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_第1页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_第2页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_第3页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_第4页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学习规划与名师伴学学习规划【学习目标】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主要成就。【重点难点】1.科举制度废除。2.知识点杂乱,头绪多;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思想性。名师伴学情境导学问:《考生看榜图》该图反映了什么?并对此做一简要评价。答: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反映了当时落后的教育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了。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答:晚清政府迫于形势,迈出近代教育改革第一步,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这节课还有一个主要内容,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名师导学】看《北大教学楼》《北大校门一角》《北大未名湖》问:这些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前身是什么?它的创办在中国教育史上什么重要意义?答: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问:回忆一下洋务运动的内容,看一看洋务派在培养洋务人才方面作了哪些努力?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问:在百日维新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答: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问:洋务派和维新派为什么要创办新式学堂?答: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问: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是?答: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于是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教育的主张。问:维新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成果如何?答:戊戌政变后,维新运动失败。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科举制仍然存在,而且考试又恢复了考八股文。问:这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危害?答: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问:后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的?答:京师大学堂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不满,后来逐步增加了科学、商务、艺术等课程,并要求学生都要学一门外语,大学之前还要上预科,预科考试及格,才能入大学。由于科举考试的弊端,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下面我们看一看新式教育的开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2.新式教育的开端答:(1)创办京师大学堂(2)拟定《奏定学堂章程》(3)废除科举制度问:为什么不从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开始呢?答: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其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是权宜之计,不是从体制上变革,因此,不能算真正的新式教育。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奏定学堂章程》的特点。《奏定学堂章程》从横向看,包括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从纵向看,它把整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规定儿童七岁入学。中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文学、算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外语、法制等,还有以讲《四书》为主的修身和讲《五经》的经学。经学在全部课程中占25%,居首位。《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一方面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另一方面又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烙印。《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奏定学堂章程》颁行的第二年,科举制废除。新式教育的开端包含有三个内容: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科举制的废除至此,迫于形势的压力,晚清政府终于艰难地迈出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在中国近代,除了教育体制的变化外,文化方面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文学和艺术。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标志就是其主题突出地表现在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家、艺术家1.五四后中华文化的主题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请把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列表归纳。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家、艺术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文学1.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2.郭沫若:《屈原》等历史剧3.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4.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艺术美术徐悲鸿:《愚公移山》《九方皋》音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下面我们对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先看鲁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豫人,1898年改名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先学医,后改学文学。1909年回国。1912年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教育部工作。1918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他一出现使成了反封建斗争中最彻底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在这个斗争中起了极为显著的作用。鲁迅在五四时代的主要著作大部分是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他的杂感、小说和论文,给《新青年》的反封建斗争带来很大的深度。他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出发,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发出了解放的呼声。他在1918年5月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是《新青年》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它以特有的深刻性彻底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性质,发出了革命人道主义的“救救孩子”的呼声。他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描写的是农民阿Q的悲剧,把以奴性为实质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当做一种国民性弱点加以暴露,以促其觉醒,是震动文坛的杰作。《孔乙己》塑造的是一个被封建文化所毒害的迂腐而麻木的知识分子形象;《祝福》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以唤起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抗争。鲁迅的卓越的论文《我之节烈观》和《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以及他的随感录,不只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而且用旧的必将为新的所代替,新的必将比旧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而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的发展观点鼓舞着觉醒中的人们。鲁迅1927年到上海,在白色恐怖中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参加“左联”领导工作和各种革命活动,主编多种文艺刊物,以杂文为武器顽强战斗,团结、指导和培养了大批革命作家,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1936年病逝于上海。著译近1000万字,有多种本《鲁迅全集》。毛泽东赞誉:“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郭沫若的历史剧时代性也很强,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其中《棠棣之花》为五幕史剧。写战国聂政受韩国抗秦派首领严仲子之托,刺杀亲秦派韩相侠累之后壮烈牺牲。其姐聂荌为传播烈士英名,扩大影响,冒死前往抚尸痛哭,也英勇就义。剧本的“政治气氛是以主张集合反对分裂为主题”(郭沫若语)。《屈原》为五幕史剧,写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力主联齐抗秦,遭南后郑袖等的陷害,楚怀王对秦妥协投降,下令囚禁屈原。剧本意在揭露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外丧权辱国,对内迫害抗日志士的罪行。《虎符》为五幕史剧,取材于战国时“窃符救赵”的故事,是与《屈原》齐名的郭剧代表作。请看课本上的插图“徐悲鸿画的马”。线条简洁明快,生动准确,个个傲骨嶙峋,深沉浑厚是徐悲鸿画的马的特点。那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的成就还有哪些呢?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即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苏诸国展览。抗战时期屡以己作在国外义展义卖,并参加国内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油画、国画,尤精素描。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炼明快,富有生气,融汇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尤以画马驰誉中外。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徐悲鸿的代表作《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巨幅国画。作于1940年。取材于《列子·汤问》愚公移山故事。画面为开山凿石场面:愚公白发长须,拄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健壮,挥锄掘石。坚韧卓绝精神跃然纸上。时当抗战艰苦年代,用以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课堂作业:1、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京师大学堂D、天津大学2、在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起了“匕首”作用的是:()A、鲁迅的杂文B、郭沫若的历史剧C、茅盾的小说D、徐悲鸿的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