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认识米评课稿一等奖认识米评课稿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1、认识米评课稿
(评价目标2)
钢笔长15()长颈鹿高4()小华身高120()数学书长26()
四、活动应用(评价目标2)
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五、评价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米
最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学习目标检测】
1.最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它可以用()表示。
2.(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
(2)量篮球场的长,用()做单位。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
一张床长2()教室长10()桌子高90()
4.小刚身高有多少?
2、江南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听课稿,分享江南听课感受和记录
江南评课稿第一篇: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听同教研组黄老师执教后,感觉整堂课有景、有情、有韵,《江南》的美已深深流入孩子们的心田。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去了一次采莲吗?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三、推敲词句,体会美。
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获得的美感是大概的、整体的。要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还得通过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么叫何田田?再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会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各异的动作,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教师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待学生看课件出示的图后,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鱼儿嬉戏的动态美、人们采莲时愉快的心情在这一品一议、一演一读中得到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评课稿第二篇:
《江南》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这节课中李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比学会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平时的课堂中李老师肯定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所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课堂常规照样能做到有动有静收放自如,这绝非一日之功,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难以保持注意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李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特别注意动静结合,我们的舞台赞江南活动就是孩子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取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诗歌。如果只是一味地反复读,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一提到表演学生们更是兴趣盎然,表现了极高的兴致,为了让孩子们尽快进入到角色中,李老师用心良苦给每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精美的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进而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李老师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生字环节,老师充分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形成人人正当小老师的局面,老师则退居幕后,让学生体验收获知识的快乐。
全诗虽然只有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李老师借助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从荷叶的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说说自己所看到的,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整个教学过程突破了习惯性的思维,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还让我们看到孩子的本真本我、孩子的心灵成长,我觉得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语文,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3、10的认识和组成评课稿
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1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学法:情景演示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
一、谈话引入
在数学王国里,数字9知道它是最大的,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对了,数字1和0组成了一个新的数10(板书:10)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个10。
(板书:10的认识)(ppt)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首先我们来看10给大家带来的第一件礼物(出示主题图)。细心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吗?请你仔细观察数一数。
(2)学生数数,交流数的结果。(画面上有10个人。10只鸽子)。
(3)你是怎么数的?(说出,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1个老师,一共就是10个人。)
提醒大家:我们数人数和鸽子数,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得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除了一个一个地数,我们还可以试着两个两个的数,你会数吗?(指着主题图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
(5)老师这儿有一幅点子图(ppt),你能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老师板书10,像这样10个人,10只鸽子、10个点子都可以用一个数10来表示(ppt,),(板书10)。读读这个数。
(7)请你拿出10根小棒,数一数。这10根小棒我们也可以把它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一个十)反之:一个十里面有10个一
(8)我们身边有10这个数吗?(10个手指,10个脚趾)
2、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的比较。
(1)为了帮助我们认识10,计数器也来帮忙了。你们看,计数器上已经拨了几个珠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ppt),再拨几颗就是10颗?(再拨1颗),对,9添上1就是10。10去掉1就是9。那么你能比一比这两幅点子图上数的大小吗?(ppt)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那你还能说出哪些数比10小吗?(ppt()10)
(2)出示尺子:看10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件礼物。数字宝宝在上面站好了队,仔细观察,尺子上的数,越往右就越大。
你会对照直尺读出10以内数吗?你还会倒着读尺子上的数吗?
(3)尺子宝宝摇身一变(ppt:数轴)这叫数轴,它也是从0开始的(ppt红色的0),上面的数越往右就(越大)。可是有几个淘气的数字宝宝走丢了,你能把走丢的数字宝宝给找回来吗?(ppt教材第62页第1题。)
(4)数字宝宝作用可大了,火箭的发射可全靠它来指挥哦!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总指挥。看好数字,它是怎样排的?对,是按照从大到小排的顺序排列的,想想好怎样填。(教材第62页第2题。)
(5)小鸭子也来帮忙了,出示PPT,看看你会数吗?
3、学习10的组成
(1)过渡:孩子们,我们已经会数10个物体,并且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接下来请拿出10根小棒,把他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摆法,边摆边说:10可以分成9和1,9和1组成10
(2)在组内交流摆法,并且在书上填写分成。
(3)汇报。启发学生有没有不同意见。
(4)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都很好。可以由一个分的式子联想到另一个式子,一组一组地按顺序说,还可以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这样有顺序地说,也便于记忆,你能记住这些式子吗?
(5)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在黑板上有顺序的板书。
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从大到小、一组一组都可以)
(6)为了帮助同学理解记忆,老师把10的分成编成了一首儿歌:(出示ppt)(用手演示)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请大家一起读读这首儿歌。拍手说儿歌。
(7)有了这首儿歌,我们找组成10的好朋友就方便多了。(出示ppt教材第60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
(8)用这首儿歌,我们来完成10的分成的填写也能有所帮助,请同学们继续完成教材第62页第3题。(出示ppt教材第62页练习3。)
4、学习10的写法
(1)我们已经认识数字宝宝10,知道了10的分成,还要会正确的书写它,写之前请观察:10与其他数字有什么不同?对,它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所以写10这个数要占用两个日字格。
(2)老师示范写,边写边讲。
(3)学生在练习本上描写10。(老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010101010
9182736455
4、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一上课,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教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正方体这组积木问: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摸。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板书数。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板书看。
小结:我们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问: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2.师:请你从这堆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比比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能看清它是怎样数的?
【通过数的反馈,引导学生掌握有序地数的方法。】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做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倒在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神奇魔术师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你们能行吗?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
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
生:打开看看吧!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下边。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体,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超级侦探的游戏,则是通过听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沟通了形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渗透观察物体、考虑问题时要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一)欣赏
五一放假期间,我带孩子出去玩儿,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化可大了。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使我们城市越来越美了。请你们欣赏一组我拍的照片。
(展示多种建筑物的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他们找来了一些材料,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你们看看他们都找来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2.(出示图)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帮助统计一下,他们所有的建筑材料的数量。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第四层的玩,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用听的方法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形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每个图形特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几个图形特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任何研究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要学会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1-5的认识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1-5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
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主要通过下面三个环节来进行:
1、数一数。数一数图片中的人和物,数一数手里的小木棒。2、写一写。写数字是学生初次接触,先由学生观察课件展示,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教学时也引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数字的字形。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3、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学生找找周围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以一个数字为代表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练习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评价。
总之,本节课重视了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和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但是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写一写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教学中我有些高估了孩子对数字的书写,有一部分孩子不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1-5这几个数字。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6、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小学数学科周议题姓名:
议题内容:在评课中,寻找上课的有效方法,更新观念:
师:请把从家里带来的小闹钟放在桌上,我们上课了,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
很多同学大叫:我知道,我知道,是闹钟。
师:坐好,坐好,知道了不能吵,人家还不知道呢!听好了:我有一个好帮手,滴滴答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你们说,这是什么?
教室里热闹极了,学生们七嘴八舌,有说钟,有说钟面,有说闹钟。
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仔细观察你的小闹钟,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秒
师:(秒字刚出口,师连忙制止)停,我们一起来数数这12个数字。
师生一起从1数到12。
师:还有什么?
生:有3根针。
生:有2根针。
生:有4根针。
师:一般钟面都有3根针,谁认识?
生:时针、分针、秒针
生:(一人很着急地站起来叫道)老师,有的钟面上有4根针的。
师:是吗?你真聪明!大家说,这3根针中哪根是时针?
请各位老师写出你对本教学片断的评述。
7、认识钟表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认读整时时间观念的建立的顺序编写。
钟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就潜移默化地感知到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这仅是粗浅的认识。尤其是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没有自己的亲身体会,难以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和运用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实践,充分体验,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实物钟,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学具: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顺势导入。
1、猜谜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它有三条腿,白天、黑夜不停跑,发出嘀哒、嘀哒声音提醒你,早睡早起习惯好,谁知道这是什么?
(学情预设:有趣的谜语易于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应该很容易猜出是钟表。)
2、师出示一个实物钟。
师:对啦,这就是钟表,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3、揭示课题: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课一开始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形式引出钟表,能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二、自主探究,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
1、小朋友拿出钟面模型,看一看、拨一拨。
2、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归纳。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总结出①钟面上有3根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较长的是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②钟面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按从小到大顺序围成一圈;③分针跑得快,时针走得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加强钟面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钟表知识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
(二)认识整时
1、拨钟报时游戏
教师把钟拨到几时,让全班同学说说钟面所指的时刻是几时。
追问:这时分针指向的数字是几?时针指向的数字是几?
2、让学生观察8时、3时、6时、4时、9时等几个钟面。说一说,表示整时的时候,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小结:当钟面上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同桌互动:一人说时刻,另一人拨钟面;一人拨钟面,另一人说时刻。
4、师发指令:学生拨出12时过一小时后是几时、1时再过2小时是几时、3时再走一圈是几时等。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动手拨一拨中感受整时,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整时的形成及特点。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体验到实践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5、引申: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除了钟可以帮我们认识时间,还有什么可以帮我们认识时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答手表、手机、电脑、电视、电子表)
认识电子表,并教学电子表上时间的写法
(设计意图:在整时的两种写法教学中,时刻的后一种写法使用非常普遍,通过在我们生活中除了钟可以帮我们认识时间,还有什么可以帮我们认识时间?由电子钟表引出整时的两种写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一)认识小明的一天。
1、师: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一个学生如何珍惜时间呢?合理利用时间,安排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请小朋友仔细看,然后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
2、出示P85小明的一天图片(或者制作成课件)。
(1)引导学生说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学情预设:一些学生可能不太在意是上午、中午、下午的时刻,还可能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引导。)
(2)小结:钟表兄弟在嘀嗒嘀嗒地跑步,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再也不回来了。我们从小就要像小明那样,做时间的主人,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好,这样每天都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呢?跟同组的小朋友说说。
(教学设想:用课件演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把认识整时的基本练习、再过一个小时是几时?、一天中有早上8时和晚上8时等知识拓展融于一个具体情境中完成。并让学生感受到时间是永不停歇的,要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习惯。)
(二)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练习十九的部分练习题,集体反馈评议。
2、听故事做练习。
(1)小山羊为了庆贺自己的生日,准备请小猴到他家去做客。他给小猴打电话,说:喂!是小猴吗?今天我过生日,请你来我家做客,请你大约8时来。请你帮小猴想一想:他应该什么时候到小山羊家去呢?
全班交流后,归纳:
8时刚过:分针刚过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刚过;
快8时了:分针快到12(还没到12),时针接近8,就是快8时了。
(2)出示书上P87第6题图,让学生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
(三)出示时钟演变过程,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那你们知道钟表的由来吗?请看: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后来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关于钟面上和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四、课堂总结。(略)
8、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xx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施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4+4+4+4+4=?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施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的判断题中,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施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4+4+4+4+4=?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9、认识锐角和钝角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案是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学期锐角和钝角教案,供大家参考。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
1、找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
(1)(媒体出示直角娃娃和含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房子)嘿!小朋友,你们还认识我吗?直角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们到它家做客。瞧!直角的兄弟角也来欢迎大家,仔细观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弟弟?(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
(2)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屋顶上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弟弟)你为什么说它是直角的哥
哥?(它比直角大,它的两边叉开的比直角大。)直角的弟弟呢?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直角的弟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直角的哥哥和弟弟都找到了。其实,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钝角(读两遍),直角的弟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锐角(读两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2.给角的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判断:你们能很快地说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吗?练习九(第2题)要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其余的小朋友当小老师评判,答对的送给掌声。
师:最后一个角有的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还有的说是锐角。究竟谁说的是对的呢?像这个角,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来,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助判断?(三角板的直角)(电脑演示)这是什么角?为什么?(因为它比直角大)我们再请直角来帮助检查前面这两个角是不是锐角。(电脑演示)
4.探索用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谁想提醒大家,用三角板的直角帮助判断要注意什么?
师:用直角帮助判断要特别注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电脑演示)
5.找生活中的角。找找下面物体中哪里有什么角?(红
心、背心、红领巾、剪刀)
二、操作实践,综合内化
1.做角。
师:用桌上的纸片、活动角和其他的学具做出这三种角。要求:小组合作,由小组长安排,一个做直角、一个做锐角、一个做钝角。待会儿由组长汇报。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好。
(1)小组展示汇报。
(2)学生评价。
(3)全班展示。请做锐角、钝角的学生分别展示。最后展示直角。
2.画角。
要求: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画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画几个。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3)在小组里展示,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3.数角。
数出每个图形有()个锐角,()个钝角,()个直角。
三、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要求: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评价。
10、认识直角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直角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画直角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画直角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角,用直尺量直角)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略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11、认识米评课稿
(评价目标2)
钢笔长15()长颈鹿高4()小华身高120()数学书长26()
四、活动应用(评价目标2)
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五、评价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米
最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学习目标检测】
1.最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它可以用()表示。
2.(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
(2)量篮球场的长,用()做单位。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
一张床长2()教室长10()桌子高90()
4.小刚身高有多少?
12、认识时间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时间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首先通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来认识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从而发现时与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钟面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并能准确的数分(5分、5分地数),能准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这位朋友出了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呀?(钟表)那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时间)同学们认识时间么?有没有认真观察过时间啊?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观察体验,活动探究
师:同学们,你能说出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时针和分针)
(一)认识时针,分针
(1)认识钟面
①要学会看时间,我们首先就要进一步了解钟面,(出示钟面模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子
师:确定是12个格子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动态展示)从12开始数,12到1是一个,1到2是一个.11到12总共12个格子。
②刚刚我们数格子的时候,有细心的同学就发现了每个格子中间还有一些小格子,你能数出每个大格中间有几个小格子么?
学生:4个,5个
师:到底是几个小格子呢?现在我们来数一数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子(课件动态展示:从12开始,数到数字1)学生一格一格的数出有5个小格子。
师:那这12个大格里,都是有5个小格子么?现在啊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数看,这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自由数,然后汇报)
学生1:我一大格一大格的数,一共60个小格
学生2:我小格小格的数,一共有60个小格
那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以及60个小格
(2)认识时针
师:钟面上有两根针,那哪根针是时针呢?(钟面上的短针)
那现在移动时针,走一格是几时?(1时)两格呢?
我们现在知道了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那我们看时间要看什么呀?(看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那分针怎么办呢?
(3)认识分针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在认时间的时候,不仅要看时针,也要看分针,只看其中的一根针是不全面的!
刚刚我们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我们发现时针与大格有关,那小格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时针,分针
师:对,小格与时针分针都有关系,认时间时,我们知道不仅要看时针,也要看分针,那小格究竟与什么针的关系最好呢?请同学们翻开书,从第90页找找答案。
学生:小格与分针关系最好,书上说,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走2小格呢?走3小格是几分?走一大格呢?
师: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是5分钟,现在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刻度2刻度3分别表示多少分?(课件展示书上第90页的钟面图)
【游戏】同学们有没有试过1分钟到底有多久呢?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来看一看1分钟到底有多久。(课件一分钟倒计时,准备两个盒子和若干个乒乓球,然后把同学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选出一名同学来比赛,需要两名同学每次只能运一个,来比赛看看哪位同学在一分钟之内运的乒乓球多)
(二)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时和分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请看:教师拿起钟面,将时间拨到12时,观察现在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学生:在12时
师:在钟面学具上按顺时针方向边拨边读,再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时针和分针都在转动,分针转的快,时针转的慢
师:他们同时转,分针现在走到哪了?(12:05)现在分针继续走,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现在走到了刻度6,是多少分?(30)那时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1大格的一半)那也就是说:分针走30分,时针走了1时的一半,所以30分也可以说成半时。
师: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分针继续转,时针会怎么样?(同时转)那分针转到了刻度12,时针走到几?(1时)仔细思考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师引导)
学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1时
师:对的,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他们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时针走1大格是()时,分针走一圈是()分(板书:1时,60分)那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
学生:相等(板书:=)
(三)会读会写时间
1.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时间,那同学们会写会读么?(课件出示例2的三个钟面图)看一看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啊?
学生:4时5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4时5分的呢?
学生:时针指着4,分针指着1也就是5分,所以是4时5分
师:对了!我们说过看时间要看时针和分针,所以是4时5分,那怎么写出来表示呢?我们学过的两种方法同学们还记得么?一种是普通计时法(板书:4时零5分),一种是电子计时法,(边板书边说)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几时,中间写2个小圆点,是几分就在右边写上几分,特别要注意,如果分针数不到10,那么我们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板书:4:05)
2.那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一认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么?谁来说说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
学生1:4时30分
学生2:4时半
师:真是太棒了,这里的时针已经过了4,而分针指在刻度6,所以就是4时30分,刚刚我们说过了30分也就是半小时,所以也可以说4时半。怎么写?
学生:4:30
3.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现在来看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我想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写写这个钟面的时刻。(学生上台写)
我们来看看写对了没有:我们可以看到时针指在哪?(4和5的中间)时针看起来是指向5的呀,你怎么认为是4时呢?看起来是指向5时,但是呢还不到5时;分针指在哪里呢?(刻度9,也就是45分)那么也就是4时45分,这两位同学写对了么?我们在认时间的时候,当分针走过半时,时针会靠近下一个刻度,同学们要认真加以区分。
4.教师具体指导三种代表性时间:第一幅图强调几时零几分的读写法;第二幅图强调半时的两种读法;第三幅图强调每当分针走过半时,时针会靠近下一个刻度,要认真加以区分。
5.总结方法:刚刚我们是怎么读出这些时间的,谁能用上先看再看来说一说
小精灵也为小朋友们总结了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展示)
【记忆游戏】老师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学生回答是几时几分
老师说一个时间,指名学生拨动时针分针到相应刻度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看钟面认时间
(课件出示:书上91页内容做一做)
7:157:307:408:00
7时15分7时30分(7时半)7时40分8时
1:2010:459:556:05
1时20分10时45分9时55分6时零5分
2.表示作息时间
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吃早餐,吃午饭,放学,睡觉大概是几时几分,并动手拨一拨
早上7:05吃早餐
中午12:00吃午饭
下午4:10放学
晚上8:45睡觉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这节课同学们学的真积极,表现非常好,老师送给你们一首儿歌,请你们记住它
小朋友请记住,钟面数字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格,一圈共有六十格,时针转大格是一时,分针转小格是一分,一时共是六十分,六十分也是一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13、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4个桃子的1/2、8个桃子的1/2、6个桃子的1/3等过程,让学生思考、交流、发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分母就是1,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的例题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美猴王给它的孩儿们带了一个大蟠桃。可面对眼前的2只小猴,美猴王傻眼了,我只有一个桃子,怎么分给它们才公平呢?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导入: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1/2。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勾起回忆,感知平均分在分数中的意义,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埋下伏笔,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二、故事联系,探索新知
1、认识一些物体的1/2。
(1)师:小猴们吃完1/2个桃不过瘾还想吃,美猴王就大喊一声:变!瞬间变出了一盘桃子,你们猜:美猴王肯定会把盖子里的桃子怎么分?每只小猴可以分到的一份桃子,是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好吗?
指名汇报:因为把一盘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盘桃子的1/2。
课件出示:盒子里有6个桃子,每个小猴子分到这6个桃的几分之几,是几个桃子呢?
请同桌两个同学用学具桃子图片,分一分,数一数。
【课件演示:刚才分桃的情况。】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也可以用1/2表示。1/2这个分数中的分母2表示什么意思?分子1表示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也可以表示多个物体。】
2、分一分、涂一涂表示1/2
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让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上台操作)
【学情预设:只用虚线平均分成2份,没能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师:你们同他表示的1/2一样吗?一样的同学举手,很遗憾这样是错误的。我们表示出分母2了吗?(用虚线平均分成了2份,表示分母为2,那分子1呢?1份涂上颜色)
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让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上台操作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分一分、涂一涂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分子就是1】
思考:回顾刚才三次将这些桃平均分的过程,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结: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成2份,所以分母为2,都是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所以分子为1,也就是1/2
3、认识一些物体的1//3。
谈话:听说有好吃的桃子又馋来了一只小猴,现在要把这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怎么分?(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指名上台操作讲解
组织讨论:分数的分母3在这里表示什么?分子1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点上的跨越,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实现这个跨越,我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台阶,让他们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来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从而抽象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
三、小组合作,内化新知
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题目,
谈话:那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实物投影展示5种不同分法
谈话:同学们,刚才通过小组合作得到这些不同的分数,你觉得分数的分母与什么有关?分子1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分母就是指平均分成了几份,而分子1是指其中的一份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学生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分12个桃子,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应用巩固,拓展延伸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特别出色,对分数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有几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解决?
第1题:填一填,说一说。
【电子白板出示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1份,每个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第2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电子白板出示教材想想做做第2题。】
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提问:同样是12个小正方体,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左边是1/4分之一,而右边是1/2呢?
第3题:涂一涂,分一分
【电子白板出示教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根据分数,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然后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填写,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充分的比较,讨论,加上我的概括归纳,学生能更好地感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表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不管每份是多少个,每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分数知识,在生活中找一找,用谁是谁的几分之一说一句话吗?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一个
平均分
一些
14、倍的认识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
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生拍(连续)
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
生:中间停顿一会儿
师:试一下
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
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
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教学实录 华东师大版
- 2024年版加工承揽合同具体内容3篇
- 蔬菜温室大棚长期租赁合同
- 2024至2030年中国监护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车牌自动贴膜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圆形弹簧线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度商场商城物业管理智能化改造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汽车租赁违约诉讼文书3篇
- 2024年国际物流节点建设与运营合同2篇
- 2021小学第十八届推普周活动方案范文
- 2024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口算题训练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 城镇历史与遗产保护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培训课件】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 车间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与质量改进
- 危岩治理施工方案
- 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社会学)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
- 疾病健康宣教的课件
- 部队心肺复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