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模组OIS测试设备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1页
摄像头模组OIS测试设备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2页
摄像头模组OIS测试设备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3页
摄像头模组OIS测试设备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4页
摄像头模组OIS测试设备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像头模组OIS测试设备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

智能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内容,并确立了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亦提及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因此,智能制造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智能制造产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智能检测装备是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重点内容,是自动化检测设备与人工智能技术高度融合的结果,具有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能力,不但可以取代人工并降低长期用工成本,还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尤其在精度要求高、科技含量高、产品迭代快但却劳动密集型特点突出的电子产业,对制造过程装备以及整体生产线的智能化需求极为迫切。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智能检测、组装、包装等重要生产环节的智能化装备将逐渐丰富,装备智能化乃至产线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经济及制造业水平能够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庞大人口基数产生的人口红利,而如今这种人口红利在逐步消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11年以来逐年递减,绝对数量也自201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2011至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从13.49亿增至14.12亿,但是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从10.04亿降至9.69亿,占比亦从74.40%降至68.60%。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带来的是劳动力缺少,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以人口红利为基础的传统制造业原有优势逐渐消失。而以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则迎来发展机遇,以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为主要劳动力的趋势已逐渐显现。智能检测装备主要用于检测消费电子产品的外观、品质、功能、性能等方面,随着电子产品技术更迭,为保证产品质量,电子产品制造商对智能检测的精确度、稳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国内企业攻克了大批与智能检测相关的控制技术、光学与机器视觉技术、精密测试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实现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此外,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制造过程控制与制造执行系统在全行业内普及,核心工艺流程数控化率显著提高。行业内部分企业已经能够独立研发高端智能检测装备,甚至可以提供智能测试整体解决方案,检测行业整体水平在逐步增强。同时,国内厂商拥有成本控制优良、销售渠道多元和客户服务细致的特点,已形成了一批设计研发经验丰富、服务水平高端、配套能力强的厂商,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已经能和国外厂商相近。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向高精密度、高品质、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依靠人工难以满足生产商对电子产品加工精度、产品品质的要求,再叠加我国社会用工成本快速上升的现状,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启机器换人计划,着眼于长期降低单位人工成本,智能化设备和产线需求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子产品生产线的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等概念相继被提出并逐渐在由概念向实体转化。组包装设备作为生产线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在实现生产线整体智能化的过程中,组包装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自然成为企业必要进行的关键步骤。致力于提供电子产业生产线整体智能化转型升级解决方案的企业而言,布局智能组包装设备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必要基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表示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以装备智能化升级为突破口,加速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系统解决方案是通过利用智能化装备之间更为自主化的工作模式,结合信息化控制系统,使多个智能装备协同配合,并根据客户具体生产活动特征,设计出最为合理、高效的智能化生产流程,具有明显的定制化特征。伴随着下游电子设备种类的不断丰富以及个性化特征的愈加明显,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切换产品品类,进而对产品的组装和测试环节也提出了柔性制造、精益制造的升级要求。传统的单元式生产作业方式、单体式半自动检测、组包装线将逐渐向系统化智能解决方案过度,通过将各模块化智能装备与柔性控制管理系统结合,为企业实现稳定可靠的产能输出,避免由于人力供需波动以及员工经验差异带来的产能不稳定问题,使工厂生产由人工管理走向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大幅缩短检测时间,提升检测精度,降低管理成本。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概况(一)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基本情况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智能制造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实现载体,是一种集机械系统、运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减少生产过程对人力劳动的依赖,显著提高生产精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和可靠性的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关联产业广泛,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疗健康和物流等多个领域。目前随着全球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自动化科技水平的发展、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的共同作用下,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概况全球工业化进程由来已久。蒸汽机技术推动机械化生产的普及,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工业1.0时代;电力的使用致使规模化生产得以实现,从此工业进入2.0时代;自动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工业进入3.0时代;而目前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工业进入智能化的时代,即工业4.0时代。随着工业4.0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聚焦制造业,如美国于2012年发布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于2014年提出工业互联网,以强化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关键产业本土制造能力,德国于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工业4.0的概念并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社会5.0等均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力图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在政策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向工业4.0进发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无人化成为了行业内的发展趋势。同时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柔性控制等新兴技术的引领下,传统制造业加速了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为智能制造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GrandViewResearch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2,596.3亿美元,到2028年将快速增长至5,899.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4%。智能制造装备业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工业自动化行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任务的直接执行单位,在智能制造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且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和焦点,加紧谋划布局,因此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是衡量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规模的一个重要参数。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2021年机器人报告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从2015年达到25.40万台上升到2020年的38.4万台,2021年预计出货量为43.50万台,增长13%。同时根据华为发布的《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将增加到105万台。在世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产业结构优化、各国政策大力扶持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将持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三)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概况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围绕创新、应用、供给和支撑等四个方面,规划部署了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等六个专项行动。经过多年来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规模位居全球首位。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1.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庞大而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相对较短,技术力量相对薄弱,2015年发布智能制造领域的顶层设计文件《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以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的指导思想。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年来,各部门鼓励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工控网的数据显示,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市场规模过去五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市场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1,39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86亿元,预计2025年达2,347亿元。在智能制造产业中,智能制造硬件体系主要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装备层,感知执行层主要包括传感器、伺服系统等,传输网络层主要是通信设备,而装备层包括机器人及高档数控机床等。其中机器人作为制造任务的直接执行单位,在智能制造体系中发挥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因此将机器人纳入国家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大力推动机器人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2021年机器人报告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从2010年的1.50万台激增到2020年的16.8万台。随着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内工业自动化装备制造行业仍将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突破万亿2014-2019年我国智能硬件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19年达到6430亿元,同比增长25%。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市场对智能硬件终端设备的需求达到近几年高点,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智能硬件设备市场规模为10767亿元。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分析一方面,高端制造领域出现向发达国家逆转移的态势。目前,制造业向发达国家的回流已经开始,如,苹果电脑已经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日本制造企业松下将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国内等。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低成本优势的消弱,越南,印度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开始在中低端制造业商发力,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总的来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近年来,我国成为遭受贸易调查最严重国家,2014年上半年的涉案金额达到5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未来我国与发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摩擦将更为激烈,对我国制成品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全球贸易规则业处于重构过程。美国激励推动打造制造回流过程,通过各项政策将进一步消弱我国工业产品的成本优势,也将影响我国工业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约为27%,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过去我国制造业主要依靠要素驱动,但赖以保持竞争优势的多种要素约束日益趋紧。从要素成本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呈缩减趋势,并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制造业工资普遍达到3000~4000元,远高于东南亚等国。2017年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10年的11.7%下降到2017年的3.6%,表明在美国生产只比在中国生产贵3.6%。此外,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而紧迫。目前,国内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侧重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而由于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够,导致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构成智能制造装备或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如,新型传感器等感知和在线分析技术、典型控制系统与工业网络技术、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高速精密轴承、大功率变频技术等。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部件技术难题尚未攻克。精密工作母机设计制造基础技术、百万吨乙烯等大型石化的设计技术和工艺包等均未实现国产化。产业主管部门及专家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概念、内涵及重点领域的界定还处于模糊阶段,与国外学者和专家对智能制造装备的理解相比,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函待研究制定。如,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和质量认证机构急需建立,以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急需雄厚的人才后备力量。首先,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重点领域急需专业人才和统筹装备制造经济管理的管理人才。其次,我国对人才和国外智力的引进工作力度不够,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不够灵活且落实不到位。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以及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背景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达3270亿元。由于疫情的影响及能源供应限制,2020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小幅下降,市场规模为2473亿元,同比下降24.4%。2021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达2687亿元,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3年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3190亿元。3D打印设备竞争格局目前,中国市场的主流设备品牌包括联泰、EOS、华曙、铂力特、3DSystems、GE、Stratasys、惠普等。数据显示,联泰在3D打印行业中市场占比最大达16.4%,其次为Stratasys和EOS,分别占比14.8%和13.1%。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智能制造行业无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都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设备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