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点精析精练1走近细胞及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第1页
高考生物考点精析精练1走近细胞及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第2页
高考生物考点精析精练1走近细胞及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第3页
高考生物考点精析精练1走近细胞及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第4页
高考生物考点精析精练1走近细胞及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走近细胞及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自主疏理1.从生物圈到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能完成eq\o\ac(○,1)。②多细胞生物:依赖eq\o\ac(○,2)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eq\o\ac(○,3)→eq\o\ac(○,4)→eq\o\ac(○,5)→eq\o\ac(○,6)→eq\o\ac(○,7)→eq\o\ac(○,8)→eq\o\ac(○,9)→生物圈。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观察细胞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eq\o\ac(○,10),移至eq\o\ac(○,11);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eq\o\ac(○,12),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①区别:原核细胞没有由eq\o\ac(○,13)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有拟核。这体现了细胞的eq\o\ac(○,14)。②联系:有相似的eq\o\ac(○,15)、eq\o\ac(○,16),都有DNA分子。这体现了细胞的eq\o\ac(○,17);(3)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①建立:19世纪30年代由eq\o\ac(○,18)和eq\o\ac(○,19)建立;②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eq\o\ac(○,20)发育而来,并由eq\o\ac(○,21)所构成;③细胞是一个eq\o\ac(○,22)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④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4)意义:证明动植物界具有最本质的联系。版本差异的内容3.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浙江科技版)(1)具有生命的物体称之为eq\o\ac(○,23)。(2)什么是生命,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将生命描述为生物体存在的状态,而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生物体以eq\o\ac(○,24)为基本结构单位;第二,所有细胞和由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具有相同的eq\o\ac(○,25);第三,所有活细胞都进行eq\o\ac(○,26);第四,eq\o\ac(○,27)是各种形式的生物体的普遍特征;第五,所有生物都具有eq\o\ac(○,28);第六,生物在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都能eq\o\ac(○,29);第七,生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演变,适应于周围环境。 4.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浙江科技版)(江苏教育版)(1)科学实验方法一览图;(2)研究生物学问题的一般程序研究生命科学必须建立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维方法。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对假设的进—步修正、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观察,进入下一个认识周期。①生物学的研究大多从观察开始。②在观察中提出问题。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及设想,提出假说。④对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科学的预测。⑤设计严谨的实验,对预测进行检验,即用科学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在生物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中要设对照实验组,要考虑数量及是否需要重复实验。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⑦得出结论。结论可能肯定所作的假说,也可能否定假设,但二者都是结论。⑧修正假设并进—步观察,进入下一个认识周期。校对:①各种生命活动②各种分化的细胞③组织eq\o\ac(○,4)器官eq\o\ac(○,5)系统eq\o\ac(○,6)个体eq\o\ac(○,7)种群eq\o\ac(○,8)群落eq\o\ac(○,9)生态系统eq\o\ac(○,10)要放大观察的物像eq\o\ac(○,11)视野中央eq\o\ac(○,12)细准焦螺旋eq\o\ac(○,13)核膜eq\o\ac(○,14)多样性eq\o\ac(○,15)细胞膜eq\o\ac(○,16)细胞质eq\o\ac(○,17)统一性eq\o\ac(○,18)施莱登eq\o\ac(○,19)施旺eq\o\ac(○,20)细胞eq\o\ac(○,21)细胞和细胞产物eq\o\ac(○,22)相对独立eq\o\ac(○,23)生物eq\o\ac(○,24)细胞eq\o\ac(○,25)化学成分eq\o\ac(○,26)新陈代谢eq\o\ac(○,27)稳态eq\o\ac(○,28)应激性eq\o\ac(○,29)生殖后代●自主检测过关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1.A.解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B、C、D选项为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B.有应激性C.体小且呈绿色D.能生长繁殖2.C.解析:生物的判断标准是具有生物体的特征,选项A、B、D均是其特征,体小且呈绿色不能作为判断标准。3.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正确的一项是()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人通光孔中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⑤D.②③④3.C.解析:对光时,不能让阳光直射在反光镜上,否则光线过强,对眼睛有不良影响。换用低倍或高倍物镜时,必须用手去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动物镜进行转换。装箱前,应将物镜转到正前方,呈“八”字形,然后下降镜简,故①②④均不正确。4.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链霉菌A.①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D.①②⑥⑦⑧4.A.解析: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放线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酵母菌和青霉菌属于真菌。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小球藻、蓝藻和水绵虽然都属于藻类,但小球藻、水绵属于真核生物。葡萄球菌属于细菌(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因此,带有“球”“杆”和“螺旋”字的菌为细菌)。链霉菌属于放线菌。 5.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A.甲B.乙C.丙D.丁5.D.解析: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以DNA为遗传物质,同时也存在RNA,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考点详解及类型讲解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概念、构成举例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心肌细胞、上皮细胞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植物组织包括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的能完成某-生理功能的结构动物器官如各种消化器官、心脏等;植物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系统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组合高等动物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个体由若干器官或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构成一个个体蛙、人、草履虫种群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某区域内同种鱼的所有个体群落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个种群的总和某区域中的鱼及与鱼有关系的所有种群生态系统由群落与它周围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鱼生活的水体生态系统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分析:(l)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具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关系:①生物的每层结构都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例如,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个体的生长与发育、种群变化等。②在每一个结构层次上都进行着生命活动。③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越高等的生物其生命系统越复杂,而低等生物则比较简单。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从最小的生命系统一一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紧密联系。④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八个层次,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器官、组织这三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问题探究:1.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1.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1)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3)多细胞生物(如人)由许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并经分化形成为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系统,最终构成生物个体。即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1)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离开寄主细胞,病毒就不能进行任何生命活动。(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一个细胞完成的,当细胞受损,则不能完成其代谢、分裂(繁殖)、生长发育、应激性、遗传变异、运动等各项生命活动。(3)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已分化的细胞尽管保持着形态结构的相对独立性,且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别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在生物体内它们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共同完成生物体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即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3.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1)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能完成生命活动的。(2)无数实验证明,任何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的细胞,都不能实现细胞的完整生命活动。4.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更谈不上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尽管层次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都离不开细胞。因此,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问题探究:2.单细胞生物的最小层次是什么?单细胞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吗?2.个体不是,单细胞生物有的是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等;有的是真核生物,如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显微镜光学结构机械结构镜头反光镜转换器—转换物镜光圈-调节视野亮度目镜:目镜长,放大倍数小物镜:物镜长,放大倍数大平面-调暗视野凹面一调亮视野 2.使用方法: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物像→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3.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停止下降。(2)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3)换用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4.低倍物镜观察与高倍物镜观察(清晰时)的比较低倍镜时高倍镜时镜头与装片的距离远近所看到细胞的数目多少所看到细胞的大小小大视野的明暗明暗视野的广度宽广狭窄5.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1)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了180度;(2)放大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积或体积的放大。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3)目镜的放大倍数和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和镜头的长度成正比。问题探究:3.如果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为什么?3.右上方,因为观察的细胞是倒像,细胞在显微镜下偏右上方,实际在玻片上是偏左下方,所以应向右上方移动四、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拟核,无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DNA存在形式拟核:大型环状质粒:小型环状细胞核: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转录和翻译出现在同一时间与地点转录在细胞核内,翻译在细胞质中生殖主要是分裂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细胞分裂二分裂、出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物质DNA举例细菌、蓝藻的细胞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2.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细胞的多样性是细胞分化的结果。3.细胞的统一性除表现在不同的细胞具有基本相似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及与遗传有关的核物质外,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组成元素基本一致,化合物种类也非常相似(水、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碱基等);(2)细胞的增殖方式相同—细胞分裂;(3)细胞中的某些生命活动相似,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4)遗传物质都是核酸,遗传密码通用等。问题探究:4.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其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哪里?4.以核酸为遗传物质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何主要区别?5.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有拟核。 五、实验设计1.生物实验设计程序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观察,提出问题在观察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2)提出假说假说也称假设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说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说,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作出预测推断,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论。(3)设计完成实验(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①如果所获取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则肯定假设;②如果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则否定假设;③如果结果与假设无关,则无从判断,可另做假设。2.生物实验的变量、原则(1)科学实验应先确定实验变量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适温和高温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和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起干扰作用。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序、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如果无关变量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三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产生误差。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要尽量减少无关变量,而且不同的实验组中的无关变量应完全相同,这样就会避免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可能性,便于清晰地研究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的关系。(2)实验设计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的科学性。②平行重复原则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准确、科学。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③单一变量原则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③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严格地操纵自变量,以获取因变量。同时,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干扰。即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单组、等组及轮组实验法。a.对照原则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的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常用的对照组类型有以下几种:b.空白对照对照组为不作任何处理的对象组。如“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1号试管加1mL蒸馏水,2号、3号试管分别加等量的NaOH、HCl溶液,1号试管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组;用小狗做活体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作用时,用不做任何处理的小狗作对照,与切除了脑垂体的小狗进行比较。c.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既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d.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如在验证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的O℃和80℃下的对照。再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e.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验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O℃、37℃、60℃之间的对照;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同pH溶液之间的对照。再如在“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中,如下图所示,2与l对照可证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3也可与1对照,4也可与l对照,也可与2对照。问题探究:6.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6.①选材的同一性原则。②单因子变量原则。根据实验要求只设置一个变量,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③对照实验原则,即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④平行重复原则,控制某因素的变化幅度,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影响的程度。类型一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例1.下列关于对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关系,如细胞和生物圈B.组织、细胞等都是生命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D.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解析: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要研究生命系统的生物圈或生态系统,不但要研究各种生物,还要研究各种生物需要的环境条件,所以它们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答案:A变式1.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③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正确理解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并用概念分析自然现象。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是一个种群。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是一个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这一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则构成生态系统,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不属于同种生物,不是种群,又不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答案:B 规律总结:每种生物并非都有生命系统的九个层次:①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组织、器官、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层次,因为一个生物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即细胞水平就是个体水平。②植物体不具有“系统”这个生命系统的层次,一株植物由根、茎、叶、芽、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构成。类型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例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解析:标本染色较深时透光性较差,视野相对变暗,观察时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增大进光量;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则玻片标本位于左下方,要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转换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若视野不清晰,可调细准焦螺旋调焦;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将要观察的物像先移到视野中央,以便在较小的视野中观察到物像。答案:C变式1.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都必须用低倍镜先找到适合的部分,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得到适宜的亮度,可调节光圈及反光镜。答案:D规律总结:显微镜使用时的操作技术有:(1)调节视野明暗时要根据光线的强弱,选择反光镜和光圈的组合,光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弱则用凹面镜和大光圈;视野暗则需增加光线射入量,视野亮则减少光线射入量。(2)观察标本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用高倍镜观察。(3)显微镜下移动玻片标本有同物像原则,即物像在哪个方向则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4)使用高倍物镜时,千万不可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或上升。因为使用高倍物镜之后,透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很近,使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碎玻片和损坏物镜,或者由于物像一闪而过,找不到要观察的目标。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若物像不清晰,用细准焦螺旋微调即可。(5)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都必须用低倍镜先找到适合的部分,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得到适宜的亮度,可调节光圈及反光镜。类型三病毒、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例3.下图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产者;酵母菌、硝化细菌、衣藻和金鱼藻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所不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增殖,但不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具有的增殖方式之一。答案:C变式1.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结核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典型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以抵抗寄主细胞的消化降解。只有C符合。答案:C规律总结:如何判断细菌与真菌一凡是“菌”字前面有“杆”、“球”、“螺旋”、“弧”等表示形态的字都是细菌,是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红螺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都是真菌,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类型四实验探究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如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请回答:(l)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共有的结构是(填序号);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2)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某种细菌,而且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窦粘膜则无这种细菌。他们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该假设最可能是。(3)为了进一步探究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该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①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原因的最可能假设是。②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①中的假设。A.方法步骤: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b.设置对照:。c.接种幽门螺杆菌:。d.培养观察:。B.实验结果:。解析: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实验假设是由发现的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而定。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对照和变量单一的原则。答案:(1)1,2,3,5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关(3)①W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②A.b.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W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甲培养基上的W菌c.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d.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B.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不能正常繁殖,而乙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限制,正常繁殖●高考真题真题1.(07·北京理综)水绵、蓝藻、黑藻全部()A.是真核生物B.含有叶绿体C.是自养生物D.能有丝分裂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没叶绿体,也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水绵、黑藻是真核生物;三种都是自养型生物。答案:C真题2.(06·上海)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①噬菌体②颤藻③酵母菌④水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噬菌体是分子生物,无细胞结构;颤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和水绵是真核生物。答案:A真题3.(06广东理基)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解析:利用概念判断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描述的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答案:D真题4.(06上海)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解析:考察生命系统某些层次的范围。④中的描述中,涉及不止一种生物,所以不是种群,除了动植物外,此处还有其他生物,所以也不是一个群落。所以④中的这些生物构成的整体,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一个层次。答案:A●基础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所以细胞只是单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我们身体由几亿个细胞构成,但单个细胞不能完成一项生命活动,所以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单位,但不是功能单位C.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我们复杂的生命活动是由器官或系统完成的,所以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器官或系统6.C.解析:生命系统由小排到大的顺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7.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的()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7.D.解析: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大。8.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C.小麦、番茄、大豆D.酵母菌、灵芝、豌豆8.C.解析:根据细胞结构的不同特点,可以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又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等类型。变形虫和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其细胞结构相似;香菇、酵母菌、灵芝为真菌;水绵属低等植物;大肠杆菌为细菌,属原核生物;小麦、番茄、大豆、烟草及豌豆均为高等植物。 9.(08揭阳一模)低倍镜下能看清物像,但高倍镜却看不清物像。原因不可能是()A.对光不合适 B.材料不在通光孔的正中C.切片太厚 D.玻片标本放反9.C.解析:切片太厚在低倍镜下也看不到。 10.(08汕头一模)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0.C.解析: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的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也就是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的。二、多项选择题11.(08·泰州模拟)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C.“溱湖中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内所进行的循环运动11.ABD。解析:“三倍体”是指个体,也就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溱湖中所有鱼”属于多个种群,不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12.(08·青岛模拟)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昆虫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红树林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12.CD.解析:上述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D项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13.(08广东模拟)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像的焦距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13.BD。解析: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亮度。●能力提高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