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回顾_第1页
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回顾_第2页
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回顾_第3页
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回顾_第4页
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回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回顾新甫工作室【单元综述】本单元可视为一部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简史,主线就是1949年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亦是其中一部分。“祖国统一”属于政治事件,与“祖国统一”密切相关的“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则体现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从宏观上看,可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阶段、五个方面”。纵向看,本单元需注意三个阶段的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建国之初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构架的创制,“文革”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扭曲、法制建设的虚无、民主进程的断裂、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及“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的伟大意义。从横向看,需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五个方面的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质。对本单元的五个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应整体认识。依据各课知识点逐一落实,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知识回顾清单】知识点1:人民政协召开与新中国诞生(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一、背景:(指导学生依据导与练P126知识梳理和思维启迪1了解有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垮台2.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历史纵横和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①时、地:1949年、北平②代表:社会各阶层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六百多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界民主人士、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2.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决定了首都、国歌、国旗、纪年法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三、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1.职能改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2.发展:(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2)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小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它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知识点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条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看书P95)(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3)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4)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9月,、北京)(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影响: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原则: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④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人大委员长、周恩来总理)3、意义:(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原因:国情(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旧中国,长期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许多少数民族不被承认,境遇悲惨,有的只能躲进深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制度,少数民族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2、建立:(1)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4、表现: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的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策:早在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就曾先后建立过蒙、回自治区。1947年,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到90年代初,全国已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7个自治县(旗)。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知识点3:"文化大革命"(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一、文化大革命1.“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指导;(2)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3)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主要表现:公民基本权利遭到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刘少奇冤案;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3.教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深入持久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知识点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一、法制建设1.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措施:(1)平反冤假错案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2)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结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民主建设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共处于执政党的地位,领导着拥有十一亿人口的国家政权,非常需要听到各种意见和批评,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各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发挥监督作用的一条重要渠道。充分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的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村委会干部由上级任命到村民直接选举,标志着基层民主选举迈进了一大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点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有提出1、《告台湾同胞书》: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2、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在政策中建议国共两党进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这一方针政策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热烈欢迎。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一国两制”的前提与基础是:“一国”。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不能分割。(2)“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3)“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4)“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是指: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二、“一国两制”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①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与邓小平会谈,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专门就香港问题与邓小平进行了磋商。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此后中英双方又进行了多次谈判,逐渐缩小了双方的分歧,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②19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③1997年7月1日时间:1997年7月----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意义: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促进了中国在统一大业上迈出了一大步;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2.澳门回归澳门问题由来已久,中国政府一直想收回澳门,但未能实现。香港问题和平谈判成功,为同样久而未决的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1987年,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已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在澳门设置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问题我们的内政问题,“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运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开始和缓松动,但仍有台独势力在阻碍统一。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结束隔绝状态大陆: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真正停火。接着倡议三通。台湾:1987年开始,采取一些开放措施,两岸隔绝状态打破。过渡:中国共产党一直希望以”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但台湾当局对“一国两制”没有作出积极的回应。不过,民间交流取得很大进展。3、两岸交流——汪辜会谈的形成――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著名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随后,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两岸直接实现“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台湾当局却逆历史潮流而行,积极推行“台独”,使两岸直接“三通”不能实现。4、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共谋统一大计台湾地区台独势力使目前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但台独无法阻止两岸的交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共谋统一大计。2022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得到中国共产党的热烈欢迎。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了连战一行。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一道,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重点突破】1.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比较(1)两者的联系:两者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不同之处①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②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而人民政协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③监督权不同。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④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由各方协商产生。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1)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后者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西方议会制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虽也由选举产生,但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3)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特点,作用有哪些?(1)原因: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区域很广,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为争取民族的解放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和政治认同感。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2)特点:①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自治区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机构,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但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3)作用:①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②可以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互助;④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4.如何全面分析“文革”发生的原因(1)最主要的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2)民主法制不健全: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原则削弱和破坏。(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4)我国长期以来的专制传统影响深远,人民缺乏民主意识。(5)国际因素: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动荡,各种政治力量分化改组,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趋向紧张。面对着侵略威胁的压力,党对战争危险作出了错误估计,这些成为党在指导思想上转为阶级斗争为纲的重要因素。5.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它的发展还不充分,还需要大力建设。原因有:①由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②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意识少;③还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要完全清除它们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律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法制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