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物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1页
肿瘤药物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2页
肿瘤药物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3页
肿瘤药物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4页
肿瘤药物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药物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保护和传承中药传统品牌,鼓励发展非处方药(OTC药物)和医疗器械知名品牌,培育通用名药物大品种,形成一批销售额20亿元以上品牌仿制药,改变产品同质化发展、市场集中度低的局面,促进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和产业升级。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妇儿科疾病、消化科疾病等中医优势病种,挖掘经典名方,开发复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药新药,加快推动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针对已上市品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深挖临床价值,明确优势治疗领域,开发新的适应症。开展药品上市后疗效、安全、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再评价,实现新药国际注册的突破。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大力推动互联网+医药,发展智慧医疗产品。开发应用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可穿戴设备,各种类型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康管理软件(APP),可实现远程监护、咨询的远程医疗系统。加强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指导疾病诊治、药物评价和新药开发,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医疗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家用、养老、康复医疗器械的开发和应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发展大健康产品,支持医药企业向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化妆品以及保健、预防、治未病等领域延伸。支持基因测序、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药物伴随诊断等新型医学技术发展,完善行业准入政策,加强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各项技术适应临床需求,紧跟国际发展步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大力发展合同生产、合同研发、医药电子商务、生物技术服务、医疗器械第三方维护保养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分工进一步专业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围绕生物技术药物和化药制剂,鼓励建设若干个从事合同生产为主的高标准药品生产基地。鼓励医疗器械、制药设备企业开展产品延伸服务,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建设第三方检验中心、影像中心、透析中心和病理中心等。CDK4/6抑制剂市场分析(一)CDK4/6抑制剂作用机制介绍CDK4/6即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是人体细胞分裂增殖周期的关键调节蛋白,可触发细胞周期从G1期向S期转变。CDK4/6在很多恶性肿瘤尤其是激素受体(HR)阳性的乳腺癌中过度活跃,表现出高活性,促使癌细胞增殖扩散,而CDK4/6抑制剂则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基于有选择地关闭过度活化的CDK4和CDK6激酶。这些抑制剂药物通过降低CDK4/6的活化而恢复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抑制生长的功能,而Rb蛋白是细胞分裂的一个控制点(Controlpoint)。因此,癌细胞的分裂周期被抑制剂药物所阻断,从而限制了它们的增殖。在有些病例中,癌细胞不仅停止分裂,还进入一种失去所有循环和生长能力的状态,肿瘤能够缩小。(二)CDK4/6抑制剂分析目前,国内已经批准的CDK4/6抑制剂共有3款,分别是哌柏西利、阿贝西利、达尔西利。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作为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既往曾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联合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HR+/HER2-、淋巴结阳性,高复发风险且Ki-67≥20%的早期乳腺癌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三)CDK4/6抑制剂市场规模分析2018年7月,哌柏西利是国内第一款CDK4/6抑制剂。从2018年到2021年,中国CDK4/6抑制剂市场总额从约1亿元增加到约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6.6%。中国CDK4/6抑制剂市场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CDK4/6抑制剂市场总额分别达到约44亿元和157亿元,2021年-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8.7%,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9.0%。肿瘤抑制剂P53变异相关癌症市场P53基因是一种人体的抑癌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类型。野生型P53基因一般可以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防止发生癌变,而突变型P53基因则会促进细胞发生癌变。TP53突变常会以单核苷酸变异(SNVs)的形式出现,并且伴随着不同的协同突变以及多种多样的等位基因组合模式。正常的P53一旦突变黑化后,会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的产生(提高新基因突变产生的频率),还会维持携带广泛遗传错误的细胞存活(减少基因突变消失的几率),显著增强了肿瘤内异质性。当P53进行获得性功能突变时,不仅可激活mTOR信号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还可激活细胞迁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如RhoA/ROCK,EGFR/integrin再循环等,促进癌症的侵袭和转移。P53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发生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P53变异与近一半以上的癌症发生有关,包括约20%的宫颈癌、96%的卵巢癌、53%的乳腺癌、86%的小细胞肺癌以及50%的非小细胞肺癌多种癌症。另外,P53突变是引起靶向药原发耐药最常见的因素。手术和化疗是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极少数患者可经单纯手术而治愈,但绝大部分患者均需手术联合化疗等综合治疗。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获批用于卵巢癌的治疗。一系列医学证据表明,在卵巢癌的维持治疗中,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和尼拉帕利能显著延长患者的复发时间和PFS时间。2017年中国卵巢癌新发患者数量为5.2万人,2021年达到5.6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1.9%。预计到2025年中国卵巢癌新发患者数量将达到6.0万人,到2030年将达到6.3万人,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5%和1.0%。2017年,中国宫颈癌新发患者数量为11.4万人,2021年达到11.9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1.1%。中国宫颈癌新发患者数量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3万人,到2030年将达到12.6万人,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0.8%和0.4%。2017年至2021年,中国卵巢癌药物市场总额从约5亿元增长至超过2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2%,并将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卵巢癌药物市场将分别达到427亿元和1,290亿元,2021年-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7.1%,2025年-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4.8%。自身免疫抑制剂银屑病市场银屑病(Psoriasis,PS)是一种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由多种致病因子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引起的以T细胞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皮肤受累外,还可以侵犯其他系统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其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角化和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等。根据发病特征不同又可分为斑块状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等,其中斑块状银屑病(PlaquePsoriasis)是银屑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银屑病无法痊愈,银屑病治疗只要是为了控制及稳定病情,减缓发展进程,减轻红斑、鳞屑、斑块增厚等皮损加重及瘙痒等症状,应按照规范、安全和个性化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国内银屑病治疗方式可分为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目前常用的银屑病局部治疗方案包括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和他扎罗汀。目前常用的银屑病系统治疗方案包括甲胺喋呤、环孢素、阿维A、阿达木单抗、依纳西普和英夫利西单抗。大多数银屑病药物都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银屑病的治疗应基于疾病状况和副作用。随着疾病的恶化程度,治疗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应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中国银屑病的发病率相对稳定。在2017至2021年间,银屑病患者人数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5%。预计中国银屑病患病数2021-2025年和2025-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4%和0.2%。预计到2030年时,中国银屑病患者人数将达到685.3万人。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保护和传承中药传统品牌,鼓励发展非处方药(OTC药物)和医疗器械知名品牌,培育通用名药物大品种,形成一批销售额20亿元以上品牌仿制药,改变产品同质化发展、市场集中度低的局面,促进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和产业升级。加强研发支撑支持建设临床前药效评价平台,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GCP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优化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统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满足新产品开发和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后质量评价的需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创业孵化、开放实验室等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支撑研发型小企业发展。加强医药研发公共数据和资源平台建设,提高开放共享水平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医药领域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早期研发项目实施和创新型企业成长。EGFR抑制剂市场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是细胞调控最重要的生物学信号之一。EGFR系列由四种跨膜受体组成,包括EGFR(HER1/erbB1)、HER2(erbB-2/neu)、HER3(erbB-3)和HER4(erbB-4)。七种遗传上不同的配体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肝素结合EGF、双调蛋白、β细胞蛋白、上皮调节蛋白和神经调节蛋白G2β已被证明能够与EGFR结合。EGFR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增殖、存活和分化中起关键作用。EGFR可以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有很多,其中Ras/Raf/MEK/ERK-MAPK通路和PI3K/Akt/mTOR通路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GFR在多种器官中均有表达,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有关。EGFR-TKI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竞争性地与酪氨酸激酶(TK)ATP结合位点结合,从而抑制ATP与TK的结合,抑制EGFR自身磷酸化而阻滞传导,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实现靶向治疗。目前市场上已有三代EGFR-TKI,主要针对EGFR敏感突变(即EGFR19号外显子缺失或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以及EGFRT790M耐药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效。第一代EGFR-TKI与过表达或过度活化的EGFR上的ATP结合位点可逆地结合,抑制EGFR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第一代EGFR-TKI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优于化疗药物,成为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第二代EGFR-TKI可实现对EGFR的不可逆抑制,因此相比一代药物,临床治疗中显示出对肿瘤更强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对野生型缺乏选择性,也带来更大的副作用。第三代EGFR-TKI可与EGFR不可逆地结合,其既能靶向EGFR基因敏感突变,也能解决第一代EGFR-TKI产生的T790M突变的耐药问题。同时,第三代EGFR-TKI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对野生型EGFR蛋白作用弱,因此皮疹、腹泻等药物副作用更小。此外,第三代EGFR-TKI对于CNS转移有一定的效果。尽管EGFR-TKI在以上EGFR敏感突变及EGFRT790M耐药突变领域已具有显著的治疗地位,但对于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类型的肿瘤患者,目前国内尚无已批准的靶向药,EGFR-TKI对其治疗效果均不明显,该领域仍然存在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EGFR-TKI市场总额从31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1%。未来,中国EGFR-TKI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EGFR-TKI市场总额将分别达到285亿元和522亿元,2021年-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1.7%,2025年-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9%。推动重点领域质量提升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