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实用心理专题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实用心理专题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实用心理专题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实用心理专题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实用心理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实用心理专题2023/4/101第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主要专题内容1.教育心理漫谈2.学习心理

37页3.学生发展心理71页4.教师心理成长

92页5.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113页2023/4/102第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专题一、教育心理漫谈

一、中国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我国古代的孔子\荀子等思想家在论述教育问题都有过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观点。如“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强调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教学。“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熹《朱子全书》)——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

2023/4/103第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标签效应[实验]1973年克劳特做了一项实验研究,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做捐献,然后根据人们是否有捐献行为,对一些人使用标定法,给被试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些被试者不使用标定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献时,那些第一次就捐了钱,被标定为“慈善的”人,比那些也捐了钱但没有被标定的人捐的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定为“不慈善的”人比先前没捐钱也没有被标定的人捐的更少。二、教育中几个有趣的心理效应2023/4/104第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分析]

标定影响了人们的形象。标定能稳固某种形象,使人们始终与形象一致的去行动。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2023/4/105第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启示]1.评价学生时,要充分发挥标签效应的积极作用。写评语时若能抓住平时的小事,注意归纳,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知人而写,“评”如其人,那么,评语就会如给学生贴上好的“标签”,发挥出评语的导向功能,产生引导效应。据说黑格尔从小由于家庭的影响,一心想成为一名牧师,但后来大学老师为他写的短短一段评语中写道:“你记忆力强,判断能力健全,文字通畅,作风正派;神学成绩平平,但语言知识丰富,在哲学方面有天赋且十分努力。”这则评语突出了黑格尔的个性,深深地触动了黑格尔,给他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引导黑格尔扬长避短,最终走上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道路。2.避免给学生贴消极标签,如,你总是不努力;你总是完成不了自己的目标等等;不能因为犯一次错就给他贴上“坏”的标签,这样会扼杀他变好的机会。当一个孩子老被说成笨孩子,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一个老被数落他将来将一事无成的孩子,他还会觉得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吗?2023/4/106第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名人轶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2、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2023/4/107第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理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朱智贤教授在其《儿童心理学》一书中写道:5-7岁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是15分钟左右,7-10岁时20分钟左右,10-12岁时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是30分钟左右。2023/4/108第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启示]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1、作业的度2、教师上课拖堂也是令学生很讨厌的事。事实上,大部分拖堂时间内讲的知识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听的。3、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本着“犯一次错误,只批评一次”的原则。即使非要再次批评,也应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不要简单地重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2023/4/109第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实验]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道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实验者在在这一阶段是否继续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程度的指标。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3、德西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内在动机),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在动机),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2023/4/1010第1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趣闻轶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2023/4/1011第1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分析]内在动机是一种要求自己在困难的挑战面前感到有能力、能作出决定的先天性需要,它潜伏于人的多种行为,包括探究活动、学习甚至游戏活动中,它激起人们去寻求并努力征服一系列对其能力来说是最理想或最合适的挑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本来会在内在动机的激励下进行某种活动,但是当他们在有了为此而得到外部强化的经验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变得没有外部奖赏就不再进行那一活动了。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外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作用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在德西的实验中,那些有一定难度的有趣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解出难题又正好满足了学生的有能感(内在动机),而此时如果给学生以物质奖励(外在奖励),则会使学生把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不顾,只在乎当前的奖励,甚至于把奖励当成学习的主要目标,转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2023/4/1012第1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启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者引入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使之产生特殊的好奇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认知矛盾的常用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的过程,通过“设疑”使学习者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不和谐状态。另外让学生产生自我决定感和有能感会使学生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此时的最好奖励办法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尝试和交流。2023/4/1013第1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4、归因理论如果你在街上捡到一张10元的人民币,你会在这条街上来回走几遍,试图找到比10元更多的钞票吗?你参加了英语口语班的学习,在最初的摸底测试中,老师说你的口语棒极了,至此之后,你会增加在班上说英语的次数吗?2023/4/1014第1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结果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2023/4/1015第1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成败归因理论:韦纳(1972),美国著名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在归因与动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个人解释自己行为原因的自我归因理论。韦纳认为每个人在做完一件重要的事情后,在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分析原因时,往往从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四个代表方面进行归因。原因内部的外部的稳定的能力任务难度变化的努力机遇或运气2023/4/1016第1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韦纳归因研究的一些基本结论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较少。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看法一致。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因此,韦纳强调内部的、稳定和可控制的维度。2023/4/1017第1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思考: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归因?资质中等而成绩甲等的学生;聪明而成绩优异的学生;经常因病缺课而成绩低落的学生等。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思考:两个同样获得考试成绩失败的学生由于归因不同,以后的学习动机有什么不一样?2023/4/1018第1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1)学生的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研究表明:个体解释生活中事件的方式(如打扑克输牌、约会遭到拒绝)会变成他终身的习惯化的归因方式。一个人解释成功和失败的方式,能影响一个人的动机、心情,甚至完成任务的能力。(如:考试失败归因)(2)长期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人格成长。(3)教师的回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罗森塔尔效应)2023/4/1019第1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5、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神话故事]相传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尊完美的少女雕像,由于在雕塑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因而禁不住对这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所创造的作品,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以深情的目光望着雕像,几近病态。此事感动了天神,遂将少女变成了活人,让这对幸福的人终成眷属。2023/4/1020第2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实验]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从1—6年级中各选出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发展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并说这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即将开放的花朵”,具有产生“学业突飞猛进”的潜力,而且再三嘱咐老师对此“保密”。名单中的学生有些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有些却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心理学家对教师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情况。”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但8个月以后再进行测验时,奇迹出现了。凡是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2023/4/1021第2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机制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机制:

罗森塔尔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教师,调动了教师对这批学生的期待和偏爱情感,而后这些教师通过他们的笑貌、眼神、语调、态度、行动等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这些学生,使学生受到了鼓舞,激发了更大的学习热情,说明教师的期待具有巨大的神奇作用。2023/4/1022第2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教学行为分组或分班教学向学生发问方式师生互动情形对学生回馈及奖惩方式其他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2023/4/1023第2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启示]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教师应对学生倾注爱心和热情,寄予热切的希望,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一旦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就会产生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他们的学习心理、热情、干劲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2023/4/1024第2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6、习得性无助感

[实验]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狗做了一个实验,塞里格曼把狗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先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是狗无法逃脱的,里面还有电击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实验者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仍然发觉无法逃脱后,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最后根本不再挣扎。随后,把这只狗放进另一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实验者发现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

而对照组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前面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却发现他们全部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后来很多心理学者采用其他动物(如小白鼠、猴子)进行重复实验,均得到了与上面相同的结果。2023/4/1025第2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分析]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不仅没能从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摆脱出来,并将无助感扩散到了其他情景。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心理学上把这种多次遭遇失败以后,表现出来的怀疑、否定、沮丧的态度和遇到挫折就退缩、放弃的现象称为“习得无助”,这是“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这是一种可怕的感受,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2023/4/1026第2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启示]人在受到刺激之后的反应与动物十分相似。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他就会倾向于放弃再试一次的努力,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这件事。就像那只小狗——隔板其实不是挡在笼子中间,而是挡在它的心里。同样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某一方面总是受到其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他倾向于渐渐形成一种信念,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行,从而放弃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就是破罐破摔”,“我没有希望了”……这些就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2023/4/1027第2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①学习动机降低。学生积极学习、努力进步的要求降低,对待学习消极被动,失去兴趣,把它看成是对教师家长的应付。

②认知出现障碍。在屡次失败后,对自己失去信心,潜意识中存在一种心理定势,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如别人,因此本该学会的如识,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困难,难以掌握。③情绪失调。在最初失败时,感到烦恼、无助,随着接踵而来的挫折和责骂之后,逐渐悲观、颓丧、甚至冷淡或陷入抑郁状态。一部分学生可能逐渐放弃学习,寻找其它方面寄托,或者无所事事地混日子,或者出人于游戏厅、网吧,更有甚者,过早地陷入早恋,不能自拔。所以,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教师的只看到他们基础差,又不肯努力,就对他们大加指责或是漠然置之,不仅不能帮助他们克服“习得无助感”,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与焦虑程度,进一步降低学习动机。因此,重要的是采用适当的办法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培养学习兴趣。2023/4/1028第2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调整任务内容或形式,改变评价方式,使长期失败者也尝到成功的滋味,这是治疗习得无助的最主要的办法因此,教师首先要认可学生的进步并发自内心地表扬、激励,换言之,教师首先培养起自己对学生的信心,再来谈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大概还比较可行。

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助与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如说——“成功是成功之母”2023/4/1029第2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023/4/1030第3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中国版的需要层次论2023/4/1031第3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的需要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学的关怀爱护理解;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①渴望实力、成就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希望得到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

?为什么有些学生会有自卑感、虚弱感或无能感?2023/4/1032第3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2023/4/1033第3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思考与讨论:

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家庭贫困的学生?“留守儿童”?头脑聪明、家庭条件优越却学习效果一般的学生?2023/4/1034第3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1、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基本的生理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足够的安全感;热爱、关心、尊重学生。2、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归属与爱的需要3、在教学中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平等施教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4、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组织教学内容5、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2023/4/1035第3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讨论与反思请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写下你的故事、你的所思所想:在你的教育生涯中,是否也曾亲历以上种种心理效应?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你将如何运用以上心理规律,达成你的预期教育效果?或者,你有什么更好的理论与我们分享……2023/4/1036第3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学校教育的核心(一)知识学习(二)人格教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良好的初始教育是开始终身学习的关键。这种教育应该覆盖学生认知和人格两方面的发展。”------专题二、学习心理2023/4/1037第3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请问下面的例子都是学习的例子吗?1、新生儿饿得哇哇直哭2、望梅止渴…3、一个男孩感到自己被某些女生强烈地吸引4、当儿童看到医生带着针筒走进来时,感到恐惧5、婴幼儿到一定年龄会爬、会走6、会骑自行车7、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后成绩提高8、男孩青春期变声2023/4/1038第3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学习的内涵学习(learning)

------是环境和经验所导致的个体(人或动物)行为的改变。特点:1、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经验既指个体通过直接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本身,也指这一过程所得到的结果。所以本能行为不是学习,自然成熟也不是学习

2、学习引起的变化见诸于行为

3、是相对持久的疲劳和疾病,药物,酒精等引起的暂时变化不是学习。

4、学习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也存在学习2023/4/1039第3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在此期间达到鼎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其外部条件,忽视学习的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一、学习心理理论: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2023/4/1040第4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原理2023/4/1041第4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揖驴的故事明朝有位徐文长,他的叔叔每次来到他家里,都会指责他行为放荡不羁,多次后,他心里非常不舒服。一天他溜到屋后,对着叔叔骑来的驴子作一个揖,然后重重地鞭打它一顿,如此连续几次,驴子一见作揖,就惊起来。待他叔叔临走,骑上驴子,徐文长很恭敬地对他叔叔深深一揖,那只驴以为又要挨打,忽然暴跳起来,把叔叔摔了下来,跌得鼻青眼肿,却不知道被侄儿戏弄了一遭。2023/4/1042第4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思考一下:驴子是怎样对作揖形成条件反射的?结合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的问题,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2023/4/1043第4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学校恐惧症一个在学校经常受某位老师批评的学生,可能会变得一见到学校就害怕,甚至一想到上学就害怕,心理学家称这种情形为学校恐惧症(schoolphobia)或教室恐惧症(classroomphobia),这是因为学校与挨批评这两个刺激总是联系在一起,到后来即使不挨批评,学校这一单个刺激也会使他害怕。

2、考试焦虑症考试失败——家长或老师的批评——紧张或焦虑再进一步,与考试情境有关的线索也可能成为条件刺激,例如当学生走进考场或者当老师宣布即将进行考试时,学生感到非常焦虑。

2023/4/1044第4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桑代克和三条学习定律爱德华·桑代克(EdwardL.Thorndike,1874—1949)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通过研究动物行为创立了自己的学习理论,把学习解释为刺激-反应的联结。桑代克采用实证主义的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故曾有心理学家推崇桑代克,誉之为“对当代教育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Travers,1983),桑代克也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著有《动物智慧》、《教育心理学》、《人类的学习》等。

2023/4/1045第4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桑代克的学习理论(1)“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2023/4/1046第4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三条学习定律:通过大量的人和动物的实验,桑代克总结了

1.准备律: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

2.练习律:强调联结的应用。

3.效果律: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效果律”后来被持这种学习观的理论家发展成为“强化”学说,其中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对桑代克的“试误说”进一步研究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23/4/1047第4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如果有准备要做某一行为,那么,从事这一行为就是对他的奖赏或强化;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他也会感到烦恼。这一规律用日常语言说,就是让好学者学,让厌学者不学都是乐事,而让好学者不学或迫使厌学者学都是苦事。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动机、培养兴趣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定势。

2023/4/1048第4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练习律练习律是指S—R联结得到的练习和使用越多,并伴以奖励,就变得越来越巩固。反之,若不使用或无奖励,S—R联结则会变弱。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复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还要注意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并给予反馈,以便巩固学习内容。

2023/4/1049第4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效果律效果律是指一种行为如果引起了积极的后果,那么,这种行为在类似条件下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反之,重复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例如,一个学生如果因成功地解决了一道难题之后得到高度的评价而感到自豪,那么,他以后解难题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增加。2023/4/1050第5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BurrhusFrederickSkinner,1904-1990)是行为主义后期对学习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他坚持了科学、客观、控制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刺激-反应的学习观,以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在桑代克、华生等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起他独具特征且又影响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极大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曾推崇斯金纳说:“将来历史学家对斯金纳学术地位论断时,无疑地会称誉他是20世纪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

2023/4/1051第5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有一位临江人,打猎时获得一只小麋鹿,带回家培养它。一进家门,一群家狗都跑来望着垂涎欲滴;主人见状就拿起鞭子怒挞之。从此每日抱着小鹿来到狗群中,慢慢地,小鹿可以跟狗儿们游戏,久而久之,狗儿都知主人的意思,跟小鹿和平相处。课堂或学校规则的遵循,学生练习或作业正确反应倾向,很多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的结果。最常见的如课堂常规的履行,对上课铃声、红绿灯信号意义的辨认等,都是强化的结果。临江之麋2023/4/1052第5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强化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2、惩罚正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惩罚。负惩罚: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惩罚。强化与惩罚2023/4/1053第5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强化与惩罚

鼓励行为(强化)抑制行为(惩罚)呈现刺激正强化(在某一行为出现之后通过呈现满意性刺激来加强行为)如给学生打高分来鼓励学习行为正惩罚(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如罚做额外的作业以减少上课开小差移去刺激负强化(在某一行为后通过移去厌恶性刺激来加强行为)如努力学习以避免责骂负惩罚(移除某一刺激,以减少不当行为)如不准看电视以减少贪玩行为2023/4/1054第5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案例分析:1、犯人通过积极改造以争取减刑2、一个学生正在解题,当答不出某道题时,他就去问同学,同学就会告诉他答案。结果,他现在就更有可能一遇到问题就问同学。3、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老师就会微笑着表扬他。结果,学生就更可能集中注意力。4、儿童努力学习以避免父母的责骂5、一个孩子独立完成了作业,老师走到他身边,对他说:做得好,并拍拍他的后背。6、儿童学得懂礼貌···7、走路时捡到钱····2023/4/1055第5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给予惩罚时的注意事项:在斯金纳指导下的研究发现:惩罚不会导致消退期间反应的次数,尽管在惩罚之后反应会有暂时的抑制。但不可能通过惩罚根除有机体的某种不良行为。斯金纳认为,惩罚有时在改变行为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惩罚只是抑制而不是消除某种行为。与此同时,惩罚可能会引起负效应,如攻击性行为。斯金纳认为,与其给予厌恶刺激(正惩罚),还不如不给奖励刺激(负惩罚)。【如:学生上课说话,批评/取消小红花?】第一,如果能够起作用,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惩罚。第二,惩罚一定要在不良反应发生后立即给予。第三,及时告知学生他为什么受到惩罚。2023/4/1056第5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奠基人。他受过严格的行为主义的训练,但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他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在他看来,学习是一种既符合信息加工理论,也符合强化理论的过程,而且他重视对社会学习的研究,形成了他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他重视实验研究及研究的科学性,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研究有指导意义,教育研究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研究、思辩的研究。在西方心理学界有较高的声望,1972年他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四)、班杜拉与观察学习2023/4/1057第5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看到某行为受到奖励后,观察者表现出该行为也随之增加,象是自己获得了强化一样,当他们看到某行为受到惩罚后,他们的相应行为也随之减少,象是自己受惩罚一样。这个现象被称为替代性强化(vicariousreinforcement)。这是社会上常见到的现象。当看到交警把违规停靠的汽车被拖吊,违规的事件就会减少,交通秩序大为改观。但当交警松懈时,开车的人看到违规车辆未被吊走,而又获得停靠的便利,就可能在不该停车的地方停下来,因此秩序大乱。2、替代性强化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塑造程序,可以形成各种社会行为,但个体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这就是榜样作用(modeling)。

观察学习是指观看他人的行为而学到新行为的过程。

2023/4/1058第5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自我调节学习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将自己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过程人能够依赖自己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奖励和惩罚自己。当表现超过预期时,会以此为荣,当未能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或预期时,会鞭策自己更努力。人们总是不断地监控自己的行为。自我奖赏行为达到或超过内在标准,不必要外部奖赏,如奖品、赞美等,也会快乐,这种对行为的自豪、满足、成就感、自我肯定就是一种奖赏。如诗人偶得佳句时,常会反复吟诵,那份高兴的心情和听到外面掌声响起时毫无两样自我惩罚如果没有达到内在标准,不必要外部惩罚,也会难受,如不曾用功考试或有亏待别人之处,尽管不为人知。而其自责和歉疚之情,常比外界的惩罚更严重。做了错事的孩子还不等成人教训自己就开始流泪,也是自我惩罚。2023/4/1059第5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这一特殊概念解释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生。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一个任务范围。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五)“最近发展区”理论2023/4/1060第6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育工作者应识别出儿童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在儿童形成某一技能的开端,让教学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而不能错过儿童的最佳学习期限,如此一来,教学方能达到最佳效果了。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要不断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2023/4/1061第6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一般情况下,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关系,顶点处是动机最佳水平。动机的强度的最佳水平因任务难度不同而不同。二、学习动机理论

2023/4/1062第6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激发求知欲)2、激活认知内驱力,培养学习兴趣(1)认识学习意义,(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3)确保教学内容、方法的新颖与变化,(4)提高成功的机率。3、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4、利用动机和兴趣的迁移5、科学评价学生,积极反馈结果6、恰当组织学生中的合作和竞赛2023/4/1063第6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学习策略三、学习策略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含义(P100)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会学习”)2023/4/1064第6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复述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如做摘录、划线或圈出重点、及时复习、分散复习、过度学习、复述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等。

2、精加工策略: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如记忆术。在复杂的知识学习中,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写概要、用自己的话写出注释、解释、自问自答、做笔记等。3、组织策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组织策略的实质是发现要记忆的项目的共同特征或性质,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目的。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可以采用列课文结构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认知策略2023/4/1065第6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为地赋予学习材料某种意义,以促进记忆的精细加工的策略。(1)位置记忆法(2)缩简和歌诀法(3)谐音联想法

(4)关键词法

(5)视觉想象(6)语义联想记忆术2023/4/1066第6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讲授式——讲授不等于填鸭

讨论式——讨论不是让学生把教师想说的话说出来

课题式——调动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二)有效的教学方法2023/4/1067第6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讲授法策略

一、讲授的内容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二、讲授的内容要充实、系统、有重点

三、讲授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

四、讲授的内容教师要熟练

五、讲授要体现学科的个性、教师的个性

六、教师要是用“心”讲授

2023/4/1068第6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目前课堂讨论通常有以下几个问题:

1、讨论往往是一种故意安排的形式,而不是真正出于学习者的内心需要。

2、讨论往往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有标准答案。课堂讨论应该注意的问题:(1)需要讨论再讨论,不需要讨论就不要讨论

(2)有不同意见再讨论,没有不同意见就不要讨论

(3)有真问题再讨论,没有真问题别讨论2023/4/1069第6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一.培养创造精神(一)创造创设情境,激发创造兴趣(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三)善待显露创造性的学生(四)正确对待创造中困难二、培养创造性人格不墨守成规、独立性、自信、好奇心、坚持不懈三、训练发散思维四、广泛开展创造性活动2023/4/1070第7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思考题:1、青春期的中学生面临哪些心理冲突?教师应如何引导?2、你认为现实中学生教育方面最大的问题或误区是什么?课题三:学生发展心理2023/4/1071第7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关注自我,寻求自我认同学业及升学压力大性生理的变化带来巨大心理变化人际关系敏感,渴望友谊包括异性情感情绪容易波动,有较强逆反心理人格处于逐步发展完善中,自尊心强2023/4/1072第7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不稳定性:行为冲动,喜欢冒险两极性:情绪表现常两极波动,易动感情,充满激情和热情。取得成绩或遇到高兴事就欢呼雀跃,遇到失败和挫折就又极易愤怒或抑郁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

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心理矛盾的具体表现行为2023/4/1073第7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交友范围缩小,好朋友数量减至1-2个,且为同性,交友标准注重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似、能够相互理解,异性交往先疏远、后接近2、与父母关系:自主自立,依赖减少,反抗情绪增加,能够认识父母缺点,但应该尊敬父母(情感上的脱离、行为上的脱离、观点上的脱离、父母榜样作用的削弱)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

3、与老师关系:不再盲目接受,开始评头论足对所喜爱的教师所讲授的科目,他们会努力地学习;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所讲授的科目则持排斥态度。

------学生所喜欢的教师特点?2023/4/1074第7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美著名教育家花了几十年从九万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的信中概括的特点:

1、友善的态度;老师的课堂犹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老师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耐性:老师决不会放弃,直至你能做到为止。4、兴趣广泛:老师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5、良好的仪表:老师的语调与笑容使我很舒畅6、公正:老师会给予你应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7、幽默感:每天老师会带来许多快乐,使课堂不致单调。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老师也会发脾气,但我从没见过。9、对个人的关注:老师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并使我感到松弛。10、伸缩性:当老师发现自己有错时,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11、宽容:老师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12、有方法:忽然间我会顺利念完课本,竟没有察觉,是因为老师的指导。2023/4/1075第7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我们喜爱这样的老师我们喜爱这样的老师他(她)温柔和蔼……他(她)公平民主……他(她)是良师、诤友……他(她)幽默风趣,博闻强记……他(她)通达开明……他(她)时尚前卫有气质有风度……他(她)让我们感受到跳动的生命让我们享受到无比灿烂的生活让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让我们憧憬无限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一点一滴感激生命里的每一天与快乐与感动同行这就是我们喜爱的老师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老师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2023/4/1076第7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中学生“早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女性的性成熟期为12—14岁,男性的性成熟期为13—15岁。)根据中学生性发育提前,性心理发育前倾的自然规律来看,某些15—16岁的中学生进入初恋期并非异常的心理现象。但从生理发育看,从心理发育看,从社会成熟度看,中学生都不适宜谈恋爱。2023/4/1077第7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早恋产生的原因1、从内因上看,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2、从社会原因上看,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是科学的性教育的缺乏,另外,青少年的特殊家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二)对于早恋的调节1、及早干预2、是耐心教育3、是正确对待。不要将中学生的正常异性交往当作是早恋。过分压制中学生的正常异性交往,会对今后的成长和性别体验设下障碍,而且可能会使他们的交往转入地下,使家长老师防不胜防。2023/4/1078第7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中学生的道德发展1、少年期品德发展明显的动荡性问题:两极分化、品德不良、违法犯罪、走歧路、反社会行为等。成因分析:(1)生理早熟,社会成熟度延缓,导致心理矛盾的冲动性。(2)少年期思维的矛盾性、极端性、片面性导致好怀疑、反抗、逆反、固执己见、走极端。(3)少年期情感的两极性导制自我控制力薄弱。2023/4/1079第7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1)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想品德心理最容易变化的阶段,也是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2)从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到高中一年级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初步成熟期。特别提示:初中阶段是品德危机的高峰期根据有关调查显示,13—15岁是初犯品德不良或初犯劣迹行为的高峰年龄,而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所处阶段。

2023/4/1080第8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向黑熊云大学生马加爵残忍杀害四同学我们希望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吗?他们可都是中学里的优秀生四、人格教育2023/4/1081第8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格结构人格广义:次广义狭义:一个人整个心理面貌的总和人格的动力系统人格的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气质和性格2023/4/1082第8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气质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特点:1.天赋性

2.相对稳定性气质的掩蔽现象(一)气质:脾气、禀性与人格有关的两个概念2023/4/1083第8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体液说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最早的气质学说

气质类型

主要心理特征

胆汁质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敢

多血质活泼好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切、轻率

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毅、执拗、淡漠

抑郁质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孤僻、忸怩

2023/4/1084第8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1、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的评价

2、气质是择业和选拔人才的依据之一

(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2)、通过锻炼克服自己气质中弱点

2023/4/1085第8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3、气质不决定人的工作性质、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4、气质与教育活动1.不要有气质偏见2.扬长避短,因材施教2023/4/1086第8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性格与气质

a.起源上: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b.可塑性上:气质小,性格大

C.气质具有明显的天赋性,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是后天获得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性格则有好坏之分2023/4/1087第8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性格的态度特征

对社会和他人:

善交际、主持正义、正直诚实、有同情心孤僻、阿谀奉承、虚伪狡诈、冷酷无情

对工作和学习:

勤奋、认真、细心、创造、节俭懒惰、马虎、粗心、保守、浪费

对自己:

谦虚、不卑不亢、自信骄傲、自负自卑、不自信性格的特征2023/4/1088第8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性格的意志特征

有明确的行为目标:独立主见,接受社会规范约束

自觉控制行为的水平:主动性、自制力

紧急时的表现:沉着镇定、果断勇敢/张皇失措、优柔寡断、胆小

怯懦

对长期工作的表现:有恒心、坚忍不拔/无恒心、半途而废3、性格的情绪特征

强度:强烈、激动/微弱、冷静

稳定性:大起大落/平静无起落

持久性:持续时间长、深刻/稍现即逝、无痕迹

主导心境:振奋、愉快/抑郁、沉闷4、性格的理智特征

感知:主动、主见、不受干扰/被动、受暗示、受影响想象:幻想—现实;大胆—被限制

思维:独立思考提问题—回避问题,借用现成答案2023/4/1089第8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健全人格的标准(1)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2)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3)以正面的眼光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4)以正面的眼光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5)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2023/4/1090第9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

当一个人培养了好的习惯之后,他的这些自动化行为会渐渐内化成他的品质,这些好的品质就会表现在做人、做事、学习等方方面面,个人健康的人格就显现出来了。2.价值观是人格的核心3.体验教育是人格发展的主要教育方式(四)人格教育2023/4/1091第9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问题:对教师的诸多隐喻你还有什么看法和解释呢?

专题四、教师心理成长2023/4/1092第9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教师是蜡烛”

肯定---奉献与给予不足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长明灯——为自己和学生的发展不断充电2023/4/1093第9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教师是园丁”肯定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了教师作用的发挥不足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乏的不可修复性(季节与时令)存在着淘汰制(间苗)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2023/4/1094第9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肯定工程师——重要的职业灵魂—关注人类心灵的发展不足暗示一种固定的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2023/4/1095第9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肯定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不足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当成容器传递内容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学科性强教与学不是简单的“倒给”,忽视教学的创造成分2023/4/1096第9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教师像警察”肯定维持必要的秩序,强调纪律性不足对学生实施严格控制师生关系过于紧张,缺乏亲和力着眼于学生的问题与错误,挑剔多而鼓励少2023/4/1097第9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教师角色成长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1)设计者;(2)信息源;(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平等中的首席;(6)反思者与研究者;(7)终身学习者。2023/4/1098第9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教师水平的成长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1、新手水平(师范生或刚进入教学岗位)2、高级新手水平(有两三年教龄)3、胜任水平(更意识地进行决策;能确定事件主次)4、熟练水平(对教学情景和学生反应有敏锐识别力,能及时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教学)5、专家水平(以直觉的方式立即做出反应,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2023/4/1099第9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专家型教师的心理特征:(1)教学策略以课前的计划、课后的评估和反思为核心,从而产生教学的创新。(2)具有鲜明的情绪稳定性、理智、注重实际、自信心和批判性强的人格特点,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处理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3)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比较强。(4)良好的师生互动、强烈的职业成就感。2023/4/10100第10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当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一则、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一则:一个教育原则,即“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二感:

责任感、使命感三言:班主任工作而言,“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而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育期望的结果而言,“教师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2023/4/10101第10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通:通晓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通晓学科教学的知识,通晓教育科研内容,通晓相关学科的知识。

五心:

爱心、信心、恒心、专心、虚心

2023/4/10102第10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六法:

-优良环境的感化效应虚功实做的导行效应(思想工作要有载体)三位一体的互促效应(学校、家庭与社会)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效应抓住教育时机的功值效应自我教育的内趋效应2023/4/10103第10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教师的心理素质成长(一)教师应有的心理素质1、认知敏锐深邃2、自我意识健全3、情绪积极乐观4、性格豁达开朗5、意志坚忍不拔2023/4/10104第10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教师的心理问题

1、不良的人格特点2、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3、缺乏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教师处理人际关系:领导,常换位。同事,不计较。学生,蹲下来

2023/4/10105第10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1、职业压力(考评)

“压力大的时候,我想过体罚学生”。北师大许燕: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出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工作压力过重导致。

2023/4/10106第10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具体表现主要有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

教龄6-1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工作是美丽的,工作应该成为幸福快乐的源泉。快乐工作,享受工作,应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2023/4/10107第10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师职业倦怠表现生理上经常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心理上觉得工作无意义、无价值、枯燥、重复、琐碎,感到前途暗淡,常产生厌倦、抑郁、压抑、焦虑、烦恼等负性情绪。行为上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不愿钻研。不仅如此,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学品质,阻碍教师专业发展,会引发家庭冲突和危机,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2023/4/10108第10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小测试你具备以下状态和行为吗?身心疲惫、焦虑、不安、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犹豫不决、不愿承担责任、抱怨、情绪不稳;工作没有目标和中心、忙忙碌碌、穷于应付、感觉很累;不自信、没有成功感、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没有激情、没有希望、没有追求、不学习、不上进;不愿与教师沟通、不愿与上级沟通与联络、不愿在乎外界的评价;逃避、得过且过、醉生梦死、撮麻打牌。2023/4/10109第109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解决办法心理调节:适应、调节,思想要开阔,忙中偷闲,不断转换思维空间;丰富生活、培养兴趣:多种生活方式、多方面兴趣,如唱歌、运动、旅游、聊天、朋友相聚等;认识自我:要认识自我,认识自我身价值和贡献;协调人际关系:加强沟通,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朋友;感受幸福和快乐:从工作中体验快乐和幸福。追求理想、目标:树立远大想,并努力实现。并规划人生,追求卓越。2023/4/10110第110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小故事:一个人路过工地,看到三个工人在砌墙,路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闷闷不乐地说“在干活”;第二个人漫不经心地说“在赚钱”;第三个人快乐地说:“在造一座美丽的宫殿。”若干年过去了,前两个人依旧在砌墙,而第三个人却成了建筑工程师。2023/4/10111第111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启示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才能获得成功和快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基础教育,教师面对的是孩子,他们的心灵纯真无邪,未来的成就难以估量。当看到学生顿悟时的可爱表情,看到他们课间活跃的身影,想到若干年后学生步入成功的殿堂,教师会有职业的幸福感。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2023/4/10112第112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课题五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

3.意志健全

4.人格完整

5.自我评价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023/4/10113第113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理健康标准理解中的注意事项

1.标准的相对性

(1)重视’亚健康状态’

(2)不要随便‘贴标签’

2.观念的滞后性(讳疾忌医)

3.整体的协调性

4.心理的发展性2023/4/10114第114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学业问题

(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

\成绩不理想\动机功利化)

2.情绪问题

(抑郁\情绪失衡……)3.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不良\个体心灵闭锁)4.焦虑问题

(自我焦虑\考试焦虑)5.情感问题

(友情\爱情\亲情)6.问题行为

(如多动,逃学,偷窃,撒谎,打架……)2023/4/10115第115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德智体美劳心2023/4/10116第116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1)学生观不同:德育工作者更多持“评价性学生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多持“移情性学生观”(2)内容有区别:德育工作一般不处理和解决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如强迫观念、厌食等),心理健康教育不直接解决政治观点、立场问题(3)目的层面不同:德育解决高层次的社会定向问题,心里健康教育为其准备好心理基础(4)方法不同:德育常用的方法有伦理谈话、说服宣传、批评表扬、提供榜样、实践锻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角色扮演、会谈、生活技巧训练、心理测量、行为矫正、沟通分析。2023/4/10117第117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目标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助人自助(二)内容:人际交往指导学习心理指导自我意识发展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2023/4/10118第118页,共13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认知疗法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合理情绪疗法”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