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阅读训练:《海岛绿色生命线》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阅读训练:《海岛绿色生命线》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阅读训练:《海岛绿色生命线》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阅读训练:《海岛绿色生命线》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阅读训练:《海岛绿色生命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海岛绿色生命线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②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12公里,到处是“三天烈日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我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据我省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我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变单纯的海防林为融生态、经济与景观为一体。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⑥海防林,是海岛家园生生不息、绿色长驻的生命线。(节选自《海之南》作者侯小健,有删改)【链接材料一】2022年4月1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晒出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成绩单”。“成绩单”表明: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链接材料二】2022年新年第一天,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央视播出,见证了中国生态的改善,受到广泛好评。看了纪录片后,海南网友感言: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引述资料说,几十年来海南大力营造海防林,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的作用,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B.本文说明对象是海防林,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C.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D.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3.在【链接材料一】这份“成绩单”中,海南有什么表现?请从选文中提取信息回答。4.【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③段都选用了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看法。答案以及解析四、答案:1.“基本”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这一情况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2.D3.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4.选文引用材料的目的在于说明,是用举例子或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这一重要作用;【链接材料二】中引用相同的材料是作为论据,论证网友所提出的“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这一观点。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主要从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两个方面来分析。“基本”从范围上进行了限制,说明解放前海南岛无海防林这一情况不是绝对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2.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A项,阅读选文可知,该项对海防林作用的表述不完整,且说明时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B项,第①段给出了海防林的概念,且结合第⑤段可知,本文说明对象海防林,不但包括木麻黄海防林,还包括在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椰树的海防林,故该项“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表述有误。C项,根据第④段“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可知,海防林并不能完全保护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该项表述过于绝对。答案选D。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提取。【链接材料一】中已经展示了“成绩单”的部分信息,即“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正从蓝图变为现实”。阅读选文可知,第⑤段“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即本题答案。4.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作用的分析和探究。题干提示“结合文体特征”,故作答时,首先判断选文和【链接材料二】的文体。分析可知,选文为说明文;【链接材料二】为一段评论性文字。分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可知,其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分析【链接材料二】的画线句可知,其是为了论证网友“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的观点,是作为论据存在的。考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说明性文本阅读相关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中国石拱桥》是以中国的石拱桥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如《大自然的语言》是以物候学为说明对象的事理说明文。按说明语言分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中国石拱桥》运用大量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大雁归来》以拟人化的笔法描写大雁,知识性、抒情性和思想性完美结合,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2.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定义: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判断方法:①看题目。如《苏州园林》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如《梦回繁华》第1段最后一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点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定义: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辨析方法:①从标题着眼。看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②抓关键句。如《中国石拱桥》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即反映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③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材料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总结。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时这样写:“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特征:结构坚固)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标志词:①朝代、年份:从古到今,从今到古;②季节:从春到冬;③一天:从早到晚。说明对象: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工序流程,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长等。举例:《中国石拱桥》中,作者列举我国石拱桥的先后顺序是: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长虹大桥(1961年)。这是由古到今,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感受其历史悠久的特点。空间顺序标志词:(方位词)东南西北、上到下、左到右、远到近等。说明对象:一般用于说明静止的事物,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举例:《梦回繁华》中对《清明上河图》画面主体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将画作切分为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依次进行说明。逻辑顺序(2014桂林)标志词:首先、其次、再次、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等。说明对象: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形式及举例:①由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思路是: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就是典型的逻辑顺序。②由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一文第③~⑥段紧扣第②段的四个“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⑦~⑨段则说明苏州园林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特点。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不仅使文章脉络清晰,而且重点突出。③由概括到具体。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然后概括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④由浅入深。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先说画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⑤其他:由原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特点到用途、由一般到特殊等。4.说明文的结构类型1总分式总—分: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结构安排。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逐一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和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就能全面把握苏州园林的特色。总—分—总:事理说明文多用“总—分—总”式。如《你了解太阳吗?》第①段总体介绍太阳的概况;第②~⑧段介绍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第⑨10(○)段说明太阳是有寿命的。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结构。3并列式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中对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介绍,采用了并列式结构。5.说明方法及作用1列数字特点:用具体数字具体说明某事物或物体的特征和本质的方法。判断标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注意与年代区别)。作用: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等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举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2下定义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一概念的内涵做规定性的说明。判断标志:“……是……”“这就是……”“……叫(作)……”等判断句式。作用: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举例: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大自然的语言》)3作诠释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判断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作用:具体解释说明了……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文通俗易懂。举例: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蝉》)4作比较特点: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其中某一事物的特征。判断标志:比、而、较之、和……不同、相对于……作用: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鲜明、深刻。举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5举例子特点: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判断标志:例如、比如、譬如、据说……作用:通过列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举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中国石拱桥》)6打比方特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判断标志:像、好像、仿佛、像……似的、当作……、好比……一样……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