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R、X、Y、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其中R和Y同主族,R、Z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不存在X的单质B.R、Z简单气态氢化物能相互化合生成盐C.四种元素的原子都能与氢原子构成18电子的分子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R2.以下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是(

)A.1s22s22p63s13p3 B.1s22s22p63s23p63d104s14p1C.1s22s22p63s23p63d2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3.提出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周期律编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4.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和活性封端剂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所示。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X、Y同主族,Z的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与X形成共价键的键长:双键>单键B.和均为非极性分子C.电负性:Y<X<ZD.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极性键5.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主持测定的铟(In)等9种元素相对原于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B.原子半径:In<RbC.In是d区元素D.第一电离能:In>Rb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微粒和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离子半径:B.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A族,则碱性:C.由水溶液的酸性:,可以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D.与同处于同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即可推出: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最外层违背了泡利原理②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原子叫基态原子,1s22s22p→1s22s22p过程中形成的是发射光谱③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④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化学性质相同⑤酸性强弱:氟乙酸>氯乙酸>乙酸>丙酸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8.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A.的结构式: B.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C.与均是10电子粒子 D.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9.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的反应为。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6的硫的核素可表示为B.的电子式为C.碳的两种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D.的比例模型为10.碲在生产中用途广泛,常用作石油裂化的催化剂,电镀液的光亮剂、玻璃的着色材料等。元素周期表中碲元素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2

Te碲5s25p4127.6A.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ⅣA族B.碲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d区C.磅原子5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D.磅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52种11.2016年4月16日凌晨日本南部九州地区发生的7.3级地震,九州阿苏地区发生了大规模山体滑坡及火山爆发,其周边区域的空气中漂浮着放射性物质,其中含有碘的同位素,中的质子数为(

)A.53 B.78 C.131 D.184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各电子层含有的原子轨道数为B.各电子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到f能级结束C.p电子云是平面“8”字形的D.s、p、d能级所含有的原子轨道数分别为1、3、5二、非选择题(共10题)13.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1)请写出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2)气体分子(YZ)2的电子式为_______。(3)由X、Y、Z、W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4)在一定条件下,由X单质与Z单质可化合生成E,工业上用E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与参与反应的E的质量之比_______。14.(1)镁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______(填“相同”或“相反”)。(2)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形。(3)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4)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______形象化描述。在基态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_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5)铝原子核外电子云有______种不同的伸展方向,有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1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存在着内在联系。根据已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31号元素镓(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2)X原子在第二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空轨道,则X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3)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的钛(Ti)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4)写出原子序数最小的IB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5)写出3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6)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不锈钢,在其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某种元素,该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该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16.“心思身备”中提到的锶是一种银白色带黄色光泽的碱土金属(第ⅡA族)。是碱土金属(除铍外)中丰度最小的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可由电解熔融的氯化银而制得。(1)锶和钙都位于第IIA主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锶比钙的金属性更强,它们的单质都能和水反应放出氢气。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颗粒状的单质锶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不如钠和水反应那么剧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锶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O2、N2、H2发生反应,生成X、Y、Z三种锶的化合物,X与酸反应、Y、Z与水反应均可放出气体。①X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0.01molY溶于100mL盐酸(足量)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物混合溶液,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Z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完成下列基本计算:(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_;(2)19.2g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NA(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3)元素M的某种原子,其氯化物(M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AgNO3溶液20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该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①该原子M的质量数A为_____________。②写出该原子(核素)符号___________。③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⑧种元素,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主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①②③④3⑤⑥⑦⑧(1)在元素①②⑤⑥⑦⑧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2)写出元素②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________;(3)④⑤⑥⑦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序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4)写出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5)写出元素③的常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6)用电子式表示⑤与⑦组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反应速率。(1)甲组同学欲用下图装置探究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①A中反应现象为____,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氮的___(填“强”或“弱”)。②B中反应现象为____,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硅的___(填“强”或“弱”)。③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____(填“增强”或“减弱”);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④某同学考虑到稀硝酸的挥发,在装置A和B之间增加一个盛有_______试剂的洗气瓶。(2)乙组同学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了三个实验,反应为:2HI(g)⇌H2(g)+I2(g),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反应物HI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实验序号时间/min浓度/mol•L-1温度/℃

010203040506014001.00.600.500.500.500.500.5024001.00.800.670.570.500.500.5034501.00.400.250.200.200.200.20①实验1中,在10~20min内,v(HI)=__________mol•L-1•min-l。②0~20min内,实验2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______(填“快”或“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③实验3比实验2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间_________(填“长”或“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实验名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实验步骤实验结论①氯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②NaBr溶液+氯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③KI溶液+氯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实验药品: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实验设计如下,请回答:(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3)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改进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21.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①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色②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色(4)写出上述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5)实验结论:___。22.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A与D同主族,B与C在同一周期,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少2个,且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A、B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以体积比2∶1完全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液体F。此液体与D单质能激烈反应生成A的单质,所得溶液滴入酚酞显红色,同时溶液中含有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C_______。(2)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F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的条件下B、D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一种由A、B、C、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5)B的气态氢化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短周期R、X、Y、Z四种主族元素,R、Z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则R为N,Z为S;R和Y同主族,则Y为P;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X为Si;据此分析解答。A.自然界没有硅单质,A正确;B.氨气具有碱性,硫化氢具有酸性,两种能化合生成(NH4)2S或NH4HS,B正确;C.四种元素的原子都能与氢原子构成N2H4、SiH4、PH3、H2S等18电子的分子,C正确;D.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可推知,非金属性:X<Y<R,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R,D错误;故选D。2.D基态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时要符合能量最低原理、保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A.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应该是1s22s22p63s23p2,A错误;B.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应该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B错误;C.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应该是1s22s22p63s23p63d14s2,C错误;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D正确;答案选D。3.A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A符合题意;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B不符合题意;C.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C不符合题意;D.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并提出了阿伏加德定律,D不符合题意。故选A。4.CX、Y同主族,X形成2个单键1个双键,Y形成4个单键,则X为C元素,Y为Si元素,Z的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且原子序数最大,可形成一个单键稳定存在,则Z为Cl元素,W形成一个共价单键,原子序数小于C,则W为H元素。A.X为C元素,键长:C=C<C-C,故A错误;B.为SiH2Cl2,为C2Cl6,SiH2Cl2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2Cl6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C.X、Y、Z分别为C、Si、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Si<C<Cl,因此电负性::Si<C<Cl,即Y<X<Z,故C正确;D.W为H元素,X为C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C2H6中含有C-C非极性键,故D错误;答案选C。5.CA.铷()是第五周期第IA族元素,铟与铷同周期,则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A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In<Rb,B正确;C.第ⅢA族元素属于p区元素,C错误;D.铟与铷()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第一电离能:In>Rb,D正确;故选C。6.CA.微粒X+与Y-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Y<X,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X+<Y-,故A合理;B.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Cs>B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CsOH>Ba(OH)2,故B合理;C.元素的非金属性可通过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而非通过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故C不合理;D.与同处于同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Al(OH)3与Be(OH)2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可推出,故D合理;故选C。7.D①泡利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是指确定的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而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同时要遵循洪特规则,即电子分布到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因为这种排布方式原子的总能量最低。则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最外层违背了洪特规则,故①不正确;②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原子叫基态原子,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在向较低能级跃迁时产生辐射,将多余的能发射出去形成的光谱叫发射光谱,1s22s22p→1s22s22p过程中,由于p能级有三个相同的轨道,能量大小相同,即px=Py=Pz,不能形成发射光谱,故②不正确;③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是稳定结构,同周期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故氦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故③不正确;④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也可能相差较大,如Ne与Na+,故④不正确;⑤吸电子基团越强越多的,酸性越强。氟的电负性最大,吸电子能力强,所以氟乙酸的酸性是最强的,其次是氯乙酸,乙酸没有吸电子基团,酸性比氯乙酸弱,但亲油基较小,酸性强于丙酸,故酸性强弱:氟乙酸>氯乙酸>乙酸>丙酸,故⑤正确;答案选D。8.AA.的中心原子为氧原子,结构式:,A正确;B.二氧化碳为直线形分子,B错误;C.羟基为9电子粒子,C错误;D.硫离子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D错误;故选A。9.AA.中子数为16,质量数为32可用表示,A正确;B.K2S的电子式:,硫离子应分在K+的两边,不能合并在一起,B错误;C.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位素,C错误;D.CO2的分子模型为直线型,不是V型,D错误;答案选A。10.CA.碲元素价电子排布为5s25p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ⅥA族,A错误;B.碲元素价电子排布为5s25p4,位于元素周期表p区,B错误;C.碲元素价电子排布为5s25p4,5p能级有4个电子,故有两个未成对电子,C正确;D.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因而空间运动状态个数等于轨道数;碲元素为52号元素,基态碲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4,,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27种,D错误;故选C。11.A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是质子数=原子序数,中的质子数为53,故A正确。12.DA.第一层含有1个,第二层含有4个,第三层含有9个,以此类推,可知各电子层含有的原子轨道数为n2,故A错误;B.第一电子层只有s能级,无f能级,第二电子层只有s、p能级,无f能级,故B错误;C.p电子云是哑铃形,为立体结构,“8”字形是平面结构,故C错误;D.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取决于原子轨道在的空间分布状况,s、p、d能级分别含有1、3、5个原子轨道,故D正确;故选D。13.

ⅤA

NH+HCO+2OH﹣=NH3↑+2H2O+CO

8NH3+3Cl2=6NH4Cl+N2

1:4X、Y、Z、W是短周期中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则X是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Y是C元素;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Z的原子序数小于W,所以Z是N元素,W是O元素。(1)Z为氮元素,N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5个电子,处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故答案为二、ⅤA;(2)气体分子(CN)2的电子式为;(3)H、C、N、O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NH4HCO3,碳酸氢铵与足量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HCO+2OH﹣=NH3↑+2H2O+CO。(4)工业上用E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氮气生成,故E为NH3,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6NH4Cl+N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NH3与参与反应的NH3的质量之比为2:8=1:414.

相反

哑铃(纺锤)

N

球形

电子云

2

4

13(1)Mg为12号元素,M层只有2个电子,排布在3s轨道上,基态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电子自旋状态相反。(2)基态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3p,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哑铃(纺锤)形。(3)基态K原子核外有4个能层:K、L、M、N,能量依次增高,处于N层的1个电子位于s轨道,s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球形。(4)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电子云形象化描述。同一轨道中的2个电子自旋相反,由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可知,其核外有2对自旋相反的电子。(5)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有1s、2s、2p、3s、3p共5个能级,、电子云分别有1种、3种伸展方向,13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15.

IIIA

3d24s2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Si或S

铬(1)由,所以31号元素镓(G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IIA族,故答案为:四;IIIA;(2)X原子在第二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空轨道,则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则X是C元素,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3)钛为22号元素,则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所以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故答案为:3d24s2;(4)原子序数最小的IB族元素为29号Cu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5)3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2或3s23p4,若为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2,是Si元素;若为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4,是S元素,故答案为:Si或S;(6)该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则电子排布为[Ar]3d54s1,可知原子序数为24,该元素的名称为铬,故答案为:铬。16.

Sr+2H2O=Sr(OH)2+H2↑

生成的SrSO4难溶于水,覆盖在锶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减缓了反应速率

2SrO2+4HCl==2SrCl2+2H2O+O2↑

0.8mol/L

(1)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锶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r+2H2O=Sr(OH)2+H2↑;(2)因生成的SrSO4难溶于水,覆盖在锶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减缓了反应速率,导致颗粒状的单质锶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不如钠和水反应那么剧烈;(3)锶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O2、N2、H2发生反应,生成X、Y、Z三种锶的化合物,X与酸反应、Y、Z与水反应均可放出气体。①锶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锶,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rO2+4HCl==2SrCl2+2H2O+O2↑;②锶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锶(Sr3N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r3N2+8HCl=3SrCl2+2NH4Cl,则0.01molSr3N2溶于100mL盐酸(足量)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为0.08mo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③锶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锶SrH2,是离子化合物,其的电子式为。17.(1)

46g/mol

4.48L(2)0.6(3)

40

40Ca

第四周期第ⅡA族(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以摩尔质量为9.2g÷0.2mol=46g/mol;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2mol×22.4L/mol=4.48L;(2)19.2gCu的物质的量是19.2g÷64g/mol=0.3mol,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转移电子总数是0.6NA;(3)由可知,n(Cl-)=n(Ag+)=0.2L×1mol/L=0.2mol,所以MCl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M(MCl2)=11.1g÷0.1mol=111g/mol,由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M=111-35.5×2=40,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所以Z=20,则M是Ca;①该原子M的质量数A=40;②该原子(核素)符号为;③C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18.

r(S2-)>r(O2-)>r(Na+)>r(Al3+)

Al2O3+2OH-=2+H2O

NH3+HNO3=NH4NO3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断出:①为Li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⑧为Cl,再根据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进行解答。(1)Na的金属性最强,所以NaOH的碱性最强,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答案为:;(2)元素②是C,C的最简单氢化物是CH4,甲烷的结构式为,答案为:;(3)④⑤⑥⑦四种元素是:O、Na、Al、S,它们的离子为:O2-、Na+、Al3+、S2-,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这四种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S2-)>r(O2)->r(Na+)>r(Al3+

),故答案为:r(S2-)>r(O2-)>r(Na+)>r(Al3+);(4)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5)元素③的常见氢化物为NH3,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NO3,二者反应生成NH4NO3,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答案为:NH3+HNO3=NH4NO3;(6)Na失去电子,S得到电子,以离子键结合,则形成过程可表示为:,故答案为:。19.

固体溶解,有气泡生成

产生白色浑浊

增强

减弱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0.01

实验1中使用了催化剂

实验3的反应温度较高,化学反应速率较快,达到平衡时间短(1)①A中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硝酸钙和水;②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B中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③根据上述实验结论,结合元素周期律回答;④某同学考虑到稀硝酸的挥发,影响实验现象和结论,需要将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汽除去;(2)①结合表格数据,根据v=计算;②实验2与实验1相比,初始浓度相同,体系温度相同,0~20min内,实验2中HI的浓度的变化量小,据此分析;③实验3比实验2相比,初始浓度相同,体系温度不同,实验2中达到平衡状态时间更长,据此分析;(1)①A中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硝酸钙和水,实验过程中A装置内固体溶解且有气泡生成,A装置中的反应过程符合强酸制弱酸原理,说明硝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该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则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氮的弱;②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B中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B中的反应现象为产生白色浑浊,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根据①中的分析,则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的强;③根据上述实验结论,碳的非金属性比氮的弱,说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碳的非金属性比硅的强,说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④由于氮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稀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硝酸进入B装置也可以使B中的硅酸钠溶液转化为硅酸,产生白色浑浊,影响实验现象和结论,需要将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汽除去。结合物质性质,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不反应,硝酸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在装置A和B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试剂洗气;(2)①结合表格数据,实验1中,在10~20min内,HI的浓度变化量为0.10mol•L-1,v(HI)===0.01mol•L-1•min-l;②实验2与实验1相比,初始浓度相同,体系温度相同,0~20min内,实验2中HI的浓度的变化量小,说明实验1的反应速率快,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体系,容器体积不变,压强对该平衡体系无影响,导致此变化的原因为实验1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③结合表格数据,实验3比实验2相比,初始浓度相同,体系温度不同,实验2中达到平衡状态时间更长,说明实验3的反应速率快,原因为实验3的反应温度较高,化学反应速率较快,达到平衡时间短。20.

试管

胶头滴管

2NaBr+Cl2=2NaCl+Br2

Cl2+2I-=2Cl-+I2

萃取剂

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将第③改为:KI溶液+溴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实验目的是通过氯、溴、碘单质之间的置换来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1)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试管、胶头滴管;(2)②中的反应为氯水与溴化钠反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