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9篇_第1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9篇_第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9篇_第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9篇_第4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班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9篇)篇1:五班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五班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把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把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娴熟地计算简洁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洁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洁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详细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学习难点:

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2.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分正确判定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7.理解和把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轴对称:

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相互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下图所示: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假如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假如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假如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很多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留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善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全部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全部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相互(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由于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相互(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由于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小学数学知识点

2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讨论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假如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31.约分:

五班级下学期数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详细情况,本着以素养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乐观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复习有关图形的变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分数加、减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简洁的统计,学会使用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把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名数的简洁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把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洁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把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洁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把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三、总复习中应留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2、留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复习。

3、加强反馈,留意因材施教。

4、以“课标”为本,扣紧“三维”目标。

5、力求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四、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订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的培育。

(1)四则混合运算方面,重视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育学生擅长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晚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2)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全面性,指导学生学习。

(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解题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其它的知识将在复习过程中穿插的进行,以学生的不怜悯况做出详细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留意启发,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激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纳激励、表扬的方法,调动学习的乐观性。

5、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把握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专心地与学生进行反馈沟通,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

五、复习时间安排:

1、6月16、17日复习图形的变换、因数和倍数

2、6月18日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

3、6月19日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4、6月20日复习简洁统计、数学广角

5、6月23日第五次检测

5、6月24、25日打算期末测试。

五班级下数学复习计划大全

一、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乐观思维,课后专心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一部分学困生,这些学生惰性强,上课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准时订正。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做题较马虎,计算不用草稿纸,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解决问题不仔细审题,理解能力不够强,需要在复习中加强训练。

二、复习目标

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分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掩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老师的主导地位:老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擅长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留意知识的多变性、包涵性。

5、老师要专心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制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究,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三、复习内容

1、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时要使全部学生娴熟把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知道一道分数乘法或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把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挨次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挨次相同。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重点把握乘法分配律)。

3、复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把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娴熟把握算术解答的方法。

4、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重点复习最基本的概念和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和实际应用,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改写,加强几何知识内容的联系,留意综合运用,灵活把握。

5、复习统计,进一步熟悉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6、复习数学与购物,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各种策略加以分析比较,选择最有利的够物策略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时要留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留意区分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留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乐观主动的参加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纳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沟通与合作。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理结合把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时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篇2:五班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轴对称:

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相互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假如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假如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

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

除法里,假如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很多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留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善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全部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全部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相互(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

由于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相互(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由于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2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讨论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假如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31.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2.公因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假如它们有相同的因数,那么这些因数就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因数1.(除零以外)而这些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称为这些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33.通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通分。

34.通分方法

(1)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成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35.公倍数: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假如它们有相同的倍数,这些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称为这些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36.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即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转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7.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晰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篇3:五班级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详细内容重点知识学生的实际学习困难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单位“1”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分数单位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反来,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等于被除数,分母相等于除数,分数相等于除号。

5.“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1.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1。

3.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4.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1。

5.带分数的意义: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真分数。

6.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又”字。

7.带分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数线与整数的中间对齐。

8.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篇4:五班级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1、方法:化大为小或化繁为简,画图,列表,再总结应用

2、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竖电线杆,两端插旗......)

(2)、两端不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锯木头,剪铁丝......)

(3)、一端栽一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间隔数=棵数

(类似问题有:敲钟听声,上楼时间.....)

3、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4、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单边边长=(最外层数目+4)÷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5、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6、过桥问题总长=车身长+车间距×车间隔数+桥(路长)

速度=总长÷时间

7、出租车计费(信件邮资、洗照片)等问题。

计算时分成两部分。(1)标准部分。已经知道总价的,不再计算,不知道总价需计算。

(2)超出部分。超出数量×超出单价。最后相加。

五班级数学差怎么提高

1、家长可以多激励孩子。

从孩子的每一次作业、单元测验以及学校学习中,肯定孩子进步的地方,增加孩子的自信。特殊是不要常常将数学成果与她的其他科目成果比较,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偏科的,应该给孩子树立各科全面进展的榜样。

2、强化计算专题的训练。

孩子应该从小养成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留意力难以集中主要是孩子以前接触数学的练习题量较少,养成做题拖拉的不良习惯,而数学成果不理想也打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爱好。所以希望通过强化计算专题的训练,系统地给孩子复习,让孩子期末成果进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找个补习机构是采纳小班授课,课堂气氛深厚、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下激发学习的爱好学生有很多的发言机会,可以培育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假如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一对一辅导,效果更好,更能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辅导。

3、学习是一个自主、长期的过程。

平时孩子的学习是比较努力,假如遇到假期的黄金学习时段,孩子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数学学习中,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查漏补缺,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进展是非常重要的。

篇5:小学五班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分数加减法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对计算结果的要求: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3,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4,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看小数部分有几位,就在1的后面加几个0做分母,去掉小数点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

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5、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

6、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7、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8、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9、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10、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11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如12=2×2×3

1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13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互质的规律:(1)相邻的自然数互质(2)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3)1和任何数互质(4)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5)2和任何奇数互质。质数与互质的区分: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1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5、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关系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倍数关系

16、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17、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计算结果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

18、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19、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20、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21、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②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第一,重视听讲。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一般都是新的知识内容,所以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乐观的开展自己的思维,看看老师讲的解题思路与自己所想的有什么不同,通过思考进一步的去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第二,准时复习。复习的时候要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都消化掉,做到不积累问题,把老师在课上讲的知识点都去回顾一遍,娴熟把握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通过自己的记忆去回顾,实在搞不懂就去翻下书。

第三,多做题。学好数学就必须多做题,这是为了把握各种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头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可以从简洁的入手,主要以课本的习题为主,假如课本里的习题能解答好,就是把基础打扎实。

基础知识牢固了,就可以去找一些课外的习题,或者试题来练练手,多帮助自己开拓思维,寻找新思路,提高对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题目做的多了,多多少少就能知道一些解题规律,也就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解题方法。

篇6:小学五班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因数和倍数

1、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偶数:是2的倍数(0也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的那个就叫它们的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全部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全部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篇7:五班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假如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假如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篇8:五班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2.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分正确判定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7.理解和把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篇9:五班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重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m3=1000dm3dm3=1000cm3.

2.容积的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L=1000ml

3.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L=dm31cm3.=1ml

4.容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要从里面量它的长、宽和高。

篇10:五班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轴对称:

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相互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下图所示:

篇11:数学下册知识点五班级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旋转只转变物体的位置,不转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小学五班级数学知识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定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篇12:五班级数学知识点下册五班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旋转只转变物体的位置,不转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小学五班级数学知识点: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全部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全部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1L=1000ml1L=1000立方厘米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五班级数学提高方法

一、充分重视

五班级的数学学习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需要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是学生进入总复习的前期打算。更关键的是,在这一年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即学生经过四年的不断学习,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可能会产生疲惫感,进而开头放松、懈怠,而五班级处在进入总复习的前一年,因而学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在这一年可以充分放松,然后以充足的精力来面对六班级的总复习。

就像已经升入高三的学生,总是以为自己在最后一届秋季运动会之前都可以放松,运动会过后就立即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不要忘记一点,放松的时间过长,或者使自己保持在一种不紧张的状态,再想紧张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能要克服的障碍比想象的多得多。所以在这里反复强调,学生一定不要异想天开觉得自己可以在五班级放松懈怠、平稳过渡,反而应该比之前更加努力学习,为下一年的升学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兼顾从前所学

学生在足够重视五班级的学习后,一方面需要专心学习该学期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从一班级的数字分类到四班级的各种图形等,都要有所复习。学生可以实行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回顾。

(1)粗放式复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复习从前所学知识的大框,可以翻阅教材,着重看教材的名目,梳理所学知识的前后挨次,将知识串联起来,同时要思考,为什么某些知识要在另一些知识之后或之前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在心中构建起一个比较模糊、初具形态的知识框架,重复进行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越发清晰,非常有系统性,对于学生日后复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2)精细复习。主要是通过做习题的途径来进行,详细的做法就是在做综合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忘记的或已经生疏的知识,在做完题之后,就从这些遗忘了的知识点入手,翻看教材的讲解部分,加之自己曾经做过笔记等,把这个知识点重新学精学透。此外,由这个知识点所延长出的其他知识点,也根据上述方式进行学习,就像树枝一样逐渐扩散开来,这样复习也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使学生在将知识点复习通透的同时又兼顾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连续性,这对于学生科学地复习是非常关键的。以上两种复习所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把握程度自行选择,也可以有机结合起来,总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好。

篇13:五班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假如有余数,要添0再除。

3、(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留意:假如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常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乐观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进展。

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

(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

老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

(3)5×(1-20%)÷20%=20(天)。假如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

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学生又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

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育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擅长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乐观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头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头。

如学习“角的度量”,熟悉量角器时,专心观察量角器,问自己:“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两个刻度更便利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

在度量形状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方法。学习中要擅长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制造欲望,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情绪。

篇14:五班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行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留意点

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假如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篇15:五班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用字母表示:S=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留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留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留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L=1dm31ml=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留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章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章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

V物体=V现在-V原来

也可以V物体=S×(h现在-h原来)

V物体=S×h升高

8、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留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民币: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篇16:五班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因数、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假如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12÷2=6,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为了便利,在讨论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挨次找。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