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1.gif)
![第八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2.gif)
![第八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3.gif)
![第八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4.gif)
![第八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27a1cc29913892b28de3de917679bf3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陈代谢总论什么是新陈代谢(metabolism)?ThewordmetabolismderivesfromtheGreekwordfor“change.”现在是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1.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
新陈代谢是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体内的化学反应通常由酶催化,一系列的连续反应构成代谢途径,代谢途径的个别步骤称作中间代谢,个别步骤的产物称作中间产物。2.新陈代谢的功能
1.从周围环境获得营养物质2.将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3.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4.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一、新陈代谢简介现在是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新陈代谢包含的是物质合成和分解两个方面。获取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物质,称作合成代谢;分解营养物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称作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调控步骤通常由不同的酶催化,分解代谢中大量释放能量的反应通常是不可逆的,在合成代谢中,这样的步骤需要输入能量来完成。有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可以在不同的细胞器中进行。有些代谢环节是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共同利用的,称作两用代谢途径,如柠檬酸循环就是两用代谢途径。二、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现在是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代谢途径的一览图1点1线或1点2线:410个;1点3线:71个;1点4线:20个;1点5线:11个;1点6线或6线以上:8个;1点1线在1个途径的末端;1点2线在1个途径的中间;1点3线参与2个途径;其余类推。(点为反应物和产物,线为催化的酶)现在是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代谢途径中酶的组织方式:(a)多种游离酶构成的代谢途径;(b)多酶复合体构成的代谢途径;(c)膜结合酶构成的代谢途径。现在是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分解代谢的3个阶段.
阶段I:蛋白,多糖和脂类分解成组成它们的结构元件;阶段II:不同的组成元件降解成共同的产物,乙酰辅酶A.阶段III:分解代谢产生3个主要的终产物:水,二氧化碳和氨.现在是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三、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噬菌体、四膜虫、小球藻、果蝇、鸽、兔、小鼠、大鼠2.研究方法:使用酶的抑制剂:利用遗传缺欠症:先天性基因的突变,缺乏某一种酶.同位素示踪法:常用稳定同位素:2H,15N,13C,18O(例:DNA半保留复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H,32P,14C(例三羧酸循环)苯环化合物示踪法:苯甲酸和苯乙酸(例:脂肪酸β-氧化)核磁共振波谱法3.研究水平体内(invivo):生物整体,整体器官,微生物细胞群体外(invitro):组织切片,匀浆液,提取液现在是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体内研究(invivo)纯化合物排泄物的化学分析典型案例脂肪酸的β氧化现在是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体外研究(invitro)各类组织细胞各种破碎方法碎片置于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纯化合物(如葡萄糖)分析各类代谢中间产物及酶,逻辑推断。典型案例糖代谢、生物氧化等等现在是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1、利用酶的抑制剂代谢途径受阻导致代谢中间产物的积累碘乙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氟化钠——烯醇化酶主要研究方法:现在是1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2.利用遗传缺欠症研究代谢途径现在是1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尿黑酸尿症(alkaptonuria)尿黑酸氧化酶缺乏,尿黑酸裂环降解受阻,尿中的尿黑酸经空气氧化为相应的对醌,后者可聚合为黑的色素。现在是1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黑色素是吲哚醌的聚合物白化病(albinism)缺乏酪氨酸酶现在是1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微生物的营养缺陷型可以分为若干种亚型,每种亚型由一种酶的缺陷造成,对比研究可以揭示代谢途径。如途径A→B→C→D中B→C的酶缺失,则A和B会堆积,C→D的酶缺失,则A,B和C会堆积。现在是1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3.同位素示踪法
用14C标记CO2,培养绿藻,提取液进行双向纸层析,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最早出现在3-磷酸甘油酸(PGA),随后出现在其他中间物。现在是1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科学家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证明,生物集体虽然从表面上看,保持着恒定状态,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生物有机体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体内各种物质在不断地更新。另外,还证明,血红素分子中的全部碳原子和氮原子来源于乙酸和甘氨酸;胆固醇分子中的碳原子来源于乙酰辅酶A。现在是1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4.核磁共振波谱法
运动19分钟前后ATP和磷酸肌酸的变化情况磷酸肌酸核磁共振可显示ATP和磷酸肌酸的变化NMR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研究中现在是1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代谢组学的兴起现在是1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四、生物系统遵循热力学定律一个体系及其周围环境的总能量是一个常数。能量可以在系统内转移,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有机化合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等于该物质所具有的化学键能与其氧化产物所含化学键能之差。(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现在是1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熵(entropy)表示一个系统的无序或随机程度。常用∆G(自由能的变化)衡量一个生物化学过程是否能够自发进行:∆G=∆H-T∆S∆G<0,反应能自发进行(放能反应)∆G>0,反应为吸能反应,不能自发进行(∆G值越大,则系统越稳定,发生反应的倾向越小。)∆G=0,反应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二)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动发生的过程总熵增加现在是2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Gº:当反应物浓度为1mol/L,反应温度为25℃,压力为1大气压时,用∆Gº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Gº:生物化学反应时,将pH定为7.0,这种状态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用∆Gº表示。∆Gº可根据平衡常数Keg进行计算:
∆Gº=-2.303RTlogKeg
R为气体常数R=8.31×10-3kJ/mol·K,T为绝对温度。
现在是2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一)高能化合物和高能键(二)能量与磷酸基的转移(三)ATP循环五、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现在是2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高能化合物:在生化反应中,某些化合物随水解反应或基团转移反应可放出大量自由能。
高能磷酸键
生物化学中,把磷酸化合物水解时释出的能量>20KJ/mol者,其所含的磷酸酯键称为高能磷酸键(energy-richphosphatebond),以表示。
高能硫酯键
由酰基和硫醇基构成,例如乙酰CoA、脂酰CoA和琥珀酰CoA等。高能化合物和高能键~P现在是2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几种常见的高能化合物现在是2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2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能量与磷酸基的转移现在是2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1、ATP的利用方式(1)末端磷酸基()与部分能量同时转移给反应物。
ATP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ADP(2)ATP水解为ADP及Pi,释放的能量供离子转运、肌肉收缩、羧化反应等,但磷酸基并不出现于反应物中。
ATP
+丙酮酸+CO2ADP+Pi
+草酰乙酸现在是2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3)ATP的另一个高能磷酸键()被利用,生成PPi。
ATP+脂肪酸+HSCoA
脂酰CoA
+
AMP+PPi
ATP
+氨基酸
氨基酰~
AMP+PPi
现在是2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ATPADPNMPNDPNTPUTPCTPGTP吸能反应生物大分子前体H2O氧化磷酸化Pi2H++1/2O2核苷单磷酸激酶核苷二磷酸激酶2、核苷多磷酸之间的转换现在是2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UDPUTPCDPCTPGDPGTPATPADP~P参与多糖合成参与磷脂合成参与Prot合成现在是3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ATP循环的概念
在ATP水解成ADP时,释出的自由能驱动那些需要加入自由能的吸能反应;ADP与Pi又可利用营养物经生物氧化时产生的能量重新磷酸化为ATP,这样构成的循环称为ATP循环。并与细胞内进行的能量转换有关,故又称细胞能量循环(cellenergycycle)。现在是3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PiPi
ATP循环营养物分解H++e1/2O2氧化磷酸化生物合成肌肉收缩信息传递离子运转ADPATP现在是3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ATP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生物体内能量转换最基本方式。静息时,一个成人24小时消耗ATP可达到40Kg,但细胞内ATP的浓度仅几个mol/L,ADP和Pi的含量也非常有限。(2)磷酸盐在物质代谢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糖酵解过程中的中间代谢物大部分是其磷酸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众多活性蛋白,包括酶在内的共价修饰调节的重要方式。现在是3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ATP是体内能量的通用货币,所以,能量的释放、利用、转移、储存均以ATP为中心来实现。ATP营养物氧化分解合成反应等磷酸肌酸
UTPCTPGTP利用释放储存转移六、能量的储存形式-磷酸肌酸现在是3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H2N+
C-NH2H3C-NCH2COO-H2N+H
C-N~PH3C-NCH2COO-ATPADP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肌酸磷酸肌酸CP(Creatinephosphofate)现在是3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ATPADP
肌酸
磷酸肌酸
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P
~P
机械能(肌肉收缩)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化学能(合成代谢)电能(生物电)热能(维持体温)ATP的生成、储存和利用现在是3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七、辅酶A的递能作用功能——酰基转移酶辅酶,传递酰基在脂类与糖类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辅酶A现在是3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乙酰CoA的硫酯键和ATP中的高能磷酸键相似,水解时可释放出31.38KJ/mol的能量。因此,乙酰CoA具有高的乙酰基转移势能。现在是3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一、概念:营养物在生物体内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糖脂肪蛋白质CO2和H2OO2能量ADP+PiATP热能§2生物氧化(biologicaloxidation)现在是3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体温,pH接近中性);在一系列酶促反应中,能量逐步释放有利于有利于机体捕获能量,提高ATP生成的效率。进行广泛的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不同点生物氧化体外氧化
能量是突然释放的。产生的CO2、H2O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现在是4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糖原甘油三脂蛋白质葡萄糖脂酸+甘油氨基酸乙酰CoATAC
2H呼吸链H2OADP+PiATPCO2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现在是4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二、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及电子传递顺序(一)氧化呼吸链由4种具有传递电子能力的复合体组成(二)氧化呼吸链组分按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现在是4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线粒体现在是4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4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在线粒体内膜上,多个酶或辅酶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递氢或递电子体系。它具有将代谢物脱下的氢传递给O2,生成H2O的功能。也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ferchain)。
氧化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现在是4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线粒体呼吸链现在是4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氧化呼吸链由4种具有传递电子能力的复合体组成
1.复合体Ⅰ作用是将NADH中的电子传递给泛醌2.复合体Ⅱ功能是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3.复合体Ⅲ功能是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4.复合体Ⅳ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现在是4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1.复合体Ⅰ作用是将NADH中的电子传递给泛醌(ubiquinone)
现在是4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ADH
它是由NAD+接受多种代谢产物脱氢得到的产物。NADH所携带的电子是线粒体呼吸链主要电子供体之一。现在是4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1.复合体ⅠNADH--CoQ还原酶
组成:蛋白组分辅基组分黄素蛋白FMN、[Fe-S]现在是5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维生素B2的结构和功能图6-4现在是5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铁硫蛋白
简写为(Fe-S)是一种与电子传递有关的蛋白质,它与NADHCoQ还原酶的其它蛋白质组分结合成复合物形式存在。现在是5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铁硫蛋白
它主要以(Fe2-S2)或(Fe4-S4)形式存在。铁硫蛋白通过Fe3+
Fe2+变化起传递电子的作用。现在是5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铁硫蛋白
S无机硫S半胱氨酸硫现在是5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复合体ⅠNADH--CoQ还原酶
组成:蛋白组分辅基组分黄素蛋白FMN、[Fe-S]
功能:将e从NADH传递给泛醌(ubiquinone)现在是5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复合体Ⅰ的功能NADH
NAD+FMNFMNH2还原型Fe-S氧化型Fe-SQQH2现在是5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氧化呼吸链由4种具有传递电子能力的复合体组成
1.复合体Ⅰ作用是将NADH中的电子传递给泛醌2.复合体Ⅱ功能是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
现在是5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2.复合体Ⅱ琥珀酸--CoQ还原酶
组成:蛋白组分辅基组分黄素蛋白FAD[Fe-S]
功能:
将e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现在是5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琥珀酸延索胡酸FADFADH2还原型Fe-S氧化型Fe-SQQH2复合体Ⅱ的功能QH2现在是5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氧化呼吸链由4种具有传递电子能力的复合体组成1.复合体Ⅰ作用是将NADH中的电子传递给泛醌2.复合体Ⅱ功能是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3.泛醌
现在是6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3.泛醌简写为Q或辅酶-Q(CoQ10):它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电子载体。为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现在是6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泛醌:由多个异戊二烯连接形成较长的疏水侧链(人CoQ10),氧化还原反应时可生成中间产物半醌型泛醌。现在是6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Q很容易接受电子和质子,还原成QH2(还原型);QH2也容易给出电子和质子,重新氧化成Q。因此,它在线粒体呼吸链中作为电子和质子的传递体。复合体Ⅰ复合体ⅡQH2复合体Ⅲ2e功能:现在是6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QH2现在是6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氧化呼吸链由4种具有传递电子能力的复合体组成
1.复合体Ⅰ作用是将NADH中的电子传递给泛醌2.复合体Ⅱ功能是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3.泛醌4.复合体Ⅲ功能是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现在是6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细胞色素cytochromeCyt细胞色素是一类以血红素为辅基的催化电子传递的有色酶类。细胞色素主要是通过Fe3+
Fe2+的互变起传递电子的作用的。
4.复合体Ⅲ泛醌-Cytc还原酶
现在是6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NNNFe3+
CH3CH2-(CH2-CH=C-CH2)3-HHO-CHH3C--CH3-CH=CH2
OHC-CH3CH2CH2COO-CH2CH2COO-细胞色素a辅基现在是6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NNNFe3+H3C--CH3-CH=CH2CH3CH2CH2COO-CH2CH2COO-细胞色素b
的辅基H3C-H2C=CH现在是6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NNNFe3+H3C--CH3-CH-CH3CH3CH2CH2COO-CH2CH2COO-细胞色素C辅基H3C-
CysSH3C-CH
CysS蛋白质现在是6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细胞色素c(Cytc)它是电子传递链中一个独立的蛋白质电子载体.
呈水溶性与线粒体内膜外表面结合不紧密通过Fe3+
Fe2+的互变起电子传递中间体作用。现在是7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4.复合体Ⅲ泛醌-Cytc还原酶
组成:蛋白组分辅基组分Cytb(CytbL、CytbH)血红素Cytc1[Fe-S]
功能:将e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现在是7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QH2QCytb(Fe3+)
Cytb(Fe2+)
Cytc1(Fe2+)Cytc1(Fe3+)Cytc复合体Ⅲ的功能功能:将e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现在是7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复合体ⅢQH2→
→Cytc
b562;b566;Fe-S;c1QH2QH2现在是7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氧化呼吸链由4种具有传递电子能力的复合体组成
1.复合体Ⅰ作用是将NADH中的电子传递给泛醌2.复合体Ⅱ功能是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3.泛醌4.复合体Ⅲ功能是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5.复合体Ⅳ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现在是7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5.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即复合物IV,它是位于线粒体呼吸链末端的蛋白复合物,由13条肽链组成。主要成分是Cyta和Cyta3。和CuACuB,电子传递:Cytc→CuA→Cyta→Cyta3→CuB→O2Cyta3–CuB形成活性双核中心,将电子传递给O2。每2个电子传递过程使2个H+跨内膜向胞浆侧转移。现在是7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5.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组成:蛋白组分辅基组分Cyta、Cyta3血红素A
CuACuB
功能:将e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O2现在是7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复合体Ⅳ的电子传递过程现在是7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CytcCytcCyta(Fe3+)
Cyta(Fe2+)
Cyta3(Fe2+)Cyta3Fe3+)
O2H2O复合体Ⅳ的功能现在是7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琥珀酸→→CoQH2FAD;
Fe-S复合体Ⅱ
NADH→→CoQH2
FMN;Fe-S
复合体Ⅰ
复合体ⅢCoQH2→→Cytc
b562;b566;Fe-S;c1
复合体Ⅳ还原型Cytc→→O2CuA→a→a3→CuB现在是7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ⅣCytcoxNADH
NAD+1/2O2+2H+H2O胞液侧基质侧线粒体内膜ⅠQH2Q
Ⅱ延胡索酸琥珀酸QH2Q4H+4H+Ⅲ4H+4H+CytcoxCytcredCytcred4H+4H+电子传递链各复合体位置示意图现在是8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ⅢⅠⅡⅣCytcQ
NADH
NAD+延胡索酸琥珀酸1/2O2+2H+H2O胞液侧基质侧线粒体内膜e-e-e-ee-线粒体呼吸链现在是8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呼吸链各组份排列顺序的依据
由以下实验确定①根据标准氧还电位E0’的高低排列②四种复合物的电子传递再造实验③特异抑制剂阻断
(二)氧化呼吸链组分按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现在是8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表6-2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半反应E0´(V)2H++2eH2-0.41NAD++2H+2eNADH+H+-0.32FMN+2H+2eFMNH2-
0.30FAD+2H+2eFADH2-0.06Q10+2H+2eQ10(还原型)0.04(或0.10)Cytb(Fe3+)+eCytb(Fe2+)0.07Cytc(Fe3+)+eCytc(Fe2+)0.22Cyta(Fe3+)+eCyta(Fe2+)0.29Cyta3(Fe3+)+eCyta3(Fe2+)0.551/2O2+2H+2eH20.82现在是8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8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ADHFMNCoQ
CytbCytc1Cytcaa3(Fe-S)(Fe-S)O2FADH2(Fe-S)
电子传递链各组份的排列顺序IIIIII琥珀酸Ⅳ现在是8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ADH氧化呼吸链
FADH2氧化呼吸链现在是8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氧化磷酸化将氧化呼吸链释能与ADP磷酸化生成ATP偶联(一)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在复合体Ⅰ、Ⅲ、Ⅳ内(二)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是产生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三)质子顺梯度回流释放能量被ATP合酶利用催化ATP合成
三、氧化磷酸化现在是8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出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氧化和磷酸化偶联在一起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也称偶联磷酸化。现在是8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羧酸循环氧化乙酰CoACoA2HCO2ADP+PiATPO2H2O有机物CO2+H2O+ATPO2线粒体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示意图现在是8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底物水平磷酸化一种直接将代谢物分子中能量(磷酸基)直接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ATP生成方式现在是9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ADPATP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烯醇型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激酶ADPATP琥珀酰CoA合成酶GDPGTP琥珀酰CoA琥珀酸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现在是9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推测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测定P/O比值自由能变化(Gº
=-nFEº´)
(一)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在复合体Ⅰ、Ⅲ、Ⅳ内现在是9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1.P/O比值是指代谢物在线粒体氧化时,以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mol数(或ADP数),即生成ATP的mol数。
线粒体离体实验测得的一些底物的P/O比值底物电子传递链P/O值ATP数琥珀酸FAD.H2QCytO21.72
-羟丁酸NADHFMNQCytO2
2.83
苹果酸NADHFMNQCytO2
3.03
抗坏血酸CytcCytaa3O20.881细胞色素CCytaa3
O2
0.681现在是9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ADHFMNCoQCytbCytcaa3O2(Fe-S)FADH2(Fe-S)123E0´
=0.53G0´=102.3E0´=0.10G0´=202.用E0´判断能斯特方程
G0
´=-nFE0´E0´=0.36G0´=69.5
E0´=0.21G0´
=40.5现在是9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1molADPATP:ΔG0´=30.5KJ/mol
三个部分释放的能量足以形成ATP位置NADHCoQCoQCytcCytaa3O2ΔG0´ΔG’0=-69.5KJ/molΔG’0=-40.5KJ/molΔG’0=-102.3KJ/mol现在是9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ADHFMNCoQCytbCytc1
Cytcaa3O2(Fe-S)FADH2(Fe-S)123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ATP产生部位)ATPATPATPNADH与Q之间Q与Cytc之间Cytaa3与O2之间现在是9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ADHFMNCoQ
CytbCytc1Cytcaa3(Fe-S)(Fe-S)O2FAD(Fe-S)琥珀酸代谢物进入不同的电子传递链苹果酸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丙酮酸三羧酸循环β-羟丁酸β-羟脂酰CoAα-磷酸甘油脂酰CoA现在是9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化学渗透理论(chemiosmotichypothesis)1961年,PeterMitchell提出,阐明了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二)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是产生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现在是9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PetelDenniMitchell(1920年9月29日~1992年4月10日)生于英格兰博德明。先后求学于美国麻省汤顿皇后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23岁获剑桥大学理士学位,30岁获博士学位。1961年提出“化学渗透学说”。1966年(46岁)发表了著名的“在氧化和光合磷酸化中的化学渗透偶联”论文。1978年获诺贝尔奖。现在是9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hypothesis)基本要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呼吸链中复合体Ⅰ、Ⅲ、Ⅳ具有质子泵的功能,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外侧,产生膜内外H+电化学梯度(质子梯度和跨膜电位差),以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经ATP合酶回流时驱动ADP生成ATP。现在是10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线粒体基质线粒体膜++++----H+O2H2OH+e-
ADP+PiATP化学渗透假说简单示意图现在是10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膜间隙基质------氧化–还原回路机制NADH+H+NAD+4H+FMNH2(2e-)Fe-SFe-SQH2(2e-)
bbQH2(2e-)Fe-Sc1caa3(2e-)21O2+2H+H2O2H+4H+2H+2H+e¯e¯e¯e¯e¯e¯e¯e¯e¯e¯e¯e¯化学渗透假说现在是10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从NADH→O2共排出10个H+[H+]外>[H+]内PH梯度正电荷外>负电荷内跨膜电位差质子电化学梯度现在是10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复合体Ⅰ、Ⅲ、Ⅳ均有质子泵的作用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释放的能量,将基质中H+泵到线粒体内膜外侧。------质子泵机制化学渗透假说现在是10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ⅠⅢⅣCQe¯e¯1/2O2H+H+H+H+H+Pi+ADPNAD
H+H+H+H+H+H+
H+ATPH+H+现在是10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三)质子顺梯度回流释放能量被ATP合酶利用催化ATP合成
现在是10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离子通道基质面胞液面头部基部亚基亚基亚基亚基亚基OSCPa亚基b亚基c亚基33ab2cnF1F0内膜ATP合酶(ATPsynthase)复合体Ⅴ现在是10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内膜基质Ca
εαββαδγαβbF1:
含5种多肽链,催化ATP合成Fo:跨线粒体内膜疏水蛋白含3种亚基
质子通道ATP合酶(ATPsynthase)复合体Ⅴ现在是10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ATP合酶组成可旋转的发动机样结构F0的2个b亚基的一端锚定F1的α亚基,另一端通过δ和α3β3稳固结合,使a、b2和α3β3、δ亚基组成稳定的定子部分。部分γ和ε亚基共同形成穿过α3β3间中轴,γ还与1个β亚基疏松结合作用,下端与嵌入内膜的c亚基环紧密结合。c亚基环、γ和ε亚基组成转子部分。质子顺梯度向基质回流时,转子部分相对定子部分旋转,使ATP合酶利用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现在是10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11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11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11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构象变化学说(conformationalhypothesis)1964年,P.Boyer提出,阐明了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现在是11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Boyer1918年,生于美国犹他州的普罗沃。25岁时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7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4年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荣誉博士。1989年提出ATP合酶促进ATP合成的“结合变构机制”
现在是11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Boyer早在1964年曾提出呼吸链传递电子释能可使线粒体内膜产生某构象的蛋白质,后者可催化合成ATP,之后再变构成原来构象,但一直未能得到证实。后来,人们分离到了ATP合酶的F1和F0两个结构域,并证明F1的头部由α3β36个亚基构成,β亚基可能是有催化活性的亚基,F0可能有质子通道,质子可从膜间隙经此通道回流释能。现在是115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Walker的研究成果支持了Boyer的结合变构机制。加上有人在体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γ亚基在F1头部中央转动。有人用含ATP合酶的生物膜和有泵质子作用的细菌组合的模型,证明了质子顺梯度经ATP合酶流动,可使ADP+Pi合成ATP等,使结合变构机制得到承认,Boyer和Walker在1997年共同获诺贝尔奖。现在是116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结合变化机制(bindingchangemechanism)
1个β亚基是疏松结合ADP和Pi的L型(loose型)
另1个是紧密结合ATP的T(tight型)型构象第3个是可释放ATP的O型(open型)构象现在是117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当H+顺浓度递度经F0中a亚基和c亚基之间回流时,γ亚基发生旋转,3个β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
L型构象对ADP和Pi亲和力高,结合它们后利用质子所释能量转变为T型构象,催化ATP合成,之后转变为O型构象,释出ATP。ATP释出后再自动转变为L型构象。如此L→T→O→L→……现在是118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工作机制——Boyer提出的“结合变化机制”
ATP合酶-亚基三种构象O:开放型L:疏松型T
:紧密结合型现在是119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有3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二)ADP是调节正常人体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
(三)甲状腺激素刺激机体耗氧量和产热同时增加(四)线粒体DNA突变可影响机体氧化磷酸化功能三、氧化磷酸化作用可受某些内外源因素影响现在是120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呼吸链抑制剂抑制剂:解偶联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一)有3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现在是121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1.呼吸链抑制剂阻断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过程
复合体Ⅰ抑制剂:鱼藤酮、杀粉蝶菌素及安密妥等阻断传递电子到泛醌。复合体Ⅱ的抑制剂:萎锈灵。现在是122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复合体Ⅲ抑制剂:抗霉素A干扰CytbH传递电子的作用,从而阻断电子从还原型CoQ到细胞色素c1的传递。复合体Ⅳ抑制剂:CN-、N3、CO紧密结合氧化型Cyta3,阻断电子由Cyta到CuB-Cyta3间传递。CO与还原型Cyta3结合,阻断电子传递给O2。
现在是123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NADHFMN(Fe-S)Q10Cytbtc1Cytcaa3O2
FAD.H2(Fe-S)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抗霉素ACN--N3CO
各种呼吸链抑制剂作用部位----萎锈灵现在是124页\一共有139页\编辑于星期四
吸入的CO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而血红蛋白与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拆搬合同范本
- 亚马逊采购合同范例
- 书画挂牌合同范例
- 医疗技术入股合同范本
- 供应化粪池销售合同范本
- 资金入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测合同范本
- 商业房屋全装修短期租赁合同范本
- 会务承包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股追加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农产品贮运与加工考试题(附答案)
- 幼儿园开学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 学校财务年终工作总结4
- 生态安全课件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读书笔记
- 2025年汽车加气站作业人员安全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安全仪表管理课件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全篇
- 2024年监控安装合同范文6篇
- 2024年山东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