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法律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_第1页
艾滋病与法律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_第2页
艾滋病与法律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_第3页
艾滋病与法律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_第4页
艾滋病与法律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促进和谐社会艾滋病与法律培训班PAGE12目录TOC\o"1-5"\h\z第一部分培训介绍 2一.培训目的 2二.培训目标 2三.培训主办方介绍 3第二部分参阅政策文件 82006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数据摘要) 8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 12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23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26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30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 36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 39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 41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 45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避孕套)的实施意见 47国家有关部委局(团体)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职责 49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 52第三部分参考法律法规 54艾滋病防治条例 54与艾滋病及艾滋病防治相关的中国法律 602007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115拟废止或已废止的艾滋病法规 116第四部分云南省地方法规 117艾滋病地方法规立法主体与立法依据 117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 118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拟废止) 127云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02-2010年) 130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艾滋病防治六项工程的通知 135昆明市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实施意见 137

第一部分培训介绍一.培训目的要防治艾滋病,其核心是反歧视。要实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平等权利,消除歧视,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法律的手段主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合法权利。有很多热心公益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希望加入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的工作中来,但由于大多数律师:第一、不十分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第二、与艾滋病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绝大多数律师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律师们找不到这方面的专家和老师、找不到系统的案例,这就难免造成律师们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提供的法律服务质量不高、效果不佳。鉴于以上原因,此次培训希望法律工作者(特别是律师)真实地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正确看待艾滋病,呼吁社会消除歧视,通过弘扬法治精神,发挥社会责任感,以法律的手段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摆脱自卑、自弃和抱怨思想,树立自立自强公平公正的信念。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得参训人员深入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法律法规引导参训人员了解不同人群心理状况,掌握与其沟通的技巧通过国内外案例介绍和分析,提升参训人员对特定群体法律服务的技能建立艾滋病法律援助律师库

三.培训主办方介绍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简介1998年9月28日,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成立。中心集药物滥用治疗、康复及科研于一体,是中国首家采用治疗社区(TherapeuticCommunity,TC)模式,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结合的角度对药物滥用者进行治疗及善后服务的专业机构。我中心的核心工作是对药物滥用者进行以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为重点的综合康复。在一个类似家庭的环境里,对药物滥用者采取以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以改变成瘾者的生活方式、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改变其价值观、接受并遵守主流社会的规则,最终保持操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有大量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专家、学者介入其中,并主张帮助药物滥用者建立戒毒支持体系,让家属、家庭参与到治疗和活动中,其中定期举行的家庭联谊会是最具效果和意义的实例典型。云南戴托普在我国的实践里,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的民俗、民情、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将在国外行之有效的康复模式进行本土化的同时,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治疗程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HIV/AIDS与药物滥用密切相连,如何进行HIV感染的预防,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关怀是中心的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与干预重点。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康复中心的发展戴托普康复项目囊括了教育、家庭治疗、医疗保健、HIV预防教育、职业培训和妇女项目等。设有医疗模式戒断部、心理咨询及治疗室、治疗社区、重返社区,还有分散在昆明市区、曲靖、宣威的7个门诊部。中心同时在负责实施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之戴托普HIV/AIDS的同伴教育、《凤凰涅槃》期刊、艾滋关怀、减少伤害综合干预项目。自身素质的加强戴托普治疗社区为了保持与世界先进戒毒经验接轨,曾先后派10余名工作人员到美国戴托普(DaytopVillage)接受过治疗社区的管理、治疗等工作的学习和培训;派6名工作人员到香港学习戒毒工作方法;日前将有5名工作人员赴美学习,10余名工作人员到香港进修,并且随着工作的需要,将来还要不断派人出去学习。治疗社区模式在我国的发展随着云南戴托普治疗社区在禁吸戒毒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被人们所认可,全国各地很多的自愿和劳教强制戒毒机构来我中心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目前除了云南外,武汉、长沙、重庆、广州、香港等一些自愿戒毒机构和劳教强制戒毒机构也已经和试图在工作中引入TC的管理模式和治疗方法。对未来的展望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是我国首家采用集体生活的方式改变药物滥用者的行为、情感和思想,使之重返社会,能够自立并创造价值的自愿戒毒机构。它所推崇的诚实、信任及责任感都是社会主流所认可和赞许的观念。自康复中心出现后,各种类似的机构不断产生,并且迅速地国际化,这充分说明了它的影响和作用。我中心将在巩固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有关药物滥用、减少伤害、艾滋病预治的相关项目,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和援助。上义者,志强,言信,达观云南上义律师事务所云南上义律师事务所是经云南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省属中大型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云南上义律师事务所就确立了“努力工作用心服务”的法律服务价值观,树立了创一流律师事务所、提供一流法律服务的战略目标,追求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上义律师”,现已成为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法律服务机构之一。“上义律师”汇聚了一批师出名校、执业多年、中西贯通的中青年律师,现有专职律师二十名,律师助理十八名。以团队化服务模式,深厚的专业学识及丰富的职业经验,服务于诉讼、仲裁、公司事务、国际投资并购、证券业务等领域,“上义律师”现担任云南铜业、丽江旅游、驰宏锌锗、云维集团、昆百大、昆明机床和煤化集团等四十多大中型企业的法律顾问。“上义”的名称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意为用行动追求的美好事业。而正义、公平、公正、法治精神和社会责任就是法律工作者的“上义”。秉承这一信念“上义律师”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法律服务机构,“上义律师”扎根云南,致力于与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共同成长,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弱势群体、特定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全力支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IDLOisaninternationalintergovernmentalorganizationdedicatedtopromotingtheruleoflawandgoodgovernanceindevelopingcountries,countriesineconomictransitionandinthoseemergingfromarmedconflict.IDLOwasfoundedasaDutchfoundationin1983upontheinitiativeofagroupoflawyerswhohadbeenworkingindevelopingcountriesondevelopmentcooperationmatters.Theywereconcernedbythelackofbalanceininternationalnegotiationsandwereconvincedthattherewasastronglinkbetweentheruleoflawanddevelopment.Theinitiativewonimmediateinternationalsupport.In1988IDLOwasre-foundedasaninter-governmentalorganizationbymeansofamultilateralconvention.In2001,theUnitedNationsGeneralAssemblygrantedIDLOPermanentObserverStatuswhichhaspermittedIDLOtoestablishapermanentliaisonofficeatUNHeadquartersinNewYork.Wepursueourmandateonthebeliefthattheestablishmentoftheruleoflawisanessentialpre-conditionfor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eruleoflawprovidestheframeworkforachievinghumansecurity.Itdefinestheroleofthestat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tateanditscitizens.Itprovidestherulesforeconomicactivityandtheframeworkforguaranteeingofhumanrights.Withouttheruleoflaw,theuniversalpotentialforself-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cannotberealized.Withouttheruleoflawviolentconflictcanbecomethenorm.IDLOprovidestrainingopportunitiesforlegalprofessionalsindevelopingcountries,andtechnicalassistanceinsupportoflegalandjudicialreform.IDLOseekstoestablishsustainableimpactinallofitswork.Itprovidesresources,toolsandskills;notsolutions.Improvedlawsandregulationsandtheirmoresystematicapplication,improvedlegalskillsandstrengthenedinstitutionsofjusticearethelegacyofourwork.Sinceitsestablishment,IDLOhasworkedwithover17,000legalprofessionalsin176countriesandsupports41legallyestablishedIDLOAlumniAssociationsaroundtheworld,whichcontributetotheoverallimpactandlong-termsustainabilityoftheOrganization’swork.OurHeadquartersarebasedinRome,ItalyandwehavetwoRegionalOffices:inCairo,Egypt,coveringArabic-speakingcountriesandinSydney,Australia,coveringtheAsiaPacificregion.IDLOcurrentlyoperatesProjectOfficesinAfghanistan,Indonesia,SriLankaandKyrgyzstan.IDLOisfundedbyvoluntarycontributionsfromits18MemberStatesandfromgovernments,multilateralorganizations,privatefoundations,internationalbusinessesandindividuals.

Ms.HongxiaLiujoinedtheInternationalDevelopmentLawOrganizationonOctober1,2006asitsRepresentativeandDirectorforAsiaandPacificbasedinSydney,Australia.Ms.LiuisresponsiblefortheOrganization'soverallstrategydevelopment,programimplementa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intheAsiaandthePacificregion.BeforejoiningtheOrganization,Ms.LiuservedforsevenyearsasthefoundingDirectoroftheABA/UNDPInternationalLegalResourceCenterinWashington,DC,ajointprojectsponsoredbythe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UNDP)andtheAmericanBarAssociation(ABA)providinglegaltechnicalassistancesandadvicestodevelopingcountriesworldwide.SheisarecipientoftheABA'sprestigious"WorldOrderUnderLaw"Awardin2005.SheservedasthePresidentoftheWashingtonForeignLawSociety(WFLS)during2005-2006.ShewasaFinalistfortheU.S.SupremeCourtFellowshipsin2003.ShewasaSalzburgFellowin2002contributingtotheprogram"LawasaCatalystforChangeinAsia".Earlierinhercareer,Ms.LiuservedtheAmericanBarAssociation'sCentralandEasternEuropeanLawInitiative(CEELI),andtheAcademyforEducationDevelopmentintheRepublicofGeorgia.

Ms.LiuisanaturalizedAmericancitizen.ShegrewupinChinaandreceivedherBachelorofLawdegreefromPekingUniversity.ShecompletedhergraduatestudiesintheUnitedStatesandreceivedherMasterofArtsdegreeinPublicPolicyfromNewYorkUniversity.刘虹霞女士于2006年10月1日加入国际法律发展组织,担任在悉尼和澳大利亚的亚太地区首席代表、理事。刘女士负责机构的综合战略开发、项目的执行以及在亚太地区的项目运作管理。在加入国际法律发展组织之前,刘女士在华盛顿作为创建理事任职于ABA/UNDP国际法律资源中心。该中心是由联合国发展规划(UNDP)资助的一个联合计划中心。美国律师协会(ABA)向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供法律技术支持和报道。她于2005年获得美国律师协会声望很高的“世界法治”奖。在2005-2006年期间,她在华盛顿外国法律交流会(WFLS)担任会长。在2003年她是美国最高法院奖学金的决赛选手。在2002年,她是阿尔茨堡“法律是亚洲改变的催化剂”项目的学会特别会员。在她的更早期职业生涯中,刘女士曾就职于美国律师协会中心和东欧法律协会(CEELI),以及格鲁吉亚的教育发展研究院。刘女士在中国长大,在北京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后在美国完成研究生的学习,并在纽约大学获得公共政策硕士学位。

亚太艾滋病服务机构委员会APCASO(AsiaPacificCouncilofAIDSServiceOrganizations)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于1992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APCASO的主要工作是在亚太地区受艾滋病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开展项目,与当地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区机构合作,提高相互的能力,共同找出最合适当地实情的以及最有效的艾滋病应对方法。2005年8月,APCASO在云南省昆明市设立项目办公室,并开始了一项为期5年的项目。该项目主题是:扩大艾滋病预防,同时提升艾滋病治疗的可及性,简称:“预防、治疗和倡导项目(PTAP:PreventionandTreatmentAdvocacyproject)”。2007年7月,经过友好协商,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正式成为APCASO在中国的项目合作方,全面负责PTAP项目在中国的具体实施。PTAP项目的技术支持方是ICASO国际艾滋病服务机构委员会,主要资金资助方是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第二部分参阅政策文件2006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数据摘要)UNAIDS

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1.我们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各国国家和政府代表于2001年6月25日至27日汇聚联合国,出席按照第55/13号决议召开的大会第二十六届特别会议,作为紧急事项,审查并处理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各个方面,并确保全球承诺加强协调,并加紧做出国家、区域和国际努力,以全面方式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2.深切关注艾滋病毒/艾滋病蔓延全球,其范围极广,影响极深,造成全球紧急状况,是对人的生命和尊严以及切实享受人权的一个最严重的挑战,破坏世界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到社会各个层次-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3.深为关切地注意到,到2000年底全世界有361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75%在撒南非洲;4.严重关切地注意到,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蔓延影响到所有人,不论贫富,不分年龄、性别或种族,还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最严重,妇女、青年和儿童、尤其是女童,最容易受到伤害;5.还关注艾滋病毒/艾滋病的继续蔓延严重妨碍我们在千年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全球发展目标的实现:6.回顾并重申此前我们以下述方式就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作出的承诺:2000年9月8日《联合国千年宣言》;2000年7月1日《关于落实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所作的承诺的政治宣言及进一步行动和倡议》;2000年6月10日《关于实施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的政治宣言及进一步行动和倡议》;1999年7月2日关于进一步实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的重大行动;2001年4月25日采取行动遏制亚洲及太平洋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区域呼吁;2001年4月27日《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肺结核和其他有关传染病的阿布贾宣言和行动框架》;2000年巴拿马《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宣言》;2001年2月14日加勒比遏制艾滋病毒/艾滋病伙伴关系;2001年5月14日《欧洲联盟行动方案:在减少贫穷的框架内加速遏制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的行动》;2000年5月4日《波罗的海预防艾滋病毒/艾滋病宣言》;2001年5月18日《中亚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宣言》。7.深信必须吸取过去20年来的经验教训,迅速对艾滋病毒/艾滋病做出协调和持久的反应;8.深为关切地注意到非洲,特别是撒南非洲所受影响最为严重,艾滋病毒/艾滋病在非洲被视为紧急状况,对发展、社会凝聚力、政治稳定、粮食安全和预期寿命造成威胁,并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非洲大陆情况严峻,需要采取紧急和非常的国家、区域和国际行动;9.欢迎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2001年4月在阿布贾特别首脑会议上做出承诺,特别是保证制定指标,至少将国家预算的15%用于改善保健部门,以帮助遏制艾滋病毒/艾滋病;并认识到资源有限的国家必须获得更多的国际援助,才能采取行动达到这一指标;10.又认识到其他区域也受到严重影响,面临同样的威胁,特别是:加勒比区域居撒南非洲之后,艾滋病毒感染率第二高;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已有75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拉丁美洲区域有15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中欧和东欧区域的感染率迅速上升;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艾滋病毒/艾滋病在世界各地的蔓延和影响就会迅速扩大;11.认识到贫穷、不发达和文盲是造成艾滋病毒/艾滋病蔓延的主要因素,并深为关切地注意到艾滋病毒/艾滋病正加剧贫穷,目前正扭转或阻碍许多国家的发展,因此,应该以综合方式予以处理;12.注意到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也加剧了艾滋病的蔓延;13.进一步注意到耻辱、沉默、歧视和拒绝接受现实的态度以及缺乏保密性等问题破坏预防、护理和治疗工作,增加了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影响,也必须予以解决;14.强调男女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力是减低妇女和女童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易受伤害性的基本要素;15.认识到对艾滋病毒/艾滋病这样的大流行病而言,得到药物治疗是逐步充分实现人人享有最高标准身心健康权利的基本要素之一;16.认识到充分实现人人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是对付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全球对策的一项要素,包括在预防、护理、支助和治疗方面可减低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易受伤害性,防止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或可能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的人蒙受耻辱和歧视;17.确认预防感染艾滋病毒必须成为国家、区域和国际社会遏制艾滋病对策的支柱;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及受其影响者的防治、护理、支助和治疗是有效对策中相互加强的组成部分,必须纳入遏制艾滋病的全面办法中;18.认识到必须实现本《宣言》提出的预防目标,以期阻止艾滋病的蔓延,并确认各国都必须继续注重通过教育、营养、宣传和保健服务进行广泛有效的预防,包括开展提高认识的运动;19.认识到护理、支助和治疗工作促使人们更愿意自愿接受保密的咨询和检查,使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和易受伤害的群体与保健系统保持密切接触,便利他们获得信息、咨询和预防用品,从而有助于开展有效的预防;20.强调文化、家庭、道德和宗教因素在预防艾滋病及其治疗、护理和支助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考虑到每一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及必须尊重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21.关切地注意到某些经济、社会、政治、财政、文化和法律消极因素阻碍了宣传、教育、预防、护理、治疗和支助等工作;22.注意到必须建立和加强有效提供预防、治疗、护理和支助服务所必需的人力资源以及国家保健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23.认识到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治疗战略将要求在行为上做出改变,以及增加疫苗、避孕套、杀微生物剂、润滑剂、无菌注射器材和药物等物资,包括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诊断法和相关技术的提供和获取,以及加强研究与发展;24.认识到药物和相关技术的费用、供应和负担能力问题是有待全面审查和处理的重要因素,而且有必要同私营部门和制药公司进行密切协作,降低这些药物和技术的费用;25.确认缺乏可负担得起的药品和可行的供应结构和保健制度仍在阻碍在许多国家有效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最贫穷的人的情况尤其如此,并忆及以低价为需要用药者提供药品的努力;26.欢迎一些国家做出努力,依照国际法促进国内工业的革新与发展,以增加药品的提供,保护其居民的健康;并注意到需要进一步加以评价国际贸易协议对基本药物供应或当地生产以及它对新药物开发的影响;27.欢迎一些国家在遏制艾滋病蔓延方面取得的进展,特别是下列措施: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和最高级别的领导,包括社区领导;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传统药物;有效的预防、护理、支助和治疗战略;教育和信息手段;同社区、民间社会、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和脆弱群体合作;积极促进和保护人权;认识到必须通过区域和国际合作,包括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边合作,分享并丰富我们的集体和个别经验;28.确认在国家和区域两级用于防治艾滋病的资源与所涉问题的严重程度不相称;29.认识到加强国家、区域和分区域能力以对付和有效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极为重要,并认识到这将需要通过加强国家行动与合作以及强化区域、分区域和国际合作,来增加和保持人力、财政及技术资源;30.认识到外债和偿债问题大大限制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型国家筹资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能力;31.确认家庭在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的人和感染者的预防、护理、支助和治疗方面起关键作用,铭记不同文化、社会和政治体系内有不同形式的家庭;32.确认除社区发挥的关键作用外,各国政府、联合国系统、政府间组织、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和脆弱群体、医疗和科教机构、非政府组织、商业部门,包括非专利和研发制药公司、工会、传媒、议会、基金会、社区和组织、信仰组织和传统领袖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很重要;33.确认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青年人和民间社会行动者在解决艾滋病毒/艾滋病各方面问题的特殊作用和重大贡献,并认识到他们对方案制订、规划、执行和评价的充分介入和参与对制订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有效对策至关重要;34.还确认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所作的努力,其中包括在世界各地受影响最严重地区工作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志愿人员;35.赞扬艾滋病方案协调委员会在联合国系统艾滋病毒/艾滋病政策与协调方面所发挥的领导作用;注意到艾滋病方案协调委员会于2000年12月核可了《全球艾滋病毒/艾滋病战略框架》,该框架可适当地协助会员国和有关的民间社会行动者制定艾滋病毒/艾滋病战略,同时考虑到艾滋病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36.兹庄严宣告我们承诺采取下列行动致力解决艾滋病毒/艾滋病危机,考虑到世界各地区域情况各异、国情不一;

领导

社会各级的强有力领导对有效对付艾滋病至关重要各国政府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工作的领导至关重要,应以民间社会、商业界和私营部门的充分积极参与作为补充领导意味着做出个人承诺并采取具体行动国家一级37.到2003年,确保拟订和实施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多部门国家战略和筹资计划:迎头痛击艾滋病;正视耻辱、沉默和拒绝接受现实的现象;解决艾滋病的性别和年龄方面问题;消除歧视与排斥;与民间社会和商业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并让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脆弱群体和风险最高的人充分参与,尤其是让妇女和青年人充分参与;尽量由国家预算提供资源,同时不排除包括国际合作在内的其他来源;充分促进和保护一切人权与基本自由,包括享受最高可达到的身心健康标准的权利;纳入性别观点;正视风险、脆弱性、预防、护理、治疗和支助以及减轻艾滋病的影响;加强保健、教育和法律制度能力;38.到2003年,将艾滋病毒/艾滋病预防、护理、治疗和支助以及减轻影响等优先事项纳入发展规划、包括扶贫战略、国家预算拨款和部门性发展计划的主流;区域和分区域一级39.敦促和帮助区域组织与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处理这一危机;加强区域、分区域和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制定区域战略和对策以支持扩大的国家一级的努力;40.支持所有区域和分区域有关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倡议,包括:非洲防治艾滋病国际合作组织和非洲经委会-非洲发展论坛共识与行动计划:加强领导以战胜艾滋病毒/艾滋病;消除艾滋病毒/艾滋病、结核病和其他疾病阿布贾宣言和行动框架;加共体泛加勒比防治艾滋病合作组织;亚太经社会遏制亚洲及太平洋艾滋病毒/艾滋病行动区域呼吁;波罗的海倡议和行动计划;拉丁美洲艾滋病毒/艾滋病横向技术合作小组;欧洲联盟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行动纲领:在减贫范围内加速消除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的行动;41.鼓励制订对付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区域办法和计划;42.鼓励并支持地方和国家组织扩大和加强区域性伙伴关系、联盟和网络;43.鼓励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要求各区域委员会在其各自任务和资源范围内支持其各自区域内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国家努力;全球一级44.支持联合国系统所有有关组织进一步的行动和协调,包括充分参与制订和执行一项以本宣言所列原则为指导且定期修订的联合国艾滋病毒/艾滋病战略计划;45.支持联合国系统各有关组织与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各国际组织之间加强合作;46.加强公私营部门的合作并发展创新的伙伴关系,到2003年建立和加强促使私营部门、民间社会伙伴、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和易受伤害群体参与遏制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机制;

预防

预防必须成为对策的支柱47.到2003年,确定有时限的国家指标,以实现国际商定的全球预防艾滋病毒/艾滋病目标,以期到2005年将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内15至24岁的年青男女艾滋病毒感染率减少25%,到2010年将全球感染率减少25%,并加紧努力实现这些指标,对抗性别方面的陈规定型观念和态度以及涉及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两性不平等,鼓励男子和男孩积极参与;48.到2003年,确定国家预防指标,确认导致艾滋病蔓延和使人民日益易受感染的因素并采取对策,以减少在各地特有情况下,目前艾滋病毒感染率偏高或呈上升趋势,或现有公共卫生资料显示新感染机率最高的可识别群体的艾滋病毒感染病例;49.到2005年,在公营、私营和非正规工作部门建立并执行预防和护理方案,从而加强在工作环境中对艾滋病毒/艾滋病采取的对策,并采取措施为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支助性工作环境;50.到2005年,制订并开始执行便利移徙者和流动工人加入艾滋病毒/艾滋病防治方案的国家、区域和国际战略,包括提供保健和社会服务的信息;51.到2003年,在保健方面普遍采取防备措施,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52.到2005年,确保各国、尤其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获得顾及当地情况、伦理和文化价值的各种预防方案,包括以各社区普遍理解的语言和尊重文化的方式开展的宣传、教育和传播活动,以期减少具有风险的行为,鼓励负责的性行为,包括禁欲和忠贞;扩大获得基本商品、包括男女避孕用品和无菌注射设备的机会;努力减少使用毒品造成的伤害;扩大获得自愿、保密的咨询和检查的机会;提供安全血液制品;尽早有效治疗性传染病;53.到2005年,确保至少90%,到2010年,至少95%年龄在15和24岁之间的青年男女能够获得掌握生活技能而减少受艾滋病毒感染的易受伤害性所必要的信息、教育,包括同龄相互教育和针对青年的艾滋病毒教育和服务;应与青年、父母、家庭、教育人员和保健人员充分合作;54.采用下列措施,到2005年,将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比例降低20%,到2010年降低50%:确保80%的孕妇获得产前护理,并得到信息、咨询和其他预防艾滋病毒的服务,增加并向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和婴儿提供有效治疗的机会以减少经母体感染艾滋病毒,为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提供有效干预服务,包括自愿、保密的咨询、检查、治疗、尤其是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酌情提供母乳替代品和持续护理;

护理、支助和治疗

护理、支助和治疗是有效对策的基本组成部分55.到2003年,确保同国际社会,包括各国政府和有关政府间组织以及民间社会和企业界密切合作,制订与区域和国际战略相配合的国家战略,以便加强保健系统,解决那些影响到艾滋病毒相关药物包括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提供的因素,如能够负担程度和定价,包括差别定价,以及技术和保健系统能力。此外,应紧急尽一切努力渐次可持续地提供可行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最高标准治疗,包括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谨慎地在监测之下有效使用品质管制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提高坚持率和有效性,减少抗性的产生;建设性地合作加强药物政策和措施,包括适用于非专利药物和知识产权制度,以便进一步促进革新,发展与国际法相符的国内制药业;56.到2005年,在拟订全面护理战略并在执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以期:加强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护理、其中包括非正规部门提供的护理,加强各级保健系统,向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包括受感染的儿童提供治疗并监测治疗的进展,支助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的个人、住户、家庭和社区;提高获得负担得起的药物、包括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诊断和相关技术以及高水平的治疗、减轻痛苦和心理社会护理所必须的保健人员、有效的供应系统、筹资计划和转诊机制的能力和工作条件;57.到2003年,各国均已制定国家战略,为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的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心理社会护理;

艾滋病毒/艾滋病与人权人人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实现对减少受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的易受伤害性至关重要尊重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的权利,可推动采取有效对策58.到2003年,酌情制定、加强或执行立法、规章和其他措施,以保护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和脆弱群体的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消除一切形式歧视,特别是确保他们享有教育、继承、就业、保健、社会和医疗服务、预防、支助、治疗、信息和法律保护,同时尊重其隐私权;并制订战略消除社会上对此一流行病的烙印和社会排斥性;59.到2005年,铭记着艾滋病的背景和特性,并铭记着全球妇女和女孩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的人数特别多的情况,拟订和加速执行下列国家战略:促进和提高妇女地位和妇女充分享受一切人权;促进男女共同分担责任以确保安全的性行为;增强妇女权力,使她们能够对性行为有关事项行使自主并能自由和负责任地作出决定,以增加她们保护自己免受艾滋病毒感染的能力;60.到2005年,执行措施以提高妇女和少女保护自己免受艾滋病毒感染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提供保健和医疗服务,包括性健康和生殖健康,并通过对促进具有文化和性别敏感的两性平等的预防教育;61.到2005年,确保拟订并加速执行增强妇女权力、促进和保护妇女充分享有所有人权并减少她们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易受伤害性的国家战略,办法是通过消除对妇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暴力,包括有害的传统和习惯做法及其他形式的性暴力、虐待和强奸、殴打和贩卖妇女和女孩;

减少易受伤害性

所采对策必须优先关注易受伤害者的问题赋予妇女权力对于减少易受伤害性至关重要62.到2003年,为补充预防方案,注意那些使个人易受艾滋病毒感染的活动,例如危险和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注射,所有国家都要制订战略、政策和方案,查明并开始对付那些使个人特别易受艾滋病毒感染的因素,例如发展不足、经济不稳定、贫穷、妇女欠缺权力、缺乏教育、社会排斥、文盲、歧视、缺少自我保护的信息和/或商品、为商业目的和其他目的对妇女、女孩和男孩进行的一切形式的性剥削;这种战略、政策和方案应顾及艾滋病的性别层面,指明将用以对付易受伤害性的行动,并制订成果指标;63.到2003年,拟订和/或加强战略、政策和方案,确认家庭在减少易受伤害性方面的重要性,包括教育和指导儿童,顾及文化、宗教和道德因素,以下列方法减少儿童和青年的易受伤害性:确保女孩和男孩有机会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将艾滋病毒/艾滋病教育纳入青少年的教程;确保环境安全,特别是女孩的环境安全。扩大便于青年使用的高质量信息、性保健教育和咨询服务;加强生殖健康和性健康教育方案;尽量让家庭和青年参与艾滋病毒/艾滋病预防和护理方案的规划、执行和评价工作;64.到2003年,通过参与性办法,制订和(或)加强酌情由区域和国际行动支助的国家战略、政策和方案,增进和保护目前艾滋病毒感染率偏高或呈上升趋势、或公共卫生资料显示新感染机率最高和最易受伤害的可识别群体的健康;这些群体可以根据当地艾滋病史、贫穷、性行为习惯、药品使用行为、谋生手段、拘禁地点、社会结构瓦解、人口强迫或非强迫流徙等因素加以识别;

艾滋病毒/艾滋病造成的孤儿和易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儿童艾滋病毒/艾滋病造成的孤儿和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需要得到特殊的帮助65.到2003年制定并至迟在2005年执行下列国家政策和战略:建立和加强政府、家庭和社区的能力,以便为受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和影响的孤儿、男孩和女孩提供支持性环境,包括提供适当的咨询和心理-社会支助;确保他们与其他儿童一样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入学,获得住房,得到良好的营养、保健和社会服务;保护孤儿和易受感染的儿童,使其不遭受任何形式的虐待、暴力、剥削、歧视、贩卖和丧失继承权;66.大张旗鼓地积极推行一项政策,消除艾滋病毒/艾滋病造成的孤儿和易染上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儿童的屈辱烙印,从而确保不歧视,确保充分和平等地享受一切人权;67.敦促国际社会、特别是捐助国、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有效地配合国家方案,支助高风险国家为受影响地区艾滋病毒/艾滋病造成的孤儿或易染上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儿童制定的方案,并向撒南非洲提供直接的特别援助;

减轻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影响

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68.到2003年,评价艾滋病毒/艾滋病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制订多部门战略:处理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各级的影响;制定和加快执行国家消除贫穷战略,对待艾滋病毒/艾滋病对家庭收入、生计和获得基本社会服务机会的影响,特别关注受艾滋病影响最严重的个人、家庭和社区;审查艾滋病毒/艾滋病在社会和经济对社会所有阶层、特别是对妇女和老年人的影响,尤其考虑到他们作为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的家庭中提供照料的人所起的作用,并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调整和修改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包括社会保护政策,以处理艾滋病毒/艾滋病对经济增长、提供基本经济服务、劳动生产力、政府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公共资源造成赤字压力的影响;69.到2003年,考虑到既定的工作场所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国际准则,并与雇主和员工的代表协商,制订国家法律和政策框架,在工作场所保护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者和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机率最大的人的权利和尊严;

研究和开发

在迄今无法治愈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情况下,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至关重要70.增加投资并加快研制预防艾滋病毒的疫苗,同时建立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研究高发区的病毒菌株,此外,支助和鼓励各国和国际社会增加对艾滋病毒/艾滋病有关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包括对生物医学、手术、社会与文化及行为方面研究的投资,以及对传统医学的投资,以期:改善预防和治疗办法;加速获得艾滋病毒/艾滋病(及其相关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性传染疾病)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护理技术,包括女性控制办法和杀微生物剂,特别是适当、安全和可负担得起的艾滋病毒疫苗及其交付,获得诊断、化验和防止经母体感染艾滋病的方法;并加深我们对影响艾滋病的因素和对付的行动的理解;除其他外,应增加资金、加强公私伙伴关系,为研究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并确保研究工作奉行最高的道德标准71.支持和鼓励各国和国际社会发展研究基础设施、实验室能力、改进监测系统、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散播、培训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研究人员、社会科学家、医生和技术人员,特别注重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以及艾滋病正在蔓延或可能迅速蔓延的国家;72.开发和评价适当办法以监测治疗效果、药品毒性、副作用、药品互动关系和抗药性,制定各种方法以监测治疗对艾滋病毒传播和风险行为的效果;73.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特别是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边合作,以转让艾滋病毒/艾滋病预防和护理方面适于环境的有关技术,交流经验和最佳做法、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并加强艾滋病方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在这方面,鼓励合作研究成果和技术由研究的所有参与方拥有,反映其相关贡献,并取决于各方对成果的法律保护;并申明所有此种研究不得存有偏见;74.到2003年,确保由独立的道德委员会评价所有用于调查与艾滋病毒有关的疗法的研究程序,其中包括根据国际标准和最佳做法提供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和研制的疫苗,并应由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和提供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人参加;

受冲突和灾害影响区域内的艾滋病毒/艾滋病

冲突和灾害是艾滋病毒/艾滋病蔓延的肥沃土壤75.到2003年,拟订并开始执行国家战略,把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认识、预防、护理、治疗纳入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案或行动,认识到由于武装冲突、人道主义紧急情况和自然灾害而离乱的人口,包括难民、内部流离失所者,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增加了艾滋病毒感染的危险;并酌情将艾滋病毒/艾滋病毒组成成分纳入国际援助方案;76.呼吁所有联合国机构,区域和国际组织,以及参与向那些受冲突、人道主义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和运送国际援助的非政府组织作为紧急事项,把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预防、护理和认识内容纳入计划和方案之中,并向工作人员提供艾滋病毒/艾滋病知识和培训;77.到2003年,制定国家战略来对付艾滋病毒在国家军警人员必要时包括武装部队和民防军中蔓延的问题,并考虑利用受过艾滋病毒/艾滋病知识和预防教育和训练的军警人员协助进行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活动,包括参与紧急、人道主义、救灾和重建援助;78.到2003年,确保在参与国际和平行动的防卫人员和其他人员使用的准则中纳入艾滋病毒/艾滋病毒认识和训练内容,包括性别问题,同时对这些人员继续现有的教育和预防工作,包括部署前的培训;

资源

没有新的和补充的持续资源就不能应付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挑战79.确保为应付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全球对策所提供的资源充分、持续并面向成果;80.到2005年,通过一系列渐进的步骤,使低收入和中收入国家以及那些正在经历或可能迅速蔓延的国家每年用于预防、护理、治疗、支助及减轻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的费用达到70亿至100亿美元的总指标,并采取措施,确保所需资源特别由捐助国、也由各国预算提供,同时铭记受影响最大的国家资源严重短缺;81.呼吁国际社会酌情以赠款方式协助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毒预防、护理和治疗;82.按需要优先增加艾滋病毒/艾滋病方案的国家预算拨款并确保所有各部和其他相关的利益有关者拨出充分的经费;83.吁请尚未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全面官方发展援助并且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未达国民生产总值的%至%的发达国家尽快实现此一商定指标,考虑到艾滋病毒/艾滋病的紧急和严重性;84.促请国际社会补充支援发展中国家增加国家资金来应付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努力,加强国际发展援助,特别是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尤其是非洲、撒南非洲尤甚,加勒比、艾滋病毒/艾滋病扩展危险最高的国家和应付艾滋病资源十分有限的其他受影响地区;85.把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纳入所有发展援助方案和扶贫战略,并鼓励以最有效用和透明的方式利用所分配的各种资源;86.呼吁国际社会并请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采取适当措施协助减轻艾滋病毒/艾滋病对于一些受影响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影响;87.立即执行增加优惠的重债穷国倡议,并同意尽快取消重债穷国的一切双边债务,特别是那些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最大的国家,以便它们做出明显的承诺来消除贫穷,并敦促以还本付息节约款项用于消除贫穷方案,特别是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支助以及其他感染;88.呼吁迅速以协调行动应付最不发达国家、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受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国家的债务问题,应采取全面、公平、面向发展的持久方式,以各种国家和国际措施达到债务的长期可持续性,从而加强应付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能力,视情况包括现有的减债机制,例如债务交换以进行旨在艾滋病毒/艾滋病预防、护理和治疗方面的项目;89.鼓励增加国家、区域和国际上对艾滋病毒/艾滋病相关研究的投资,特别是发展可持续的廉价预防技术,例如疫苗和杀微生物剂,并鼓励积极制订财政和后勤计划以便于人们在疫苗生产出来后能够迅速取用;90.支持紧急建立一个全球艾滋病毒/艾滋病和保健基金,为以综合开展预防、护理、支助和治疗为基础的紧急和扩大的艾滋病对策提供资金,并协助各国政府特别努力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适当优先注意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尤其是撒南非洲地区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动员公私两大方面向该基金捐款,特别呼吁捐助国、基金会、商企界(包括制药公司)、私营部门、慈善家和富人捐款;91.到2002年,在全世界范围发起一次向公众和私营部门筹款的活动,筹得款项归全球艾滋病毒/艾滋病和保健基金;筹款活动由艾滋病方案在所有各级有关伙伴的支助和协作下实施;92.直接增加提供给国家委员会、区域委员会、分区域委员会和组织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在国家、分区域和区域三级协助各国政府致力应付危机;93.向艾滋病方案共同赞助机构和艾滋病方案秘书处提供所需资源,以支助该方案协同各国促进本宣言的各项目标;

后续行动

务必保持势头和监测进展国家一级94.在民间社会、尤其是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易受伤害群体和护理人员的参与下,对实现这些承诺进展情况方面进行国家定期审查,找出问题和障碍,并确保这些审查结果广为分发;95.利用充分的流行病数据,制订适当的监测和评价机制,协助跟踪衡量和评估进展情况,制订适当的监测和评价方法;96.到2003年,酌情建立或加强有效的监测体系以促进和保护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权;区域一级97.把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并酌情把有关公共卫生问题列入部长级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的区域会议议程;98.支持各区域委员会和(或)区域组织收集数据和便利其定期审查区域战略的执行和处理区域优先事项的进展情况,并确保这些审查结果广为分发;99.鼓励各国交流执行本宣言所载措施和承诺方面的资料和经验,并特别促进加强南南合作和三边合作;全球一级100.大会年度会议拨出充分时间,至少是一整天,来审查和讨论秘书长关于实现本宣言所载承诺进展情况的报告,以找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就取得进一步进展所需的行动提出建议;101.确保把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列入所有适当的联合国专题会议和会议的议程;102.支持关于召开会议、研讨会、讲习班和培训班的倡议,对本宣言提出的问题采取后续行动;并在这方面鼓励参加下列会议并广为散播会议的成果:即将举行的争取艾滋病毒感染护理问题达喀尔会议;第六届亚洲及太平洋艾滋病问题国际大会;第十二届非洲艾滋病和性传染疾病国际会议;巴塞罗那第十四届国际艾滋病会议;西班牙港第十届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问题国际会议;哈瓦那和加勒比艾滋病毒/艾滋病和性传染病问题横向技术合作第二论坛和第三届会议;泰国清迈第五届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家庭和社区护理问题国际会议;103.探讨能否同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有关伙伴协作,开发并实施全球药价自愿监测及报告制度,以期使人们能更公平地得到必需药品;我们确认并感谢提高人们对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认识并处理其复杂挑战的先驱们所作的努力;我们期待各国政府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并在联合国、整个多边系统、民间社会、商业界和私营部门充分积极参与下协调努力;最后,我们呼吁各国加强与其他多边和双边伙伴以及与民间社会的伙伴关系和合作,采取必要措施执行本宣言。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2004年3月16日国务院文件国发[200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研究制订防治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开展健康教育,落实防治措施,加强患者救治,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传播和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防治工作还存在宣传教育不够广泛、疫情监测不够落实、干预措施不够普及、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防治力量薄弱、技术手段欠缺、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防治工作认识不够等问题。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趋势,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艾滋病防治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坚决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势头。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国发〔1998〕3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通知》(国办发〔2001〕40号)精神,制订具体防治目标和行动计划,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疫情比较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落实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每年组织开展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检查,对因领导不力、措施不当、隐瞒疫情、玩忽职守造成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坚持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和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要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办法,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各级各类新闻宣传单位要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列为宣传重点之一,制订具体的宣传计划,并认真予以实施。中央和地方主要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要设立专门栏目,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并定期播放或刊登有关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工作。要积极配合卫生等部门编写、印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做到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乡乡有音像宣传品,村村有宣传挂图,户户有宣传手册;支持乡(镇)和疫情比较严重地区的村建立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栏。要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农贸集市、节假日等机会,在群众集中的地点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活动。教育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纳入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课时。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要深入持久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铁路、交通、民航、质检部门要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纳入对旅客宣传的内容。疫情比较严重地区和边境口岸的候车、候船、候机室,要设置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专栏和宣传牌,摆放宣传教育材料;有影视广播播放条件的旅客集中场所,要适时播放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文化、工商部门要切实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要求娱乐服务场所公开张贴和摆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卫生部门要会同公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因吸毒导致艾滋病传播比较严重的地区开展药品维持治疗和针具市场营销试点,并逐步加以推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采用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就诊患者、服务对象宣传艾滋病防治和安全套使用知识。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要采取适宜的形式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设立安全套自动售套机。安全套生产、经营企业可利用商业网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计划生育网络,开展安全套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宣传。(二)依法管理,强化监督。卫生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加强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会同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动员全社会健康适龄人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提高无偿献血率;会同食品药品监管、公安部门切实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加大对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坚决杜绝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要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毁形和有关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公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贩毒和吸食、注射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查处的卖淫嫖娼人员和城市流动人口等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公安、司法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羁押和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检测、筛查、治疗和有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为羁押和被监管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设立专门场所。卫生部、法制办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开展调查研究,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对其中不适应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的依法予以修订,同时研究起草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专门法规。各地区也应当结合实际,完善本地区有关立法。(三)切实做好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国家在疫情比较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开展以治疗和关怀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推动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在社区、家庭获得治疗和帮助。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工作要针对社区需求,提供知识培训、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护理和咨询关怀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使社区各类人群,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性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都能连续、方便地得到有关信息与服务,营造一个有利于艾滋病预防、治疗,有利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和地区要加强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工作,根据工作进展和质量对示范区适时进行调整。国家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防治咨询、筛查,并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品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经母婴途径的艾滋病病毒传播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有关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继续做好阻断经母婴途径传播艾滋病的工作。三、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疫情报告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和相关咨询。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艾滋病疫情监测,开展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力求准确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数量、疫情变化阶段性情况和流行趋势。卫生部要会同财政部研究制订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和相关咨询的具体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本地区艾滋病疫情,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对瞒报、漏报和迟报疫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四、落实救治政策,做好药品供给国家将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目录和城乡医疗救助支出范围,向农民中的艾滋病患者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对经济困难艾滋病患者相关疾病治疗药品费用给予适当减免。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主要在当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鼓励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患者回乡接受治疗。劳动保障部、卫生部要抓紧研究确定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目录的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品种,切实保证救治工作顺利进行。要加强新型艾滋病治疗药品的研制和生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支持艾滋病治疗药品的研制与开发,加快艾滋病治疗药品审批过程,努力推出一批安全、有效的艾滋病治疗药品。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实行定点生产、统一集中采购,纳入国家药品储备,统一分配、调拨,并通过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逐级分发。各地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执行卫生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项目管理规范(试行)》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项目管理执行方案(试行)》,严格规范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的使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分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及时、有效地做好艾滋病患者救治工作。五、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防治经费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必要的药品采购、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疫情监测、示范区建设、防治能力建设和患者救治的经费。疫情严重地区的各级财政要设立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中央财政要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经济困难地区和疫情严重地区的抗艾滋病病毒药品采购等给予资金支持。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合理安排防治经费,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积极支持有关医疗卫生机构改善艾滋病防治基础设施,改善防治条件。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人员培养、培训工作,提高防治技术水平。同时,高度关心防治人员的身体健康,努力避免职业暴露感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视财力状况对基层防治人员给予一定津贴。六、开展关怀救助,加强病人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解决艾滋病患者遗孤免费义务教育问题。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要根据卫生部《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采取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管理,消除社会歧视。要进一步发挥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关怀活动。同时,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恶意传播疾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七、开展国际合作,提高防治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争取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防治艾滋病的活动。要充分借鉴国际社会防治艾滋病的经验,不断总结我国防治工作有效做法,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努力把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将艾滋病感染率一直控制在世界较低水平。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艾滋病的迅速传播,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已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世界各国艾滋病流行态势及防治经验表明,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是一项刻不容缓、复杂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参与并实施综合治理。为促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增强全社会抵御艾滋病的能力、减轻艾滋病给人民健康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在总结国内外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一、背景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至1998年6月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6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例,死亡17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多数为青壮年,分布在我国西南、西北边疆地区以及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中原和东南沿海地带。研究证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性接触、血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