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滑翔飞行基本要求_第1页
初级滑翔飞行基本要求_第2页
初级滑翔飞行基本要求_第3页
初级滑翔飞行基本要求_第4页
初级滑翔飞行基本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级滑翔飞行基本要求根据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悬挂滑翔委员会制定的"伞翼滑翔技术等级标准"的分类,骨翔伞初级飞行技术主要包括:A级——掠地飞行和B级——高度滑翔两个级别的内容。通过该两个级别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即可申办A级和B级“伞翼滑翔员运动证书”。•A级一掠地滑翔的主要飞行技术要求起飞:能干稳地加速并离地,空速适当,方向控制良好。⑵速度控制:用有利速度下滑(即可使用最佳滑翔角下滑),无慢飞和失速的趋势。方向控制:能正确保持航线时动作柔和。小坡度转弯:进入和退出转弯的动作协调,能以小角度改变航线。⑸着陆:能迎风站立,着陆速度控制好。.B级一高度滑翔的主要技术要求⑴完成速度控制动作:微调速度,分别使用有利速度(即最佳滑翔角)和经济速度(即最小下沉率)飞行。完成90度—180度转弯,从小坡度到中等坡度,要求左右转弯均衡,动作协调。联合动作:进行速度控制和转弯。在安全高度上进行柔和的失速,分别在直线向前飞行和转弯中进入,辨别并退出。选择地面参照物完成s形转弯、三角形航线并修正风偏流。按空中飞行路线规定进行空中避让。完成着陆航线:目测良好,顺风进场飞完第四和第五边,要求控制住风梯度的影响。准确进场和着陆:无失速和半失速状态,安全降落在半径25米的圆圈内,站立着陆良好,顺风进场飞完第四和第五边,要求控制住风梯度的影响。【初级飞行训练的组织实施】培训单位或教练员对初级滑翔伞学员的飞行技求培训应遵照(悬挂滑翔员•伞翼滑翔员技术考核理论复习提纲)和《悬挂滑翔员、伞翼滑翔员飞行技术考核标准》的要求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制定教学大纲和飞行训练计划。据"考核标准"规定,A级(掠地滑翔)阶段的飞行训练,最少飞行日4天。最少成功飞行次数20次;B级(高度滑翔)阶段的飞行训练,最少飞行日8天•最少成功飞行次数为40次。飞行科目的重点,A级为起飞、空中方向控制和着陆等操纵动作掌握和完成上;B级为飞行速度控制、空中转弯、失速和抗塌陷、偏航修正、航线飞行和准确定点着陆等。需要指出的是,通过空中飞行训练掌握各种飞行状态的操纵控制技术和要领仅是飞行训练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是不断锻练和培养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能根据变化了的飞行条件去进行调控能力,逐步积累飞行经验。使每次飞行都能在确保飞行安全的极限范围内进行。要记住,一名成熟的飞行员的成功飞行,是25%的飞行技巧加上75%的判断与调控。当然,发展和提高我们的分析判断和调控能力需要时间,这只有通过在各种飞行条件下的实践练习去逐步积累。【空中转弯操纵技术】空中转弯是滑翔伞的基本操纵控制技术,应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稳步进行,切记操之过急,避免发生危险。为增加在空中的滞留时间和保证转弯练习有足够的安全高度初学者在训练时应将起飞点高度提升到150米以上,开始时要选择在较为平稳的微风条件下进行,待技术较热练后再在风较大的情况下练习。滑翔伞在空中转弯是通过拉下一侧操纵绳•使该侧伞衣后缘向下偏转,导致左右侧翼面上阻力不平衡而实现的。如右边操纵绳拉下幅度比左边多,滑翔伞就向右转弯;反之,滑期伞就向左转弯。如将操纵绳始终保持不平均地拉着,滑翔伞就会在空中作连续转弯。当达到预定方向,要停止转弯只要将拉下的操纵绳恢复原位•或将左右操纵绳保持在不同位置上,转弯就会停止。在进行空中转弯时,刹车操纵圈应拉到什么位置?翼面应倾斜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转弯的操纵技巧,都应根据飞行需要和不同的伞具特性加以控制。1•速度控制情况下的转弯前以述及,在空中调整滑翔伞的飞行速度,是通过同时拉下左右两侧的操纵绳来进行控制的。在控制速度情况下滑翔伞的转弯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⑴松开刹车(0%刹车)时的转弯滑翔伞在不施加刹车的情况下•将以最佳滑翔速度(最佳滑翔角)在空中作直线飞行,即此时飞行速度最快。在该状态下转弯,只要拉下左(右)侧操纵绳即可实现左(右)转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技术尚不熟练,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在转弯操纵时操纵圈下拉幅度位置以达到1/4刹车位置于处于耳朵的位置为宜。只有对操纵控制和转弯动作达到非常热练的程度之后•才可尝试去做大动作的转弯。滑翔伞空中转弯的快慢依刹车操纵圈下拉幅度的大小而变化。拉下幅度越大(如达到1/2或1/4刹车位置),滑翔伞转弯半径(范围)将越小,翼面倾斜角增大•转弯速度也更快•同时滑翔伞在空中的摆动将很强烈,高度损失也很大。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转弯时,操纵绳下拉幅度越过某一位置时,由于转弯速度快,翼面倾斜角过大,会造成内侧翼面失速,容易进入快速螺旋下降的俯冲状态中,并迅速降低高度。在该状态下如掌握不好或处置不当均极易发生危险,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快速螺旋只有技术熟练的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降低高度时才使用(如靠近雷雨云作紧急避让时)。(图7-1)。⑵50%刹车时的转弯滑翔伞左右操纵圈下拉位于50%刹车位置一双肩部位时,处于经济速度,即最小下沉率飞行状态。在该状态下转弯时,只要将一侧操纵圈仍保持在50%刹车位置上•而将转弯侧的操纵圈继续下拉•即可实现既缓慢又平稳的转弯。如转弯达到预定方向,只要把下拉的操纵圈向上回达到50%刹车位置,即可停止转弯。⑶75%—10D%刹车时的转弯当左右操纵圈位于75%-100%刹车位置时滑翔伞的飞行速度将进一步减小。在该状态下进行转弯时,要特别谨慎小心地练习或操纵,因为这时伞衣后缘的偏转角已非常大,接近失速点。在该状态下必须进行转弯时,千万不可再将转弯侧的操纵绳下拉,而应将相反一侧的操纵绳向上回送:约25%左右),利用伞衣两侧阻力的不相等而实现转弯。2•空中转弯练习(1) S形转弯滑翔伞在空中的s形转弯,就是将连续进行的左转弯和右转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s形的飞行航迹。在开始进行S形转弯练习时•需要注意的是操纵绳下拉幅度不可过大(以25%的刹车位置为宜),否则在转弯半径小伞衣倾角大和转弯速度快的情况下作方向改变时滑翔伞在空中会左右摆动得很厉害,要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很辛苦。初学者在练习时,最好先采用右左)转弯+直线滑行+左(右)转弯的方法(图7-2)较为稳妥。由图可见,初学者可先选择一个直线地标,如较直的道路、铁路和河流等作为参照物并确定目标点。然后分别作不同方向的转弯,两个转弯之间以直线滑行相连接,这样的转弯练习较为平稳和容易掌握。在初步的s形转弯技巧较熟练之后,就可进行正常的s形转弯练习,将左、右两个转弯直接连接起来,取消直线滑翔(图7-3)。在开始练习s形转弯时,航向变化不宜太大,以30度为宜,以后再逐步过渡到航向变化较大的转弯。而且,要先作逆风飞行时的转弯,以后再作顺风和顺风飞行的转弯,以体验和掌握在不同风内情况下的转弯操纵技巧与方法。(2) 360度转弯在作360度转弯时高度损失会很大,所以练习时必须在离地150米以上的高度上进行。另外,在有风情况下做360度转弯会有突然飞到背风面的可能性所以必须在离山体200米以外的地方开始转弯。进行360度转弯操纵绳都要持续拉着并保持在同一位置上。最初练习也在微风条件下进行,同时操纵量不可太大,以保持较大的转弯半径和较小的伞衣倾角来盘旋。否则下拉操纵量过大,不仅转弯急速容易进入螺旋而且下降速度弯化相当快高度损失也大。快速旋转时会引起人的内耳平衡失调导致眩晕、迷失方向,严重时会造成暂时的意志丧失•这些都是要防止的。在无风时作360度转弯,滑翔伞所形成的是一个圆形地面轨迹。而在风中练习360度转弯时,如若在不同的点上不对转弯速率或伞衣倾角进行调整控制,滑翔伞在空中转弯的同时会随风飘移,形成螺旋形的地面轨迹(图7-4)。要在风中进行360度转弯时形成较规则的圆形地面轨迹•必须要在通过的各个航还点上对转弯速率和伞衣侧角作相应的调整控制,因为受风的影响。滑翔伞在顺风一侧飞很快,在逆风侧飞得慢,这种调控是名符其实的方向和速度控制技巧。滑翔伞在空中作360度转弯,也即盘旋,是中级练习科目,也是今后利用上升气流翱翔所必须具备的技巧。所以要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刻苦训练去熟练掌握。【注意事项:】小角度转弯会造成失速速度过大,高度损失也大。所以,在尚未熟练掌握正常的转弯技巧、没有确实的把握和在低空严禁做小角度转弯练习。进行转弯操纵时,切不可将操纵绳拉下一点后立即还原:即一拉一放),也不能将操纵绳持续不断地往下拉。正确的操纵应是将操纵圈拉到需要的位置后并保持住,直到伞与人一起转到预定方向后再还原。作360度转弯(盘旋)时,一定要控制好操纵绳下拉幅度,尽量采用大范围(大的盘旋半径和小的伞衣倾斜角)的盘旋。否则操纵绳越拉越多会造成螺旋旋转。也不可将操纵圈一下于达到臀部,造成水平旋转。再进行转弯练习,特别是大坡度转弯练习之前,应仔细查阅制造厂的用户使用手册或说明书,了解该型号伞具的操纵使用极限规定,以免超范围使用而发生危险。【侧风偏航技术】在滑翔伞飞行活动中风是一个很复杂的因素。由于滑翔伞是低速飞行器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仅为10-15米/秒(35-55公里/小时,依伞具的性能而异),即使在2-3米/秒的微风中飞行,风对飞行的作用和影响也较明显。特别是指定目标的航线飞行或在较小区域定点着陆。更需作精确和及时的操纵控制,去修正或消除风力的影确,才能保证飞行航线和定点着陆的准确性,顺利到达目标风对飞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速变化和航迹偏移两个方面。前已述及,在无风情况下,滑翔伞的空速与地速相等。逆风飞行时,地速等于空速减风速滑翔轨迹变陡,滑翔比减小);顺风飞行时,地速等于空速加风速(滑翔轨迹变平,滑翔比增大)(图8-1)。通常在逆风和顺风情况下,风仅引起地递变化,不影响航向和航迹。然而,滑翔伞在侧风中飞行时情况则不同,不仅有地速变化,还会造成航迹偏移,即滑翔伞会被风"推离”预定的飞行航线偏向下风一侧,这称为“侧风飘移"(图8-2a)。侧风飘移的原因主要是滑翔伞在相对于空气运动的同时,还跟随大范围运动的空气团(风)移动。因此滑翔伞在侧风中飞行是以上两个运动的合运动。若不对侧风的作用进行修正,就难以保证滑翔伞的正确运动轨迹,而发生航线偏移。为消除侧风影响,能顺利飞抵目标,方法之一是在飞行过程中对准目标不断地调整滑翔伞在空中的航向(图8-2b)。由图可见。这是一种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飞行控制方法,滑翔伞在空中飞行的实际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侧风越大,操纵控制越困难,飞行运动轨迹弯曲也越历害。要想密切风中快速飞低目标、效率较高的正确方法应如图8-2c所示的"偏航法"。偏航法的关键是要将滑翔伞的航向对着来风方向转动一个合适的角度。其原理是用部份空速去抵消风的影响,使滑翔伞对准目标作直线运动。用偏航法飞行时滑■翔伞航向与实际运动方向并不一致这与螃蟹在地面的横向爬行相似故也称"侧航"。偏航角的大小与空速和风速有关很卩侧风越大,偏航角也越大,一般在正侧风情况下,偏航角是最大的。由于滑翔伞的空速和风速在伯航储况下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速度矢量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加减方法去计算偏航角要用三角函数方法计算较为繁琐。现介绍一种较为简便快捷的矢量图解法去确定偏航角。假定在5米/秒的西风中,滑翔伞以10米/秒的空速飞向正北方向的目标,要求确定偏航角和估算它的地速大小。作图方法如下:先在纸上用5个单位长度从左到右画一水平箭头代表风的速度矢量。然后再从该箭头端部垂直向下面一条直线,表示滑翔伞的预定运动轨迹和方向。再以10个单位长度为半径,以水平箭头的起点为圆心作弧与垂线相交琏接圆心与垂线上的交点,该斜线即代表滑翔伞的空速矢量。最后将两个矢量的首尾相连接画另一箭头,形成一个圭寸闭的矢量三角形(图8-3)。由图可见,位于垂线上的箭头即表示空速与风速合成的后的合速度,也就是滑翔伞在修正风速影响之后,朝正北向目标飞行的地速,用单位长度去度量该速度矢量为8.6米/秒。也就是说,滑翔伞以1-4米/秒的空速去抵消了5米/秒西风的影响,而以8.6米/秒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的目标运动。空速矢量与地速矢量之间的夹角即为滑翔伞进行偏航时应采用的偏航角,用量角器测得该角度为30度。也即滑翔伞在偏肮时应将滑翔伞的航向转向西北30度,即能消除西风的侧风飘移,而保持正确的方向飞向目标。画矢量图时需注意的是:①风速和滑翔伞运动方向要画得很准确;②空速和风速都要采用相同的单位长度;③最后一定要形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伞衣的塌馅的预防和排除技术】依靠冲压空气成型的柔性翼滑翔伞在湍流中飞行是较为脆弱的,湍流不会引起严重的操纵问题,而更为常见的则是伞衣的塌陷、折翼等变形现象。当滑翔伞在湍流中飞行,会有大量涡流作用在伞上。或当滑翔伞作某些机动飞行动作,如伞衣抖动;飞行中遭遇阵风袭击或较小速度飞行,伞衣攻角过大进入失速状态等,均极易造成外部气流变化和伞衣压力的急剧改变,都会导致伞衣内压力下降而刚性降低,使伞衣发生变形而发生塌陷、折翼等现象(图8-4)。滑翔伞发生塌陷变形有多种形式,一是从伞衣两端前缘向下折叠并向中部扩展,伞衣排气瘪塌,滑翔伞下降速度迅速增大而前进速度减小;二是单侧伞衣端部前缘塌陷,翼尖向下折叠,由于伞衣上气动力平衡被破坏,滑翔伞将朝塌陷一侧螺旋下降,塌陷越严重则螺旋下降速度越大;三是当单侧塌陷达到伞衣的一半甚至大于一半时,滑翔伞就会进入高速螺旋状态中;四是伞衣中部前线塌陷,两侧翼尖冲向前方并在伞衣前面会合,形成马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滑翔伞以较大速度迅速下降,但仍伴有一定的前进速度。由此可见,滑翔伞发生塌陷、折翼后的共同表现是下降速度加大和进入螺旋,若不及时排除会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在低空则十分危险。一般而言,风速越强、障碍物越大以及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湍流也就越强烈,其范围也越广。滑翔伞在湍流区内发生塌陷、折翼之后到恢复正常状态,这期间会损失相当的高度,甚至已很接近地面了。所以,在飞行中的首要原则是由地形判断不要进入湍流区。也不要过于靠近前方飞行器的后部,以免受到翼尖尾流涡的影响。其次要了解在湍流中飞行的安全控制方法;第三要熟练掌握伞衣发生塌陷、折翼后的排除技术。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滑翔伞设计时伞衣进气口或压力孔作了正确定位,能保持伞衣内腔有较大压力。另外,减小进气口尺寸不仅降低了伞衣切口阻力,而且当进气口上方气流急剧变化过程中,也可减少伞衣内腔空气泄漏排出的机会,因此具有一定的抗塌陷、折翼的能力。另外,滑翔伞在设计定型,投放市场之前,都要通过适航试验鉴定,一般要求在4秒钟之内能自动排除伞衣塌陷、折翼等变形现象,恢复正常飞行状态。尽管如此,滑翔伞在飞行过程中,塌陷、折翼等伞衣变形情况仍不可避免,时有发生。当飞行中遇到伞衣塌陷、折翼时。飞行员一定要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应当首先观察伞衣变形情况其次要判明离地高度和距周围障碍物的距离最后决定采取相应的排除措施。通常采用的排除塌陷、折翼的操纵方法是快速上下泵动操纵绳(一侧或两侧),去帮助伞衣充气,直到恢复正常。要注意的是,操纵圈下拉幅度以达到胸部位置为宜,不可过低。在一侧伞衣塌陷、折翼,滑翔伞有进入螺旋趋势时,首先要拉动外侧操纵•绳去控制其转动,以随进入陡峭的旋转之中,尽量制止滑翔伞转弯将其转入直线飞行状态。同时上下泵动内侧操纵绳去帮助伞衣充气复原。如果在飞行中发生突然的状况而飞入湍流区时,应当将操纵圈下拉到50%-70%的刹车位置(位于肩部以下到胸部位置),去减慢飞行速度;在该状态下,有助于伞衣处于很好的充压状态和增加刹车面上的拉力,使翼尖更为稳定,可增强伞衣抗塌陷、折翼能力。另外,最好早一点选择脱离湍流区的飞行路线。对于缺乏飞行经验的飞行员。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在风速太大和进入热气流中飞行,也不要在中午(通常为中午12时至下午3时)空气对流强盛时飞行。在这些情况下湍流是比较强烈。另外,翼载荷太小的滑翔伞会增加对湍流的敏感性,最容易发生塌陷、折翼现象,所以要选用与自己体重或飞行重量相适应的伞衣面积。【失速练习】滑翔伞在飞行中当伞衣攻角达到或超过失速攻角和空速过慢均极易造成伞衣面上气流的急剧分离而发生失速。滑翔伞在失速状态下,伞衣将失去升力和前进速度,造成下降速度增大,甚至还会出现激烈摆动和伞衣变形塌陷。进行失速练习是使飞行员体验当滑翔伞失速时的状况、表现和防止失速的技术要领。失速练习时露注意的是离地高度应在150米-300米,切不可低于150米。较为安全的正常状态失速如图8-5所示。方法如下:•在较稳定的气象条件下和在150米以上的飞行高度上将滑翔伞调整到逆风飞行状态;•缓慢拉下操纵绳到50%刹车位置,以最小下沉速度飞行;3•继续将操纵绳慢馒下拉到全刹车状态,并保持数秒钟使空速稳定;4•然后将操纵绳继续下拉到伞衣上发生气流分离,进入失速时滑翔伞前进速度减小和下沉速度加大;伞衣将后退到人体后面。伞衣在各伞绳间向上躬起,伞绳有所松弛,飞行员有失重感,仿佛在自由坠落。5•滑翔伞进入失速状态后,应立即停止将操纵绳继续下拉。然后将操纵绳平稳缓慢地向上回送到50%刹车位置(约与肩同高),滑翔伞将自动退出失速状态而进入正常飞行。需注意的是,退出失速时切不可将操纵绳较快的全部放松,否则伞衣将快速地运动到人体前面而引起摆动。正常状态失速滑翔伞运动变化较为柔和平稳高度损失也小。如若在大速度下发生失速或操纵动作粗鲁,猛拉猛放,极易进入较危险的动态失速(或严重失速)状态中(图8-6)。在飞行速度较大的情况下操纵绳下拉时,伞衣攻角突然加大会急剧减速,在惯性力作用下人体将向前摆动沿弹道轨迹急剧跃升,同时又拉动伞衣进入更大的仰角状态,导致伞衣进入失速状态。当人体摆动到最高位置速度丧失后,在阻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又继而向后摆动使得伞衣急剧前冲,通常的结果可能会造成伞衣前缘瘪气塌陷严重时甚至会落到飞行员脚下。所以动态失速是较为危险的失速状态,随着动态失速的发生,滑翔伞不仅在空中大幅度地来回摆动伺时下降速度加大,高度损失也很厉害,如若在低空则更加严重和危险,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止。前已介绍了理想条件下的基本起飞方法。然而,在实际飞行活动中,极少有理想的气象和场地条件即I使在同一场地,风速、风向也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滑翔伞飞行员要能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变换伞衣充气起伞和起飞方法,才能顺利完成飞行程序。以下介绍的各种方法,应先在平地上不同气象条件下反复练习。【微风或无风起飞】在微弱风速(0—1米/秒)中起飞时,伞衣充气起伞较为困难,原因是伞衣与气流(风)的相对速度过小。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从增大伞衣受风面积,改善进气条件和加大伞衣与气流的相对速度人手。具体方法如下:当有助手扶伞时,助手应把伞衣前缘提高成弧形,将所有进气口都对准风向张开,使充气起伞时空气能顺畅进入气室。若无人帮助扶伞,飞行员在铺伞时把伞衣拉开铺平,然后把两侧翼尖后缘略向中间收扰•中部进气口尽量正对风向张开,在充气起伞时,伞衣成"勺"形能较好兜风。将伞衣作以上处理后,起伞时空气能顺畅从中央气室进入并向两侧迅速流动。准备起飞时,飞行员对准风向站在伞衣中线上,双手握住前操纵带;两臂向外伸张角度要大些。在挥臂向上拉动伞衣充气时就要开始助跑,以加大伞衣与气流的相对速度。伞衣开到头顶上方后若姿态正常,就要不停步地向前加速奔跑,当感到伞衣开力较大,略带杀炸操纵就能顺利离地升空。若伞衣升空后姿态不正常,就要用刹车绳进行操纵调整。【大风中起飞】在大风中(4—5米/秒)起飞时,有助手扶伞时,应将伞衣两侧略向中间收拢,以减小风力影响,使伞衣逐渐张开。助手在抬起伞衣时高度不要太高离地约0.3米左右即可,旦要让中间几个气室迎风张开,使进气顺畅。若无助手扶伞,飞行员应将伞衣对风铺放收拢成一个紧密的马蹄形(图9-1)。两侧翼尖对合在一起•用一块12公斤重的光滑石块或砂袋压住。要注意,重物压放面积不能太大•以起伞时能将伞衣从重物下顺利拉出为宜。另外•切不能用棱角锐利或零散的小石块去压伞衣,以防将伞衣划伤或随伞带起的小石块伤人。飞行员在准备充气起伞时,对准风向站立•双臂向两侧伸展成60度左右。起伞时双手握住前操纵带,双臂用力挥动上带带动伞衣充气升起•同时身体赂向前倾,防止被伞衣拖曳向后。若伞衣升到头顶姿态不正常,可用刹车操纵去控制伞衣左右倾斜或摆动:用前操纵带控制伞衣的前后运动。只要伞衣升到头上后姿态稳定,就要立刻助跑完成起飞程序。在大风中起飞助跑距离不会很长,只要操纵恰当一般都能较快离地开空。对于初次练习大风中起飞的学员或体力较弱的飞行员,在充气起伞和助跑时•可由教练员或助手帮助拉住胸带,以防被伞衣向后拖曳倒退,使其能顺利离地起飞(图9-2)。【侧风起飞】由于风向的多变性,有时在我们准备起飞时风向不再正对山坡,与选定的助跑路线形成一定角度,这时就要采用侧风起飞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进行侧风起飞时,风向与助跑方向的夹角应不大于30度,风速应在5米/秒以下。侧风起飞方法如图9-3所示。关键是伞衣铺放和充气起伞要正对来风方向。当伞衣升到头上方,姿态正常时,就可驾伞沿预定路线助路加速完。【反向充气起飞程序】反向充气技术是当今众多滑翔伞飞行员所广泛采用的起飞方法。所以有人说:“不掌握反向充气技术,就不是一名真正的滑翔伞飞行员”。可见掌握这种技术的重要性。反向充气起飞技术的优点是一般需要助手扶伞:在大风中能有效地运用自己身体的重量去对抗伞衣阻力的拖曳;在整个充气起伞阶段能观察伞衣全貌,能够在风速、风向变化的短暂稳定时刻完成起飞。反向充气起飞程序是飞行员按常规方法进行飞行前检查和准备穿戴好背带系统相头盔。准备起飞时,将前操纵带握在手中并让操纵圈放松(在反向充气起伞时不使用操纵绳控制伞衣姿态,比后操纵带自然下垂在手臂下方。然后握住操纵带向后转身半圈面对展开铺好的伞衣(图9-4)。飞行员手握操纵带的位置要在前操纵带与伞绳连接环的下方,不应太低;双手臂向两侧冲展约60度夹角;双腿呈前后马步站立。对伞衣无气起伞时,双手臂同用力向上拉动伞衣。同时身体略后仰并向后移动,使伞衣均匀充气上升。利用身体重量去帮助克服伞衣的拖曳阻力。当伞衣稳定升到头顶上姿态正常时,飞行员就应迅速再次转身半圈,恢复到面对风向,妾着进行助跑加速去完成起飞程序。需注意。转身后应放开前操纵带。在助跑中用操纵绳去控制伞衣姿态。另外,转身起飞应朝第一次转身时的相反方向,否则转错方向会将操纵带扭绞在胸前而难以正常起飞。在反向充气起伞阶段,如果伞衣充气上升过程中姿态不正常,可用操纵带进行操纵调整,若伞衣向一侧倾斜,就应去拉较高一侧的后操纵带纠偏,并将另一只手也移动到该侧的前操纵带上去帮助稳定伞衣,拉操纵带时动作要轻柔•幅度也不能太大。进行反向充气起伞时手法变位很里要,切不可弄错或将手臂交叉,同时也要防止过度操纵和伞衣偏离风向。若伞衣充气上升不正常,而又调整不过来就要立即终止起飞程序。这时飞行员只要同时拉两边的后操纵带并向伞衣跑动,就可使伞衣失速落下,然后再重新进行起伞程序。【进场航线和定点着陆技术】建立进场航线和定点着陆技术是滑翔员的基础课目,也是前述各种滑翔伞飞行操纵技术的综合适用。飞行员到达着陆区域上空时先要观察地面的风速、风向;判定场地附近有无障碍物以及所在位置,检查当时的离地高度等。然后再决定采用何种进场航线和在什么位置进入去接近目标和着陆。以下介绍两种较典型的进场着陆肮线方法。1•8字图形进场着陆法8字图形进场着陆法如图60所示。此进场方法要点是;⑴作8字形往返飞行消高时•位置选择要恰当,不能距目标太远;⑵在侧风过程要消除风力影响,防止随风飘移,尽量保持相对固定的地面轨迹位置;⑶随高度不断降低、8字形飞行范围也要逐步缩小;⑷当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