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上消防给水管网工程给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人行道上消防给水管网工程给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人行道上消防给水管网工程给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人行道上消防给水管网工程给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人行道上消防给水管网工程给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设计依据及遵循的规范和设计原则1.1设计依据及遵循的规范(1)建设方设计委托书及与我司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委托。(2)建设方提供的1:500片区地形图(电子版)。(3)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4)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技术规范》GB50974-20141.2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城市给水管道施工图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3)给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给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4)新建给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给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给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地块使用的可能性、便利性。(5)给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6)给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涪陵区石沱镇。新建道路无消防管网,原给水管网基本瘫痪,故急需解决消防给水安全问题及居民生活给水问题。本工程给水工程包括新建人行道上消防给水管网工程。3工程设计3.1给水工程设计3.1.1工艺设计根据涪陵区石沱镇地形图,给水管道为DN110聚乙烯PE100管。(2)给水管线敷设埋深不小于0.7米。3.1.2结构设计1设计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和《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范》(CECS141:2002)等规范要求取值。2主要建筑材料要求所有建筑材料必须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并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在本工程中使用。(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低碱水泥。(2)混凝土:混凝土骨料宜采用非碱活性骨料。如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骨料时,则混凝土中含碱量不应超过2.1Kg/m3。(3)普通钢筋:采用符合GB1499-98国家标准的盘钢,HRB335(D)钢筋采用20MnSi热轧螺纹钢筋,HPB235钢筋采用Q235热轧圆钢筋。(4)焊条:对于HRB335钢筋采用T500型焊条,对于HPB235钢筋采用E4303型焊条。3.1.3钢制管道要求(1)给水管过街处一律采用增加钢套管,一律用Q235A级钢焊制。钢套管大于给水管道一个型号。(2)管子的椭圆度不应超过0.01D(D为管外径),在管节的安装端不得超过0.005D。(3)壁厚在5mm以上的钢管,其端部应开30°-40°的坡口。(4)对接管节的管端间隙,应按下表的规定尺寸:表4-1管节间隙尺寸管壁厚度(mm)3--55--9>9间隙尺寸(mm)1.0--1.51.5--2.52.5--3.0(5)管子对口前,应将焊接的坡口面及内外管壁10--15mm范围内的铁锈、泥土、油脂等赃物清除干净,除锈等级为St3级。(6)在焊接上,填缝金属的组织应成颗粒状,外表呈整齐鱼鳞状,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7)管壁超过6mm时,电焊不得少于两层,在焊接一层以前,必须清除上一层的焊渣和碎屑。(8)与阀门等设备连接的法兰应与其工作压力,开孔尺寸完全一致,法兰盘上螺栓孔中心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0.5mm。3.1.4管道施工1管道放线本工程给水管线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2沟槽开挖(1)沟槽开挖槽壁平整,断面形式(直壁、放坡、直壁与放坡结合)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放坡系数按大样图执行。(2)沟槽槽底最小宽度应根据土质条件、沟槽断面形式及深度确定,也可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表3.2.1之规定。(3)开挖时若遇石槽应在本设计标高基础上超挖0.2米,超挖部分用素土或黄沙夯填至设计标高后再敷设管道。3地基处理管线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4沟槽回填管线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回填材料采用沟槽开挖的土石方就近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0.1m;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3.1.5管道防腐1所有钢制构件、管件在安装前或安装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1)直接埋入混凝土的铁件外表面仅需作表面除锈处理,不需涂刷任何涂料。(2)管道外壁加强防腐:凡过塘、翻堤、穿渠、顶管,均需采用加强防腐层,具体作法有如下三种(可选其中一种),面漆颜色由建设单位自定:①涂刷二道IPN8710-1G防腐涂料底漆,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外刷二道面漆。②涂刷两道GZ-2高分子防腐涂料底漆,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外刷二道配套面漆。③CXHL52-03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刷底漆两道,干膜厚度不小于70μm/道,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刷面漆2-3道,平均用量1.4--1.6Kg/m。玻璃丝布为中碱布,宽600mm,经纬密度为12×12根/cm。(3)普通防腐层:可使用上述涂料中任何一种,但取消玻璃丝布改为二道底漆,二道面漆。(4)管道内壁:可采用IPN类高分子涂料,一般为二道底漆,1--2道面漆,平均用量应大于0.5Kg/m。无需加强防腐。环氧煤沥青等可能影响水质的涂料不得采用。2防腐注意事项:(1)采用高分子系列防腐涂料防腐,衬涂前须清除金属表面的油污、尘土、焊渣、氧化物、浮锈等附着物,再用砂轮除锈处理,质量达St3级。处理后,要求基层平整干燥无水迹。(2)防腐施工中,必须等前一道涂漆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涂漆。(3)为了保证焊缝处的漆膜厚度,涂刷时应先将焊缝部位涂刷两道,然后再全面涂刷防腐漆。(4)涂刷后的表面应光洁,无流挂,无皱皮,无刷痕,无露底和开裂现象,涂层应均匀。(5)每节管道两端各留100mm不衬涂,待安装完毕后,再按要求进行涂漆。(6)管道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异物硬性摩擦,以避免损伤涂层,否则应修补至合格为止。(7)在雨雪天和大气湿度在85%以上时,不得在露天涂刷防腐漆。(8)在施工前,应要求供货方进行技术示范性的操作。主要管道的防腐应作漆膜厚度电火花及绝缘检查。3.1.6施工注意事项(1)所有尺寸以图注尺寸为准,不得以比例尺量度为依据。(2)管道施工完毕后,必须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有关规定对管道进行压力(或气压)试验及严密性试验。(3)土建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施工场地及基坑排水。(4)DN500以上管槽开挖为管径加0.8米,DN500以下管槽开挖为管径加0.5米,双管采用共用管槽,双管净距为0.4米。(5)开挖时若遇石槽应在本设计标高基础上超打0.2米,超挖部分用素土或黄沙夯填至设计标高后再敷设管道。管槽回填应先用素土夯填至管背以上0.5米后才能用土石混合夯填至原标高。(6)管道安装完毕后回填土前应按规范进行外观、断面及接口严密性检查,待试压合格,冲洗、消毒后方能回填通水。(7)在曲管、三通、四通和阀门处均设置支墩,参照国标图集。(8)其他未尽事宜,请参照《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3.1.7其他说明(1)施工前请自来水公司确认管道规模,施工中请自来水给水参与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2)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给水管线与其他市政管线发生冲突,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3.1.8抗震设计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高于6度地区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2、钢筋混凝土盛水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管体的混凝土等级,不应低于C25。3、砖砌结构的砖砌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块石砌体的强度不应低于MU20;砌筑砂浆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