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物馆新建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文化博物馆新建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文化博物馆新建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文化博物馆新建项目申请报告_第4页
文化博物馆新建项目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项目名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二、项目背景秦始皇帝陵区位秦始皇帝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约35公里处,坐落在骊山北麓的山前冲积扇上。南倚骊山,北临渭水,地理形势宏伟、壮观。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始皇帝陵历史《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始。《汉书.刘向传》记载: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山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始、秦始皇帝陵文物考古过程195年810月,秦陵北侧发现铜钟,上有铭文"丽山园,容十二斗三升,重二钧十三斤八两"。196年103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秦陵进行全面调查。197年311月,陵北发现郑家庄秦陵石料加工场遗址。197年403月,陵园东侧发现兵马俑一号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年506月,陵北发现鱼池遗址。197年602月,陵园内发现错金银乐府钟。197年604月,陵北发现博茕。197年605月,陵东发现兵马俑二号坑。197年606月,陵东发现兵马俑三号坑。197年610月,陵东发现马厩坑、贵族陪葬墓等遗址。197年611月,陵北发现1号建筑遗址。197年703月,陵北发现2、3、4号建筑遗址。197年707-197年803月,陵西发现珍禽异兽坑。197年912月,陵西发现修陵人墓地。198年011月,陵南发现陶窑遗址。198年012月,陵西发现铜车马遗址坑。198年111月,陵西发现食官遗址。198年2,测出秦陵封土中含高量成分的水银。198年609月,陵北吴中村(鱼池遗址附近)发现"一斗二升,丽山,茜府"铭文陶盘。199年8以来,在内、外城之间的东南角又发现面积约130平方米的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和其它8处大型陪葬坑,出土大量石质铠甲和石质头盔,通体纹饰、重达21公2斤的秦青铜大鼎,以及造型奇特与兵马俑形状迥然不同的彩绘百戏陶俑。4、秦始皇帝陵规模、遗址和遗物分布经过四十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已知陵园文物遗址分布区东起戏水河,西至临潼城区,南到骊山,北达新丰塬下,总面积达56.平2方5公里,其中,文物遗址密集区达19.平6方3公里。目前已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各类陪葬墓、从葬坑、礼制建筑基址等60余0处,出土了包括秦兵马俑在内的珍贵文物5万余件。帝陵陵园整体布局以封土为中心,封土呈覆斗形,现南北长35米5,东西宽34米5,高约76米。封土四周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基础宽约8米,均夯筑而成。内城垣南北长135米5,东西宽58米0,面积0.7平9方公里。外城垣南北长218米8,东西宽97米1,面积2.1平3方公里。外城以内已发现的主要遗址和遗迹有帝陵封土、铜车马坑、寝殿、便殿、陪葬墓区、食官遗址、园寺吏舍遗址、珍禽异兽坑、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坑)、陵墙、东西门阙、廊房等,是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区域。外城以外由于未进行全面考古勘探,地下情况尚未完全掌握。已经发掘和探明的重要遗址有秦俑一、二、三号坑、五砂厂修陵人墓地、赵背户修陵人墓地、铜鹤坑( 坑)、鱼池遗址、丽邑、五岭防洪工程遗址、郑庄石料加工场、陶窑遗址、窝棚遗址、石铠甲加工场和大片的建筑遗址。从已发现的遗址和地面俯拾即是的瓦片、红烧土等遗物分析,在此范围地下应还有大量遗迹、遗物分布,是与帝陵核心区密切相关的文物遗址密集区。5、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项目提出的历史过程197年910月01日,在秦始皇帝陵东侧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馆以后,文物主管部门就曾提出对秦始皇帝陵实施征地保护并建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初步设想,根据已发现和掌握的秦陵重要文物分布情况,拟议中要建立的秦陵博物院由秦俑博物馆、铜车马馆、马厩坑馆、修陵人墓馆、珍禽异兽馆和秦史研究所等多馆、所构成。1年9180月416日,原陕西省文化文物厅提出《关于筹建以秦始皇帝陵为中心的秦陵博物院规划提纲》上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计委。1年9180月424日,国家计委指出:"秦陵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价值,对秦陵应给与特殊地位。"随后国家计委拨专款92万0元,包括秦陵封土周围、马厩坑、修陵人墓地、秦俑二、三号坑等已探明的文物遗址进行征地保护。198年510月31日,陕西省政府对上述范围内遗址一次性统征土地47亩4,为秦俑馆二期扩建、秦陵重点文物遗址保护、秦陵博物院建立奠定了基础。1年9182月711日,秦始皇帝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年969月31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并题词:"充分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缔造文明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为秦始皇帝陵的保护与利用指明了方向。199年812月4日,陕西省省委、省政府从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历史文物,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局出发,决定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年969月916日,江泽民总书记再次视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对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征地保护方案表示赞同。1年989月98日,朱镕基总理视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提出移民建镇,逐步净化陵园环境,保护文物遗址的工作思路,并题写:"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年989月98日,陕西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秦始皇帝陵外城以内保护征地的报告。200年08月10日,陕西省计委向国家计委上报《关于秦始皇帝陵园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报告》,提出采用移民建镇等措施一次征用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以内约两平方公里土地,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对秦陵文物核心区的人为破坏,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加强和改善秦陵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年080月115日,陕西省计委向国家计委上报《关于上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报告》,提出建立石铠甲坑(含百戏俑坑)和坑(文吏俑坑)博物馆,实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院多馆"一体化的全面文物保护体系和遗址展示群。2年0102月18日,李岚清副总理视察秦始皇帝陵园内的重要考古现场,提出建立秦皇陵公园。三、项目意义秦始皇兵马俑文物的国际评价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立以来已经接待了参观者400余万人次。许多国际知名人士参观过后,赞叹不已,留下中肯评价,现摘录部分如下:作为一个大国,有这样一个两千年的奇迹,它属于全人类。马约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站在最早的世界奇迹之一和220年0前人类文明的见证面前,人们只有惊叹。而当今中国文明使这一人类的思想和活动得以发现,并保存展示世界,令人叹服。弗拉尼奥.图季曼.克罗地亚总统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这一伟大的历史文物,寓意着伟大的未来。李光耀.新加坡前总理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世界奇迹,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的一个很好的证明。伊姆赫尔佐克.以色列前总统世界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通过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实力完全可以和三大古都即雅典、罗马、拜占庭相比美。雅克.希拉克.法国总统这才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当到这里来看一看。蒙代尔.美国前副总统感谢你们给我看了世界上最好的精品,看了这里的一切使人振奋,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博物馆。维尔纳.卢森堡前首相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而富于教育意义。这里是中国统一的开始,统一是永恒的。阿曼多.哈特.古巴国务委员兼文化部长秦始皇帝陵文物评价秦始皇帝陵区所发掘的文物多达数万件,包括其秦俑、建筑材料、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兵器,以及礼乐器、量器、印章等杂类物品共六大类。概括秦陵文物有以下特征:(1)规模宏大秦始皇帝陵陵区规模宏大,陵区范围、布局、陵寝和礼制制度在历代帝王陵墓中都独树一帜。陵区包括内外城垣和拱卫陵墓设施的区域,占地约 。陵区以始皇陵冢为中心,外绕双重城垣,以及星罗棋布的地面建筑和种类繁多的从葬坑、陪葬墓群,呈现出千古一帝、唯我独尊的宏大气势。(2)埋葬丰富秦始皇帝陵区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其丰富,文物遗址种类繁多,已发现各类从葬坑、陪葬墓多达60余0处。这些从葬坑、陪葬墓绝大多数未经正式发掘,现在发掘面世的数万件文物只是极少的一部分。(3)世界奇迹秦始皇帝陵以其规模之宏伟,埋葬之丰富,地宫之奥秘,陪葬品之精美绝伦,不仅在中国帝王陵墓中独树一帜,而且在世界范围的王陵中也鲜有能与之相匹敌者,从而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设的必要性秦始皇帝陵在秦末曾遭受过严重破坏。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出于各种目的,也曾作过不同程度的整修。公元前19年5,汉高祖刘邦下诏,加强对秦始皇帝陵冢的守护和管理;公元97年0,宋太祖赵匡胤下令修整始皇帝陵;清代也曾对秦始皇帝陵进行过维护。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曾对秦始皇帝陵作过多次保护修整,规划了保护范围,树立了保护标志,建立了文保管理机构,修筑了封土保护围墙,进行了园区绿化,使秦始皇帝陵园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九六一年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钻探资料证实,秦始皇帝陵外城以内2.1平3方公里的范围,文物遗址占地面积约在百分之八十,其密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近年来,在内、外城之间的东南角和内城南侧又发现面积约130平0方0米的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 号坑(文吏俑坑)和其它处大型陪葬坑,出土了秦青铜大鼎(通体纹饰,重达21公2斤)、石质铠甲及头盔、以及彩绘陶俑(造型奇特,与兵马俑形状迥然不同)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已发掘的秦始皇帝陵园坑(文吏俑坑),为象征秦代中央官署的廷尉机构。该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南角,北距现封土边沿约5米,南距内城南城垣12米0。遗址平面呈"中"字形,东西走向,由斜坡道、前后室组成,坑底距现地表面6.米4,面积约60平0方米。发掘出土了12尊文吏陶俑、四把青铜钺、木车一辆(车已朽毁,现仅存车辕、车栏、车轮等残迹)、活葬马9匹(余数不详)。该陪葬坑是目前陵园内发现的唯一未被焚毁的一座陪葬坑,它的结构遗迹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研究价值和观赏性。这些重大发现,为中国考古史上所仅见,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四十年来对秦始皇帝陵的考古调查、勘探和研究表明,秦始皇帝陵区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人类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文物考古发现屡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陵园内外地上地下文物分布密集、文化内涵丰富、历史积淀深厚,举世罕见,体现了220年0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地下文物宝库。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设的迫切性秦始皇帝陵经过长达220余0年自然与人为的侵蚀破坏,陵园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秦始皇帝陵已经破败不堪。解放后,经各级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多方努力,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仅在遗址核心区(陵园外城以内),就住有3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100户7村民、626人6和24个企事业单位。根据多年来考古工作资料,秦始皇帝陵外城以内部分建筑遗址埋藏较浅,有的仅距地表30-40厘米左右;许多遗迹就分布在民宅、企事业单位院落之下。遗址上修房建厂、农田耕作、凿井修渠、水利灌溉等生产、生活活动直接破坏了地下文物和地面建筑遗存,对文物遗址保护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陵园的历史环境和景观,影响了国家的声誉和形象,如不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势必将会对秦始皇帝陵这一人类珍贵文化遗产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四、项目研究依据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5)《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6)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发[199]1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60号(8)《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年5(9)《骊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年6参考文献、《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二届会议于19年6212月11日在巴黎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于196年45月在威尼斯通过)、《佛罗伦萨宪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大会于198年212月15日登记)、《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大会第九届会议于199年010月在洛桑通过)、《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秦始皇帝陵志》, 年、《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 年五、项目概述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性质(1)世界文化遗产(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原则(1)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及"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指导原则;(2)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切实保护地上、地下文物;(3)体现秦始皇帝陵的整体历史格局与气势,淡化处理基础设施、保护设施,避免建设性破坏;(4)体现秦始皇帝陵兆域山、塬、陵、水、林一体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特征;(5)妥善解决当地住民的生产和生活;(6)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规模(1)用地规模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规模依据文物遗址分布状况确定,考虑到文物遗址保护的迫切需要,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项目总用地规模2.2平6方公里(包括陵园外城以内2.1平3方公里,以及外城四周外放20米范围)。(附图7: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规划范围示意图)(2)主要功能内容文物遗址的保护、展示与示范;文物遗址考古、研究的展示与示范;大遗址历史、生态环境保护与示范;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接待参观游览。(3)主要建设项目征用土地、移民建镇陵园重要文物遗迹除外城垣以外范围为点式布局外,其余重要文物遗迹主要在外城垣以内2平方公里的区域密集分布,占整个陵园面积4%。秦始皇帝陵外城(外延20米)以内占地共计3386亩.,5除1去198年5以前国家已征用的48亩土地外,此次拟一次保护性征地2902亩.。5在1这个范围内,目前共有3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24个企事业单位,总计100户7。其中:农业户口87户6,非农业户口13户。拟采取政府统征,移民建镇的方式,将上述住户和单位整体搬迁。征用土地专门用于文物保护,实施文物保护项目,建立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修建保护性围墙全部征用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以内290亩2土地后,将沿征地范围周围修建保护性围墙,长700延0长米。道路及排水设施秦始皇帝陵地处骊山山前洪积扇上,征用秦始皇帝陵外城以内土地后,遗址区地面有组织排水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为了有利于地面地下文物保护,必须首先考虑地面排水和防洪,使其与陵园以外的排水防洪系统相衔接。为此,需修建完整、系统的排水和防洪设施。另外,还需建设连接各个遗址区的简易道路,便于保护文物和群众参观。绿化鉴于陵垣范围内百分之八十五为遗址,绿化种植要慎之又慎。根据历史研究及考古资料,在不破坏文物遗址和陵园环境的前提下,加强绿化种植,加强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陵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展示环境。并可以采取植草木以象遗址的方式,运用草木的形态标示地上、地下遗址,显现陵园的整体格局、规模和内涵。但要避免陵园环境园林化、现代化。石铠甲坑博物馆(含百戏俑坑)(暂命名)位于秦始皇帝陵内城以外东南角与外城之间,遗址保护展厅为地下及半地下建筑,建筑面积195平0方0米,计划200年4建成。主要展示秦始皇帝陵陪葬的石质铠甲、石质头盔及各类军械。近期发现的百戏俑坑位于石质铠甲坑南约35米处,展示秦始皇帝宫廷生活,内容丰富。由于该遗址面积较小,两坑相距较近,建设石铠甲坑博物馆时,将其一并包容。文吏俑坑博物馆(暂定名)文吏俑坑(编号 陪葬坑)的文物内涵已基本清楚,建设博物馆的条件已经成熟。为便于保护、研究和展出,就地建设博物馆。该馆拟为地下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秦始皇陵东约1.公5里处,占地面积30亩0,现基本建成,已开馆20年,二期扩建工程接近收尾,总建筑面积近平方米,已竣工 m工拟于 年全面完成。主要展示秦陵陪葬的兵马俑军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设资金自筹。全面考古调查、勘探和规划征地完成后,应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强对陵区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全面摸清陵区地上、地下文物的整体布局和内涵,编制科学、合理的陵园总体保护规划。在秦始皇帝陵园已征2.2平6方公里保护区以外,对已探明的文物埋藏地区,也将交文物部门直接管理。除上述工程外,目前发现帝陵外城外东北处铜鹤坑(坑)遗址面积为92平5方米,试掘面积仅24平方米,主要文物内涵尚待进一步试掘研究。目前,在该陪葬坑处已临时租地19亩筑墙、建棚保护,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待内涵清楚后再确定永久性保护措施。六、项目实施条件1、恢复历史风貌条件秦始皇帝陵虽经220余0年的自然和人为变迁,其内封土及主要地上、地下文物遗址基本保持完整,山、水、陵、塬的相互关系也基本保持着历史的原来面貌。至今为止,考古研究表明,秦始皇帝陵宏大而复杂的地宫还基本保持完好,并未遭到根本性的毁灭。这是秦始皇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条件之一。自然地理条件《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陵"树草木以象山"。《汉书.贾山转》记载:秦陵"中成观游,上成山林"。秦始皇帝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骊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内。骊山因苍翠葱郁,形似一匹青色骏马而得名。陵园地势南高北低,视域辽阔,绿树成荫。园内有小溪穿过,地下水资源丰富。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设立于此,略加雕凿,即成美景,自然条件优越。交通条件陵园距西安市35公里,距临潼城市3公里。紧靠西潼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至咸阳国际机场40公里。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的二十余年中,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游览体系,交通十分便利。给水条件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总水源主要由地下水源丰富、水质达标、距离较近的临潼城市规划的新丰第二自来水厂供给。该自来水厂已由当地政府施工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排水条件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用地自然坡降显著。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直通临潼城市新丰分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达标后再次利用或排入渭河。供电条件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近期高压供电,拟由距离较近的代王变电站供给,中、远期高压供电拟在新丰镇与骊山镇之间新建高压变电站作为主供电源,代王变电站为备用电源,形成双回路高压供电,电源电压均为,地下电缆敷设输送。园区内分设总变配电所,高压电缆暗设输入到各区,再由各区降压,分系统使用。目前代王双回路专线高压供电已通至秦俑博物馆。7、供气条件陕北天然气总管道已通至秦陵区域。8、通讯条件西安市临潼电信局规划的有线通讯已到秦陵区。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信息通讯中心,除满足普通通讯外,还可以满足接待国家元首、国际直接通讯的要求。9、旅游市场条件197年4考古发现秦始皇兵马俑,197年9秦兵马俑1号坑展厅建成开放。198年93号坑展厅建成开放。199年42号坑展厅建成开放。历年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经成功接待参观者400余0万,目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单门票年收入就超过1个亿,年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在全国博物馆系统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已经形成了一个旅游品牌,市场培育和发展成熟。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旅游市场前景良好。投资估算1、征地拆迁费用:43392万.元69秦始皇帝陵外城(外延20米)以内占地共计3386亩,除去198年5以前国家已征用的48亩4土地外,此次拟一次保护性征地2902亩.,5搬1迁企事业单位24个、住民100户7。征地费用总计22990万.元7,3拆迁费用总计20401万.元9。62、前期费用:20万0元征地完成后,须进行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编制陵园总体保护规划,完成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前期费用总计20万0元。3、建设费用:105万0元0、石铠甲坑博物馆(含百戏俑坑)(暂命名)位于秦始皇帝陵内城以外东南角与外城之间,为地下及半地下建筑,建筑面积195平0方0米。百戏俑坑位于石铠甲坑南约35米处,由于该遗址面积较小,两坑相距较近,建设石铠甲坑博物馆时,将其一并包容。建设费用总计100万0元0。、文吏俑坑博物馆(暂定名)该馆拟为地下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180平0方米。建设费用总计50万0元。4、配套基础设施费用:90万0元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围墙、道路、停车场及广场、电话亭、公厕等。建设费用总计90万0元。5、园林绿化费用:40万0元。根据历史研究及考古资料,在不破坏文物遗址和陵园环境的前提下,广植树木,改善陵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展示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护坡。6、预备费已直接记入上述各项投资,不再另行计算。项目总投资以上6项合计为:55392万.元6。9实施方略统征土地,移民建镇拟采取政府统征,移民建镇的方式,在秦始皇帝陵文物遗址密集区以外无文物区择地,将上述住户和单位整体搬迁。在征地搬迁时,对当地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有利于文物事业和其它产业长期发展的目的出发,围绕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中心,逐步形成以文化文物和旅游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经济结构框架,为秦始皇帝陵地区的文物事业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建立法规,加大秦陵文物保护的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秦始皇帝陵专项保护法规,使秦陵地区的文物保护、永续利用工作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政策依据。完成征地后,按照保护地下文物与保护地面风貌兼容并举的思路,立即着手展开对秦始皇帝陵的整体保护工作,有计划的对秦陵外城以内进行绿化,防止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文物遗址损坏、水土流失等现象,从根本上杜绝自然风貌的进一步恶化。3、全面勘探,科学保护多年来,考古工作者经过艰辛劳动,在秦始皇帝陵园内重点区域的勘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对秦始皇帝陵区进行全面的考古勘察,进一步摸清秦始皇帝陵园内地上、地下文物的整体布局和内涵,在未来2-年3时间内,采用现代化科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对秦始皇帝陵区进行全面考古勘探。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对秦始皇帝陵园内的主要遗存进行有计划的科学保护和研究。、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坚持建设前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中分期实施的工作步骤。始终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原则。逐步建成以秦俑、石铠甲坑等若干遗址博物馆为主体的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此同时,完成秦俑馆周边环境治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在未来适当时机,搬迁标准缝纫机公司等对陵区风貌有重大影响的企事业单位,逐步扩大管理范围,满足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永续发展的需要。资金筹措建议鉴于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规模大、价值高,建设意义重大,其建设应坚持高起点、高水准、高品位的原则。资金筹措建议如下:1、由国家补助1.亿5元解决项目启动资金,并同意我省减免征用土地、移民建镇的有关税费,包括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造田费、耕地占用税、城市配套费、契税、管理费。2、结合国家补助,通过地方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社会集资、自身滚动、寻求国际资金资助等多种渠道解决项目持续发展资金4.0亿3元。十、建设效益分析、社会效益(1)促进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与发展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他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奠定了中国东方文明大国的地位,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40年来,秦始皇帝陵的考古成果,填补了国内历史和考古领域的诸多空白,对促进中国历史学、特别是秦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秦皇陵公园秦始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