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仪器分析简介
1、化学分析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
()性质和()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要比化学分析法高的多。
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3、待测组分能被仪器检出的最低量为仪器的灵敏度。
4、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就一定有很低的检出限。
5、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和()。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一节电磁辐射
1.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A1.24x1(/〜i.24xl06eV
B143x1()2〜71eV
C6.2〜3.1eV
D3.1〜1.65eV
第二节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2.分子内部运动可分为()、()和()三种形
式。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分子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定的能级而且是量子化的。
所以分子具有()能级、()能级和()能级。
3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分子的振动
B分子的转动
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D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4.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C.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概述
1.紫外吸收光谱谱图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A.400〜780nm;B.200〜780nm;
C.200~400nm;D.10~1000nm;
3.紫外-可见光区分为如下三个区域:(a)远紫外光区波长范围()
nm;(b)近紫外光区波长范围()nm;(c)可见光区波长范围
()nm;
4.因为透射光(或反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
为互补光。
5.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维生素及
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红色光波。
6.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
>紫外光〉x射线。
第二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7.下列含有杂原子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均有n-o*电子跃迁。则出现此吸收带的
波长较长的化合物是().
A.CH3OH;B.CH3C1;C.CH3NH2;D.CH3I
8.在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中,电子跃迁发生在原子的()轨道或
()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之间。
9.有机化合物中的由()跃迁和()跃迁产生的吸收
带最有用,它们产生的吸收峰大多落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
10.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
团。
11.区别n-兀*和兀一无*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o
A.最大波长;B.形状;C.摩尔吸收系数;D.面积
12.分子共辄体系越长,兀-兀*跃迁的基态激发态间的能量差越(),跃
迁时需要的能量越(),吸收峰将出现在更长的波长处。
13.在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光区产生两个吸收带。
A.丙烯;B.丙烯醛;C.1,3-丁二烯;D.丁烯;
14.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
A.n-G*跃迁;B.共轨非封闭体系的n-兀*跃迁;
C.6-6*跃迁;D共辗非封闭体系的兀-兀*跃迁;
15.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R带是指()
A.n—c*跃迁;B.共朝非封闭体系的兀-兀*跃迁;
C.O—G*跃迁;D.n—兀*跃迁;
16用紫外吸收光谱区别共加烯姓和a,0-不饱和醛及酮可根据下述吸收带的
()出现与否来判断。
A.K带;B.R带C.Ei带;D.E2带
11
17.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MK>x=320nm(Kmax=30L-molcm)
的一个吸收带是()
A.K带;B.R带C.B带;D.E2带
18.苯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兀-兀*跃迁引起的。在180nm
(Kmax=60000L-modem")处的吸收带称为();在204nm
11
(Kmax=8000L-mol-cm-)处的吸收带称为();在255nm
1
(Kmax=200L-mor'-cm-)处的吸收带称为();
1
19.在苯酚的紫外光谱中,Max=211nm(Kmax=6200L-mor'-cm-)的一个吸收带是
()
A.K带;B.R带C.B带;D.E2带
20.苯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三个谱带,分别为*ax=240nm
111
(Kmax=13000L-mor',cm_),Xmax=278nm(Kmax=l100L-mol-cm),Xmax=319nm
111
(Kmax=50L-mol'-cm')试问入max=278nm(Kmax=1100L-mor'-cm)谱带是()。
A.K带;B.R带C.B带;D.E2带
21.苯乙烯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两个谱带,分别为1max=248nm
(Kmax=15000L・mo「・cm"),Xmax=282nm(Kmax=740L,mo「・cm"),试问Xmax=248nm
(Kmax=15000L-mor'-cm'')谱带是()。
A.K带;B.R带C.B带;D.E2带
22.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o
A.波长变长;B.波长变短;C.波长不变;D.谱带蓝移
23.下列基团不属于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助色团的是()o
A.—OH;B.—NH2C.C=OD.—Cl
24.某芳香化合物产生两不N外吸收谱带分别为Xmax=211nm
11=
(Kmax=6200L-mol_cm-)^0Xmax270nm(Kmax=1450L-如果在碱性
条件下测定两个谱带分别红移到Lax=236nm(Kmax=9400L-moV'-cm')和
1
Xmax=287nm(Kmax=2600L-moF'-cm-)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
A.芳酮;B.酚类C.芳胺;D.卤代芳煌
25.某芳香化合物产生两个紫外吸收谱带分别为Xmax=230nrn
1-1
(Kmax=8600L,mol--cm)和入max=280nm(Kmax=1450L-mol如果在碱性
1
条件下测定两个谱带分别红移到%nax=203nm(Kmax=7500L-mol'cm_)和
-11
Xmax=254nm(Kmax=160L-mol-cm-)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
A.芳酮;B.酚类C.芳胺;D.卤代芳煌
26.极性溶剂一般使兀-兀*吸收带发生红移,使n一兀*吸收带发生蓝移。
27.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心ax=305nm,在乙醇中测得入max=307nm,该吸收
是有()跃迁所引起的。
A.n—>7i*;B.n—C.兀-兀*;D.o—
28.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储ax=327nm,在水中测得Xmax=305nm(Kmax=30
L-mol1cm1),该吸收是有()跃迁所引起的。
A.nm*;B.n—>o*C.兀兀*;D.。一o*
29.丙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于吸收波长最大的那个吸收峰,在下列四
种溶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是()o
A.环己烷;B.氯仿;C.甲醇;D.水
30.下列化合物不适合作为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是()。
A.环己烷;B.甲醇C.乙廉;D.甲苯
2、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3、郎伯-比尔定律
31.光吸收定律的物理意义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
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32.吸光度用符号()表示,透光率用符号()表示,吸光
度与透光率的数学关系式是()o
33.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溶液浓度成反比
关系()
34.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浓度及()
厚度时的吸光度。在给定条件下(单色波长、溶剂、温度等),摩尔吸收系数是
物质的特性常数。
35.摩尔吸收系数(K)的单位是()。
A.mol-L'lcm'1;B.mol-g'-cm'1;
C.L-mor'-cm'1;D.g-mol''em1;
3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收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37.有关摩尔吸收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o
A.摩尔吸收系数是化合物吸光能力的体现,与测量波长无关。
B.摩尔吸收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化合物本身的性质和浓度。
C.摩尔吸收系数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D.摩尔吸收系数越小,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4、偏离线性的原因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38.按照比尔定律,浓度C和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实际上容易发生线性偏离,导致偏离的原因有()和()两
大因素。
39.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尔定律的结
论,被测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40.在吸光光度分析法中,需要选择适宜的读数范围,这是由于()o
A.吸光度A=0.80〜0.15时,误差最小。
B.吸光度A=15%〜70断寸,误差最小。
C.吸光度读数越小,误差最小。
D.吸光度读数越大,误差最小。
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41.分光光度法种类很多,但分光光度计都是由下列主要部件组成的:1.
()2.()3.()4.()
5.()
第四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42.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法。
43.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在紫外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ax=224nm
(Kmax=9750),入max=314nm(Kmax=38);以下可能的结构是()。
A.CH3COCH=CHCOCH3;B.CH2=CHCH2COCH3;
C.CH3CH=CHCH2CHO;D.CH2=CHCH2CH2CHO;
44.某戮基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只产生一个Xinax=204nm(Kmax=60
L-mol1-cm-')的弱谱带。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
A.酮类;B.a,P-不饱和醛及酮C.酯类;D.a,不饱和酯
45.某鼠基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只产生一个七1ax=275nm(Kmax=22
L-mol1cm1)的弱谱带。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
A.酮类;B.a,0-不饱和酮C.酯类;D.a,不饱和酯
46.某化合物在220-400nm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
物中的()累。
A.芳香族化合物;B.含共施双键化合物;C.醛类;D.醇类
11
47.化合物(CH3)3N能发生n—◎*跃迁,入max为227nm(Kmax=900L-molcm-)
试问:若在酸中测量时,该吸收峰会怎么变化?为什么?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概述
1.表示红外分光光度法通常用()o
A.HPLC;B.GC;C.IR;D.TLC
2.红外光谱是()。
A.吸收光谱;B.发射光谱;C.电子光谱;D.线光谱
3.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乂称为振转
光谱。()
4.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
A.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
B.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C.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5.红外光区位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可将其细分为()、
()、()o
6.红外光谱给出分子结构的信息为()。
A.相对分子量;B.骨架结构;C.官能团;D.连接方式
7.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8.应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优于紫外光谱法的一点的是()o
A.灵敏度高;B.可测定的物质范围广;
C.可以测定低含量组分;D.测定误差小
9.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A.质荷比;B.波数;C.耦合常数;D.保留值
第二节红外吸收基本理论
1分子的振动
10、下列化学键的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吸收峰波数最大的是()
A.C=OB.C-H;C.C=C:D.O-H
11.一般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振动和()振动。
12、CO2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自由度为()。
A.3,2,4;B.2,3,4;C.3,4,2;D.4,2,3
2、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
13.在分子振动过程中,化学键或基团的()不发生变化,就不吸收红
外光。
14.对称结构分子,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15.氏0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吸收峰数目为()。
A.3;B.4;C.5;D.2
16.在下列分子中,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
A.CO;B.H2O;C.SO2;D.H2
17.红外光谱的强度与()成正比。
18.比较C=C和C=O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强度更大的是().
3、基团振动与红外光区域
19.红外光谱图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
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
20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4000〜1350cm"频率范围的吸
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
A.指纹区,B.基团频率区,C.基频区,D.合频区。
21.在红外光谱中,、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的波数(cm-1)范围是
)o
A.1900~1650;B.2400〜2100C.1600〜1500;D.1000~650
22.确定烯姓类型的两个谱带是()o
A.1680—1630cm」和1300—1000cm-1
B.1680—1630cm-1和1000~700cm'1
C.2300—2100cm1和1000—700cm-1
D.3000—2700cm-1和1680-1630cm'1
23.确定苯环取代类型的两个谱带是()o
A.2000〜1667cm”和1600~1500cm1
B.3100—3000cm-1和1600—1500cm-1
C.2000~1667cm」和900-650cm-1
D.3100—3000cm-1和1300—1000cm」
24.酯类化合物的两个特征谱带是()o
A.1760—1700cm-1和1300—1000cm-1
B.1760~1700cm”和900~650cm-1
C.3300〜2500cm1和1760—1700cm/
D.3000~2700cm-1和1760〜1700cm-1
25.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70nm处有一弱吸收。在红外光谱中有如下吸收峰:
2700〜2900cm」,1725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o
A.醛;B.酮;C.竣酸;D.酯
26.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4nm处有一弱吸收。在红外光谱中有如下吸收峰:
3300~2500cm-1,1710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A.醛;B.酮;C.竣酸;D.酯
27.某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未见吸收,在红外光谱上3400〜3200cm”有强烈吸
收,该化合物可能是()。
A.竣酸;B.酚;C.醇;D.酸
28.某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cm",1450cm-1,1375cm-1,720cm-1
等处有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
A.烷烧;B.烯烧;C.狭煌;D.芳煌
29.某一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未见吸收带,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有如下吸收峰:
3000cm-1,1650cm-1o该化合物可能是()。
A.芳香族化合物;B.烯煌;C.醇;D.酮
30.下列数据中,()能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
A.3000—2700cm",1675—1500cm",1475—1300cm-1
B.3300—301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1
C.3300—3010cm-1,1900—1650cm-1,1000〜650cm'1
D.3000~2700cm」,1900~1650cm-1,1475—1300cm-1
31.某化合物在1500〜2800cm"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
A.烷始;B.烯煌;C.芳煌;D.炊烽
4、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32.共朝效应使C=O伸缩振动频率向()波数位移;诱导效应使其向
()波数位移。
33.酮、竣酸等的默基的伸缩振动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频率相同。
34.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跋基化合物vc=o伸缩频率的大小顺序为:酰
卤〉酰胺〉酸>醛>酯。()
35.谈基化合物(1)RCOR、(2)RCOCL(3)RCOH、(4)RCOF中,C=0伸
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o
A.(1);B.(2);C.(3);D.(4)
36.芳香酮类化合物C=0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位移的原因为()。
A.共珑效应;B.氢键效应;C.诱导效应;D.空间效应
37.氢键效应使0H伸缩振动谱带向()波数方向移动
38.游离有机酸C=0伸缩振动vc=o频率一般出现在1760cm」,但形成多聚体时,
吸收频率会向高波数移动。()
39.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向低波数移动,原因
是()。
A.溶液极性变大;B.分子间氢键增强;C.诱导效应变大;D.易产生振动耦合
40.酰胺类化合物C=O伸缩振动频率多出现在1680〜1650cm1范围内,比醛酮
C=O伸缩振动频率低的原因是()0
A.诱导效应和形成分子间氢键;B.共物介效应和形成分子间氢键;
C.诱导效应和形成分子内氢键;;D.共朝效应和形成分子内氢键;
第三节红外吸收光谱仪
4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仪器不同,采用单光束分光元件()
42.色散型红外光谱仪与紫外光谱仪在结构上的差别是检测器不同。()
43.一种能作为色散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o
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银晶体
44.红外光谱仪可分为()型和()型两种类型。
第四节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45.在透射法红外光谱中,固定样品一般采用的制样方法是()。
A.直接研磨压片测定B.与KBr混合研磨压片测定
C.配成有机溶液测定D.配成水溶液测定
46.讨论色散型红外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在原理和结构上的区别。
47.亚甲基的振动类型有哪些?
48.分子的每一种振动自由度是否都能产生一个红外吸收峰并说明原因?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1、下面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的是()。
A.UV-Vis;B.荧光分析法;
C.磷光分析法;D.化学发光分析法
第一节荧光分析法
1、概述与基本原理
2、荧光属吸收光谱的范畴。
3、分子荧光光谱法通常选择性比较好,但是灵敏度不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激发态分子回到基态或者高级激发态到达低级激发态,但不发射光子的过程
称为()□这个过程包括内转化,()和()0
5、内转化(ic)去活化过程往往发生在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当温度升高,则
ic增加。
6、内转化是()(填相同还是不同)多重态的能态之间的一种无辐射跃
迁,且在跃迁过程中电子的自旋()发生改变。
7、体系间窜越是()(填相同还是不同)多重态的能态之间的一种无辐
射跃迁,跃迁过程中一个电子的自旋()。
8、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同时发射一个光子的过程称为辐射跃迁,发射出的
光可以是()和()。
9、荧光是多重态()的状态间发生辐射跃迁产生的光,这个过程速度非
常()。
2、荧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10、能发出荧光的物质首先必须具有刚性平面和大共朝结构。因而荧光分析的应
用不如UV-Vis法广泛。
11、分子共朝兀键大,则荧光发射强,荧光峰向()波方向移动;给电子
取代基将使荧光强度();吸电子取代基将使荧光强度
();
12、关于荧光效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o
A.H.仃兀TTt*跃迁的物质具仃较大的荧光效率;
B.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其荧光效率越小;
C.具有苯环的分子比没有苯环的分子效率高;
D.芳香环上的取代基位置不同,对荧光效率的影响也不同。
13、芳香族荧光物质中,稠环数目最多的化合物的荧光()。
A.最弱;B.最强;C.中等;D.无法判断
14、某大环共趣化合物是具有刚性结构的分子,则()。
A.不发生荧光;B.易发生荧光;
C.无法确定;D.刚性结构消失时有荧光
15、2,2、二羟基偶氮苯的结构式如右图所示,它的两个羟基
可以和A「+离子配位结合形成稳定的1:1配合物,与原化
合物相比,其荧光强度将()。
A.减少;B.不变;
C.增强;D.无法判断
16.8-羟基喳琳-5-磺酸是一种常见的荧光试剂,其结构如右图
所示,它的羟基氧和环上的氮可以和二价镁离子发生配合。
与原化合物相比,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将()o
A.减少;B.不变;
C.增强;D.无法预测
17、苯环上的吸电子基,如-CL使荧光()。
A.减弱;B.增强;C.无法判断;D.不变
18、苯环上的给电子基,如-NE,使荧光()0
A.减弱;B.不变;C.无法判断;D.增强
19.通常情况下,增大溶剂极性,共匏芳香族荧光物质光谱()。
A.向短波方向移动;B.不变;
C.向长波方向移动;D.无法判断
20.荧光物质2-苯胺基-6-蔡磺酸的水溶液和乙睛溶液相比,其荧光光谱将()0
A.蓝移;B.红移;C.无法预测;D.不变
21.荧光物质,随溶液的温度降低,其荧光量子产率将()。
A.减少;B.不变;C.增强;D.无法判断
22.下列各化合物中,荧光效率最低的是()o
A.苯;B,氯苯;C.溟苯;D.碘苯
3、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23、根据荧光分析的定量公式可以知道,发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呈正比。因此应
该普遍使用高能激光作为光源以增加灵敏度。
24、所谓“荧光猝灭”就是荧光完全消失。
25、荧光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使荧光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
()o能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物质称为()。
4、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26、下列关于荧光发射光谱的叙述正确的是()0
A.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B.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任何情况F都呈对称镜像关系;
C.发射光谱位于激发光谱的左侧;
D.发射光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
27、荧光发射是光吸收的逆过程。荧光光谱与吸收光谱有类似()的关
系。
28、设某荧光物质的最大激发波长为人°,当选择•个波长较左小的激发波长时,
则其荧光光谱将()(填改变或者不变),发射光强度将()
(填减小或者增大)。
29、在不知道荧光物质吸收光谱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几个波长进行发射光谱扫描。
如果获得的谱图都在某一波长处出峰,则可以确定该波长为此荧光物质的一
个发射波长,可以以此波长扫描获得激发光谱。
30今对某物质进行荧光光谱研究,当以300nm波长进行激发时,发现在600nm
处有一个强而尖锐的发射峰,但以350nm作为激发波长时未发现。则可以判
断该物质在300nm激发时有荧光且最大发射波长为600nm。
5、荧光分析仪器
3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如下儿个部分:光源,(),样品
室,(),检测器。
32、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A.空心阴极灯;B.默灯;C.笊灯;D.硅碳棒
33、一般要在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观测荧光强度,这是由于()。
A.只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才有荧光;
B.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在垂直方向上可减小透射光的影响;
C.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大;
D.荧光发射波长比透射光波长长。
34.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而达到对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A.激发光;B.磷光;C.发射光;D.散射光
第二节磷光分析法
1、概述与基本原理
35、磷光是多重度()的状态间发生辐射跃迁产生的光;这个过程速度
非常()o
36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驰豫和内转化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
经体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驰豫降至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
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o
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瑞利散射光;D.拉曼散射光
37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寿命。一般而言荧光寿命在10卡〜109s
数量级。
2、磷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38、由于激发态分子电子三重态的寿命较长,因此很多过程如分子间碰撞等都
可以使之失活,因此所有的磷光分析都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3、磷光分析仪器
39.通常,磷光分析所使用的仪器装置与荧光分析没有太大差别,一般只需要加
装()和()。前者的作用是将荧光和磷光分开,后者的
作用则是提供冷却。
40、有的物质激发时既发荧光又发射磷光,这就会对分析造成干扰。因此这样的
物质既不能进行荧光分析也不能进行磷光分析。
41、比较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异同。
42、请写出荧光分析的定量公式,并指明该公式的应用条件。
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概述
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第二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1、原子吸收线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通过样品蒸汽时,被蒸汽中待
测元素的()吸收。
A离子B激发态原子
C分子D基态原子
3、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由于
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激发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这种吸收线是元素的
()。
4、在原子吸收光谱中,谱线的轮廓(或吸收峰)用两个物理量来表征,即
()和()
5、原子吸收线的变宽主要是由于自然变宽所导致的。
6、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故又称为()
()变宽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汽中其他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它随着气体压强增大而增加,故又称为()。
7、关于多普勒变宽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随发光原子的摩尔质量增大而增大D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8、在通常的原子吸收条件下,吸收线轮廓主要受()和
()变宽的影响。
2、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的关系
9、对于火焰原子化法,在火焰中既有基态原子,也有部分()原子,
但在一定温度下,两种状态原子数的()一定,可用
()方程式表示。
10、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原子化过程时,所有激发能级
上的原子数之和相对于基态原子总数来说很少。
1k原子化温度越高,激发态原子数越多,故原子化温度不能超过2000Ko
3、原子吸收法的测量
12、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有困
难,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A.Walsh提出,采用测量()来
代替,从而解决了测量原子吸收的困难。
13、原子吸收法测量时,为了实现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要求发射线与吸收
线的()一致,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相比,()
要窄得多.产生这种发射线的光源,通常是()
14、在导出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呈线性关系时,曾作过一些假设,下列错误的
是()
A吸收线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多普勒变宽
B基态原子数近似等于总原子数
C通过吸收层的辐射强度在整个吸收光程内是恒定的
D在任何吸光度范围内都合适
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1、锐线光源
15、空心阴极灯的阳极一•般是(),而阴极材料则是(),
管内通常充有()。
16、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原因是由于其阴极元素与待测元
素相同。
17、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A灯电流B灯电压C阴极温度D内充气体的压力
18、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阴极材料B阳极材料C内充气体D灯电流
2、原子化器
19、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原子
化的方法有()原子化法和()原子化法。
20、火焰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待测元素转化为原子态,原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
迁只能通过光辐射发生。
21、富燃火焰由于燃烧不完全,形成强()气氛,其比贫燃火焰的温
度(),有利于熔点较高的()的分解。
22、贫燃火焰也称氧化焰,即助燃气过量。过量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使火
焰温度降低,适用于易电离的碱金属元素的测定。
23、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于氧化物熔点较高的元素,可选用()
A化学计量火焰B贫燃火焰
C电火花D富燃火焰
24、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于碱金属元素,可选用()
A化学计量火焰B贫燃火焰
C电火花D富燃火
25、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程度高,所以试样用量少。
26、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27、石墨炉原子化器在使用时•,为了防止试样及石墨管氧化,要不断地通入
();测定时分()、()、()和
()四个阶段。
28、为了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在测量吸收信号时,气体的流速
应()
A增大B减小C为零D不变
29、测定As、Sb、Bi、Sn、Ge、Se、Pb和Ti等元素时常用()原子
化法,原子化温度700—900"。
3、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30、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故原
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不需要分光系统。
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单色器的作用是将待测元素()和
()谱线分开
3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单色器()
A位于原子化装置前,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B位于原子化装置后,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
C位于原子化装置前,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
D位于原子化装置后,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
33、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0.5mm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1.3nm,所
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
A每毫米2.6nmB每毫米0.26nm
C每毫米26nmD每毫米3.8nm
34、原子光谱理论上应是线光谱,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
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3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
A光电池B光电管C光电倍增管D感光板
36、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
是()
A允许使用较小的光谱通带
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便于采用最大的狭缝宽度
D可以消除光源强度变化及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的影响
第四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37.原子吸收分析中主要的干扰类型有()、()、
()和().
1、物理干扰及其抑制
38、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喷雾系统带来的干扰属于()干扰。
为了消除基体效应的干扰,宜采用()法进行定量分析。
2、化学干扰及其抑制
39、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待测元素与共存物质生成难挥发性的化合
物,则会产生负误差。
40、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例如采取下列•些补救措施,指
出哪种措施不适当()
A加入释放剂B加入保护剂C提高火焰温度D改变光谱通带
41、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为了抑制P0;的干扰,常加入的释放剂为();
测定镁时,为了抑制AF的干扰,常加入的保护剂为();
42、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A盐酸B磷酸C钠D镁
3、电离干扰及其抑制
43、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试样中的钙元素含量,通常需加入适量的钾盐,这里钾
盐被称为()
A释放剂B缓冲剂C消电离剂D保护剂
4、光谱干扰及其抑制
4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在测定波长附近有被测元素非吸收线的干扰,
应采用的消除干扰的方法是()
A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B减小狭缝
C用化学方法分离D另选测定波长
45、在原子吸收光谱法,若有干扰元素的共振线与被测元素的共振线重叠时()
A将使测定偏高B将使测定偏低
C产生的影响无法确定D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4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背景干扰表现为
A火焰中被测元素发射的谱线B火焰中的产生的分子吸收
C火焰中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D火焰中的产生的固体微粒的光散射
47、背景吸收是一种()吸收,多指光散射、()吸收。
一般来说,背景吸收都使得吸光度()而产生()误
差。
48、在原子吸收分析的干扰中,非选择性地干扰时是()干扰,
有选择性地干扰是()
4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能使吸光度值增加而产生正误差的干扰因素是
()
A物理干扰B化学干扰C电离干扰D背景干扰
第五节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方法
50.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若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
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
A工作曲线法B内标法C标准加入法D间接测定法
51.原子吸收分析的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效应产生的干扰,
但不能消除()吸收产生的干扰
5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的方法消除
A释放剂
B配制与被测试样组成相似的标准样品
C标准加入法
D保护剂
2、灵敏度和检出限
53、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灵敏度指当待测元素的浓度或质量改变一个单
位时,()的变化量。通常用()或()来
表征灵敏度。
54、待测元素能给出三倍于空白样品的标准偏差读数时的质量浓度或量,称为
()
A灵敏度B检出限
C特征浓度D特征质量
55、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时,以0.1mg/L&}的标准溶液测的吸光度为
0.24,测定20次的标准偏差为0.012,其检出限为()
A10gg/LB5gg/LC15pig/LD1.5gg/L
3、测定条件的选择
5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分光光度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原理
进行分析的方法,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前者产生吸收的是(),
后者产生吸收的(),所用的光源,前者是(),后
者是()。前者的单色器在产生吸收之()。后者的单色
器在产生吸收之(),
5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以下测定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
A在保证稳定和适宜光强下,尽量用最低的灯电流
B总是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为分析线
C对碱金属分析,总是选用乙快一空气火焰
D由于谱线重叠的概率较小,选择使用较宽的狭缝宽度
第八章电分析化学导论
第一节、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类
1.下列参量中,不属于电分析化学方法所测量的是()
A电动势B电流C电容D电量
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是()
A电位分析法B伏安法C库仑分析法D电子能谱
3.电化学分析法仅能用于无机离子的测定。()
第二节、化学电池
4.区分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根据是()
A电极电位B电极材料C电极反应D离子浓度
5.区分电解池阴极和阳极的根据是()
A电极电位B电极材料C电极反应D离子浓度
6、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都称为(),发生还
原反应的电极都称为()。
7.MI|M「+||M2"'+|M2在上述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
A正极B参比电极C阴极D阳极
第三节、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
8.当金属插入其金属盐溶液中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
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为()
A液接电位B电极电位
C电动势D膜电位
9、如果两种溶液组成相同,浓度不同,接触时,溶液中的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
度区(),由于正负离子()不同,溶液两边分别带有电
荷,出现液界电位。
10、在两种溶液的接触界面存在着(),这是由于不同离子经过界
面时具有不同的()所引起的。
11.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种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
率。()
12.用银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测定牛奶中氯离子含量时,如以
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双盐桥应选用的溶液为()
AKNO,BKC1CKBrDKI
13.衡量电极的极化程度的参数是()
A标准电极电位B条件电极电位C过电位D电池的电动势
14.对于极化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阴极电位变负B阴极电位变正C阳极电位变正D阳极电位变负
第四节、电极的种类
15.电位分析中所用的离子选择电极属于()
A极化电极B去极化电极C指示电极D膜电极
16、电位分析中,电位保持恒定的电极称为(),常用的有
()、()。
17.下列不符合作为一个参比电极的条件的是()
A电位的稳定性好B固体电极C重现性好D可逆性好
18.甘汞电极是常用参比电极,它的电极电位取决于()
A温度B氯离子的活度C主体溶液的浓度DKC1的浓度
19.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1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0.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性之一。()
21.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只能作为参比电极使用。()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1.电位测量过程中,电极中有一定量电流流过,产生电极电位。()
2.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成线形关系。()
3.在直接电位法分析中,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
A.与其浓度的对数成正比;B.与其成正比;
C.与其浓度的对数成反比;D,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4.电位法测得是()
A某种离子的平衡浓度B物质的总量C二者之和D物质的活度
5.在含有的豌.溶液中,用银离子选择电极直接电位法测得的离子活度为:
()
A.Ag.的总浓度;B.游离Ag(NH3)+的活度;
C.游离豌+的活度;D.游离Ag(NH3)J的活度。
6.电位滴定法测得是(B)
A某种离子的平衡浓度B物质的总量C二者之和D物质的活度
第一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
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7.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度监测系统课程设计
- 2024年虚拟现实游戏开发与发行合同
- 电子乐器个性化定制服务考核试卷
- 矿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考核试卷
- 环保项目实施中的技术创新驱动考核试卷
- 渔业机器人视觉系统考核试卷
- 电视机生产流程与效率优化考核试卷
- 沙果种植与修剪技巧考核试卷
- 箱体零件夹具课程设计
- 旅游应急救援处理考核试卷
- 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 院外会诊邀请单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07K506 多联式空调机系统设计与施工安装
- HSK标准教程5下-课件-L
- 电脑基础知识
- 工程竣工预验收签到表
- 海尔集团培训管理手册
- GB/T 16252-2023成年人手部尺寸分型
- 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 中国联通5G网联无人机系统安全架构白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