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命题展望1.本讲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出现,分值也比较小。首先要认识到新经济政策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苏联两位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依据国情找到的适合苏俄经济发展的道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斯大林依据一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对列宁道路的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对社会主义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很多的借鉴作用。2.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中国有着重大的历史影响(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现实意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中国敲响了警钟:只有不断的改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就是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思想的体现,也是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要充分了解和理解苏联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斯大林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这也是新课标对能力目标的基本要求。3.注意关注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对比,都是在经济困难的背景下进行的创新举动,都使经济得到了发展。考点速查考点一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考点二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考点三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从1928年开始,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名师讲义【例】(2022·南京)列宁是一位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领袖,他曾()A.发表《共产党宣言》B.建立巴黎公社C.领导俄国十月革命D.制定苏联新宪法解析: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的报告,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七月事件后,列宁提出了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方案。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发生于19世纪,D项发生时列宁已去世,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了十月革命和列宁的功绩等内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用。举一反三1.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2.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的是()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C.实施新经济政策D.创建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第一部分选择题1.(2022·攀枝花)下图中领导俄国人民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ABCD2.(2022·襄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A.巴黎公社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A.实施新经济政策B.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C.颁布新宪法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4.下列对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错误的是()A.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C.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D.标志着苏联的正式成立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特点是()A.突出发展重工业B.实现农业集体化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制定国家新宪法6.(2022·滨州)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使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B.它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C.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D.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7.(2022·乐山)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导致下表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时间(年)19211923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8.下列关于苏联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制定“五年计划”的做法②从192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优先发展重工业④目的是要将苏联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2022·枣庄)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误票,其错误在于()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B.邮票发行的时间C.邮票的发行者D.周年纪念的时间10.(2022·烟台)1991年12月25日,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约70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逐渐僵化,这种体制被称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制B.新经济政策体制C.资本主义体制D.斯大林模式11.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是()①废除农奴制的改革②领导十月革命③实施新经济政策④制定苏联新宪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下列关于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表述正确的是()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苏联“一五计划”的完成B.苏联“二五计划”的完成C.苏联的成立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14.(2022·汕头)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A.农民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C.实行余粮收集制D.建立集体农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5.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轻、重工业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D.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搞计划经济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6.(2022·广东)阅读下列材料: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有过许多的改革与调整,其中影响较大的改革与调整发生在20年代初的苏俄(联)、30年代的美国和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回答:(1)指出材料中所说苏、美、中三国的“改革与调整”各指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国在改革与调整中取得成功的主要措施。(3)自2022年9月以来,爆发了一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金融危机。这也是世界又一次面临重要的改革与调整机遇。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如何应对这次金融危机?17.(2022·江西)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聚焦动荡年代解读治国智慧】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材料二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材料一、材料二均选自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1)据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各有何特点。【走近历史人物汲取人生营养】材料三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材料四罗斯福说:“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3)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你认为学习历史对自己的成长有何帮助?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请回答:(1)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3)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4)为改变苏联僵化了的模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但结果失败了,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天仙配》选段材料二市场不是万能的,已被资本主义实践所证实,同样计划也非无所不能,这也被社会主义各国的计划经济实践所证实,两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市场和计划相结合,市场起基础作用,已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发展趋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自然经济有哪些基本特点?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市场不是万能的,已被资本主义实践所证实”,请你列举一个典型事件论证这一观点?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请问新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但“计划也非无所不能”,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请问20世纪90年代它给苏联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4)综上所述,你认为要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参考答案:【举一反三】【中考演练】1~5CCADC6~10CBCAD11~15BADBD16.:(1)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2)苏俄(联):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3)加大投资;加强金融监管;刺激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或转型;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17.(1)面临危机(或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意思相近即可)。(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意思相近即可)。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增强一定的计划性(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乐观自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意志坚强等。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符合题意、积极向上即可)18.(1)世界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中学教育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化工安全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数字电子技术4》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容器造型与纸结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程价款结算指导性案例
- 2021教师法律法规心得体会范文5篇
- 油炸食品原料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知识风暴激发专业知识的无限潜能考核试卷
- 学前教育的影响因素与挑战考核试卷
- 企业文化与员工培训的连接考核试卷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中班音乐韵律《打喷嚏的小老鼠》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品质保证体系图
- 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9课时 用乘除两步计算 解决-归总问题 教学课件
- 四班三倒排班表
- 《现代汉语》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作业设计
- 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
- 2023老年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 2023光伏发电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参考文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