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鲸禹治水》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

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洪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稣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

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鳏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淡”等字的字形和写

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

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

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

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

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

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鳏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稣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鳏: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鳏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

也就是鳏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

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

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

意有下方有三个横。

形近字:禹()旺()壤()汤()陕()

寓()汪()嚷()烫()淡()

⑶词义: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儿尺见方的黄土块儿,

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

陆地。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淡背:淡,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稣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

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稣借助神力偷

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继

承父亲鳏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

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时代的中国闹

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洪水的折磨,苦苦诉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

会。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稣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偷息壤

驱赶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杀死。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继承你志,带领人们疏通河

道,经过十三年的苦战治服了洪水。

五、学习课文,了解稣治水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

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

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①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

不难理会。”②注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

理会。”③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

也没有理会他。”④理论,交涉;⑤照料,处理。在文中应该选第儿

项?(第③项)

C.教师小结: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

神稣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

治理洪水。

2.默读课文第2T自然段,思考稣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⑴鳏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

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稣治水的方法与过程。

④教师小结、过渡:稣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

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⑵鳏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鳏,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稣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稣毅然冒险偷

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

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

活在人们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dayuxTrangwangyangguntanghanliujiabei

()()()()()

3.形近字组词。

禹()旺()壤()汤()陕()

寓()汪()嚷()烫()淡()

4.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鳏禹父子

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

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

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

志品质。

教学准备: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鳏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

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稣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

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

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

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稣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鳏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

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

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6.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

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

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一,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

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出来使劲把他往

家里拉。大禹觉悟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

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

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

颍水等大小儿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

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

活。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涂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

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

雄。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

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⑵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

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

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

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⑴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

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

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付出

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

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清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

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⑵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响应大禹的号召,

投身于治洪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槊开山,疏通柯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

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

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⑶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

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淡背,仍然不停地干着;

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

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

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

而不入”。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7夹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

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

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

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③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⑷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

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

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

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

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

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对比稣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鳏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

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鳏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稣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

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

法来消除水灾。

3.鳏禹共同的精神: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

大精神。稣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

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像“鳏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鲸偷取息壤”“息壤

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

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古代劳

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

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稣偷取宝物拯救人

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

百姓挖渠7T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

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

可以战胜灾难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稣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2、《大卫》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

等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

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远在上古时代,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大

禹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

道,治服洪水,他的伟大壮举与奉献精神令世代炎黄子孙敬仰不已。

今天,我们要来阅读的是外国的一个民间传说,从中去认识一位名叫

大卫的人物。

2.教师板书课题:大卫。

3.引导交流资料,认识著作。

⑴教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大卫》这个民间传说的作者及出

处吗?

⑵学生自由介绍。

①作者是美国作家、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

②出自《圣经的故事》,并加以改写。

⑶根据资料,认识《圣经的故事》一书。

《圣经的故事》是房龙为美国青少年了解《圣经》知识而撰写的

通俗读物。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一部书,包含哪些内

容,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与犹太氏族的关系,犹太教与基督教的

关系,希腊罗马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耶稣是怎样一个人等一些令青

少年感兴趣的问题。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今天,《大卫》这一个圣经故事将为我

们讲述些什么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桌互相纠

错,交流在读和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义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铜盔赋税仓皇逃窜气势汹汹万夫不当之勇长途跋涉大惊

失色瑟瑟发抖

4.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5.圈出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读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

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评议正音,全班齐读。

⑶提出识记或书写难点,教师重点强调。

“卵”左右结构,左右部分大小较一致,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笔顺,而

左右两部分中间的点画不能丢。

⑷指名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及时评议,纠

错正音。

2.理解、交流词语的意思。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

途遥远,行路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赋税:国家向百姓收取的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瑟瑟,形容颤抖。这里形容发抖的样子。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

猛。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了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

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

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

头,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非得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

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儿年后,他当上了以色

列的国王。)

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

绍大卫是一位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写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

营叫阵,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出去和他交战。大卫并用弹弓射死了歌利

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故事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

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故事的结果)

四、初识人物,了解特点

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

人物形象?

(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大卫、歌利亚、扫罗王,其中大卫是

文章的主要人物。)

2.自由交流三个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⑴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

⑵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有勇无谋。

⑶扫罗王:关心子民、讲求诚信。

3.教师引导: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

貌、语言、动作等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

单位,找出文中描写三个人物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

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中三个人物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

课文,了解人物的表现,深人体会大卫的精神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与“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品析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

法及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

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

达方法及效果。

教学准备

1.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2.查阅《圣经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铜盔出嫁胸脯鹅卵石武艺超群气势汹汹毫不畏

2.组织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故事

中的三位人物,其中你们最喜欢的是谁?(生答:大卫。)

3.教师导人: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谈谈自己喜

欢大卫的理由。

二、品读细节,了解人物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大卫的相关语句,在一旁写

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此说明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

2.四人一小组,在组内展开介绍、交流。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

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手指在琴弦上熟练

地跳动着,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

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原野上飘荡……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

①“脸颊透红”:通过对大卫的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卫是一个

健康可爱的少年。

②“他边弹琴,一边唱歌”:通过对大卫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

了大卫是一个快乐无忧、多才多艺的少年。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

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用琴声、歌声赞美生活的美好。

③理解比喻句:“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

流进草地……”

a.分析: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一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大卫所弹奏的琴声的悦耳动听、轻快流畅,

表现了大卫弹琴技艺的高超。

b.流动的溪水有什么特点?

C.想象:大卫弹奏出的琴声,有如溪中的流水清脆甜美、轻快悠

扬,从他的指尖传出,并随着风儿四处飘荡。

d.体会:大卫弹琴技艺的高超。

④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

⑤理解比喻句:“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

a.分析:这一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一句话采用了暗喻的手法,将大卫在山坡上弹琴、唱歌的情景

比作一幅图画,表现了大卫十分热爱生活和他们生活的安宁、美好。

b.联系上文,体会这一句话表现的是什么?(以色列人生活的安

宁和美好。)

c.想象:一位脸颊透红的少年独坐山坡;曲膝夹琴自得其乐地一

边弹琴,一边唱歌;清脆悦耳的琴声在流淌,优美动听的歌声在飘荡;

身边的羊群正低头吃草,默默地欣赏,也许是深深地陶醉了。这一切

多么和谐美好,犹如图画一般。

d.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第2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想象文

中所描绘的景象。

e.领悟写法:文章第2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对大卫在山坡上弹琴

唱歌这一画面的生动描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既

刻画出了大卫健康可爱、多才多艺的美好形象,又制造了悬念,引发

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⑵大卫说:“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

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我放羊的时候,经常有狮子和熊来偷袭,

想吃我的羊。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

我就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让我去吧,大王!”

①这段话主要写什么?(主要写大卫勇敢地说服扫罗王让他出去

和歌利亚交战。)

②“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

来没有怕过什么。'‘小小年纪却反过来安慰扫罗王,消除扫罗王的担

忧,让我们感受到大卫的爱国、勇敢、自信的精神。

③“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

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小小年纪的大卫面对凶猛的狮子与熊,能

如此冷静沉着地应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机智勇敢、充满自信,

也充分证明了他力气之大,且不畏强敌。

④“让我去吧,大王!”一个“!”让我们体会到了大卫请求出去和歌

利亚交战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因为这关系到所有以色列人的荣辱成

败,大卫是一个爱国、勇敢的少年。

⑤联系上文,深入理解:大卫请求出去交战,然而这一次,他所

面对的对手不是狮子和熊,而是一个怎样的歌利亚呢?

a.“大卫走到军营门口,只见一个巨人正在军营门外气势汹汹地大

声叫骂。”—这是一个狂妄自大、气焰嚣张的歌利亚。(动作描写)

b.“那人身材高大,头戴笨重的铜盔,身穿厚厚的铠甲,腿上包

着铜护膝,肩上扛着铜制长枪,枪杆有织布机的机轴那么粗。''——

这是一个高大威猛的歌利亚。(外貌描写)

c.“他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是非利士人中一个

有名的武士。''——这是一个能力非凡的歌利亚。

d.“他的声音如同从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

得瑟瑟发抖。——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歌利亚。

分析:他的声音如同从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

吓得瑟瑟发抖。

思考并体会: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把歌利亚的声音比作巨雷,生动而夸张地表现了歌利亚咄咄逼人

的气势和以色列人十分恐惧的心理。

⑥教师小结:面对着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闻声就令人心

惊胆战的巨人歌利亚,年纪小小的大卫竟然毫不畏惧,恳切地请求并

极力地说服扫罗王让他出去和歌利亚交战,这是何等的勇气,他热爱

祖国、英勇无畏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扫罗王并说服了扫罗王。

⑦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⑧体会写法:作者抓住大卫的语言,表现了大卫的爱国、勇敢的

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

⑶歌利亚一步一步向大卫走来,大卫也一步一步迎了上去,两人

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突然,大卫飞快地拿出弹弓和鹅卵石,迅速瞄准,

只听见噬的一声,鹅卵石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歌利亚哇地惨叫一

声,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死了。

①“迎,,字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②“飞快地拿出”“迅速瞄准”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抓住时机,反应迅速,十分沉着机智。

③“噬的一声”“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则表现了大卫什么?

表现了大卫力量之大,射击之准,给了歌利亚致命的一击。

④教师小结:大卫不等歌利亚出手,仅用弹弓与鹅卵石就将其打

死在地,这就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

⑤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0自然段。

⑥体会写法:作者抓住大卫的动作,表现了大卫临危不惧、随机

应战、十分沉着机智。

三、课堂小结,朗读背诵

1.教师小结:武艺超群、狂妄嚣张的巨人歌利亚最终倒在了一位

少年的弹弓下,这个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少年大卫用自己的智慧和

勇气改变了以色列人的命运。这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

智慧与勇气的无穷力量。

2.学生独立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加

以背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夸父追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

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6.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

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大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治服洪水为人类造福为世人

敬仰;大卫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打败巨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令我们钦

佩。这些生动的故事与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启迪了找们的智

慧。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精神

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2.板书课题:夸父逐日,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夸父:是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

人。

逐:追赶、赛跑。

4.认识文体。了解特点。

⑴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其他课文有

何不同之处。

①文章内容简短,只有三行三句话。

②字句简练,但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意思。

③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⑵教师小结:是的,这是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内容虽然简短,

但却讲述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注释和工具

书,读懂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三、自学反馈,理解内容

1.提示自学方法。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集

体评议,纠错正音。(多请几个学生来读)

②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④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解疑。

⑤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全文的意思,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3.出示文中生字,认读理解。

渭: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人黄河的一条大河。

邓:是一个姓氏,文中“邓林”指的是桃林。

4.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弄懂词句意思。

5.生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①逐走:追赶,赛跑。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句意:夸父追赶着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①欲:想要。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水。

②句意: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大泽:大湖。

②句意: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⑷未至,道渴而死。

①未至:没有直到。道:路途中。

②句意: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⑸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弃:遗弃。邓林:桃林。

②句意: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

(巨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

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

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

了桃林。)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文的精妙,竟然只用了极

其简短的三行文字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那么,在这

个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呢?我

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质疑拓展,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感知故事情节。

2.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

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3.了解著作《山海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

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教学准备:查阅资料,认识《山海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评议,及时纠正错误。

2.全班齐背课文。

3.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⑴师生合作,教师抽读文中的字词或句子,学生说出相应的意思。

⑵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

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你还

有什么疑问想弄明白的吗?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⑴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6.教师小结,导人:是的,课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夸父逐日的过

程及结果,但仍有许多空白处需要我们去想象,去了解。这样才能更

好地体会夸父的精神,以及古人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交流拓展,体会精神

1.学生展开想象,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交流解疑。

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

⑴夸父逐日是为了抓住太阳,叫太阳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

满光明,表现了夸父对光明的热爱。

⑵夸父弃杖是为了将手技化为桃林,让追寻光明的后人摘取树卜

的鲜果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表现了夸父身虽死而志长

存,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

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感受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

体会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

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夸父为

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4)“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

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

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从中

再次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教师小结: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

太阳,最终渴死途中。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

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

志。

7.讨论交流: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没有灯火照明所可能带

来的不便与危险。

⑵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体会。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

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三、课堂小结,认识著作

1.教师小结: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

终渴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

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人的

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量,又有什么困

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2.认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

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单是

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

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

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海经》

所记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堪记录,经长期传写编

纂,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作业设计

1.默写课文。

2.完成自测题。

4、《天上偷来的火种》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冶、惩”两个字。

2.默读课文,读懂故事,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而不畏强

暴、勇于献身,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普罗米修斯慈善正义、聪明勇敢、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

崇高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并从中受到熏陶与

教育。

5.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

十分敬仰,称他为“人类的大恩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而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甘

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希腊神话,认识其中有关人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谈话,质疑导入

1.教师提出话题: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间是没有火的,大

家想象一下,在没有火的情况下,人类的生活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初步感受因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十

分困苦,甚至而临危险。

3.教师揭示课题:后来,人类终于有火了,传说,这火种是从天

上偷来的。(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5.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这是希腊的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看了这个故事的题目后,你最想了解什么?

6.学生自由质疑,表达阅读期待。

⑴是谁从天上偷来了火种?

⑵他是怎样从天上偷到火种的?

⑶他为什么要从天上偷取火种?

⑷既然火种是偷来的,那后来是否被发现?

7.教师小结,导读:会思考的孩子才懂得学习,会提问的孩子才

能真正获得知识。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文中的故事,从

故事中去寻找我们想了解的内容。

二、初读解疑,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自学。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

解。

⑶结合文中内容,思考并解答先前提出的问题。

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⑸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先独立自学,而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3.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分段指名轮读课文,及时评议。纠错正音。

⑵认读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茴香: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丝状,花黄色,茎叶供食用,果

实长椭圆形,可以做调味香料。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材、树

枝燃烧起来的火堆。

冶炼:文中指用焙烧、熔炼的方法把矿石中所需要的金属提取出

来。

惩罚:严厉地处罚。

暴跳如雷:跳着脚喊叫,像打雷一样。形容大怒的样子。

鹫鹰:也叫“雕”,鸟类的一种,猛禽,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

有羽毛。

⑶交流解疑,朗读文中相关段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①是谁从天上偷取火种的?

(是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冒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偷取

火种的。)

②他为什么要从天上偷取火种?

(因为很久很久以前,人间还没有火,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普

罗米修斯来到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心里十分难受,才决

心背着宙斯,冒险为人类偷取火种。)

③他是怎样偷取火种的?

(有一天,他弄到了一根茴香枝条。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轰隆

隆地从天空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飞快地跑到太阳车旁边,从喷射

着火焰的车轮上,悄悄地偷取了一颗火星儿。并小心翼翼地把火星儿

藏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带到了人间。)

④既然火种是偷来的,那后来是否被发现?

(后来,宙斯得知了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走火种的消息,暴跳如

雷,给了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让他饱受痛苦与折磨。)

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无火——盗火——受罚——获救”的

线索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很久很久以前,人间还没有火,人类

的生活非常困苦。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偷

取火种给人类,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9—16自然段):写主神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天上偷

取火种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决定严厉惩罚普罗米修斯,就命火

种用铁链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普罗米修斯受尽

了可怕的折磨。

第四部分(第17—18自然段):写希腊大力英雄神赫拉克勒斯救了

普罗米修斯,使他获得了自由。普罗米修斯也从此受到希腊人民的敬

佩。

⑸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没有火,一个叫普罗米修斯

的神为了把火种传播给人类,就从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的太阳车上偷取

了火种。主神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偷走火种后,气得暴跳如雷,决定

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

崖绝壁上,忍受着儿个世纪的可怕折磨,最后被希腊有名的大力英雄

赫拉克勒斯搭救,获得了自由。课文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

为人类谋利益而不畏强权、勇敢机智、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三、品析细节,体会精神

1.教师提出中心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

然十分敬仰,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呢?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并在一旁做批注写

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四人一小组交流读书笔记,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重点语段。

⑴普罗米修斯聪明勇敢、富有正义——“他来到人间以后,看到人

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心里十分难受。他决心背着宙斯,冒着生命危

险,到太阳神阿玻罗那里去偷取火种。”

①联系上下文议一议:普罗米修斯偷取火种将面临着哪些生命危

险?

②教师小结:即使危险重重,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摆脱没有火

的困苦生活,毅然想办法偷取了一颗火星儿藏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带

到了人问,为人类点燃了第一堆篝火,并向人们讲述了火的性质和用

途,像这样一位聪明勇敢、富有正义.为人造福的慈善天神,希腊人

民又怎能不敬仰他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⑵普岁米修斯不畏强暴、勇于献身——“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

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

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①将反问句"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为陈述句。

(为人类造福是没有错的。或: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②理解“摇摇头”:普罗米修斯拒绝了火神要为他向宙斯求饶的帮

助,因为他觉得自己为人类造福并没有错。

③理解句子“我可能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

还火种!”

在忍受痛苦与承认错误、归还火种之间,普罗米修斯做出了怎样

的选择?(他选择了忍受各种痛苦,而坚决不承认错误,更不归还火

种。)

"更'’字,说明火种在普罗米修斯的心中更为重要,要他归还火种是

不可能的。

“坚定”一词,说明普罗米修斯下定决心忍受各种痛苦,而拒绝承认

错误,拒绝归还火种。

④用关联词语“宁可……也不……”改写文中句子。(我宁可忍受各

种痛苦,也不承认错误,更不归还火种。)

⑤联系下文,了解普罗米修斯所忍受的各种痛苦,体会其顽强不

屈、勇于献身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都套上了铁环,被死死地锁在悬崖上。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终日遭受着风吹日晒、霜打雨淋的痛苦。

理解“终日遭受着风吹日晒、霜打雨淋的痛苦”。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普罗米修斯;

在寒风呼啸的冬天,普罗米修斯;

在电闪雷鸣的瞬间,普罗米修斯;

在大雨倾盆的时刻,普罗米修斯。

教师小结: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刑罚呀,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

觉,终日遭受着风吹日晒、霜打雨淋的折磨,这样的痛苦谁能承受?

但普罗米修斯却顽强地承受着,心中燃烧着正义之火,使他宁可忍受

痛苦,也决不向宙斯屈服。

狠心的宙斯觉得这样还不解恨,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

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

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足重新长了出来。第二天早晨,

鹫鹰又继续啄食他的肝脏。这样,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就永远

没有止境了。

理解“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理解“永远没有止境”。

教师小结:只要普罗米修斯承认一下错误,并归还火种,他就有

可能获得自由,也不必饱受这样痛苦的折磨,但他这样做了吗?(生

齐答:没有。)是的,为了伸张正义,为了造福人类,普罗米修斯宁

可忍受宙斯所给予他的极其凶残、惨无人道的刑罚,也决不认错,更

不归还火种。

5.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品质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希腊人至今仍十分敬仰普罗米修斯,称他

是“人类的大恩人''的原因。

⑴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互相评议、补充。

⑵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普罗米修斯付出巨大代价偷来的火

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幸福。

⑶围聚在火堆旁的人们欢呼雀跃,此时的他们在欢呼着什么?联

系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来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便冒着生命

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偷取火种,带到人间,给人类的生活带

来了想象不到的变化,他是一个聪明勇敢、富有正义、为民造福的慈

善天神,当宙斯得知此事,气急败坏,给他以最严厉的惩罚时,他宁

可忍受各种可怕的痛苦,也不承认自己是错的,更不归还火种,因为

他坚定地认为为人类造福是没有错的,他是一个不畏强暴、顽强不屈、

勇于献身的天神,这样一位把人类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

天神怎不令希腊人民敬仰?他真是我们人类的大恩人啊!普罗米修斯

的特点就是:正义、慈善、智慧、勇敢。

五、作业设计

1.把文中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5、《女婿造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蜗、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婿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婿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女婿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

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摘录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

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

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蜗。今夫,我们就来学习

女婚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婿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婿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婿是一位

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

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

么,看了“女蜗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蜗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⑵女婿是怎样创造人类的?

⑶女婿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

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⑶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⑴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女婿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

勃。)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

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婿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

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

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

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

呢?

②女蜗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女婚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

两,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蜗给他取名为“人”。

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婿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婿想

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

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

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

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蜗把人分为男

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③女婿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婿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婿为“妈妈”,

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

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

己创造后代。)

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写开辟天地后,有了

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

寂寞,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写神通广大的女神女蜗用黄泥和水

揉捏了“人”,从此,女蜗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女婿用藤条挥洒泥浆的方法创

造出许多的小人儿,使大地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写女蜗把小人儿分成男女,叫他

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⑸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

草木、鸟兽虫鱼,单间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

婚。女婿同样感到孤独寂寞,她用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

物一触地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蜗非常欣喜,她把自己

创造的这人个生物取名叫人。接着又造出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

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

延续下来了。)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⑴对女蜗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①女婿的智慧。

a.“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问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

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

呢?”

b.“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

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C.“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

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

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

先前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

d.”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

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②女婿的仁爱。

a.“女婿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

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

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