对边境百姓的最大恩惠。“于塞下”作“转牧行猎”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陛下幸忧边境”,此处“幸”是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作“忧”的状语,不能和“忧”断开,排除B。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错误,亲戚,古代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在内。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错误,原文为“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可知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的直接原因是他怀疑王黄与汉朝有密谋。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矜”,夸耀;“见”,显示;“徒”,只;“羸瘠”,瘦弱的牲畜。(2)“诚”,如果;“妻”,做妻子;“奉遗”,赠送财物;“慕”,爱慕,敬仰。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可概括出,选择百姓在边塞定居。结合“要害之处,调立城邑”可概括出,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结合“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可概括出,给边塞之民以实惠。参考译文:汉高祖住在晋阳城,听说冒顿单于住在代谷,准备去攻打他。他派人去侦察匈奴,冒顿单于将匈奴强壮的士兵、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汉军使者只看到老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往匈奴的使者有十来批,都说匈奴可以攻打。高祖又派刘敬前往出使匈奴,还没等他回来,汉军就发动全部三十二万的兵力向北追击匈奴。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我认为匈奴不可攻打。”这时汉军已经出发,高祖非常恼火,用刑具将刘敬押到广武城。正月,高祖先到了平城,但部队还没全部到达,冒顿出动四十万精练的骑兵,把高帝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之久。高帝用陈平的秘计,派使者暗中用重金厚礼贿赂阏氏。阏氏对冒顿说:“两国的国君不应该相互围困。现在即使得到汉朝的土地,而单于您最终也不能居住在那里。况且汉朝的国君也有神灵保佑,希望单于您考虑吧。”冒顿与王黄约好会合的时间,而王黄的部队却没有来,冒顿怀疑他们与汉朝有密谋,便打开包围的一个角。正遇天有大雾,汉派使者来来往往,匈奴没有察觉。陈平请求高祖命令士兵用强弩再加两支箭面向敌军,从解围的一角直接冲出去。高祖出了包围圈。高祖到广武后赦免刘敬。匈奴屡次侵扰汉朝北部边境,高祖非常担忧。刘敬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士兵因战争已很疲劳,因此不能用武力征服冒顿。冒顿杀父自己代立单于,凭借武力建立权威,是不能用仁义说服他的。只可用计策做长远打算。”高祖说:“怎么做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她,立她为阏氏。陛下按时节将汉朝多余而匈奴缺少的东西,经常慰问赠送他们,再顺便派能说善辩的人士用礼节奉劝他们。这样可以不用战争便使匈奴逐渐臣服。”皇帝说:“好。”冒顿去世后,他的儿子稽粥即位,皇帝派诸侯王的女儿做单于的阏氏。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上书说:“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放牧狩猎,侦察汉军在边塞戍卒的状况,汉军人少时就入侵。这样持续连年,中原贫困而百姓无法安宁。多亏陛下担忧边境的安全,派遣将领征发士兵治理边境,这是对边境百姓的最大恩惠。然而现在远方的戍卒守卫边塞,一年一轮换,不了解匈奴的作战能力。不如选一些人长期居住在那里成家立业,从事耕作,并且防备匈奴的入侵,利用地形建成高城深挖沟堑。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每个城规模不小于千户人家。边塞的百姓,如果不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就不可能使他们长久居住在危险困苦的边地。匈奴入侵时,有人能阻止他们入侵,(敢于从匈奴手中夺回所抢掠的财物),就将其中的一半给他,官府出钱赎回所掠夺的人口。像这样(边塞的百姓受到这种待遇)乡里之间就会相互救助,攻击匈奴时不避死亡。这样做不是对皇上感恩戴德,而是想保全亲戚保护财产。这样做,利益将传到后世,陛下将得到圣明的美名。”皇上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分题得渔村晚照徐照①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头晒。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②倒地上眠。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注]①徐照,南宋诗人,布衣终身,穷困潦倒。②醉,渔夫卖鱼得钱少,借酒消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关注渔夫的日常生活,描述了一幅真实自然的渔家的生活场景。B.本诗采用工笔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渔夫打鱼、卖鱼、买醉而归的情景。C.诗歌的语言质朴,内容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的情感。D.诗歌结尾以景结情,描写白鸥悄然地离去,飞向芦花丛中,耐人寻味。16.有评论说这首诗反映了渔家生活的艰辛和贫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

16.①首联写渔夫打鱼匆匆归来,把小舟横系在柴门外,就去渔市叫卖,很晚才回来,反映了渔家生活的艰辛。②颈联写渔夫卖鱼得到的钱少,不能养家糊口,心情极度懊丧,借酒消愁,寻求片刻解脱,反映了渔家生活的艰辛和贫苦。③尾联写渔夫家里已经断粮,等米下锅,而小儿嗷嗷待哺,更反映了渔家生活的贫苦。【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工笔手法”和“生动地叙写”错误,结合“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头晒”“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可知,应是“白描手法”和“平实地叙写”。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反映渔家生活的艰辛和贫苦的。(1)全用写实,为我们描述了一幕让人泪酸的渔家生活场景:渔夫打鱼归来,把小舟横系,担渔去溪边的渔市叫卖,柴门外,渔娘手忙脚乱地晾晒着蓑衣,脚边鸡飞狗跳,膝下小儿嘤咛,渔娘回头拍拍小儿的脑袋:“乖仔莫哭,阿爹一会买米回来就有香喷喷的米饭吃了……”渔夫卖鱼所得买酒后剩一点余钱,一路喝得醉了回家倒地酣眠。小儿子煮饭声声询问米在哪里,白鹤飞向烟雾弥漫的芦花那边。多么让人泪酸的一幕啊。(2)全诗不用一典,明白如话,却又含义未尽:渔人迎风斗浪一叶漂流的艰辛没有着墨,渔人日常生活的艰窘也没有交待,但却又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他的小船一定又破又小,说不定还是租来的吧,所以只能顶蓑戴笠浅江浮钓;所得本少,说不定还要层层盘剥;丽日清明还好,遇到恶风狂雨只能空载而归,因此柴扉之内无余米……日日经风斗浪,却不能哺儿饱家,买得一醉,暂求片刻解脱……一幕日常生活之景,寓含了多少渔人的酸辛之泪。(3)总结:渔夫打鱼卖鱼早出晚归,辛苦奔波;但卖鱼所得,不能养家糊口,只能借酒消愁;现实是,渔夫家里已经断粮,等米下锅。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屈原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减损。(3)屈原《离骚》中,想到草木飘零凋谢,恐怕有才德、有作为的人逐渐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嫉、谣、诼、淫、糅、昭、暮。六、选择类18.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我贿迁(财物,这里指嫁妆) B.及尔偕老(和)C.匪我愆期(不是) D.女也不爽(好)【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爽,差错。句意:我(作为妻子)没有什么过错。故选D。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句意: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B.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句意:请郎君不要生气,以秋天为期(我等你)。C.古今同义,德行。句意:男子行为反复无常,没有准则,三心二意,德行不专。D.古义:快乐。今义:宴会;请人吃酒饭。句意: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故选C。2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通假现象的理解能力。A.“无”同“毋”,不要。B.“说”同“脱”,摆脱、脱身。D.“错”同“措”,举措。故选C。21.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 B.步余马于兰皋兮C.不吾知其亦已兮 D.高余冠之岌岌兮【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被动句,语意被动。句意: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B.状语后置,调整后的语序为“于兰皋步余马兮”。句意: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C.宾语前置,调整后的语序为“不知吾其亦已兮”。句意:不了解我也就罢了。D.定语后置,调整后的语序为“高余岌岌冠兮”。句意:加高我高高的帽子。ACD项均为倒装句。故选A。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人物的命名①。它固然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但更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二者相辅和成,相得益彰。《红楼梦》人物命名②,这是《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如,宝玉之名现于岑参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林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黛含春怨,闲倚栏杆遍。自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宝钗之名取于李义山的“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贾府四位小姐之名也都取自诗词:“展礼肆乐,协此元春”“迎春且薄妆”“一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贵惜春残”。史湘云之名取自张籍的“湘云初起江沉沉”。李纨之名也是诗词中化出的,李白《拟古诗》中有“闺人理纨素”句,“理纨”恰谐李纨。这些主要人物的命名,多隐寓人物的命运结局。如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身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宝钗之名与她婚后“独梦”,最终“金钗雪里埋”相关;③,为她们红颜薄命的预兆;湘云之名正是“水涸湘江,云散高唐”的暗示;李纨之名是她年轻寡居的写照。若将《红楼梦》取名的种种巧思细加梳理,简直可以写出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人命名艺术大观”。22.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陈辰一会唱歌儿,一会跳舞,哄了半天,孩子这才不哭了。B.老李说话这快,跟开机关枪似的,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有听的份儿。C.毕业二十年后再相聚,我们俩说这说那,聊了整整一个晚上。D.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2.D

23.①体现着中国人的命名艺术

②与古代诗词密切关联

③四春姐妹之名合为“原应叹息”【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把握能力。文中“这些”的“这”,是指示代词,指代较近的事物,修饰限制后文的“主要人物”。A.“这”是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B.“这”,口语,这样,这么。C.“这”,是指示代词,泛指谈话的内容。D.“这种”的“这”,是指示代词,指代较近的事物,修饰限制后文的“长幼分划”。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本处是说《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原则,既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也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所以说《红楼梦》人物的命名体现着中国人的命名艺术。第二处,本处是说《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特色,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所以《红楼梦》人物命名与古代诗词密切关联。第三处,本处是说主要人物的命名多隐寓人物的命运结局,而是她们红颜薄命的预兆的是四春姐妹的命名,而四春姐妹之名合为“原应叹息”,所以可填“四春姐妹之名合为‘原应叹息’”。八、材料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在写到如何绘画大观园时,薛宝钗的言谈展现了高超的绘画造诣,认为“如今画这园子”,即使就起稿构思而言,也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