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1页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2页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3页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4页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

种子行业细分行业概况(一)玉米种子行业概况玉米种子是目前我国用种面积、市场规模最大的农作物种子。目前,我国的玉米种子基本为杂交种,因杂交玉米不能留种,我国玉米杂交种子商品化率达到了100.00%。玉米种子生产方面,我国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主要位于甘肃和新疆等区域。根据《2021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2020年,甘肃、新疆的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分别为129.34万亩和46.30万亩,占全国杂交玉米种子制种面积比例分别为55.56%和19.89%。甘肃、新疆的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分别为5.45亿千克和2.04亿千克,占全国杂交玉米制种产量的比例分别为59.66%和22.29%。2015年9月起,国家首次下调玉米的临储收购价,释放玉米收储改革信号。2015年11月,我国农业部下发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力争镰刀弯地区减产5,000万亩以上,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6年,我国施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替代了玉米临储政策。自此揭开了2015年至2020年国内玉米的供给侧改革之路。受此影响,2020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由2016年的410万亩下降至232.77万亩,全国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由2016年的14.65亿千克下降至9.14亿千克。玉米种子销售方面,东北三省、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等是玉米种子市值最大的省。2015年以来,受制于玉米临储政策开放、种植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我国2015年至2020年杂交玉米种子市值有所下降。根据《2021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我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值由2015年的287.13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274.38亿元。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2020-2021年全国重要农作物种子产供需形势分析》,2021年全国杂交玉米落实制种272万亩,相比于2011-2017年仍处于历史低位,2021年新产种子9.93亿公斤,2021年末,我国玉米种子有效库存为4.77亿公斤,且预计2022年春季种子市场结束后,玉米种子有效库存将降至3亿公斤,该库存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值。未来2年(即2022年和2023年)的玉米种子供需形势将从之前的整体过剩转为总体平衡略有盈余。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2022年全国农作物种子产供需形势分析春季视频会纪要》,2022年,我国杂交玉米制种计划面积315万亩,较2021年增加43万亩、增幅16%;较2020年增加82万亩、增幅35%。2022年,我国杂交玉米种子有效库存数量保持低位,特别是我国杂交玉米热销品种库存几近清零。综合新产种子及季末库存情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两杂种子出现品种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可能性大。根据全国农技中心于2022年6月召开的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与种子库存视频会商会,以甘肃为核心的制种基地供不应求,预计全国玉米制种落实面积同比增长约30%。黄淮、西北、西南产区主推品种大幅出清,优势企业迎来较好的经营期,季末商品种子库存同比下降约45%;当前玉米种业形势整体向好,头部企业的主销品种库存基本清零。下年度玉米商品种子供应充足,略有盈余。(二)小麦种子行业概况小麦种子是目前我国用种面积、市场规模第三大的农作物种子。小麦种子为自交种,因不是杂交种,种植农户可以自留种再次用于扩繁,导致小麦种子商品化率较低且近年来持续降低。2020年,我国小麦种子商品化率为73.28%。小麦种子生产方面,我国小麦种子主产区为河南、安徽、山东等黄淮海地区。根据2019年至2021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2018年至2020年我国冬小麦种子收获面积约为1,127.81万亩、1,117.22万亩、1,073.17万亩,总产量为41.00亿千克、49.51亿千克、50.25亿千克。小麦种子销售方面,自2018年以来,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逐年降低及种植结构、2018年收购政策发生调整,2018年至2020年,我国小麦种子的市值有所下降。根据《2021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我国小麦种子市值由2018年的170.69亿元下降至159.44亿元,小麦种子市值前五的省份为河南、安徽、山东、河北、江苏。随着2020年中玉米粮价持续、快速上涨,饲料企业的成本也相应提高,凸显了小麦作为饲料原料的性价比。自2020年开始,小麦在饲料领域的需求量上升。2021年,我国小麦粮食产不足需。根据粮油市场报发表的《2021年中国小麦市场分析》,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根据多个机构整理的数据及市场调研情况,2021年我国小麦的总体需求量已经超过当年产量。2021年,小麦粮食消费总量约14,880万吨,同比增加2320万吨,增幅18.5%。其中,制粉消费8,800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增幅1.1%,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以全面防控,终端消费呈恢复性增长。饲用消费约4,500万吨,同比增加2200万吨,增幅95.7%,小麦和玉米之间较大的价差导致小麦大量替代玉米被用作饲料主粮,加之生猪存栏继续扩张也导致饲料加工消费稳步提升。小麦工业消费和种用量分别为970万吨和610万吨,同比略增10万吨,因为工业用粉增加以及小麦播种面积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1年,我国小麦粮食产量为13,694.6万吨,低于当年的小麦粮食消费总量约14,880万吨。(三)油料作物种子行业概况常见的油料作物有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花生种子推广面积为4,730.83千公顷,河南、山东、广东等是花生主要播种区域。2020年,我国花生产量为1,799.3万吨。种子行业主要门槛和技术壁垒(一)种子行业技术壁垒种子行业包括育种、制种、加工、销售等环节。种子行业的制种、加工、销售环节,其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而育种环节,技术壁垒则非常高。一个优质植物新品种的诞生,具有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同时,全球、我国均执行专利保护机制,以保护育种单位或育种家的知识产权,植物新品种研发成功后,育种单位或育种家可在植物新品种上获得知识产权(即植物新品种权),并向授权经营企业收取授权经营费用,该情况更进一步提高了行业技术门槛。(二)种子行业资金壁垒种子行业的育种、制种、加工等环节都需要有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尤其是育种环节。育种周期往往较长,且研发的人才、种质、资源等投入高昂。因品种创新是种子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国际种业巨头、我国知名种子企业每年均需要投入大额资金甚至巨额资金进行育种、研发。(三)种子行业人才壁垒种子育种的周期往往较长,搭建一支人员稳定、技术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绝非易事,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此外,种子行业是农业、生物、化学、工业等多领域结合的行业,对育种人才的知识体系要求也较高。(四)种子行业种质资源壁垒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原始种质资源的搜集、优质种质资源的开发培育、种质基础的拓宽是整个育种工作的基础。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育种的成功率以及植物新品种的质量。但是种质资源的开发、寻找、培育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优劣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种子企业未来的发展。(五)种子行业资质壁垒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2016年农业部公布、并经2022年农业农村部修订《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种子行业的进入门槛和科研能力要求。种子行业发展历程我国种业发展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49-1978年我国实行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四自一辅)的方针,种业尚未商业化;1979-1999年我国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四化一供)的方针,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2000-2010年我国种业开展了市场化改革,民营种企参与市场化竞争;2011年至今我国种业处于深化改革阶段,种业成为国家战略产业,种企实力逐渐增强,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种子行业发展前景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还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但生物育种依旧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巨大短板。如今我国种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比航空发动机和芯片更弱,强化生物育种,捍卫种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公开资料,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2021年我国农作物种子贸易额达到10.1亿美元,但是进口额高达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出口只有3.3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3.5亿美元。我国的农业生产每年都要支付高昂的进口成本。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水稻、小麦这两项最为重要的主粮种子我国已经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玉米种子自给率达到95%左右,蔬菜种子自给率达到87%以上,但很多蔬菜种子尤其是一些高档蔬菜品种依旧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玉米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超过90%,大豆和油料作物进口依存度高,黄羽肉鸡、蛋鸡、水禽、大部分蔬菜水果以及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国产品种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一些常见的蔬菜品种如番茄、西蓝花,种子进口比重较高。快餐店采用的白羽肉鸡祖代主要靠进口,肉牛生产水平是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奶牛产奶量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种子行业市场规模国家将种子保卫战提上行动日程,已经对我国的生物育种开始战略性布局。2021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种子法》的决定,全面强化了品种权的保护力度,我国正式迈进种子市场化阶段。目前我国种业行业集中度较分散,与海外种业龙头还存在规模差距。2021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1180亿元,体量庞大,排名全球第二。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前五大公司市占率仅11%。我国巨大的种子需求,与落后的育种格局之间的矛盾亟须改善。2020-2025年预计全球种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2.6%。根据Kynetec统计数据,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3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46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增至5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种子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大宗作物品种换代升级空间很大,高附加值作物种子市场潜力巨大,经济、特色作物种子种苗市场空间广阔。当前,大田作物增产仍主要靠品种,稳定、增产、高产品种仍是发展重点。当前种业发展方向是节肥节水节药,高产优质多抗,全程、全面机械化。粮食作物种业应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以外种业应着眼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的种植要求从单纯追求产量开始转向提高安全和品质。由于良种对提高单产、降低农药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下游种植业需求的转变对种子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种子行业将面临高产、高普适性和抗病(虫)性强优良品种的市场需求。种子行业现状(一)市值从行业规模来看,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以后我国种子市值呈现增长趋势,2012年种子市值破1000亿。2016年供给侧改革开始,国家开展调面积、减价格和减库存,种子市值整体规模每年有小幅下跌,2020年我国种子市值达到1199.89亿元,同比增长1.04%,打破2016年以来的逐年下跌局面。(二)市场结构我国种子市场品类结构来看,玉米、水稻和小麦占据主要地位。2020年我国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种子市值占比分别为22.9%、18.1%、13.3%、11.8%、3.5%。(三)竞争格局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业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目前我国种子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CR5仅11%,对比全球种业市场CR5高达51%,存在较大差距。转基因种子行业发展五大转基因种植国家的玉米种植面积占比近9成,中国则尚未进行商业化,转基因粮种市场空间庞大。自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转基因种子的渗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