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吴忠豪_第1页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吴忠豪_第2页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吴忠豪_第3页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吴忠豪_第4页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吴忠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一、语文课改之现状•

二、语文课程之追问•

三、语文课改之路径•

四、语文课改之愿景十年课改之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有明显变化•

2、学生学习方式初步转变•

3、学业评价方式开始变化•

4、课程资源开发意识逐步增强•

5、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有了提高语文课改之现状•

教学内容越来越广•

文本解读越来越深•

教学手段越来越多•

语文课越教越难兴趣负担•

学生能力无明显改善能力六十年语文教学改革•

五六十年代——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八九十年代——

培养能力,掌握方法•

2000年以后——

提升素养,完善人格袁瑢老师经典案例二年级《颗粒归公》•我奶奶养了五只鹅。这些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我弟弟特别喜欢它们,常常给他们喂食。鹅一看见他,就伸长了脖子围着他转。袁瑢老师经典案例•

我奶奶养了五只鹅。(

)红嘴巴,这些鹅高额头,浑身雪白。我弟弟特别喜欢(

),常常给(

)喂食。它

们(

)一看见他,就伸长了脖子围着他转。

鹅••二年级《颗粒归公》生:我说用“它们”好,因为用“它们”是很简洁的。•

师:填得对。(指第一个括号)“这些鹅”是指哪些鹅?师:噢,简洁了。•

生:“这些鹅”指的是奶奶养的五只鹅。生:因为用“这些鹅”,“这些鹅”太多了。师:师对:呀对,了

你,看是“这指些奶鹅奶”养“这的些五鹅只”鹅用。

得“我太弟多弟了特,别听喜

起欢来它

就们显”得这罗“嗦它了们”是用指“它谁们?”很明确,就是指的这些鹅,用“它们”来代替“这些鹅”,就不喀苏了,所以这句话•

生:这个“它们”是指那五只鹅。要用“它们”。讲话要有变化。看下面一句,“鹅一看见他,就伸长了脖子围着他转”•

师:是指这五只鹅。“常常给它们喂食”,也是指这五只鹅。这地方不填“它们”,如果这儿不用“鹅”,用“它们”来代替,好不好?可填什么?生:这里用“它们”,小弟弟也用“他”,别人搞不清楚了,词是指谁?•

生:我弟弟特别喜欢“这五只鹅”。生:“它们!’又用得太多了。•

师:可以的。师:对呀,要是这地方再用“它们”,“它们”又用得太多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

生:我弟弟特别喜欢“这些鹅”。上面一句主要是讲谁的事情?•

师:可以的。这句话如果改填“这些鹅”,我们一起读读看。生:是讲弟弟喜欢鹅的事情。师:对,这一句是讲谁的事情?•

生:(齐读)“我弟弟特别喜欢这些鹅,常常给这些鹅喂食。”生:这句话是讲鹅的事情。•

师:从“这些鹅红嘴巴”开始,读到“给这些鹅喂食”,一起读。师:对,是讲鹅对弟弟的态度,主要是讲鹅的事情,所以一开始说清楚“鹅”怎么•

生:(齐读)“这些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我弟弟特别喜欢这些鹅,样;刚才同学们说的也是对的。所以这地方用“鹅”好。常常给这些鹅喂食。”生:这里用“它们”不会混起来的,“它们”的“它”是动物的“它”,后面的“他”是指人的“他师”,想不想会看混起你来们的觉。得用“它们”好,还是用“这些鹅”好,为什么呢?师:你讲的也有道理,要是看着字,“它”是指动物,后面的“他”是指人,但我们读的时候,就没办法分辨了。那天,我弟弟拾了一篮子稻穗,正要送到队里去,那五只淘气的鹅以为又给它们喂食来了,嘎嘎嘎地追了上来。弟弟把篮子举得高高的,大声喊:“这是队里的,不给你们吃!”可是鹅一点也不听话,它们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弟弟左躲右闪,急得满头是汗。师:这句话讲了那五只鹅追了上来,追了上来以后,弟弟怎么样了?鹅又怎么样了?后来弟弟又怎么样了?谁把下面的句子读出来?(指名学生读课文。)师:现在把书合拢,我们来做个练习。书上说那五只鹅追了上来,要小朋友接下去写三句话。怎么写呢?仔细看这幅图,看着弟弟的样子和神态,鹅的样子,想想书上讲的内容,然后写三句话:先写弟弟怎么样,再写鹅怎么样,再写弟弟又怎么样。生:(写句子。)语文教育改革从教学层面深进入到课程层面•

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比如如何改革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等,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课程·教材·教法2010.12从课程层面思考语文教育改革•

1、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问题•

2、要从传统的“教课文”转变到“教课程”•

3、语文教学必须跳出过度讲析的误区•

4、构建“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模式。2011年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二、语文课程之追问•

1、语文课程形态•

2、语文课程内容•

3、语文课程教学方法•

4、语文课程的重点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课程形态•

自本世纪初迄今为止的全部语文教科认读书,无不是文章的欣赏课文阅读集锦,这似乎已经定型化了。理解朱绍禹主编《中小语文教材概观》日本课程形态—板块式听说

习作国语语言事项阅读日本《国语》“三领域一事项”并列式形态•

听说领域•

写作领域•

阅读领域•

语言知识事项日本《国语》目录

二年级(下)•

第1单元

阅读第1单元

阅读nn•

第2单元

字词学习•

第3单元

写作

单词练习•

第4元

说话练习

词语学习第4元

说话练习

词语学习n•

第5单元

词汇练习

诗歌欣赏•

第6单元

语文活动

单词练习

游戏•

第7单元

阅读

单词练习第7单元

阅读

单词练习n•

第8单元

写作•

第9单元

阅读

写作说话第9单元

阅读

写作说话n美英俄等国课程形态(表达)霍顿《英语》

二年级•

第一单元

句子•

第二单元

写一则人物描写•

第三单元

名词和代词•

第四单元

写一个故事•

第五单元

动词•

第六单元

写指令•

第七单元

形容词•

第八单元

叙述•

第九单元

更多印刷物和标点使用法•

第十单元

写一则意见表达•

工具与提示•美国霍顿·米弗林公司英语二、语文课程之追问•

1、语文课程形态•

2、语文课程内容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课程内容

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现代课程论之父创立的泰勒模式•

任何课程研究都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

1、学校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目标?•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目标——内容——组织——评价舒伯特《月光曲》教学设计一、检查预习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四、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五、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六、布置作业《月光曲》教学设计2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检查朗读、听写词语、词语理解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二、读文品味,想像说话贝多芬为何推门而入他是怎么想——

于是推门而入•

三、欣赏感悟,积累语言·

边听边读,体会月光曲曲调的变化。·

感情朗读,尝试背诵四、迁移运用

,情境写话听《百鸟朝凤》,将联想到情景写成一段话,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于永正《月光曲》一、认识“事物和联想”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2.

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3.

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2、修改短文,荷花3、修改后交流。一声叹惜,只悔课文解读粗•据周一贯粗略统计,70%的课堂教学问题都源于教师研究教材和把握教材的欠缺。问题大量处在对于“教什么”总是不甚了了。•小学语文教师

2008.7、8合刊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者•

课程内容应该由课程制定者规定。无论哪一门课程,其课程内容都应该是明确的,结构化的(系统),典型(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如果一门课程不能形成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那么这门课程的合法性就应该受到质疑。语文课程之追问•

1、语文课程形态•

2、语文课程内容•

3、语文教学方法“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四年级《太阳》大陆老师: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台湾老师:学习说明文文体的阅读方法毕加索和和平鸽•

有一次有位法国老人来找他,涕泪纵横地向他说了一件悲惨的事:法国当时正被德国人侵占,一天,老人的小孙子把一群白鸽子放出去玩,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鸽很久都没有飞回来,小孙子心里惦挂着,就跑到屋顶上面眺望。忽然,他看见蓝天上有个小黑点。啊,是小鸽子回来了。小孙子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好让小鸽子认出自己的家。不幸的是,附近的德军看见了,以为他在给法国游击队发信号,便发狂似的跑上楼把小孙子推下楼,接着又把飞回来的小鸽子打死了。老人泣不成声地请毕加索给他死去的小孙子画一幅画。《毕加索与和平鸽》一、观察图片,引入课文。1、默读思考: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2、学习新词。二、抓重点段,学习画流程图1、认识流程图是什么2、小组合作画流程图3、全班分享三、创设情境,学习画流程图1、现场观察2、小组合作第二次画流程图3、全班分享四、布置作业:观察妈妈做家务的片段,试画流程图。于永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感情朗读指导•

二、如何写批注指导•

三、代儿子给父亲写信教和不教有何差异?三年级前样本一样本二样本三平均81.0174.516473.17后87.086.8778.4785.82样本一样本二样本三平均五年级前71.73%79.46%64.47%55.26%74.64%80.36%70.28%71.69%后《语文课教学效率的调查》教学月刊2010.4《一尊铜像》选择题•

于连的雕像成为布鲁塞尔城市标志的原因是•

撒尿的小男孩又调皮又可爱

)•

这个小男孩是救布鲁塞尔城的英雄

)•

这座雕像在布鲁塞尔中心广场

)•

到比利时的游客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教师教与学生自学有何差异?三年人数

字正确率正确率《智》教教学989983.81%81.06%65.31%68.81%学生自学五年《月光曲》教教学969789.8%85.9%67.26%67.62%学生自学五年级《月光曲》关于小学语文课学生自学效果的调查

教学月刊

2012.7-8语文教学通讯2012.9教25篇VS教60篇有何差异?人数294人282人平均分60

篇25

篇13.513.4(校)(照校)教课文的主要特征•

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

以文本的深入解读组织教学过程•

课堂表现——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语文课程内容分类非本体性课程内容本体性课程内容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点的教学内容:多元文化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本体性课程内容的两种处理方式——“教课文”语文课形态知识教师自选精读深入挖掘技能总结方法本体性课程内容的两种处理方式——“教课文”语文课形态渗透态度本体性教学内容情感学会(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语文课程之追问•

1、语文课程形态•

2、语文课程内容•

3、语文课程教学方法•

4、语文课程重点取向语文课程重点取向•

工具性——人文性•

阅读为重——表达为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特有各科共有本体性课程内容非本体性课程内容nn(工具性)(人文性)n知识

技能

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渗透、体验掌握,运用叶老说: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叶圣陶论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化的课程,当然是以理解为重点,但是作为工具性质课程,应该以应用为重点。帕尔莫博士(英)•

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也不能仅仅看“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为评价的主要标志。各国母语课程以表达为重点•

日本非常明确地认定其性质是“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的国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日本文部省《学习指导要领》•培养正确的理解国语和适当的表达国语的能力。(1988年)•培养适当的表达国语和正确的理解国语的能力。(

1998年)各领域课时建议(光村图书)一二三四五六学年31412411028011792280116922108221082306表达理解129876765353426351938213818-193519-2035写字机23-2123-2023-1423-1323-723-8语文课程的结构•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我国语文课程将大量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诉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诉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

课程·教材·教法

2009年8期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一、语文课改之现状•

二、语文课程之追问•

三、语文课改之路径三、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1、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增强语文课程意识•

2、从理解到运用——关注儿童语言发展·

3、从内容到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4、从教过到学会——强化学生语文实践•

5、从课内到课外——促进课外阅读课程化•

三、朗读感悟,感受“男孩在乎”。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稿设计)•

1、自由朗读,说说小男孩怎么做•

随机出示句子:“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

一捡起里创面设的情小境鱼,导用力入地新把课它们扔回大海。”•

12..学播生放反课复演件示:捡起小小鱼鱼海扔回里大游海的动作。体会小男孩的辛苦。•

3、自由读一读3至6段。可以分角色读,还可以表演读。2.

用“有的……有的……”练习说句子。•

四、游戏激趣,巩固生词。3.出示课题(板书:浅水洼里的小

“鱼”)•

指名读词语,师随机点击词语,•

二、感情朗读,体味“鱼儿在乎”。•

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1.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可爱的小男孩说些什么?•

2.。当读你第们一遇自到然小段动物,说受伤说,浅你水在洼乎吗里?小出鱼示怎练么习啦:2•

(1)一只小鸟受了伤,落在窗台上。我会•

3.指导朗读,感受“蒸”字字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野兔受了伤,躺在大树旁。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结: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第二稿设计初稿设计一、直接导入,激发情感,

认识“滩”,理解“浅水洼”。一、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学习第一段,体会处境三、朗读感悟,感受爱心四、游戏激趣,巩固生词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二、朗读第一段,认识“滩、甚、至、蒸、死”,理解“甚至”,体会处境,三、朗读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认识“继、叨、乎”,理解“叨念、在乎”。感受爱心四、游戏巩固识字,指导写好“乎、至”两个字。如何增强课程意识•

明确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围绕本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

能明显清晰检验教学效果二、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1、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增强语文课程意识•

2、从理解到运用——关注儿童语言发展梧桐树

(修改稿)梧桐树春天到了,梧桐树的枝干上长出无数小粒,小粒渐渐长大,像牛和羊的奶头,绿叶从奶头似的芽里伸展出来,给大街涂上了两行绿色。我们高春天到了,梧桐树的枝干上长出了一片片碧绿的叶子,有时一只只小麻兴雀地停说在:“树梧上桐树一穿动上不新动衣服。了。”秋天到了,梧桐树的叶子渐渐枯黄了,飘落在秋天,梧桐树的叶子渐渐枯黄了,地上,给大地染上了层层金色。

秋风吹起黄叶,掉落在地上。就像一群蝴蝶在空中飞舞。

这时的梧桐树又赤裸裸的了,

衬着蓝天像一幅油画。消极语言转变为积极语言语言语言的输入•

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

语言输入是学习者学习的蓝本,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学习。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语言的输出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和表现,而且也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而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语言学习理论--同化理论内化

(理解和积累)同化外化

(言语实践)言语能力言语策略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nn•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词。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四字词语。2、学习运用课文中四至2、认识香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六个词语说话写话。3、理解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璀璨的明珠。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香港,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运用课文中四至六个词语说话写话。一、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说一句话。•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香港是(万国市场)•

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词语的意思(美食天地)(旅游胜地)

(东方之珠)•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2、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香港是万国市场,是美食天地,也是旅游胜地,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三、根据课文内容,扩展说话。•

1、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介绍:(万国市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香港是购物的好去处——生1:那里有来自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2、小组合作,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分别有尽有。介绍香港是“美食”、“旅游”的好去处。生2:商人都乐意来这里做生意,所以世界各地的商品应有尽香港是美食的好去处——有,琳琅满目,而且物美价廉。香港是旅游的好去处——生3: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琳琅满目商品,不但物美价廉,而且应有尽有,真是个“万国市场”。四、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话•

介绍上海南京路,外滩,•

1、分别介绍:美食、购物、旅游观光•

2、综合介绍《詹天佑》教学案例•

用一句话概括詹天佑是怎样的人。•

詹天佑清朝末年杰出的工程师•

詹天佑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

詹天佑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詹天佑工作不怕苦不怕累•

詹天佑技术高超,很有创造性。——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然后说一段有说服力的话。•

找到能够说明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材料?(板书)•

帝国主义争夺修筑权•

京张铁路工程艰巨•

詹天佑依然接受任务把以上材料整理成一段话,说明詹天佑是“爱国“生3: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京张铁路是联结华生2: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清朝末年帝国主工程师。要求:表达连贯、有条理,有说服力。义国家为了控制我国的北部,想争夺京张铁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那里都是高山深涧,悬崖的修筑权。后来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峭壁,工程非常艰巨,连外国著名工程师也不敢修•筑生铁1:路詹。天消佑息是传爱出国,工帝程国师主。义京者张认铁为路这是联个轻易尝试。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我国,都想争笑话结,华说北能和在西南北口的以交北通修要筑道铁。路那的里中都国是工高程山师还没深有涧出,世悬呢崖。峭因壁为铁工路程沿艰线巨一,路连都外是国高著山名深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他们要挟清政府,如果用涧,工悬程崖师峭也壁不,敢外轻国易著尝名试工。程詹师天也佑不毅敢然轻接易受尝中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铁路试,了中任国务人,无并论且如修何好完了成铁不路了。的为。中可国是人詹民天争佑的修建。后来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不怕了困气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并且铁提路前。四

毅年

然修

接好

受了

了铁任路务。,并且修好了铁路。•

师:说得很有条理。如果能把“帝国主义要师:把这层意思说进去,更能说明詹天佑的爱师:

挟先“这说

层“工意程思艰说巨进”去,非更常有好说。

服再力说帝国主义要国。还有其他说法吗?挟,最后说詹天佑接受任务,这样说也很有条理,有说服力。选出一个观点,从课文中找出有关事实,然后组织一段有说服力的话•

詹天佑清朝末年杰出的工程师•

詹天佑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

詹天佑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詹天佑工作不怕苦不怕累•

詹天佑技术高超,很有创造性。——

——二、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1、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增强语文课程意识•

2、从理解到运用——关注儿童语言发展·

3、从内容到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月光曲》——事物和联想一、认识“事物和联想”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2.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3.

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三、拓展延伸,迁移写作1、修改短文,荷花2、修改后交流。“概括主要内容”方法指导——

四年级《拥抱大树》•生生:课文他写把了事是快情餐结店果老板放丹在尼最尔每后天,要稍骑自微行简车洁去送些货生:课文写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快餐店门口,一个身材魁梧的防止壮自汉行双车手失搂抱窃住,一他棵就大用树,铁嘴链里把说锁请在大树店请门原前谅的自大己。树原上来。这没个想壮到还是罗嗦。汉叫丹尼尔,是快餐店的老板。他每天要骑自行车去送货。为了防被人告倒了纽约市绿化管理局,指责他虐待树木。于是丹尼尔止失窃,就用铁链把自行车锁在店门前的大树上。没想到被一个爱•

师:你能概括的更简单些吗?便收到一张罚款通知书,说他虐待树木,罚款一千美元。丹尼护树木的绅士看见了,就给纽约市绿化管理局写信,指责丹尼尔虐•

生:————

(200字)待树木。于是丹尼尔便收到一张罚款通知书,说他虐待树木,罚款尔这才醒悟自己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他向一千美元。丹尼尔这才醒悟自己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

师:同学们概括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是完整绿化管理局承认了错误,请求从宽处理。由于丹尼尔是初次犯木的法律。他向绿化管理局承认了错误,请求从宽处理。为了教育的,但是不够简洁。看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难错,丹绿尼化尔管,理也给局大免家去一了个罚警醒款处绿分化管要理局求提他出保一证个今特别后的不方再案将:自由行于丹尼尔是初次犯错,可以免去罚款处分,但丹尼尔必须以拥抱的车度锁很在树高上,,我而且们要以经后常给继树续浇练水,习并。且以拥抱的方式向那棵方式向那棵树公开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将自行车锁在树上,而且树公开道歉。于是丹尼尔在快餐店门口搂抱住一棵大树,请大要经常给树浇水。(326)树请原谅自己。(248)细化指导过程•

起因:丹尼尔是快餐店的老板,每天要骑自行车去送货。•起因:丹尼尔是快餐店的老板,每天要骑自行车去送货。为•起因:丹尼尔用铁链把自行车锁在店门前的大树上。于是收到为了方便防止失窃,就用铁链把自行车锁在店门前的大树了方便防止失窃,就用铁链把自行车锁在店门前的大树上。了一张罚款通知书。上。没想到被一个爱护树木的绅士看见了,就给纽约市绿于是市绿化管理局给丹尼尔开出一张罚款通知书,说他虐待树化管理局写信,指责丹尼尔虐待树木。于是市绿化管理局•(30字)木,罚款一千美元(75字)给丹尼尔开出一张罚款通知书,说他虐待树木,罚款一千美元。(119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画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关键)句•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生1:

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人在其中占有重要地1、奇丽什么意思?生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找出景色奇丽的词语句子。生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3、奇特什么意思?生4: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窗户外面。•

4、找出德国民族奇特的词语句子。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二、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1、从课文到语文——增强语文课程意识•

2、从理解到运用——关注儿童语言发展·

3、从内容到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4、从教过到学会——强化学生语文实践•片段三:

读写的迁移祖父的园子•

虞:萧红所写的九件事中,写得最具体的是——•

生:铲地•

片段一:学习的自主•

虞:说话要有依据,凭什么说“铲地”写得最具体?浏览全文,写出脑海里冒出来的词语,把这些初步感受变为•

生1:铲地写的节数多,有九个小节呢!字数也多。问题。•

师:对,以后如果我们要写具体一件事,就要多写写几个小节,•多片写段点二字。概括的精准•

生2:“铲地”这一段中有我与祖父的对话,其他事情的叙述中没有。萧红在园子里干了哪些事,圈出关键词。•

虞:对!同学们记住,我们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抓住对话来描写,那就能把这件事写得比较具体。•

片段三:读写的迁移认识通过人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把一件事写得比较具体。•

生3:“铲地”这一段落中写了祖父的笑,笑了很多次。•

片段四:认识借景抒情。•

虞:说明什么?体会“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生:通过写人的神态也可以写具体。感受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认识借景抒情。•

虞:由此看来,我们要让一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可以抓住人物•

片段五:句子训练的神态进行描写。我愿意(

),就(

);表达方法的实践活动——《天然动物园漫游》•

1、由远及近的描写•

“斑马!斑马!”阿里指着右前方喊起来。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不远处,斑马成群,灰蒙蒙一片,足有五、六百匹!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它们还是那样泰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而且一匹匹都那样膘肥体壮,布满美丽条纹的身躯,在阳光下显得油光滑亮。•

(1)读读描写远处情境的语句,•

(2)读读描写近处情境的语句•

(3)学生讨论: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体会由远及近的描写方法。)2、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长颈鹿在这里是出没最多的。进入动物区不久,我们一下子就遇见了二三十只。他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亭亭玉立,简直不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风光画。更有趣的是,成群的非洲基马猴正在这些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当我们从它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

(1)读读描写长颈鹿群的句子,读读描写老母猴的句子。(2)学生讨论:哪些是面的描写,哪些是点的描写?体会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3、运用“由远及近”方法描写“长颈鹿!长颈鹿!”进入动物区不久,阿里指着右前方喊4、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斑马子就遇见了二三十只。他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

长颈鹿在这里是出没最多的。进入动物区不久,我们一下起来。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不远处有二三十只长颈鹿。他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亭亭玉立,简直不动不动。亭亭玉立,简直不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风光画。的风光画。更有趣的是,成群的非洲基马猴正在这些长颈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我们看到一幅有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它们还是那样泰鹿中间蹦来蹦去。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趣的画面,只见成群的非洲基马猴在这些长颈鹿中间蹦来蹦们哩!当我们从它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去。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当我们从它们千姿百态,逗人喜爱。而且一匹匹都那样膘肥体壮,布满美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一阵子。得油光滑亮。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丽条纹

的身躯,在阳光下显5、运用“由远及近”或“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合理想象,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在长满水草的池塘边,站着几只刚从水里钻出来的河马,浑身湿漉漉的。我们来到离它们不到五十米的地方,他们竟没有察觉,及至发现我们,便发出一阵可怕的吼声。这些庞然大物,身长丈余,最大的足有三吨重。这大概就是它们“有恃无恐”的原因吧!前进途中,我们曾试图接近一只非洲水牛。相距百米之外,它就警觉我们的到来,朝我们满怀敌意地蹬着眼睛。我们的车只好停下来,双方僵持了几分钟,最后还是我们倒车后退了。因为水牛是很凶猛的,水牛冲撞汽车的事已发生过很多起。阿里说,一只被激怒的水牛,往往是游人所面临的最大威胁。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例证辨认方法实践迁移运用方法规则辨认独立

规则实践

运用

总结三、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1、从课文到语文——增强语文课程意识•

2、从理解到运用——关注儿童语言发展·

3、从内容到方法——提高语文课程意识•

4、从教过到学会——强化学生语文实践•

5、从课内到课外——促进课外阅读课程化读书——2011版课标关键词•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愿景•

1、构建读写均衡的课程形态•

2、探索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3、基于课程内容编写学程•

4、与课程内容匹配的评价读写均衡语文课程形态方法指导课阅读的表达课基于生活的表达课语文课课型课时读书指导课表达课3节方法指导课

1-2节读书课

1-2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1、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框架体系•

2、各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分布•

3、教学内容的具体内涵及操作步骤(策略性知识的开发)•

4、各年级主要教学内容的教程5、各项主要教学内容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后续研究)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一、阅读领域(三级指标)1.掌握基本的阅读方式一、阅读领域二、表达领域1、习作材料的收集1.1朗读四级指标1.2默读1、掌握基本的阅读方式1.掌握基本的阅读方式1.3浏览2、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