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_第1页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_第2页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_第3页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_第4页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前言

进入21世纪,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课题。在我国,建筑能耗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成为能源消耗的三大“能耗大户”,其中,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3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建筑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在社会总能耗中排首位。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使用能源,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大于各发达国家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之和。至今,在我国城乡既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中(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既有建筑的1%。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到“十一五”末,我国单位GDP的能耗要降低20%左右。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节能迫在眉睫。据中国工程院江亿院士介绍,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如果采用科学、全面的节能措施,到2020年,我国在总建筑面积增加150亿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全国建筑能耗仅增加用电2300亿千瓦时/年,相对于不采取节能措施,每年可节约2.6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8.6%;节约建筑用电3500亿千瓦时,相当于4个三峡发电站的年发电量。建筑节能对节约能源、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并节约能源,推进节能降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及《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方针及以收集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并参考有关政策,我公司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于2010年11月对×××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第一章总论1.1节能评估的意义1.1.1为政府节能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估依据节能评估报告是经过计算得出的科学依据,政府在制定节能产业政策如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的推广、节能改造项目的补贴等时,可以参考节能评估报告,从而优先鼓励和支持成本较低以及减排量明显的技术产品,以达到科学节能的目的。1.1.2为项目建设单位选择节能设备、低能耗建筑材料提供参考依据节能评估报告评价项目建设单位现有的建筑技术和在节能技术改造期间能实施的节能技术,提出更加节能的建议,从而为企业选择低能耗建筑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企业降低能耗成本,提高建筑经济效益。1.1.3对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作为一项节能管理制度,对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节能评估的依据1.2.1任务依据(1)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委托书;(2)项目申请报告;(3)现场勘查资料。 1.2.2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建筑);(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第37号公告《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和《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2号《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10)《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晋政办发【2007】122号);(11)《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1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投资【2004】2505号);(1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14)《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65号);(15)《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7年12月);(16)《山西省产业投资指导目录》(2006年版);(17)《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6~2010)》(晋政发【2006】5l号2006年12月23日)。1.2.3相关标准和规范(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l7167-2006);(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5)(GB/T50033-200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8);(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98-2008);(9)《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1986);(10)《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1994);(11)《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12)《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13)《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1119-2006);(14)《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1.3节能评估程序建设项目节能评估程序见图1-1。接受业主评估委托接受业主评估委托熟悉项目建设方案项目符合性分析1.对项目进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2.对项目进行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符合性分析各系统节能措施综合分析项目能源管理体制做出评估结论,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节能评估报告图1-1项目节能评估程序图节能评估准备工作确定评估范围,组建评估小组确定评估项目性质,准备相关资料编制评估工作计划和进度方案节能评估现场工作1.评估组到现场收集评估项目资料2.现场走访、调查评估项目情况3.与委托方交换意见,签订节能项目评估合同书研究项目能耗状况及指标分析1.项目用能品种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2.确定项目主要能源年需求量及能耗指标1.4节能评估的原则1.4.1政策符合性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能(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进行评估。1.4.2客观公正原则实事求是地对项目的用能方案进行评估。全面系统的掌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遵循节能评估的科学方法,对项目的用能方案进行客观的分析论证。1.4.3科学系统原则评估应从项目内部要素的内在联系,外部要素与外部条件的广泛联系方面进行全面的动态的分析论证,由此来判断项目用能合理与否。评估应能综合地、全面地反映项目能源综合利用效果,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和可行性。在进行评估时,必须科学、系统地考虑各方面的问题。1.4.4指标可比性评估指标应尽可能采取定量、相对量指标,便于评估对象之间的比较。1.4.5针对性指标评估应紧密结合建筑行业特点,体现国家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实现能源循环,合理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果,建立能源节约型企业。1.5节能评估的目的节能评估是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分析项目建成后的能耗情况和能源管理情况;项目用能合理性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山西省有关政策;项目设计是否符合中国节能大纲及行业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其能耗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通过对项目用能情况的分析,使项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用能合理性。在项目决策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各项设计指标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避免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盲目建设,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国家有关节能政策的落实,促进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1.6评估内容1、项目是否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的要求。2、项目的设计是否采用先进建筑材料,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能耗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其建筑、设备是否达到国家和山西省规定的标准。3、项目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推广或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4、能源管理和能源消耗计量器具的配置情况。5、新能源利用情况。6、项目的综合能耗、能耗指标、节能技术措施及预期达到的节能效果分析。1.7能源管理体系模式1.7.1策划策划包括识别和确认组织的能源因素;明确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采用最佳的节能技术。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案等。1.7.2实施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定工作人员能力并对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控制;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并开展相关活动等。1.7.3检查与纠正检查与纠正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实现情况的监测;进行合规性评价;纠正不当之处;开展内部审核等。1.7.4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指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绩效。项目能源管理体系见图1-2。图1-2能源管理体系模式第二章项目概况2.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地址:××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联系电话:××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单位:××法人代表:××联系电话:××2.2建设单位概况××村隶属于××镇,地处县城西环路以西,滨河路以东,洪安涧河以南,北邻常青二村与常青开发区,是典型的城中村。该村周边为新建的城市道路,交通便利;村庄内部道路密集,但缺少章法。住宅集中分布,小学、村委等公共设施均分布在北部的旧村。原村内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大部分建筑布局零乱且建筑质量相对较差,民宅大部分建于八九十年代,以砖瓦房居多。××村现有农户502户,人口1755口人,全村原有土地300余亩。近几年来,该村积极配合洪洞县城镇化建设,支持县城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飞虹街拓宽、县人民医院、南同蒲电气化铁路等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的建设,贡献出了大量土地。目前全村仅存土地138.4亩,人均不到0.08亩,人多地少矛盾凸显。村民多以外出打工、经营小生意维持生计,生活不够富足和稳定。鉴于此,常青三村村委会立足于本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定下了以商贸带动本村经济,以商贸搭台为村名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计划。从2003年起,在飞虹西路两侧,建成××市场,现已运营,实现门店400余间,收入可观。2009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3850万元,人均纯收入656元,全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3建设内容及规模2.3.1建设内容(1)主体工程:二、三层门面房;(2)附属工程:给排水管线、供电线路、暖通管网、消防管网、停车场、道路硬化、场地绿化。2.3.2建设规模××市场总占地面积41555.5m2,原建材市场占地面积6000m2,项目拟在原建材市场的基础上向东西两侧扩建,扩建用地面积35555.5m2,建筑面积40278m2。其中原有建材市场东侧扩建工程,占地18637.1m2,建筑面积20981.9m2;原有建材市场西侧扩建工程,占地16918.4m2,建筑面积19296.1m2(项目评估仅对新增市场进行评估)。2.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4.1投资估算建设项目总投资4392.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82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8.3万元;基本预备费325.4万元。2.4.2建设项目总投资4392.7万元,所需资金由××自筹。2.5项目区能(资)源供应条件2.5.1用排水供应项目生活用水由城区自来水公司供给,项目区距自来水管道接口约100米,可直接接入。系统采用下行上给枝状形式,给水干管、立管采用衬塑钢管、螺纹连接;支管采用PP-R塑胶管材、热熔焊接。项目区距污水处理厂约300米,项目区排水管道可与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直接相接,室内外的污水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单体密封圈承插接口,生活废水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回用率可达50%以上。2.5.2电力供应项目区距洪洞县城区变电站约1.5公里,项目区自备1250KVA变压器一台,由144线路接入城区变电站。2.5.3热力供应项目距热力公司约300m,采取集中供热的采暖方式。2.5.4燃气供应项目气源为天然气,由天然气公司供应。2.6建设方案2.6.1规划设计采用的规范及规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洪洞县总体规划》;(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年版>;(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6.2总平面布置项目规划布局遵循以下原则:以中小商业网点为主的规模结构;坚持资源比较优势,按经济区域配置商业设施;解决好“点”、“线”与“面”的关系,层次清晰。(1)建筑规划设计根据同类规模城市经验及洪洞市场布局现状,建筑物以平行于飞虹西街的布置为主。门面包括灯饰五金区、木地板、玻璃、不锈钢铁艺区,家具综合市场、陶瓷洁具区、油漆壁纸区、板材区和石材铝材橱柜区等。原有建材市场面积6000m2,原有建材市场东侧扩建工程,所占地块面积18637.1m2,建筑面积20981.9m2;原有建材市场西侧扩建工程,所占地块面积16918.4m2,建筑面积19296.1m2。(2)交通道路规划设计建材市场沿飞虹西街路设三个出入口(路宽7米),市场内部商铺之间相距20米宽,厂区内的道路能够满足人员使用要求及消防疏散要求。(3)绿化系统设计项目方案规划设计中,以商业销售经营为核心,重视在区域内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开发及利用,点缀了绿化带,使商家和消费者在心理感受得到了的保证和满足。2.6.3立面设计整体建筑造型,采用中轴对称手法,简单大方,采用了冷色调。为了营造生动而富有活力的建筑内外空间,在设计上高低错落,运用线条使立面富有变化,不生硬。2.7结构设计方案2.7.1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220—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9)《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1999)。2.7.2自然条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冻土深度:0.68m;基本风压为0.4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基本雪压为0.2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II。2.7.3荷载取值(1)恒荷载:根据结构构件尺寸及材料重度按实际计算取值。(2)活荷载:(当使用荷载较大或情况特殊时,按实际情况取值)Q1=3.5KN/m2(用于门面房);Q2=2.0KN/m2(用于走道、楼梯间及上人屋面);Q3=0.5KN/m2(用于不上人屋面);Q4=1.0KN/m2(屋面板、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篷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Q5=1.0KN/m2(用于门面房楼梯栏杆顶部水平荷载)。2.7.4地基处理方案(1)项目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基底标高下换填灰土不应小于2.5m;换图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0m。换填材料采用3:7灰土,要求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6。在地基处理施工结束后对其复合地基承载力另进行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2)基坑开挖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及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排水措施。2.7.5基础设计方案(1)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2)建筑物基础型式:基础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埋置深度及基础宽度以及基础类型由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7.6上部结构设计方案(1)该工程建筑物抗震措施均按8度区抗震措施执行。(2)该工程建筑物楼、屋面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板。(3)所用材料: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垫层均为CI5;建筑物的基础、地梁、板以及所有雨蓬等外露构件均不低于C30,其余不低于C25。钢筋:φ为HPB235热轧钢筋,fy=2l0N/mm2;φ为HRB335热轧钢筋,fy=300N/mm2:要求所用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O,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墙体:a、砌体:所有墙体均采用MulO机制粘土砖。b、砂浆:室内地面±0.000以下采用MIO水泥砂浆;±0.000以上根据抗震计算结果选用相应等级的混合砂浆但不低于M5.0混合砂浆。要求砌体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2.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一总占地面积m235555.5二总建筑面积m240278.三附属工程m21停车场、道路硬化m211862.52场地绿化及景观布置m23554四容积率1.13五建筑密度%56.3六绿地率%10七项目总投资万元4392.71建筑工程费万元3829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38.33基本预备费万元325.4第三章能源消耗种类及其供应分析3.1能源消耗种类项目消耗能源主要有:电、热、液化天然气。项目投入使用后设计总用电负荷为1087.5KVA,电耗量为238.16万Kwh/a,总供热负荷为2.22WM,热耗量为14449536×106J/a;天然气耗量为133.23千m3。3.2能源供应分析3.2.1供电分析(1)供电总规划项目供电线路由原建材市场主线路引入各区进行供电,项目设置配电总箱,再以放射式配电系统至各单元配电总箱,由单元配电总箱至楼层电表箱。主线路选用YJV22-1XY-1型电缆,支线采用BV-500型塑料铜芯线,阻燃PVC管暗敷,采用枝状系统。(2)用电负荷项目用电负荷主要包括一般照明、动力及空调用电,经计算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87.51KVA,厂区配备1250KVA变压器一台。1、根据《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电气》中表2.3.2的规定,普通商店用电指标为30W/㎡(包括一般照明、动力及空调负荷),同时系数取0.9。用电负荷计算如下:照明用电:P30=Kd*Pe=0.9*(30w*40278.01㎡)=1087.51kw式中:P30表示有功计算负荷;Kd表示同时系数;Pe表示设备总容量;Q30表示无功计算负荷。(3)电耗量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估算项目年均每天需照明6小时,照明用电负荷为1087.51kw,日电耗量为0.6525万Kwh。项目年电耗量为238.16万Kwh。3.2.2供热分析(1)供热系统项目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热力网的布置采用闭式双管系统,枝状与环状管网相结合,直埋敷设,室内采暖干管(DN<100)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DN≧100者采用无缝钢管,法兰连接;室内埋地管道采用交联聚乙烯PE-RT管,室外管道采用成品聚氨酯直埋保温管。管道采用氰凝防腐,普通型硬质聚氨酯发泡保温,降低热量损失。(2)热负荷的估算估算方法采用《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GJJ34-90)中推荐的采暖热负荷计算方法:Qn=q×A×10-3其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2)A——采暖建筑物面积(W/m2)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显示及项目功能特点,确定项目采暖热负荷指标为55W/m2,采暖面积为40278.m2,经计算采暖总热负荷2.22MW。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采暖期为113天,每天采暖16h,根据W和J的换算关系,项目年耗热量14449536×106J,热力折标煤参考系数为0.03412千克标准煤/百万焦耳,可估算项目年消耗的热力可折标煤为493tce/t。3.2.4供气分析(1)供气系统项目气源为天然气,总管从飞虹西街引入,呈枝状送至各单元,立管在各户明装,每户预留一根DN20的接口。(2)液化天然气耗量项目液化天然气用量按0.23m³·人/d,项目可容纳529户,每户按3口人估算,则燃气量为:529×3×365×0.23=133.23×10³m³。3.2.5给排水分析(1)给排水系统项目生活用水由城区自来水公司供给,项目区距自来水管道接口约100米,系统采用下行上给枝状形式,给水干管、立管采用衬塑钢管、螺纹连接;支管采用PP-R塑胶管材、热熔焊接。项目区距污水处理厂约300米,排水管道可与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相接。室内外的污水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单体密封圈承插接口,化粪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水排入下水管道。水管管径为Φ300-―Φ500,设计流速不小于0.5m/s。(2)用水量项目建成后可容纳529户,每户按3人计算,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人均用水量为55L/人·d,绿化洒水4L/m2·次,除尘洒水2L//m2·次,不可预见用水按上述用水的5%计算。经估算项目年用水量为33690.78m3。(3)排水量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65%估算,项目年污水排放量21899.01m3。项目总投资4392.7万元,项目万元GDP排放量为4.985t,小于《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49号)规定的万元GDP废水排放强度小于30t的指标。第四章能耗指标及分析4.1综合能耗指标计算4.1.1计算依据表4-1能源折标准煤表序号能源计量单位年需要量实物等价值当量值折标系数折标准煤(t)折标系数折标准煤(t)1电万kwh238.164.04962.171.229292.72热J14449536×106J0.03412493.000.03412493.003气m³133.23×1031.7572234.111.7572234.11合计1689.281019.814.1.2指标计算(1)建设项目综合能耗如下:E=(Ei×Pi)=(E电×P电)+(E热×P热)+(E气﹢P气)式中:E--综合能耗Ei—生产活动中消耗的第i中能源实物量Pi--第i中能源的折标系数n—消耗的能源品种数项目年综合能耗:E等价=1689.28tce/t,E当量=1019.81tce/t。4.1.3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建设项目建筑面积为40278m2,综合能耗1019.81tce(当量)tce(等价)指标计算:ej=Ej/Pj式中:ej—第j种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Ej--第j种单位建筑面积全部综合能耗Pj--第j种单位建筑面积合格量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ej(当量)=1019.81/40278=0.0253tce/tej(等价)=/40278=0.0419tce/t4.1.4单位建筑面积单项能耗1.单位建筑面积电耗238.16万kwh/40278m2=59.129kwh/m22.单位建筑面积热耗14449536×106J/40278m2=358.7451×106J/m23.单位建筑面积气能耗133.23×103m³/40278m2=3.3078m³/m24.1.5万元投资能耗项目年综合能耗当量1019.81tce,等价tce,项目总投资4392.7万元,指标计算:项目万元投资能耗(当量)1019.81tce/4392.7万元=0.232tce/万元(等价)tce/4392.7万元=0.385tce/万元4.2能耗指标分析建设项目能耗指标见表4-2:表4-2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名称能耗指标实物指标指标(等价)指标(当量)综合能耗1689.28tce/a1019.81tce/a单位建筑面积电耗59.129Kwh/m20.0239tce/m20.0048tce/m2单位建筑面积热耗258.7451×106J/m20.0122tce/m20.0122tce/m2单位建筑面积气耗3.3078m³/m20.0058tce/m20.0058tce/m2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0.0419tce/m20.0253tce/m2万元投资能耗0.385tce/万元0.232tce/万元4.3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i=1、2…n)Ei×Pi×FFi其中:W表示co2排放量(t);Ei表示第i类能源消耗总量;Pi表示第i类能源折标系数(tce/t);FFi表示第i类能源的排放系数(t/tce);i表示用能种类(i=1、2…n)建设项目CO2排放量详见表4-2表4-3CO2排放量能源实物年需要量(当量值)CO2排放系数CO2排放量(t)折标系数(t)折标准煤(t)电238.16万kwh1.229292.72.493729.70热358.7451×106J/m20.03412493.001229.05气133.23×10³m³1.7572234.11583.64合计2542.394.4项目能耗分析××总能耗按当量值计为tce,其中电耗按当量值计为292.7tce,热耗当量值计为493tce,气耗234.11tce。从中可以看出电耗、热耗、气耗构成建设项目的能耗。万元投资能耗为0.232tce/万元(当量),2010年国内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水平为0.905tce/万元,项目能耗在国内属于先进水平,能耗总量合理。4.5对区域能耗负荷的影响4.5.1综合能耗项目消耗能源主要有:电、热、气。项目用电总量为238.16万Kwh/a,用煤总量为632.8t/a,用气量133.23千m3/a。4.5.2对区域电能耗负荷的影响项目用电由洪洞县城区变电站供给,年用电量为238.16万Kwh,对项目区域电能负荷不造成影响。4.5.3对区域水资源能耗负荷的影响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产水量。2009年,××市水资源总量为15.67亿m3/a,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7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96亿m3,重复计算量6.17亿m3××市的河流具有山地型、夏雨型特征,来水集中,洪水暴涨暴落,泥沙含量高,枯季断流或径流甚小,河水资源利用困难,全市实际能利用的水资源量为10.8亿m3。各县(市、区)的水资源量在0.181-2.09m3亿之间,××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全市最大1.425亿m³。本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绿化用水、除尘洒水和不可预见用水,年总用水量约为2189.01m³,符合××水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第五章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5.1节能原则5.1.1按照国家节能设计规范要求,项目采用的材料都是与项目规模相适应的节能型材料,凡属于已被国家颁布淘汰的高能耗材料,设计中一律不准采用。5.1.2凡能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的能源均应设置综合利用设施和循环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5.1.3对各种能源消耗均应计量并按有关规定配置计量器具。5.1.4建筑能耗指标含电、热、气能耗,按单位面积计的各类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均没有超过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5.1.5在建筑规划阶段,要慎重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建筑材料、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5.2节能措施5.2.1节约水资源2005年,××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70m³,远远低于人均1000m³的严重缺水界限。人均供水量只有170立方米,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一。节约水资源可采取以下措施:(1)进一步增强民众的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2)注重供配水装置和器具。选择节水型的供水装置和配水洁具,装设用水自控开关,卫生洁具选用冲水量≦6L的马桶且两档冲洗阀门。(3)项目区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按期对各类设备、管道、器具等进行检修,减少跑、冒、滴、漏等现象,以减少不必要的的浪费。(4)采用雨、污分流制系统,雨、污分流制系统采用自控设计,将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处理,可使污水达标排放并回用于绿化洒水、除尘等。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5)项目年用水量为33690.78m3。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65%估算,项目年污水排放量21899.01m3。污水经污水厂集中处理,回用水率可达55%,回用水量为12044.46m3。项目采取以上节水措施,可节约水资源约35%。5.2.2节约电能(1)变配电系统节能建设项目利用建材市场原有的S11-1250KVA变压器,由专用电线供电,变压器负荷率为72%。项目用电负荷估算约1087.5KVA,估算容量基本合理。项目供电线路由原建材市场主线路引入各区进行供电,项目设置配电总箱,再以放射式配电系统至各单元配电总箱,由单元配电总箱至楼层电表箱。主线路选用YJV22-1XY-1型电缆,支线采用BV-500型塑料铜芯线,阻燃PVC管暗敷,采用枝状系统。设置的变电站位置接近负荷中心,供电半径基本合理。建设项目变配电系统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第七条中照明配电系统及控制的要求。(2)照明节能照明节能设计,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前提下,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采用以下节能措施:①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值严格执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规定。②充分利用天然光源,除采用侧向采光方式外,还应利用导光或反光系统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靠外墙窗户一侧的灯具,尽可能单独控制。③照明光源应选择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使用寿命长、启动可靠、方便快捷的高效光源。室内以直管型稀土三基色T8、T5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为主,室外照明选用金卤灯,选择相适应的高效光源,可以降低电能消耗,节约能源。④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不低于0.95。金卤灯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并就地装设补偿电容器,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其指标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第7.2.10条的规定。⑤采用智能照明控制器对动态系统实行动态跟踪,对公共区域照明进行照明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⑥设置电能计量装置,用电要分开控制,分开计量,动力供电与照明供电分路供给,变压器给予补偿,以提高供电的功率因数。(3)空调节能鼓励商户选用高能效的节能空调器,并合理布置,避免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出风口附近不应有障碍物。如果建筑的维护结构做好了保温,空调负荷会大大降低,不仅节约了能源,还会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无动力换气扇在密封好的建筑物中使用,会给在此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们提供新鲜空气,并且不使用能源,有利于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4)太阳能节能鼓励商户使用太阳能,太阳能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面,太阳能不仅可提供生活热水,还可采用光伏电池为建筑物的照明系统提供电源,既方便又节能。(5)侧行为节能建筑节能是群众自己的事业,使用侧行为节能在建筑节能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增加建筑节能知识。项目通过采取上述节能措施,可节约电能20%。5.2.3建筑节能(1)总平面布置节能洪洞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旱多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天气较多。年平均气温13.6℃,一月最冷,平均气温-3.2℃;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6℃。全年日照时段为225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56.7mm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项目建筑群的平面布局主要为坐北朝南,避开了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和夏季自然通风,避免了暗房间或间接采光房间,有利于节能。项目平面布局见附图。(2)结构节能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设项目建筑面积为40278m2,属于三类建筑结构。节能设计满足50%节能标准,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年版>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的基本规定,项目建筑抗震烈度按8度进行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项目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项目建筑物体形系数为0.15,小于0.3,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第4.1.2条规定。(3)墙体节能墙体是建筑维护结构的主体,其主要功能是承重、防水、防潮、隔热、保温。项目采用外墙外保温复合墙建筑体系,比一般的外墙建筑体系节能50%。项目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作为保温层,聚苯板热导率低且稳定,厚度容易控制,为基层墙体增加很大的热阻。项目采用3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平均传热系数为0.812w/(m2•K),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第4.2.1条规定的限值(0.92w/(m2•K))。外墙外保温具有以下优点:①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由于外保温是将保温层置于结构外侧,降低了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并减少了空气中有害物质和紫外线对结构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耐久性。②有效消除“热桥”的影响。梁、柱、门窗洞口等一些“热桥”通过内保温是难以避免的,而外墙外保温在“热桥”外侧贴保温材料,可以大大减少损失,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外保温即可以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又可以消除“热桥”造成的损失。③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采用外墙保温,蓄热能力较强的主体结构在室内一侧,对房间热稳定有利,可避免室温出现较大波动。④避免装修对保温层的破坏。在用户装修过程中,内保温层容易遭到破坏,而外保温则可避免这种问题。(4)门窗节能门窗是薄壁的轻质构体,是耗热的薄弱环节。普通单层玻璃窗的能量损失约为建筑物冬季保温或夏季降温能耗的50%以上,项目选用80系列气密性塑钢门窗,白色框料,单框双玻璃(空气层12厚);空气渗透量小于2.5m3/hm,不低于国家标准的Ⅲ级水平,其抗风压、空气渗透、雨水渗透、隔声性能、绝热性能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设计要求。较好的双玻璃可以节约热能和电能。项目建筑玻璃采用双玻璃有以下优点:①保温性能优良,K值为普通玻璃的1/2;②隔音性能良好;③防结露;④代替外墙增加采光面积。根据气象资料,项目所在区域在建筑气候分区中属于寒冷区,塑钢窗户选用双玻璃有利于夏季隔热、冬季保温,扩大采光面积。表5-1塑钢双层玻璃的效益评价项目单位造价(元/㎡)安装玻璃面积(㎡)总价(元)传热系数双层玻璃3205001600002.5-3普通玻璃180500900006-6.7(5)屋面节能屋面由于直接受太阳大面积、长时间辐射,是节能设计的关键部位。项目采用倒铺型保温层面的做法,把保温层置于防水层的上侧,屋面结构层不直接受太阳辐射,表面温度升降幅度小。屋面保温材料选用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厚度为25mm,传热系数k=0.738w/(m2•K),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第4.2.1条规定的限值(0.8w/(m2•K))。5.2.4暖通、动力节能项目区采暖由热力公司供应,热管供回水温度80℃/60℃,采暖以散热器为主。(1)供暖系统方式节能根据大槐树镇气象资料显示及建筑功能特点,估算采暖热负荷指标为55W/m2,采暖面积为40278m2,经估算采暖总热负荷2.22MW。供热管网采用单、双管式系统,每根立管散热器分为若干组,每组包括2-3层,散热器按双管连接,各组之间按单管式连接,其优点是缓解冷、热垂直失调,且散热器也可单独调节。室外供热管网供、回水管道采用普通型硬质聚氨酯发泡保温,降低热量损失,如表3-2。表5-2普通型硬质聚氨酯发泡保温参数材质导热系数表观密度最高使用温度聚氨酯0.023(W/(m▪K)38.7(kg/m3)90(℃)(2)真空超导散热器节能目前采暖散热器市场约80%的铸铁散热器,由于制造能耗高、污染环境严重、产品笨重、外观粗糙等越来越不受人们的喜欢。各种轻型采暖散热器正逐步取代铸铁散热器是大势所趋。建设部在“十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中指出,“九五”期间散热器产品有采取铸铁与钢制产品互补发展的技术政策,不断扩大钢制散热器的生产比例,即达到1:1的比例,以使2010年散热器产品形成“以钢为主,以铁为辅,钢铁并存”的结构。钢制板式散热器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生产成本低、能耗低;生产条件好、环境污染小,可实现连续自动化规模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外型美观,承受压力大,能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并可与各类型房屋装修相配,不需二次装修;热强度及散热效率高,可把现在的常规供暖温度由95-70℃降到80-60℃的低温供暖方式,能降低散热燃料消耗;内腔清洁、阻力小,能满足分户计量的“热改”要求。建设项目在选择散热器时,应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种类。5.2.5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分析自然通风方式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不消耗机械动力、经济的通风方式,常用于夏季的夜间和过渡季节建筑物室内通风、换气以及降温。对于常年需要空调的建筑物,具有很大的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建设项目的自然通风应结合建筑设计,确定全年各季节的自然通风措施,做好室内气流分布设计,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减少机械通风和空调使用时间。建筑物的厨房应设置排气罩。排气罩的平面尺寸比灶边尺寸大100mm,排气罩下沿距灶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0m,排气罩的深度不宜小于600mm。排气罩罩面风速不宜小于0.5m/s。油烟排风道内的风速不应小于8m/s,但也不宜大于12m/s。厨房应保持负压,排风量应大于补风量,一般补风量为排风量的80%-85%,卫生间换气不应低于10次/h。电气及设备用房的通风应根据发热量和对温度的要求,合理组织室内气流,使气流从对温度要求高到对温度要求低的方向或发热量低的设备到发热量高的设备流动。变压器室夏季的排风温度不宜高于45℃,进风和排风的温差不宜大于15℃。5.2.6给排水系统方案的合理性分析项目生活用水由城区自来水公司供给,项目区距自来水管道接口约100米,系统采用下行上给枝状形式,给水干管、立管采用衬塑钢管、螺纹连接;支管采用PP-R塑胶管材、热熔焊接。项目区距污水处理厂约300米,排水管道可与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相接。室内外的污水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单体密封圈承插接口,化粪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水排入下水管道。水管管径为Φ300-―Φ500,设计流速不小于0.5m/s。5.3节能效果分析××工程采取前文所述的建筑节能措施,建筑节能指标可达到50%,电力节能可达20%。第六章新能源的利用6.1地源热泵的利用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地表土壤和水体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的500倍还多(地下的水体是通过土壤间接的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它又是一个巨大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相对的平衡,地源热泵则是利用水源热泵的一种形式,它是利用水与地能(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进行冷热交换来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此时地能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能为“冷源”。地源热泵技术的成熟使得利用储存于其中的近乎无限的太阳能或地能成为现实。地源热泵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高效节能:冬季运行时,COP约为4.2,即投入1KW电能,可得到4KW的热能,夏季运行时,COP可达5.3,投入1KW电能,可得到5KW的冷量,能源利用效率为电采暖方式的3-4倍;并且热交换器不需要除霜,减少了结霜和除霜的用电能耗。比常规空气源空调节能50%左右。(2)环保:供热时没有燃烧过程,避免了排烟污染,供冷时省了冷却塔,避免了噪音及霉菌污染。

(3)舒适:因为地源热泵机组供冷暖时都是通过冷热水经风机旁管(或地板管、墙埋管)交换完成的,所产生的冷气和暖气(或辐射热)比常规空调的要更柔和的多,热不易感冒。(4)节省占地面积:省去了冷却塔、锅炉及与之配套的煤棚和渣场,节省了土地资源,产生附加经济效益,并改善了建筑物的外部形象。

(5)安全:无燃烧设备,从而不存在爆炸、失火和中毒的隐患。(6)机组寿命长:热泵机组长期在良好的低温井水(16℃)下进行热交换工作,可大大延长机组寿命。(7)一机多用: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还可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8)可再生:土壤有较好的蓄热性能,冬季通过热泵将大地浅层的低位热能提高对建筑供暖,同时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通过热泵将建筑物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建筑进行降温,同时蓄存热量,以备冬用,保证大地热量的平衡。(9)可分区控制:中央空调享受的档次,又可达到单体空调局部控制的效果,不存在“大马拉小车”。据山西大地电磁测探资料可知,临汾盆地大地热流值小于1.9HFV(79.5MW/m2),为全省大地热值最高地区。洪洞盆地中部中地壳为低速高导层(为高温半熔融状态),也具有温度高(600℃)等物理特性。洪洞县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据专家估算,洪洞县地热田开发深度4km以内,奥陶系热储面积300km2,第三系热储面积100km2;热储层厚度分别为200m和100m。热储温度分别为60℃和50℃。热储总热量为700000×1010MJ,折合标准煤23890×104t。存储地热水量约为60亿m3,可采热水量9亿m3,按100年计算,每年可采热水量900万m3。项目建设规模较大,建成后能耗大,若利用地源热泵技术,不仅可以拥有更加舒适的环境,而且可以节约能源。所以,建议项目设计使用地源热泵技术,充分利用所在地的地热资源。6.2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能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迅速耗竭的醒悟,全人类均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太阳能的利用十分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技术及财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意在推动人们在公共领域的节能环保运动,提高社会的节能意识。因此,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国家节能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国幅员广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1018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大于335-837KJ/cm2·a,中值为5867KJ/cm2·a。山西省属于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属于二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辐射量在586-670×104KJ/cm2·a,相当于200-22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商户529户,使用太阳能节水器对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建议项目把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做到100%。6.3“空中花园”屋顶绿化是指在高处地面以上,周边不与自然土层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的绿化。屋顶绿化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居住质量,而且可以节约能源。绿色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蒸发作用相空气中释放水分,提高空气的湿度,空气的气温高达35℃时,树荫下的气温却只有22℃左右。而早在浓密绿色植物表面的太阳光有70%左右被绿叶吸收,20%左右被绿叶反射回去,通过绿叶的透射光只有10%左右,被绿化的屋顶在夏天的降温和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实践证明,实施屋顶绿化,既能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开支,又是建筑和绿化艺术、人类与大自然的有机有效结合,可以得到良好的景观、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建议项目设计中对屋顶进行绿化,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空间,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取得更好的节能效果。第七章设计标准符合性分析7.1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7.1.1项目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上选择本地区建筑适宜的朝向、并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建筑体系,同时选用节能型配套设备等措施符合重视建筑设计,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做到定型化和多样化的统一,近期和远期结合的建筑业技术政策。7.1.2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力实施“一二三三”工程,即围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一条主线,扭住“节水工程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两个关键,瞄准“省级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三城联创目标,狠抓“民生改善、安全稳定、社会事业”三个重点。综上所述建设项目是积极贯彻该要求的体现。7.1.3项目是建材专业市场的建设,有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和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新产业和新领域转移,加快新型产业的发展壮大,快速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符合××县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努力改善民生质量,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的指导思想。7.2项目与设计标准的符合性分析7.2.1项目综合考虑地形、环境、道路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了本地区建适宜的朝向,坐北朝南,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7.2.2项目体型系数≦0.3,采用外保温复合墙建筑体系,屋面采用保温隔热系统,窗门窗选用塑钢双玻璃门窗,既可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质量,又可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舒适参数条件下,与八十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公共建筑相比,全年采暖、通风和照明的总能耗减少50%,达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要求。7.2.3项目照明光源以直管型稀土三基色T8、T5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为主,室外照明选用金卤灯,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规定。第八章能源管理8.1能源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建设单位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成立了以各科室负责人参与的节能管理机构。节能办公室为节能管理常设机构,全面负责项目区日常节能工作。8.1.1节能管理体系财务科节能办公室行政科财务科节能办公室行政科保卫科物业部8.1.2节能管理制度(1)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加强节能管理;(2)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节能的各个环节实行岗位责任制,使责任到位,确保把节能落到实处;(3)加强宣传我国能源紧缺现状,增强民众的能源忧患意识,提高节能意识;(4)管理机构设置稽查人员或水电安全监督人员,对项目区用水用电情况进行稽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5)装表计量,实行定期查表制度,做好水电流量分析,即使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掌握规律,挖掘节能潜力;(6)加大投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8.1.3节能管理工作机构职责1.坚决贯彻节能各项指标,做到及时检查和及时汇报。2.领导组各管理层要及时汇报运营中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并对节能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力开展节约能源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积极开展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活动。3.管理人员要加强水、电的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措施,为节能减耗工作,制定有关措施,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到家家户户。4.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山西节约能源条例》及常青三村恒通建材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协助节能领导组组织和推动班组节能工作。5.努力学习节能管理知识,经常组织民众进行节能学习,努力提高民众的自我节能意识,把节能工作做到职工心里。6.了解能耗情况及民众的节能意识;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能源浪费问题,确保能源的利用率。8.2能源计量及仪表配备能源计量是能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项目应当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8.3能源管理情况项目建设不仅能有效解决该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对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建设单位从开始就把节能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入贯彻落实资源基本国策,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加强节能管理,促进合理利用高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九章评估结论和建议9.1节能评估结论9.1.1项目年总能耗按按当量值折算标准煤为1019.81tce;年电能耗按当量值折算标准煤为292.7tce;年热能耗按当量值折算标准煤为493tce,年气能耗按当量值折标准煤234.11tce。能耗指标符合行业准入条件。9.1.2项目符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对全区能耗负荷不构成影响。9.1.3项目通过控制建筑体型系数,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保温系统;屋面采用隔热保温系统;外门窗采用塑钢双玻璃等措施,减少了维护结构的散热,改善了建筑热环境的质量,提高了供热系统的热效率,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可在通用设计采暖能耗基准水平的基础上节能50%。9.1.4项目废水万元GDP排放量为4.985t,符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49号)中万元GDP废水排放强度小于30t的标准。9.1.5项目节水器具设计达100%,符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行动纲要的通知》(晋政发[2006]50号)中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的标准。9.1.6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系统,雨、污分流制系统采用自控设计,将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处理,可使污水达标排放并回用于绿化洒水、除尘等。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回用率达50%以上,符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行动纲要的通知》(晋政发[2006]50号)中污水回用率达50%的标准。通过上述节能评估分析及综合评估结果看,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合理、可行,综合能耗量较为合理。9.2项目建议和措施9.2.1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等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实施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9.2.2优化能量系统,建议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等。9.2.3组织测定设备能耗,编制能量平衡表和流程图,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项目的合理用能方针。9.2.4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合理配置能源计量器具,在能源计量器具配备齐全的基础上做好能源统计工作,根据本项目的实际能源消耗情况,并参照同行业的先进能耗指标,制定本项目能源消耗定额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分析实际执行情况和总结推广节能经验。9.2.5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项目的节能潜力,制定近期节能计划和长远规划,并落实为具体措施。9.2.6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目录TOC\o"1-2"\h\u253321总论 1311911.1项目概况 1317891.2建设单位概况 316224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331123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22592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426521.6可行性研究范围 5265791.7结论与建议 665262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9302042.1项目区基本状况 9237942.2项目背景 1132747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265903市场分析 14297233.1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 1479553.2市场供求现状 1669963.3目标市场定位 17108883.4市场竞争力分析

17160544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950564.1选址原则 1969314.2项目选址 19544.3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9297334.4建设条件 20123545主要功能和建设规模 22282555.1主要功能 22281835.2建设规模及内容 26195696工程建设方案 27137726.1设计依据 27219396.2物流空间布局的要求 27262516.3空间布局原则 2853886.4总体布局 2936766.5工程建设方案 30235856.6给水工程 33115596.7排水工程 3553126.8电力工程 38288986.9供热工程 46314656.10电讯工程 47153607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