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量子力学的历史渊源Planck的能量子假说经典物理学的成就到19世纪末,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经典物理学理论:(1)、以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从天空到地上的各种尺度力学物体的机械运动),(2)、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仑兹力公式表述的电磁场理论(光的波动理论、电磁现象的规律);(3)、热学以热力学三大定律为基础的宏观理论和统计物理所描述的微观理论(大量微观粒子的热现象等)。这些理论能令人满意地解释当时所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当时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相信物理学基本理论已经完成,剩下的工作在需要在细节上作一些补充和修正。经典物理学所遇到的问题(1)、黑体辐射现象,(2)、光电效应;(3)、原子的光谱线系;(4)、原子的稳定性;(5)、固体的低温比热。一、黑体辐射的微粒性1、黑体辐射的几个物理量黑体:所有落到(或照射到)某物体上的辐射完全被吸收,则称该物体为黑体。辐射本领:单位时间内从辐射体表面的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的频率分布,用E",T)表示。所以在At时间,从面积AS上发射出频率在v—v+AV范围内的能量表示为:E(V,T)AtASAv因此,E(v,T)的量纲为:能量=焦耳/米。1 秒X—x米秒可以证明:辐射本领与辐射体的能量密度分布的关系E(v,T)=cp(v,T),(p(v,T)的单位为焦耳•秒)。4 米3吸收率:照到物体上的辐射能量分布被吸收的份额,用A(v,T)表示。G.Kirchhoff(基尔霍夫)证明:
对任何一个物体,辐射本领E(匕T)与吸收率AWT)之比是一个普适的函数,即磊=f,T)(f与组成物体的物质无关'对于黑体的吸收率A(v,T)=1,故其辐射本领E(v,T)=f(v,T)(等于普适函数与物质无关)。所以只要黑体辐射本领研究清楚了,就把普适函数(对物质而言)弄清楚了。辐射本领也可以用E(九,T)描述,由于单位时间内从辐射体表面的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可写为:JE(v,T)dv=fE(九,T)d九00TOC\o"1-5"\h\z由于v=cX知dv=-c-d入代入上式得:」E(v,T)二dX=fE(k,T)d九人2 k28 0九2 V2\o"CurrentDocument"nE(v,T)=——E(九,T)或E(九,T)=—E(v,T)(焦耳;米3.秒)
c c2、黑体的辐射本领黑体辐射的空间能量密度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实验测得的辐射曲线满足下列定律:(i)、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Law)R(T)=R(T)=oT42兀5k4O= B15h3c2)=5.67-10-8J(K4•s•m2)J其中R(T)=JE(k,T)dk为黑体辐射能量。这个定理是斯托藩1879年实验测定的,而1884年玻尔兹曼从热力学理论推导出来。(ii)、Wien位移定律(WienDisplacementLaw)维恩发现,对于一个确定的温度T,相应地有一波长k0 0使E(X,T)达到极大值,而kT=常数。即0 0 00
九T=kT=kT= =5.1x10-3(K•m)00 11 22这说明随着温度升高,热辐射峰值向短波高频方向移动。温度越高,波长越短的光(即绿光和蓝光)越多;温度越低,波长越长的光(即红光)越多。3、经典物理学的缺陷利用经典物理学理论推导出的理论公式不能完全地符合实验,展现出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局限性。(i)、黑体辐射谱的维恩(Wien)经验公式:维恩(1894)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用一模型可得出辐射本领{c=2兀h:c2 _1 ',而k=1.38x10-23J/'oK是玻尔兹曼常数。c2=hjk B维恩公式在高频率(短波段)与实验符合,但在中、低频率(长波段)区,特别是低频率区与实验偏离很大。(ii)、瑞利-金斯(Rayleigh-Jeans)公式:瑞利(1900)根据经典电动力学及金斯(1905)由经典统计力学的能均分定理严格得到黑体辐射本领公式:8兀V2E(v,T)= kTc3BE(v,T)仅当频率足够低(或长波段),温度足够高(即v『T«1010(ok-J1)时,符合(即kT>>hv)B实验曲线。但在频率V很高紫外区域(或很小九的短波段)时,』E(V,T)df8,即著名“紫外发散灾难”。这两个公式并不完全符合实验结果,但理论上给出的结论是确切无。总之,用经典物理学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谱的实验规律完全失败。二、固体低温比热根据经典理论,如一个分子有n个原子,而每个原子有3个自由度。对于1摩尔该分子固体有N个分子0=3N0nkB=3nR,其中R=8.314=3N0nkB=3nR,其中R=8.314J/(ok.mol)是气体常数。C=VV称为能均分定理(Dulog-Relit经验规律)。
实验发现,对单原子固体,在室温下C=Constant符合能均分定理;但在低温下,CxT3t0,因vv而这个实验结果与经典理论不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在经典物理学框架下,解释黑体辐射定律的多次失败后,物理学家逐渐地认识到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理论。三、Pgnck假说(1900)1、普朗克公式1900/10/19普朗克在柏林物理学会会议上公布了他通过实验数据,采用数学插值法得到的公式:TOC\o"1-5"\h\z,、入 8兀h3 1\o"CurrentDocument"p(v)d= dC3 -V-ekBT-1此公式与实验曲线符合得相当好。1900/12/14普朗克又在柏林物理学会上给他的公式以量子说明,这就是量子论的生日。2、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频率为v的电磁辐射的能量以hh为单位(h是Planck常数)不连续地变化。hv称为能量子或光量子。E=nhv=n3n=0,1,2,n式中h=6.626x10-34焦耳.秒或=h2穴=1.0545义10-34焦耳.秒。注意:能量不连续的概念与经典物理学中能量是连续的完全不相容的!利用普朗克假设求普朗克公式如下:9e-e(kBT)dE(玻尔兹曼几辐射的平均能量可如此计算得到:在经典物理学中,在E-9e-e(kBT)dE(玻尔兹曼几9-Jse9-Jse-E(kBT)dE0 0)-=kT;B卜Ee-E(kBT)dEBE=-0 e-e(kT)dEB0^T),故分立的平均辐射能量为J9e-e(kT)dEB0^T),故分立的平均辐射能量为0而对于普朗克假设下的能量分布几率,则为e-En(k
£Ee-e(*)£nhve-n、(y)nnE=-n=0 £e-£Ee-e(*)£nhve-n、(y)nnE=-n=0 £e-En(kBT)=-n=0 £e—nv(kT)B版-hy=kBTd£\ !」 e-^e-ny —(1—e-y)-1dy 7dynn=0 =-hv— >e-ny(1-e-y)-1n=0(1—e-y)-2e-y hve-y hv(1—e-y)-1 1—e-yey—1n=0hvehv(kT)-1
b1上式计算中取e-y三X并用到幕级数展开公式:-1-X=£Xn。因此,用电动力学和统计力学导出的Rayleigh-Jeans公式:E(v,T)=如上kT应改为C2 B2兀hv3 1E(v,T) c2 ehv(kT)-1n这就是Planck假设下的辐射本领,它与实验完全符合。由辐射本领与能量密度的关系知,普朗克公式:p(v)dv=8兀hv3 1工 dvC3 ehv/(kT)-1n其中p(v)dv是表示黑体辐射的频率在"-v+dv内的空间能量密度、c—光速、k—玻尔兹曼常数、T—B绝对温度。Planck公式与实验完全符合。20.000 40.000 60.000Wav«l#ngthin4 »对普朗克公式进行下列讨论:①极限情况:
、i,,et 〜e、 2兀hv3当kT<<hv(高频区):E(v,T)氏———e-hv(kT)=cv3e-c2vTTOC\o"1-5"\h\zB c2 1(c1\hyh,即Wien(c1\hyh,即Wien公式;kJB/当kT>>hv(低频区):E(v,T)= 氏 kT,即Rayleigh-Jeans公式。B c2ehv(kT)—1 c2 BBR(T)=JE(V,R(T)=JE(V,T)dv=J2^1——1c2 eh(kT)B4%3(ex一1)-1dx2兀c2h3n=1x3e-nxdx=观!T4X6X
c2h3£1n4n=1③维恩位移定律C V2E(X,T)=—E(V,T)=
cV2 2兀hV3——XC V2E(X,T)=—E(V,T)=
cV2 2兀hV3——X cc2eh(kT)-12兀hc2 1入5 ehc(kT入)-1B对于一个固定的温度值T,求导0dE(X,T)
dXE'(X,T)1T0固定2兀hc2ehc(kT入)-1Bhc1kTX2)ehc(kBTX)ehc(kTX)-1J1-e-hc(kBTx))=5n从而有广XB九T=0.2898义10-2(K-m)。00④固体的低温定容比热(详细见固体物理学(黄昆著)P122-130)由总辐射能量密度(单位:焦耳/米3)w(T)=Jp(X,T)dX=J4E(X,T)dX=8兀5kT4c 15c3h34兀5k4E B-T415c3h3(横波2所受)可推出固体中原子振动能量密度为4兀5k4 B-15c3h3(2 1)T4—十一IU3 U3JTTL,其中u和u分别为固体中的横向声速和纵向声速。,低温下,CXT3。该公式只适用于低温,因固体中原子振动有最高频率的限制(声波在固体中波长不短于晶格距离的2倍,即町丫>2anv<u:2a),而在低温下,高频并不激发,因此,影响可忽略(推导辐射总能时高频是计及的,但低温下高频影响可忽略,所以这样推出的公式只适用于低温)。§1.2Einstein的光子说一、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1905)1、光电效应现象[1887赫兹(Hertz)]光电效应的主要现象:当单色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有这样一些现象(使人迷惑的特点):A、发射光电子依赖于频率,而与光强度无关。要有光电子发射,光频率就必须大于某T直,即有一最低^频率v。minB、当照射光的频率v>vmin时,发射出的光电子动能大小与光强度无关。这从经典物理学角度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因为光的能量是正比于强度而与频率无关。因此认为光波强度增加时,光波中电场振幅增大,应该会加速电子达到较高的速度和较大的动能,从而离开金属,所以光强度越大,飞出的电子动能越大,而能有光电子产生,也并不需要大于一定频率,即与频率无关。所以,经典理论与实验绝然相反。2、Einstein(1905^“光量子”假设:Einstein(1905)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年将Planck“能量子”假设推广为“光量子”的概念。(i)、“光量子”的概念:一束单色光由辐射能量大小为£=hv的光量子组成,即假设光与物质粒子交换能量时,是以“微粒”形式出现,这种“微粒”带有能量hv。川)、光子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P=加/c=『。光子的静止质量m0=0,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光的能量-动量关系:E2=m2c4+p2c2=p2c2;又由于E=hv,所以p=尔/c=h。(入=c/v是光的波长)。对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如下:电子要飞离金属,必须克服吸引而做功W(逸出功),所以飞出光电子电子的动能K:0eK=hv-卬,W-电子在金属中的脱出功e 00由于电子吸引两个光量子的几率几乎为0,故要想飞离金属,则至少K=0;e•二hv=W,即有一最低频率。而K=hv-W=h(v—v)。min0 e 0 min我们可以看到,核心的问题是一束单色光可以转移给一个电子的能量£除以频率v为一个常数,即-=h(常数)v而这个常数h与光的频率v、光的强度、电子以及金属材料都无关。该常数并不能由经典物理学中常数所给出。因此,-=hv是一个与经典物理学完全不相容的关系式。意义:证明电磁场的能量子hV可以和单电子相互作用,从而它本身也可视为一种粒子,称为“光子”3、密立根(Millikan)实验(1916)密立根在1910开始研究光电效应,到1916通过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并推算出普朗克常量h=6.56X10-34J・s。这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提供了第一个直接而全面的实验证据。1921年爱因斯坦由于光电效应等理论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密立根也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4、康普顿散射(ComptonScattering)Compton实验(1923)是光在自由电子上的散射(或称光子-电子的碰撞)。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实验发现,单色x射线与电子作用使电子发生散射,散射x射线的波长增大:Al=A(1-cos0)实验结果和特点经典物理无法解释。康普顿引入“光子”的概念并利用相对论力学对散射过程成功地进行理论解释如下:根据爱因斯坦假设:x射线在与电子相互作用时是以“微粒”形式出现,因此它们交换能量和动量。设x入射波长为九,则入射的x射线的能量和动量为hcE=hv=——入p=—n=——n=假定电子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其初始能量为mc2。当X射线与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后,X射线以动量p'沿e着°方向射出,此时波长为九',能量和动量分别为hc=hv=——I,E',hv',h,p=—n=——n=—ncc I'而电子的反冲角为。,而电子的反冲角为。,能量为E=<c2p2+m2c4和动量为pe*ee e根据散射前后的能量、动量守恒有hv+mc2=E+hv'Ih(v-v')+mc2=E(1)
e e O< e ep=p'+p [p-p'=p (2)ee由(1)2-cX(2)2得:)+mc)+mc2e2-c2(p—p')2nh2(v-v')2+2mc2h(v-v')-c2p2-c2p'2+2c2p♦p'=0e禾1」用;p="c="""上式变为mh(v-v')=h2vv'(1-cos0)TOC\o"1-5"\h\z[p'=hvc=h.I' e c21I-17J(1-cos0)nI'-11I-17JII' mce一一一,一h八 一、 一mc=2.43x10-12m称为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波长。e即ai三i-i=—(1mc=2.43x10-12m称为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波长。e[例题1]当光对自由质子散射时,求它的波长的改变。解:根据康普顿散射公式品=上(1-cos9)得mc对于质子,m=1840m=1840x9.1x10-3ikgeh 2h 2x6.626x10-34Al=——(1-cos9)=——sin2(92)= =2.65x10-15sin2(92)m。mc mc 1840x9.1x10-31x3x108[例题2]当氢原子放射一个频率①的光子时,求它的反冲,并求当反冲时由于把能量传递给原子而产生的3的改变。解:设氢原子的质量为m,不反冲时光子的频率为3,反冲时光子的频率为3'。由能量和动量守恒得:3-3'=13-3'=1mv'22nmvr+3'/c=023'2(3-3,)= 2mc2A3 3-3'n—= 3'2 3'22mc2综上所述,从黑体辐射,固体低温比热,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的实验事实讨论中得出结论:辐射除了显示其波动性外,在与物质的能量和动量交换时,还显示出微粒性,两者之间的关系E=hv=3Ehhp=—n=——n=—n=kccl式中n起着重要作用,n很小,在很多场合,这种量子效应不显示,这时不连续t连续,辐射的微粒性消失。§1.3玻尔旧量子论一、原子结构的稳定性1、原子“行星模型”(1911Rutherford)卢瑟福(Rutherford)组用a粒子轰击原子发现,a粒子以一定几率散射在大角度方向上,每两万个a粒子约有一个a粒子返回,飞向源的方向,从而提出原子的行星模型。以这一模型计算散射微分截面,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对原子行星模型,按经典电动力学观点: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加速运动,电子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即
发光)致使其运动的总能量减少而减速,从而从轨道半径逐渐缩/囚将发生“原子坍塌”(10-6秒)。但事实上原子基态是出奇地稳定,也没有辐射发生(因负电荷粒子加速),这给经典理论带来了困难。2、氢原子光谱的经验公式氢原子特征谱线的频率为:(1885Balmer)v=cRHHydrogen,m<n=1,23 ,其中RH=10967758.1m-1---Rydberg常数。v=cRHHydrogen分为五个线系:远紫外区(赖曼(Lyman)系)、可见光和近紫外区(巴尔末(Balmer)系1近红外区(帕邢(Paschen)系]较远红外区(布喇开(Brackett)系).远红外区(普逢得(Pfund)系)。每个线系均具有以下规律性:沿波长减小的方向,谱线越来越密集且谱线强度越来越弱。谱线公式中的每一项称为“光谱项":v=cR—,可认为每个光谱项对应着氢原子的一种能量状态。n Hn2这样,氢原子的能量就是不连续地变化的,其可能的值为:E=-hv=-hcR-I这称为氢原子的能nn Hn2谱。里兹“并合规则”:若:和v2在特征光谱中,则有时v1+v2和V1-v2|也在特征光谱中。其意义是氢原子的任何一条谱线的波数都等于断续系列中的某两项之差。为了解释上面的现象,玻尔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与普朗克-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结合,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旧量子论。二、8。忖模型(1913N.Bohr)1、玻尔模型的基本假设:(i)、定态假设电子在原子中只能沿着某些特殊轨道运动,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时,既不发出也不吸收光辐射。
(ii)、跃迁假设当电子由一个定态“跳”(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会发出或吸收光辐射,其频率为:v=(E-E*h,式中E和E为跃迁前、后的能量。nm' nm(iii)、角动量量子化条件:电子在原子中的允许轨道上满足下面的条件:它的轨道角动量是的整数倍,即J=rp=n Q=1,2,)(对于圆形轨道)。e2e24兀£r0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方程为:F=m"=e2nmv2=er4ksr2e0总能量:E=T+V=—mv2——--=——--2e 4腌r8腌r00再利用玻尔量子化条件:J=再利用玻尔量子化条件:J=nn22-rp=mvrnmv2= eemr2ee2 nr4ksr n04兀£n22 0 me2eme4 1 1nE—— e ——hcR—,n=1,2,3,n22(4兀£)2n2 Hn20其中定义精细结构常数a三差。137,m是电子质量,e是电子电荷。因而RH=若与实验数0值完全符合。3、玻尔模型的实验证据(i)、氢原子光谱和类氢原子光谱,(ii)、Franck-Hertz实验(1913)也证明了原子能量的不连续性;(iii)、斯特恩-盖拉赫实验(1921)证明角动量量子化的,(iv)、X射线的特征辐射等。三、威尔逊-索末菲(Sommerfeld)量子化条件(1915)索末菲推广了玻尔的角动量量子化,重新表述为:对于任何周期运动的自由度(p,q),有量子化条件ii木Pdq-nh(n=1,2,)其中q—广义坐标,p—广义动量。ii i i
Ze2[例]考虑一个电子绕电荷为Ze2[解]系统的哈密顿函数为H=—(p2+”)-2mrr2由有心力下角动量守恒,知p由有心力下角动量守恒,知p=常数(P,=ah.a(p=0)。由量子化条件卡PdP=nh得Pp2 pp2 p2由E=一r-+ 2m2mr2Ze22mZe22mZe2 <4兀£0C=2mE0,则pCrcCr2+Br+A《Cr2+Br+Ar4Cr22mZe2 <4兀£0C=2mE0,则pCrcCr2+Br+A《Cr2+Br+Ar4Cr2+Br+AJ-xdx; =;arcsin<A+Bx+Cx2 <-AdxA+Bx+Cx21 arcsinv-CIx4B2-4AC)
(2Cx+ByIVB2-4AC)(C<0)得xdxA+Bx+Cx2A+Bx+Cx2-2chdxA+Bx+Cx2J^drrAB$C+一+—dr=AJr2rdrrmin -+rCr2+Br+Adr2 ^Cr2+Br+Armin+1》2rmind(Cr2+Br+A)、;Cr2+Br+AAA+Br+AA+Br+Cr2+-Aarcsinf^12!_-AA Ir^B2-4AC)B. 2Cr+B-^ arcsin2IVB2-4AC)rmaxrrmin其中r和r其中r和rmaxminCr2+Br+Ar由积分J dr=0/夬定,即rrmaxmin-B±BB2-4AC\C<02C 且IB2-4AC>0由Br+2A
r^B2-4ACrmaxr由Br+2A
r^B2-4ACrmaxrminrmax1得arcsin(r^B2-4AC=-2arcsin1=一兀由2cr+BvB2-4ACrmax=±1得arcsinrmin(ryjB2-4ACrminrmax=2arcsin1=兀r.min故由量子化条件/^dr=nh(n故由量子化条件/^dr=nh(n=1,2,)得兀七一A-
r rrB兀 t——=nh2\.-Crn2兀〈一A—B =2nhn2兀p-CC r 9.Ze2:.Ze2:mn 一一——=(2n-n)=n4兀£\2Er中0Ze2 1(n=1,2,)nE= (n=1,2,8兀£an20),其中a=4兀e2 0—mZe2旧量子理论虽然在解释氢原子和类氢原子上取得一定成功,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i)、对含有多个电子体系的复杂原子光谱、半整数角动量等等无能为力,(ii)、不能求解谱线的强度;(iii)、只能做周期运动;(»)、无法理解人为假设(加速不辐射和量子化条件等)。因此,必须有崭新的理论来解释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与经典物理学理论矛盾的事实。§1.3物质粒子的波动性一、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deBroglie/1923)德布罗意根据对辐射具有微粒性的研究,提出“物质波”假设:(i)、具有一定动量的粒子和一定波长的波相联系入=hp即P=k(|k|=2兀/,入)称为德布罗意关系(ii)、能量E与频率v关系:E=加=3(称为Einstein关系)。这两个关系把表征粒子性的动力学变量(能量和动量)与波动性的特征量(频率和波矢)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对一个具有确定能量和动量的自由粒子,相应地有确定的频率和波矢(波数及一定的传播方向n三p/|p|)。而我们知道,具有一个固定频率和波长的波(并有一定的传播方向)是一个平面波Aei(k-r-31) >Aei(p-r-Et),' puk,E322兀k=--n入物质波:把具有一定动量的自由粒子所联系的平面波称为德布罗意波(物质波)。而一般可计算得到:物质微粒的波长<10-10A,氧原子。0.4A、DNA分子-10-4A、电子波长。1A。只有当物质波的波长大于或等于光学仪器的特征尺度时,才会观察到干涉或衍射现象。通常物质微粒的
质量和动量较大,因而德布罗意波长非常短超出了可测的范围而不显示波动性,仅在原子尺度下才能显示出波动性。关于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在非相对论情况下餐p"2mnp:片,:125当粒子是电子时,m:9.108x10-31kg,从而K: —A。e eE(eV)k当粒子是质子或中子时,mm 1.67x10-27kg,从而有K:°.286A。pn p,nEE(eV)、*k在相对论情况下:E:cc2p2+m2c4e'eeE=E+E=E+mc2Ik0 1np=E2=p2c2+m2c4I02mEf1+0k2mc2o/.h万JE}——k—2mc2/0 /当mc2>>E,贝”则Kxh/J2mE。0 k 0k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时并没有实验根据,只是一个假设。其目的是为了用电子的波动性解释玻尔量子化理论的困难,他把原子定态与驻波联系,即把束缚运动实物粒子的能量量子化与有限空间中驻波的波长的分立性联系。例如:氢原子中电子做稳定的圆周运动,把玻尔理论中的定态对应于电子在圆周轨道上的驻波,即相当于物质波沿着圆形轨道传播,只有波的首尾相连时波的传播才处于稳定状态。此时,轨道周长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驻波条件2兀r:n)(n:1,2,3,)nJ:r:组:n:n,这样就得到了玻尔的量子化条件。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思想直接导致了量子力学的诞生。1925年11月薛定谔在苏黎世的一个讨论会上给出了德布罗意假设波的解释,德拜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波所满足的方程在哪?”。与此同时,1925年海森堡以矩阵力学的形式建立了量子力学,随后1926年薛定谔就以波动力学的形式创建了量子力学。
二、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实验证据1、戴维逊、革末电子衍射实验Q927)二、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实验证据(DavissonandGermer,Nature119(1927)558)当可变电子束(30-600eV)照射到抛光的金属镁单晶上,发现在某角度。方向有强的反射(即有较多电子波吸收),而。满足asin。=nhiP (a是晶面上相邻原子间距)若入=hP,则上式与Bragg光栅衍射公式相同(asin。=n'),证明电子入射到晶体表面发生散射,具有波动性而相应波长入=h/P这现象无法用粒子的图象来解释。2、G.P.Thomson(小汤姆逊)实验(1927)电子通过单晶粉末,出现衍射图象,这一衍射图象反映了电子的波动性(10-40keV,波长〜0.4-0.06A可穿透厚度为1000A的箔)。如象x射线照到单晶粉末压成的金箔上,满足2dsin0=n九一样,电子入射满足2dsin9=nhip,而产生衍射。(注意现在不是明暗相间,而是电子数多少。)注意,这是小晶粒(金属箔)组成,所以晶面方向是无规的,总有一些晶粒的面与入射电子夹角满足衍射条件2dsin0=n九,而又由于是无规的(因此,对绕入射束一周,而又保持晶面与入射束的夹角不变的晶粒总是存在。)。所以,形成衍射环。这一特点,不仅电子有波动性,后来热中子试验都有,即物质粒子还有波动性,当然,经典物理学是无法解释的。一、本章小结基本内容1、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现象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Planck的假说:解决了黑体辐射的困难。8兀h3dPlanck公式:pdv= c3ehvkT—1Einstein的光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2、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1)、1913年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线系的巴尔末(Balmer)公式(1 1\ (m=1,2,3,1v=Rc——一一n>m卜m2n2) In=2,3,4,)做出理论解释。玻尔在原子的核模型(行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定态的概念,并提出量子化假设和频率条件:J=rp=n并利用经典力学推导出Balmer公式。⑵索末菲(Sommerfeld)为处理多自由度体系的周期运动的分立能级将玻尔的量子化条件推广为:-iF^pdq=nh(n=1,2,3,)iii i3、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假设(1)、1924年德布罗意(deBroglie)提出了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假设,从而把光(波场)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假设:与一定能量E和动量P的实物粒子相联系的物质波的频率和波长分别为E=hv=3>----德布罗意公式k(2)、德布罗意把原子中的定态与驻波联系起来,即把粒子能量的量子化问题与有限空间中驻波的频率及
波长的不连续性联系起来。在氢原子中作稳定圆形轨道运动的电子所相应的德布罗意驻波的一种波形。驻波条件要求绕原子核传播一周后应光滑地衔接起来,这对轨道有所限制,即轨道的周长应为波长的整数倍:2兀r=n(n=1,2,3,),利用德布罗意关系九二h可得到粒子的角动量J=n,这正是玻尔p的量子化条件。(3)德布罗意波:与自由粒子联系的波是平面波▼=Ae,(p—Et)(4)1927年戴维逊与革末在电子衍射实验中直接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二、题型分析三、思考题本章习题解答1、利用普朗克的能量分布函数证明辐射的总能量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并求比例系数。[证明]由普朗克公式:pdv=8^hv^ dv得v c3ehvkT—1f, 8兀hfv3dv 8兀k4T4fx3dx(x三hv;kT)U=Jpdv= J(x三hv;kT)v c3 ehvkT—1 h3c3 ex—100 0(y三nx)J若」x3*dx」x39e—政卜工n4Jy3e—ydy0 0 0 (y三nx)利用积分公式Jxne利用积分公式Jxne—xdx=n!得Jy3e—ydy=3!,又有£L二上n4 900 nT;所以Jx3dx 兀4ex—1150丁日/曰41rl8兀5k4tr^T _8兀5k4于是,得到U=——- T4=oT4式中o=——- 15h3c3 , 15h3c32、由黑体辐射公式推导出维恩位移定律:能量密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九max与温度T成反比,即九T=b(常数)max并近似计算b的数值,准确到二位有效数字。[证明]在频率间隔v-v+dv之间的能量为pdv=8^3dv ,用波长表示的能量为pdX=pdvv c3ehvkT—1 ' v
由v=cx得dv=c—dX代入上式得pdX=半c—一■ X2 X X5 ehcXkT—1hcXkT~备,一士_dp八 8兀hc 1IehcXkThcXkT~为了使能量密度PX取极大值,有次二°即.kikiehcXkT hcn •不———5=0ehcxkT—1XkT令x三色,则上式变为:*—5=0ne-,+-—1=0是一个超越方程,其根为%=4.9651。XkT, e--1 5hc因此,XT=一=b氏2.897X10-3m-0Kmaxkx3、利用玻尔-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求:(i)、一维谐振子的能量,(ii)、在均匀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电子轨道的可能半径。阙⑴、能量为e二宗+2m2农,即募+达乐二1这是一个以(p,q)为变量的椭圆方程。p=p=<2mEcos①取极坐标为< 2EFqnJm^sin①代入量子化条件^^P>d^q=nh得f<2mEcos①d0f<2mEcos①d0rVsin①2E2fcos2①d①30上于(1+cos24)d4=坐3 30=nh即E=n3,n=1,2,3,(ii)、电子做圆周运动,取转角中为广义坐标,而对应的广义动量为角动量P,,由广义动量的定义得:p:”=—(1mR2①2]=mR2①=mRv,式中R为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v=R①是线速度。中刖刖V2 )由玻尔-索末菲量子化条件:木Pdp=nh得中 中2f nhnpd①=JmRvd①=2兀mRv=nhnv=^——=。中 中 2兀mRmR0另一方面,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电子在匀强磁场中所受到的洛仑兹力,即eBRv2eBRF=eBv=m—nv=R
eBRn :n于是有v=—二#nR=(n=1,2,),这就是电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轨道的可能半径。mmR eBQIs.尤<04龙〉a4、设质量为m的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V(x)=\ 中运动,试用德布罗意的驻波条件,0,0<x<a求粒子能量的可能取值。[解]由驻波条件,有a=[解]由驻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度购物中心配套餐饮租赁管理规范合同3篇
- 2025年人教A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行业安全责任保险合同5篇
- 2025年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版宠物店宠物购买合同附带宠物美容培训协议3篇
- 2025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仁爱科普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 初二家长会课件下载
- 商业中心安全守则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 含解析
-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二年级乘加乘减口算100题
- 安徽省合肥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营运经理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SONY索尼数码照相机DSC-HX200使用说明书
- 电子电工实验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中国保险发展报告-中南大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燕道数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